学术投稿

病证结合模式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初探

翟昂帅;郭晓辰;张军平;朱亚萍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病证结合, 治疗, 疗效评价
摘要:后循环缺血(P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以眩晕为常见症状.PCI性眩晕以血虚、血瘀为基本病机,可兼见痰瘀阻络、风阳上扰、气虚血瘀、肝肾不足证候.将病证结合模式引入PCI性眩晕的诊治中,既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又可以加强疗效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仝小林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介绍仝小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认为本病脏腑热、经络寒常常同时存在,治疗上多采用通补兼施、寒热并用的治疗大法,并举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赵锡艳;余秋平;刘阳;张岩;彭智平;逄冰;周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Delphi法的冠心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评价冠心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与Delphi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冠心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层次分析模型,建立模型中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对冠心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相对权重进行两轮专家调查.结果 共对38名专家进行了调查,专家积极系数为94.59%,平均权威系数为(0.94±0.05).通过两轮专家调查,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冠心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层次分析模型.模型中准则层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生活因素>情志因素>自然因素>体质因素>其他因素;因素层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吸烟>肥甘厚味>肥胖>怒>年龄>家族史>多病>体弱>饮食过饱>寒>过劳>饮酒>性别>忧>五味偏嗜>悲>惊>恐>过逸>思>湿>职业>风>喜>火>暑>纬度>地势>燥.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了各因素在冠心病中医病因学系统中的重要性排序,其中吸烟、肥甘厚味、肥胖、怒等因素与冠心病发病有较强的相关性.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大黄素和大黄多糖对铜负荷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黄素(EMD)和大黄多糖(RTP)对铜负荷模型鼠体内脂质过氧化以及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20只,以铜负荷饮食法造模8周,造模第4周后给药组给予EMD、RTP各200m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共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肝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模型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下降(P<0.01).给药组较模型组血清和肝组织中MDA水平显著下降,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给药组ALT、AST和TBiL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ALB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EMD联合RTP能抑制铜负荷模型鼠体内脂质过氧化,改善其肝功能水平.

    作者:徐磊;蔡永亮;王艳昕;侯志峰;朱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石氏逐痰通络补肾方加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

    目的 观察石氏逐痰通络补肾方加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石氏逐痰通络补肾方口服,每日1剂;同时针刺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血海、丰隆、昆仑、丘墟等穴位,每次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进行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59.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2、4周症状体征积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4周症状体征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石氏逐痰通络补肾方加针刺治疗KOA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卢彬;周淳;吴军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衰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探究

    回顾了中医对心力衰竭(心衰)的认识过程,探讨了该病名早提出者及其病机、治法,认为中医对于现代心衰也以心衰名之为妥.因心衰一词,即使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亦能较好地揭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病机及转归预后,且易为中医、西医学术界所接受.

    作者:吴伟;刘勇;赵英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活血止痛方外敷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损伤80例

    目的 观察活血止痛方外敷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160例单侧踝关节损伤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云南白药喷雾剂外用,实验组给予活血止痛方外敷,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患肢的关节疼痛、局部压痛、肿胀、功能障碍进行评分. 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1.2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踝关节疼痛、局部压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踝关节疼痛、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活血止痛方外敷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疗效确切,具有明显止痛、消肿作用.

    作者:吉学武;杨祎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论中庸思想是《黄帝内经》医学理论的文化基础

    《黄帝内经》在构建其医学理论时,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儒家的中庸思想在藏象学说、诊断学、治疗学、病因病机等医学理论中都有或明或暗的体现,中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黄帝内经》医学理论的文化基础.因此,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一定要以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方法论作为前提,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医学,就要首先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马作峰;王平;姜瑞雪;张六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运用Personalbrain技术构建方剂学思维网络

    方剂学是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的桥梁,利用Personalbrain软件制作方剂学辅助学习工具,激发正在学习方剂课、已经结束方剂课学习、开始临床实习的三类学生在方剂学习、复习中的综合能力.本思维网络挖掘了方剂学和其他课程知识点之间的隐性联系,搭建起立体、交叉式的思维结构,同时探索搭建以方剂学为中心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可能性.

    作者:王步轶;孙鼎;徐一云;韩双;侯佳奇;文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概况

    从中医药标准化基础研究、制度建设、技术组织与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了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未来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卢轩;田利娟;陈泽林;郭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发展

    采用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与传承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别从传统学术流派研究、专科性学术流派研究、少数民族医学流派研究、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现代传承发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等方面报告了研究结果.

    作者:王鹏;王振国;刘更生;郭瑞华;宋咏梅;张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识中医之“生生之道”

    通过中西医学思维方法比较,更加清楚地认识中医“生生之道”在人体生命的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生命是一个“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的过程,努力发掘其“生生之气”,充分利用中医“生生之具”,进而实现人的健康生态的“生生之效”.

    作者:张兴涛;王义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减羚角钩藤汤联合西药治疗子痫前期2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减羚角钩藤汤联合西药治疗子痫前期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成西药组24例和联合组26例,西药组给予安定片及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羚角钩藤汤,两组均用药至孕妇分娩或终止妊娠,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延长孕周时间、产后出血量、提前终止妊娠情况及重度患者孕周<34周情况. 结果 联合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西药组重(P<0.01),孕周明显延长(P<0.01),计划外终止妊娠例数以及重度患者孕周<34周者均较西药组少(P<0.05).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减羚角钩藤汤联合西药对子痫前期患者可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程永炜;胡宗义;丁涛;王世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评价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消喘膏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敷,两组均于夏季三伏天贴治3次,敷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留取诱导痰,观察诱导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分泌型IgA(sIg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中IL-8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sIg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疗法治疗稳定期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在于减轻气道局部炎症反应,增强气道黏膜保护的作用.

    作者:田怡;王蕾;刘瑞华;刘丽;李国勤;陈双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探讨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代谢组学特征表达谱.方法 收集5例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患者作为试验组,6例同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1H-核磁共振(1H-NMR)技术,利用MestReNova5.3.1软件对两组1H-NMR谱进行相位矫正和基线矫正,采用OPLS-DA进行分类建立模型,结果以积分矩阵图和载荷矩阵图表示,分析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血浆代谢组学谱.结果 两组间代谢组学谱存在差异,31个内源性代谢产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关键代谢产物为乳酸、氧化型谷氨酰胺、丙酮酸、醛固酮、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NADH)、苯丙氨酸、2-羟丁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谷氨酰胺. 结论 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存在多个特征性代谢产物,可能是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发生发展的基础.

    作者:聂晓莉;薛琪;罗仁;赵晓山;孙晓敏;余克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失眠肝郁证量化诊断方法学研究

    目的 探讨建立原发性失眠肝郁证量化诊断的方法.方法 选择原发性失眠患者1173例,随机分为训练样本组924例(肝郁证685例,非肝郁证239例)和验证样本组249例(肝郁证194例,非肝郁证55例).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将肝郁证辨证标准及临床常见症状作为候选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定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应用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并对建立的肝郁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Youden指数.结果 原发性失眠肝郁证量化标准的相关因素具体包括入睡困难、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善太息、胸闷、胸胁作胀或痛、口燥咽干、口苦、脉弦、呕吐或嗳气、忧思善虑、呼吸不畅和兴趣索然等13项,分别赋分3~9分;原发性失眠肝郁证量化诊断阈值为25分;量化诊断标准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3.5%、86.6%、84.3%、0.701和84.5%、85.5%、84.7%、0.700. 结论 以症状出现频次为基础建立原发性失眠证候量化标准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娅;黄俊山;吴松鹰;郁阿翠;朱莹;杨珺;苏灿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运用“象”思维辨治结缔组织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

    介绍运用中医取象思维的方法,应用张锡纯大气下陷、张景岳阴阳互根理论、火神派扶阳理论进行临床思辨,采用升陷汤为基础方合干姜甘草汤或金匮肾气丸治疗结缔组织病继发肺纤维化.

    作者:马桂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神的概念及英语翻译

    以《黄帝内经》对神的认识为基础,探讨了神的中文层次概念;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发布的中医药术语英语翻译的5个标准中有关神的翻译,提出按中文含义的整体内涵之神、自然界之神、生命之神、精神心理活动的层次,并依据英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翻译.

    作者:张庆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试析《金匮要略》中对妊娠禁忌药物的运用及其意义

    通过对《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妊娠禁忌药物桃仁、牡丹皮、附子、半夏、冬葵子、川芎等运用情况的分析,结合医家论述及经验,揭示其运用指征、适应症及方式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吴洁;范欣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天星健骨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天星健骨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每次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星健骨方胶囊,每次1.35~2.25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握力及疼痛水平,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以及安全性指标变化.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6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握力及疼痛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F、IgG、IgM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CRP、IgG、IgM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天星健骨方治疗RA具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其症状和体征,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药.

    作者:杨晓军;裴林;苗文丽;于素静;郑惠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温阳益心法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验案3则

    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冠心病发病机理,从干预冠心病预后的关键环节人手,总结出以温阳益心法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该法传承了张仲景“阳微阴弦”理论,以参桂瓜萎薤白半夏汤化裁,体现了“温心不在温而在通,通滞以复脉宁神”的标本兼治特点,不仅对缓解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疗效显著,而且对冠状动脉狭窄也疗效确切.并以典型案例说明温阳益心法的应用.

    作者:曹洪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