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功能测定及免疫干预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杨国辉;丁可峰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肺部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及免疫调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的评价.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入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且资料完整的40例VAP,按治疗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16例);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GPIS).于确诊后第1天清晨留取外周静脉血,分别送检T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同期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其中30例VAP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留取外周血,分别送检T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 (1)死亡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计数、CD4 +/CD8+比值[(280.32±169.58)×106/L、(212.56±122.99)×106/L、(132.73±56.74)×106/L、1.48 ±0.82]和存活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485.05±209.18)× 106/L、(352.05±116.41)×106/L、(245.68±68.69)×106/L、2.02±1.06]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183±639.18)×106/L、(631±321.64)×106/L、(525±221.67)×106/L、2.7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以上指标也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死亡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10.76±4.52) g/L]明显低于存活组[(13.65±6.34) g/L]及健康对照组[(14.39 ±7.4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VAP患者给予免疫干预后,治疗组外周血CD3+、CD4+细胞计数[(676.26±220.78)×106/L、(358.87±133.53)×106/L]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429.28±130.46)×106/L、(216.85±106.32)×106/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51.32±150.78)×106/L、(278.74 ±75.57)×106/L,P<0.05].(4) CPIS评分与外周血CD3+、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89、-0.594,P<0.01).结论 VAP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给予乌司他J免疫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增强;CPIS评分与细胞免疫呈负相关,免疫功能监测可预测VAP患者的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对大鼠深低温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的调控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

    目的 探讨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 (cAMP-PKA)信号通路对大鼠深低温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的调控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H89组和forskolin组,每组7只.I/R组大鼠体表降温至深低温后阻断左下肺门30 min后开放、复温;sham组只开胸但不降温阻断左下肺门;H89组和forskolin组分别于实验前2d腹腔注射H89和forskolin,其余操作同I/R组;测量左下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同时观察组织学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以及Westem blot法检测左下肺组织中AQP5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I/R组与sham组比较,肺组织AQP5 mRNA表达减少(0.67±0.15,P<0.01)、AQP5蛋白表达减少(0.47±0.09,P<0.01),W/D比值增高(5.27±0.92,P<0.01),肺组织形态及结构明显受损;forskolin干预组与I/R组比较,肺组织AQP5 mRNA表达增加(0.83 ±0.30,P<0.01)、AQP5蛋白表达增加(0.89±0.07,P<0.01)、W/D比值减低(3.98±0.45,P<0.01),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轻于I/R组,与sham组比较,AQP5表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89干预组与I/R组和sham组比较,肺组织AQP5 mRNA表达减少(0.53±0.11,P<0.01)、AQP5蛋白表达减少(0.31±0.03,P<0.01),W/D比值增高(6.13 ±0.78,P<0.01),肺组织形态及结构受损为明显.结论 深低温缺血再灌注肺组织中AQP5表达下调且与肺损伤程度相关,cAMP-PKA信号通路可能参与AQP5的调控.

    作者:吴智勇;王志芹;毛志福;胡锐;戴飞峰;张昊;王志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高强度聚焦超声(海扶)是一种以超声波为基础的新技术,对肝癌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我们从2010年起对海扶治疗肝癌的免疫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我院50例诊断明确的肝癌患者,满足海扶治疗适应证,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9~ 72岁(TNM分期:Ⅲ期27例,Ⅳ期23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和《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作者:钟国成;张小玉;孙薏;冯怀志;郑放超;李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风湿性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超极化激活电流密度及其通道表达的变化

    目的 比较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和窦性心律患者右心房单个心肌细胞超极化激活电流(If)密度及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HCN)通道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25例房颤患者和16例窦性心律患者右心耳单个心房肌细胞If的变化,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两组患者右心耳组织HCN通道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同激活电位时,房颤组患者右心耳单个心房肌细胞If电流密度明显大于窦性心律组,且随电位增加激活更快,尤其在-70 mV时,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If电流密度分别为(-43.74±2.87)和(-26.81 ±1.41)pA/pF,此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HCN2、HCN4通道表达水平分别为0.44±0.20和0.53±0.20,与窦性心律组的0.23±0.13和0.36 ±0.18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心房组织If电流密度增大及HCN通道表达上调参与了心房电重构,在房颤发生和维持中发挥作用.

    作者:孙宇;周华富;刘文洲;冯旭;钱俊;赵春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水泡口炎病毒在人前列腺癌模型的溶瘤效应

    目的 探讨利用水泡口炎病毒(VSV)作为一种新型药物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方法 (1)确定VSV-绿色荧光蛋白(GFP)在不同时段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2)利用DU145细胞在裸鼠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荷瘤动物经注射不同剂量的VSV-GFP(1×106、1×107 PFU/100μ1)后,观察不同时间点肿瘤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并确定瘤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肿瘤大小变化及动物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VSV-GFP能选择性地杀伤前列腺癌细胞,在转染倍数(MOI) =0.1时,DU145细胞死亡率>85%,与之比较,RWPE-1细胞死亡率<20%,而RPMI 1640对照组细胞死亡率<5%.体内实验中,移植瘤体内不同时间点(12、24、48 h)病毒复制滴度分别为2.36×107 PFU/g、3.82×107 PFU/g、4.38×107 PFU/g,1×107 PFU剂量组,1×106 PFU剂量组,RPMI 1640对照组在治疗48 d后,移植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470.54±480.67)、(903.40±3245.50)、(408.54±224.40)mm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注射不含病毒RPMI 1640对照组比较,肿瘤明显缩小,动物生存期延长.结论 溶瘤病毒VSV-GFP在DU145为模型的体内、外实验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鑫;黄盛松;李军亮;张琪敏;孙涛;吴登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疗效观察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TPN组9%、CEP组3%);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PN组(69.75±9.49)h、CEP组(48.54±8.46)h;平均住院时间TPN组(15.18±2.21)d、CEP组(12.89±2.23)d,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

    作者:李志红;皮亚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结肠癌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浸润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在结肠癌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浸润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原发性结肠腺癌组织芯片中局部浸润Tregs在癌巢、癌间质及癌旁正常黏膜的分布及其与总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浸润Tregs多于癌旁正常黏膜浸润Tregs(P <0.01);癌巢浸润Tregs少于癌间质浸润Tregs(P<0.01);癌组织浸润Tregs与OS呈正相关(P<0.05),癌巢浸润Tregs与OS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结肠癌局部浸润Tregs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徐为;付海啸;邱磊;宋军;张宝福;郑骏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在肝细胞癌、相应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6.2%和85.7%;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结果 PCNA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6.2%和85.7%,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5);RT-PCR检测结果也证实PCNA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P<0.05).PC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 PC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并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梁家铭;温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A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基因甲基化研究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节蛋白A1(细胞周期素A1,CCNA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发生频率.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50例临床上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验组)和2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CCNA1及BRCA1甲基化的状态,以建立广西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谱式.结果 在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CNA1及BRCA1甲基化率分别为70.0% (35/50)和84.0%(42/50).对照组中2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这2个基因均为去甲基化.结论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CNA1及BRCA1基因DNA甲基化状态有助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钟宏;冯毅;郑贵雄;梁彦;冯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和过程,上皮细胞表型的缺失及间质特性的获得是其主要特征.EMT不仅在多细胞生物胚胎发育、炎症控制、修复损伤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在肝、肺、肾等器官纤维化、肿瘤侵袭与转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

    作者:王浩;顾劲扬;丁义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在血吸虫病门脉高压小鼠肠系膜静脉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门脉高压小鼠肠系膜静脉组织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5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感染组(n=40).感染组采用腹部敷贴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于感染后12、20周随机分为12周组(n=20)、20周组(n=20);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肠系膜静脉IRAK-4 mRNA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系膜静脉IRAK-4蛋白表达.结果 感染组小鼠肠系膜静脉IRAK-4 mRNA表达强度值(12周组0.734±0.081,20周组0.682±0.069)和IRAK-4蛋白表达水平(12周组:1034.52±89.72,20周组:989.56±69.35)较对照组(IRAK-4mRNA表达强度值0.163±0.031,IRAK-4蛋白表达水平667.45±72.22)明显升高(P<0.01,P<0.05);20周组IRAK-4 mRNA和蛋白表达与12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RAK-4mRNA的表达与其效应分子TNF-α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5.56,P<0.01).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小鼠内脏血管IRAK-4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升高,并激活下游炎性反应,是参与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

    作者:易旻晓;李岽健;杨镇;王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加热联合吲哚美辛对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水浴加热联合吲哚美辛对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42℃水浴加热前2h加入0.2 mmol/L吲哚美辛,加热组不加药,对照组不加热、不加药,其他处理相同并在同一时间点观察.在不同的时间观察细胞增殖、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侵袭、运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加热+吲哚美辛明显抑制MHCC97L细胞增殖(P<0.01),其大抑制效应为加热后48 h(53.6%),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了2.07倍;加热+吲哚美辛组48、96 h的细胞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 <0.01);FCM显示,吲哚美辛能逆转加热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加热+吲哚美辛组48 h和96 h的G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S+G2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5).加热+吲哚美辛组48 h和96 h相同数量的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到达Transwell小室膜背面的细胞平均数(侵袭实验)和穿过Transwell小室膜到达背面的MHCC97L细胞平均数(运动实验)均明显低于加热组(P<0.01);ELISA法检测发现,加热+吲哚美辛组48、96 h的分泌量均明显低于加热组(P<0.05).结论 吲哚美辛抑制体外加热后肝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和抑制细胞进入DNA合成期和分裂期有关;进一步抑制其侵袭运动能力,其作用和MMP-2、VEGF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周建炜;汤钊猷;李涛;任正刚;乐凡;居旻杰;张宁;周云;罗执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盐霉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霉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无血清培养A549干细胞,进行划痕、Transwell和细胞计数实验,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侧群比例,采用Westernblot检测盐霉素对转录因子Oct4表达的影响.结果 空白对照组、30 mg/L、60 mg/L盐霉素组迁移距离分别为70、40、10μm,侵袭细胞数目分别为(32.3±2.5)、(21.4±1.8)、(1.3±0.3)个/HP,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8%、74%、50%;60 mg/L组、30 mg/L组、空白对照组、利血平阻断组侧群比例分别为3.4%、10.5%、12.5%、0.7%.Western blot示随着盐霉素浓度增加,Oct4的表达量下降.结论 盐霉素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石俊杰;王哲;李阳;张翼翔;刘晶;顾春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Toll样受体4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免疫调节参与病程始末及因免疫紊乱所致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是难以争辩的事实[1].Toll样受体4(TLR4)作为一种重要的脂多糖(LPS)跨膜信号转导受体[2-3],参与内毒素诱发的炎性反应过程,在感染所致炎性反应信号转导中作用重要,作为被早发现且研究多的TLR亚型之一[4],其信号传导通路也明确.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独特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型,常态下其上有少量TLR4表达[5];感染状态下,Treg主要的功能是调节在机体对抗病原体时T细胞的反应平衡.本实验旨在探讨SAP肝损伤中大鼠肝脏TLR4和Treg可能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并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为SAP所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文星;陈炳合;范晓彬;熊泽翼;申素纲;温勃阳;段吉明;张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氧化苦参碱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XY)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法测定OXY对A549人肺癌细胞活力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549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m blot方法测定OXY对A549细胞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测定OXY对A549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激酶(p38MAPK)、磷酸化ERK(p-ERK)、p-JNK、p-p38 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OXY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与对照组[(5.63±0.76)%]比较,OXY组细胞凋亡率[(13.26±2.15)%]上升(P<0.01);与对照组(1.02±0.27、0.23±0.04)比较,OXY组bax mRNA(1.61±0.19)和蛋白(0.71±0.10)表达上升(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0.94 ±0.14、0.64±0.09),OXY组bcl-2mRNA(0.42±0.05)和蛋白(0.21±0.04)表达下降(P<0.01).与对照组(0.29±0.03)比较,OXY组p-JNK表达水平(0.66 ±0.06)明显升高(P<0.01),其他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与OXY组(0.66±0.07、0.28±0.03、0.65±0.08)比较,同时给予OXY和p-JNK抑制剂SP600125组bax蛋白表达(0.39±0.05)下降,bcl-2表达(0.50±0.08)上升,p-JNK蛋白(0.26 ±0.04)表达下降(P<0.01).结论 OXY碱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可能与升高p-JNK水平有关.

    作者:穆林;郭芽;李建钦;向旭东;刘绍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人促血管生成素2单链抗体对裸鼠人肝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2(Ang2)单链抗体(ScFv-Ang2)对人肝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各组分别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 Ang2、VEGF+ Ang2+ ScFv-Ang2,通过HUVEC增殖测定、迁移实验、小管形成实验观察ScFv-Ang2在体外对HUV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建立荷人肝癌细胞株MHCC97的肝原位移植瘤模型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瘤内注射ScFv-Ang2 (4×1011 pfu/ml),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测量肿瘤大小、肺转移灶数目、癌组织CD31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观察ScFv-Ang2对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中观察到ScFv-Ang2可抑制VEGF和Ang2诱导的HUVEC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ScFv-Ang2瘤内注射组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目、CD31表达水平以及MVD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Fv-Ang2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抑制HUVEC形成血管的作用,体内实验中对裸鼠人肝癌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张中林;毛晓雯;张吉发;袁玉蜂;刘志苏;何跃明;刘权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对表皮干细胞(ESCs)增殖、迁移、分化的影响,探讨ACE在维持ESCs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差速贴壁法获得10例儿童的ESCs,进行离体培养,检测ACE在ESCs的表达.用XTT法检测不同浓度(1 ×l0-5、1×10-6、l×10-7、1×10-8mol/L) ACEI卡托普利对ESCs增殖的影响;体外创伤模型观察1×10-6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 6、12、18、24h各时间段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K10的表达观察1×10-6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分化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β1-整合素和K19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83.55%细胞为双标记阳性细胞,即ESCs.免疫荧光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ESCs表达ACE.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培养的细胞ACE阳性率为74.2%.1×10-6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ESCs的增殖(P<0.05),且在第5天达到峰值.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和克隆能力(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l×10-6 mol/L的卡托普利并不影响K10的表达(P>0.05).结论 ACE通过影响ESCs的增殖,迁移从而影响皮肤的损伤修复和自我更新.

    作者:廖选;肖静;刘宏伟;程飚;肖丽玲;徐媛;李升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Pokemon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okemon白身抗体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诊断标志物的意义.方法 应用BL2l(E3)大肠杆菌表达并经镍柱纯化Pokemon抗体,Western blot证实具有免疫原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筛选142例HCC 、30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及96例正常人血清中Pokemon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结果 纯化的Pokemon蛋白能够被特异抗体识别.HCC中抗Pokemon抗体阳性率(49%)显著高于肝炎(0)、肝硬化患者(0)及正常人(0)(P<0.01).HCC中抗Pokemon抗体的平均滴度(0.51±0.03)也明显高于肝炎(0.18±0.05)、肝硬化患者(0.16±0.03)及正常人(0.17±0.01)(P<0.01).Pokemon自身抗体阳性率与AFP阳性率(>200 μg/L)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HCC患者血清检测Pokemon抗体水平能够补充AFP检测结果的不足之处,有助于诊断肝癌.

    作者:吴阳;吴大帅;张弓;赵永福;赵龙拴;张水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免疫功能测定及免疫干预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及免疫调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的评价.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入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且资料完整的40例VAP,按治疗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16例);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GPIS).于确诊后第1天清晨留取外周静脉血,分别送检T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同期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其中30例VAP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留取外周血,分别送检T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 (1)死亡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计数、CD4 +/CD8+比值[(280.32±169.58)×106/L、(212.56±122.99)×106/L、(132.73±56.74)×106/L、1.48 ±0.82]和存活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485.05±209.18)× 106/L、(352.05±116.41)×106/L、(245.68±68.69)×106/L、2.02±1.06]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183±639.18)×106/L、(631±321.64)×106/L、(525±221.67)×106/L、2.7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以上指标也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死亡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10.76±4.52) g/L]明显低于存活组[(13.65±6.34) g/L]及健康对照组[(14.39 ±7.4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VAP患者给予免疫干预后,治疗组外周血CD3+、CD4+细胞计数[(676.26±220.78)×106/L、(358.87±133.53)×106/L]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429.28±130.46)×106/L、(216.85±106.32)×106/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51.32±150.78)×106/L、(278.74 ±75.57)×106/L,P<0.05].(4) CPIS评分与外周血CD3+、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89、-0.594,P<0.01).结论 VAP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给予乌司他J免疫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增强;CPIS评分与细胞免疫呈负相关,免疫功能监测可预测VAP患者的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杨国辉;丁可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损害干预的研究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害的干预效果及机制.方法 将鉴定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SAP大鼠体内,观察血清淀粉酶、肌酐、尿素氮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间质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对肾脏AQP1定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肾脏水通道蛋白1(AQP1) mRNA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脏AQP1蛋白变化.结果 (1)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阳性细胞率为99.30%,CD90阳性细胞率为93.50%,CD34阳性细胞率为0.82%,CD45阳性细胞率为2.22%;(2)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SAP大鼠6、12、24h血清淀粉酶、肌酐、尿素氮及TNF-α、IL-1低于对应时间点未干预的SAP大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SAP大鼠6、12、24 h肾脏间质毛细血管变化均轻于对应时间点未注射SAP大鼠;(4)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SAP大鼠12、24 h AQPl mRNA均高于对应时间点未干预的SAP大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24 h AQP1蛋白均高于对应时间点未干预的SAP大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减轻SAP大鼠肾损害,其机制可能同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轻间质毛细血管损害,阻滞肾脏AQP1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陈先强;陈志耀;黄鹤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部分液体通气对无心跳供体肺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部分液体通气对无心跳供体(NHBD)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氧气组(C组)、盐水组(B组)和部分液体通气组(A组).建立NHBD肺模型后行机械通气2h并监测大鼠气道压,2h后测量P-V曲线,切除大鼠左肺下叶,观察供体肺病理特点.行右肺支气管灌洗,测量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C(SP-B、SP-C)的浓度.切除大鼠右肺上叶,并进一步行SP-B、SP-C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A组大鼠动态顺应性和静态顺应性在2h热缺血期间都优于B和C组(P<0.05);病理组织评分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肺泡灌洗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肺组织的Real-time PCR检测说明SP-B和SP-C蛋白和R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部分液体通气可以对热缺血期间供肺的肺功能和肺组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对SP-B和SP-C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闫宇博;崔键;张凯;曹守强;韩敬泉;董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