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次性切口减少乳腺癌根治术中皮瓣出血疗效对比

龚立宏;于来详

关键词:切口治疗, 乳腺癌根治术, 游离皮瓣, 出血量, 术中出血, 输血, 疗效
摘要:皮瓣是乳腺癌根治术中出血的主要部位之一.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中多采用一次性切口,出血量较多,偶有输血.为减少术中游离皮瓣时出血量,我院从2001年1月开始对乳腺癌根治术采用分次性切口治疗,与一次性切口对比收到较好疗效.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是指发生于淋巴结外的胃肠黏膜或黏膜下层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虽不多见,但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必须引起注意.1985-2005年,我科收治28例,均经病理证实,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邵杨;杨铁成;汪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临床上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者并非少见,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的病死率可达26%,我院1985-2005年间施行胆道手术后共发生胆漏34例,现就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等报告如下.

    作者:马文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诺和锐-30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前临床有多种胰岛素制剂,从动物胰岛素到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是一大进步,诺和锐-30是一种双时相的胰岛素类似物,其临床疗效与双时相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相比有进一步改善.本文比较应用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报告如下.

    作者:步怀东;杨雅丽;毕国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我科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纳洛酮和血塞通治疗,并进行临床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综合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因素探讨及预防

    乳腺癌根治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皮瓣坏死,皮瓣坏死长时间不愈,延误了病人的术后放化疗时间,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对病人的治疗不利.本文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慢性肺心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急性加重期,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其他各种医源性或非医源性原因,常导致低钠血症;而严重低钠血症引起脑水肿,又导致低渗性脑病.我院2001-2004年收治174例次慢性肺心病患者,其中34例合并低钠血症,分析如下.

    作者:金秋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46例出现低血糖症状分析

    糖尿病(DM)出现低血糖症,是DM患者治疗中常见而又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我院2001-2004年共收治46例老年DM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现将其发生原因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田荣芹;安平;王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以羊水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分娩时羊水中G-CSF和IL-6的含量及其与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CAM)的关系,研究测定羊水中G-CSF和IL-6的含量用以预测CAM的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按是否胎膜早破分为两组,均排除产科并发症及内外科合并症.两组产妇于分娩时抽取羊水5 ml,用ELISA法检测羊水中G-CSF和IL-6的含量,同时两组产妇均于产后留取胎膜,用HE染色法检测是否存在CAM.结果:胎膜早破(PROM)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间差异无显著性的条件下,PROM组羊水中G-CSF和IL-6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并且随着破膜时间延长而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CAM组羊水中G-CSF和IL-6的含量高于非CAM组,并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羊水中G-CSF和IL-6的的含量增加,其水平高低和胎盘炎症的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组间差异有显著性;G-CSF与IL-6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羊水中G-CSF、IL-6可作为CAM的早期诊断指标,且G-CSF优于IL-6.羊水中G-CSF、IL-6可作为反映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冷春艳;金振杰;韩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尿激酶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我科对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平;李秀霞;赵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塞单纯应用丹奥与合用东菱迪芙的对照观察

    目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多数患者发病时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者到达医院后由于院内延迟错过了溶栓的时机,对这部分患者我们进行了单纯应用丹奥与合用东菱迪芙的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艾润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临床分析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常见的并发症,多数为院内感染.出现SBP后患者病情加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156例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目的在于探讨SBP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减少SBP的危险因素.

    作者:翟富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宫腔填塞纱布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7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仍以产后出血为主,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我院采用纱布条填塞宫腔法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庆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MDS 36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其意义

    本文通过对3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外周血及骨髓象做回顾性分析,以评价MDS的外周血与骨髓造血异常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蔡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我院护理服务文化的实践和体会

    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服务是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优质护理,我院护理部十分重视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对护理服务文化进行了实践探索,现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刘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血浆TNF和IL-2含量测定及其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1例创伤并休克的患者分别于创伤后0.5、4、24 h 的血浆TNF和IL-2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NC组)36例比较.结果:重度创伤并休克患者血浆TNF明显高于NC组(P<0.05);IL-2活性明显低于NC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浆TNF升高,可能与创伤后早期的炎性反应有关,而IL-2活性降低,可能与创伤后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免疫抑制成分有关.

    作者:陶占怀;王嘉军;闫保华;剡海宇;刘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无痛分娩100例临床观察

    我院4年来为多例足月妊娠妇女实行无痛分娩,效果好,患者无痛苦.本文将无痛分娩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0.2%罗哌卡因行PCEA用于可行走硬膜外阵痛分娩的可行性,并选择出合适的输注速度.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国祝;徐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X线钡检观察胃功能性改变的价值探讨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的常见病[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也是当前医学界的热门课题.但目前应用胃肠钡餐检查(下称钡检) 观察胃功能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总结分析我院1146例X线钡检病例资料,以X线所见影像为依据,根据胃潴留液量、胃形态类型、幽门功能不全(返流现象)、胃蠕动和排空功能评价胃功能性改变,并就观察、诊断的方法和价值作一探讨.

    作者:刘仲明;朱利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胃癌合并穿孔8例治疗体会

    胃癌穿孔是胃癌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穿孔一般较大,多难自行闭合,所以胃癌一旦发生穿孔应紧急手术治疗.手术常以穿孔修补为主.若病人全身及局部情况允许,也应争取做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杨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分析

    2001年1月至2005年8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60例,现对照同期开腹治疗子宫肌瘤60例分析如下.

    作者:顾洪妍;高伟;由轶;王彦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鞍山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