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手术室护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冯爱素

关键词:护工, 管理,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加强手术室护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强化护工素质教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实行目标管理及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手术室空气、护工清洁手指、清洁物品表面进行每月细菌培养,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空气检测、护工手指细菌检测、清洁物品表面细菌检测其细菌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加强护工管理,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强化知识培训,严格监督考查,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梅雨季节脉动真空灭菌中湿包形成及对策

    医院供应室的物品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灭菌质量与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参数操作情况密切相关[1].脉动真空灭菌具有温度高、穿透力强、灭菌速度快和效果可靠等优点,但在灭菌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合格情况,尤为梅雨季节湿包较多.本文浅析产生湿包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钱水华;程舟萍;童志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加强手术室护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目的加强手术室护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强化护工素质教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实行目标管理及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手术室空气、护工清洁手指、清洁物品表面进行每月细菌培养,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空气检测、护工手指细菌检测、清洁物品表面细菌检测其细菌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加强护工管理,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强化知识培训,严格监督考查,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爱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巨大头颅血肿伴感染的护理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颅通过产道时受到过度挤压或牵拉与骨盆突起部分骶骨岬、耻骨联合等磨擦或器械助产损伤而引起[1],约占产伤的0.1%~1.8%.头颅血肿往往单独存在,仅有局部血肿而无全身症状[2].本院新生儿科2002年3月至2003年11月收治2例巨大头颅血肿伴感染而行切排术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项伟菊;曹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逆向静脉穿刺法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输液在化疗患者中的可应用性.方法50例化疗患者共穿刺216例次,单日用顺向穿刺法,双日用逆向穿刺法,进行自身对照.顺向穿刺100次,逆向穿刺116次,从回血例数、液体滴速、成功率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逆向穿刺法回血例数、成功率明显高于顺向穿刺法,且未发现输液肢体肿胀等情况.结论化疗患者用逆向静脉穿刺输液,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徐瑞翠;赵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助产士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

    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指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等20多种疾病[1].经血液传播疾病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护人员的血管,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

    作者:陈育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护理

    放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特别是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以颈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和远处转移多见,预后差.本科从2000年4月至2003年11月,选择T3-4、N2-3、M0期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用DDP+5-FU方案进行放化疗同期治疗,化疗可以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预防远处转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禤菁;黎容清;张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本科护生开展护理科研的困难调查与对策

    护理人才尤其是既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又具有科研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专业发展所翘首期盼的[1].护理本科教育的兴起为护理事业腾飞带来了希望.为了全方位地带教好本科护生,特别是培养其科研实践的能力,本院对本科护生进行开展护理科研的困难调查,以采取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晓英;陈爱初;蔡学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甘露醇是六碳醇糖,利用其高渗-利尿-脱水作用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见效快、效果明显,但是临床上应用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fail1ure,ARF)时有发生.本文分析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本院21例患者应用甘露醇致ARF的临床资料,认为及时观察及护理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木冬妹;吴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胶质瘤术后患者X-刀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

    脑胶质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约占41.4%,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的恶性肿瘤[1].目前主张综合治疗,即配合X-刀治疗等.X-刀治疗是指采用立体定向等技术把医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聚集在病灶区,达到控制、杀灭肿瘤组织及保护正常组织的目的[1].本文回顾分析62例脑胶质瘤术后实施X-刀治疗的护理资料,总结X-刀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香港护理继续教育简介

    1997年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护理界交流日益增多.2003年9月笔者随浙江护理代表团参观考察了香港医管局及医院后感触很深.现将香港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天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利用假性动脉瘤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护理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而选择并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透析的保证.本院在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10例由于自身血管硬化、内瘘闭塞等原因使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但又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的维持性透析患者,利用临时桡动脉穿刺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血流量200~300ml/min,成功进行血液透析500余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荷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瘘的急救与护理

    食管异物并发主动脉瘘是食管异物凶险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患者往往短时间内大量出血而死亡.本院1997年以来共收治3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急诊开胸手术治疗,术后1例死于DIC,2例痊愈.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良;黄爱玲;周素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的气道连接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在空气加压舱中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采用双路供氧法吸氧,即一路经口鼻面罩一级给氧,另一路经气管套管接管一级给氧.本院高压氧舱室利用自制波纹管,解决了气管套管与呼吸三通阀的连接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利琴;姚汉山;童建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方法根据PDCA循环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设计表,确定实施方案,强调全员参与.结果实施2年来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满意度从原有的90%提高到98%.结论运用PDCA循环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促进了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终提高了护理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姚智萍;许月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肿瘤患者及护理

    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血制品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传统的给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插管,前者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或化疗药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后者因静脉位置深,定位困难,一次置管成功率低,易发生并发症,其气胸发生率可达3.42%[1],故不作为首选.

    作者:潘小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米力农与舒普深存在配伍禁忌

    米力农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口服和静注均有效,兼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1],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本院心内科病房用米力农与舒普深联合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时,发现当米力农与舒普深两者先后接替时,会出现配伍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玉;王新丹;包淑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停留置导尿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拔除留置导尿管佳时间.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甲、乙、丙、丁4组,停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导尿后5 d内、6~10 d、11~15 d、>15 d,观察各组菌尿发生率.结果留置导尿时间在10 d内,菌尿发生率相对较低,随着时间的延长,菌尿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拔除留置导尿管佳时间为留置导尿后5~10 d.

    作者:陈伟娣;陈碧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可疑SARS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

    SARS是一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它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病死率.由于SARS是本世纪第1个新的传染病,人们对其缺乏科学的了解,加之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因此,患者及可疑患者非常紧张和恐惧.杭州在2003年4月19日出现第1例SARS确诊病例后,本院感染科立即开出SARS隔离病房,自2003年4月20日至2003年6月11日共收治可疑及疑似患者57例.本文对5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针对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指导.

    作者:张岚;俞雪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ome,PGS)是指胃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有学者称为胃术后胃无力症[1].掌握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时间、早期征象,给予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配合高质量的护理可避免再次手术,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本院外科自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诊治PGS 15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董卫红;吴静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的护理

    微量注射泵适用于长时间微量给药,其流速均匀、精确度高[1].微量注射泵应用在静脉注射,能使药液进入人体血管的速度得到精确控制.利多卡因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为目前用于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较快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且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入液量.本院监护中心使用此法治疗室性心律失常5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应用微量注射泵注射利多卡因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英;吴美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