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科护生开展护理科研的困难调查与对策

唐晓英;陈爱初;蔡学联

关键词:本科, 护生, 护理科研, 困难
摘要:护理人才尤其是既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又具有科研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专业发展所翘首期盼的[1].护理本科教育的兴起为护理事业腾飞带来了希望.为了全方位地带教好本科护生,特别是培养其科研实践的能力,本院对本科护生进行开展护理科研的困难调查,以采取对策.现报告如下.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的护理

    微量注射泵适用于长时间微量给药,其流速均匀、精确度高[1].微量注射泵应用在静脉注射,能使药液进入人体血管的速度得到精确控制.利多卡因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为目前用于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较快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且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入液量.本院监护中心使用此法治疗室性心律失常5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应用微量注射泵注射利多卡因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英;吴美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神阙穴大黄贴敷促进胆囊切除术后肠蠕动效果观察

    胆囊手术后为防止腹胀,一般留置胃管至肠蠕动恢复才能拔除.为了促进患者术后肠蠕动,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本院外科给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用神阙穴生大黄贴敷,结果肠蠕动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秋月;徐利仙;曹芬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加强手术室护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目的加强手术室护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强化护工素质教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实行目标管理及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手术室空气、护工清洁手指、清洁物品表面进行每月细菌培养,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空气检测、护工手指细菌检测、清洁物品表面细菌检测其细菌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加强护工管理,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强化知识培训,严格监督考查,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爱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婴儿雾化吸入过程中引起气道梗阻1例报告

    雾化吸入是治疗婴幼儿呼吸道疾病一种常用的方法,其疗效得到了医务人员及家属的认可.但是如果雾量选择不当,也易造成不良后果.2002年11月,本院曾有1婴儿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发生气道梗阻,由于抢救及时,使患儿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雪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股骨颈骨折患者不同禁食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减少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术前禁食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前禁食时间长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多,尤其是老年人中更为明显.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应避免禁食时间过长,保证进食量,以满足消化道的生理特性和人体的正常所需,防止或减少禁食所致的血容量不足、低血糖反应、情绪改变及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作者:李玉芬;周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精神科门诊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和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希望在就医时得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希望得到一些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及一系列的服务[1].由于精神疾病是一类易复发、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而患者就医的主动性和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来门诊时多由家属陪同,在院外也必须有家属的监护、指导和支持,才能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因此,家属也成为精神科门诊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为了患者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支持,笔者对门诊患者家属的需求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练亚芬;郑红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中的护理配合

    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是引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主要原因.近20年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治疗已大大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PS已成为NRDS治疗的主要手段[1].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应用PS治疗NRDS的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胡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是一种少见的由于外胚层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皮肤及附件发育不良的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汗腺缺如、黏液腺发育异常、毛发结构分布异常等.可分为无汗型和有汗型两类,前者少见.本院从1995年6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无汗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症患儿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丽丽;赵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助产士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

    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指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等20多种疾病[1].经血液传播疾病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护人员的血管,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

    作者:陈育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观察与护理

    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内病灶,尤其对小病灶的检测和定性起重要作用[1].在扫描过程中,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使注射速率恒定,从而准确测定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时间,增强团注效果,并进行肝脏的增强动态扫描,大大提高了扫描精确性,提高诊断质量[2].但是注入造影剂,也有可能出现造影剂过敏、空气栓塞、药液外渗等并发症,因此,严密的病情观察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肝脏磁共振动态扫描顺利进行的保证.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本院对65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肝脏磁共振动态扫描,现总结如下.

    作者:寿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3例肝性脊髓病患者的护理

    肝性脊髓病[1](hapatic myelopathy,HM)是肝病晚期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由于门体分流和肝功能不全导致的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痉挛性截瘫、下肢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踝阵挛.肝性脊髓病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病因治疗、饮食与营养、护肝降氨、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本病预后不良,脊髓损伤不可逆[1].护理重点是预防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000年10月至2002年11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3例肝性脊髓病患者,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另2例经治疗后病情稳定而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巧;王新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香港护理继续教育简介

    1997年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护理界交流日益增多.2003年9月笔者随浙江护理代表团参观考察了香港医管局及医院后感触很深.现将香港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天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不能自行进食,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随着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肠内营养亦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但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因而肠内营养引起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本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贤妹;俞兰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无胸痛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中严重、危害性大的类型之一,患者多有突发性的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持续半小时以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也不能缓解,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恐惧和濒死感.然而,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没有上述典型症状,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无胸痛型AMI患者108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陈伟群;朱李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脱机中应用和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发作、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撤离是一个较之其它病种相对困难的问题,由于COPD患者存在不可逆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因长期高负荷做功和营养不良等导致呼吸肌疲劳,加之长时间机械通气所合并的呼吸肌废用性萎缩,使患者在机械通气帮助缓解了急性呼吸衰竭的问题后,仍面临着气道阻塞和通气驱动功能障碍,即自主通气功能仍处于病理状态,因而较容易形成对机械通气的依赖.2002年8月至2003年10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COPD应用机械通气患者28例,其中有9例因用其它撤机方法不成功而采用堵塞气管套管口联合经面罩正压通气的方法辅助撤机,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小红;夏淑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的气道连接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在空气加压舱中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采用双路供氧法吸氧,即一路经口鼻面罩一级给氧,另一路经气管套管接管一级给氧.本院高压氧舱室利用自制波纹管,解决了气管套管与呼吸三通阀的连接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利琴;姚汉山;童建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记忆镍钛合金附膜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食管癌晚期患者由于失去手术机会,癌肿阻塞食管不能进食甚至饮水,有的侵蚀邻近器官形成食管气管瘘、食管胸膜瘘,严重影响营养的摄入和生活质量.食管内支架置入术能改善患者进食状况,是目前食管癌晚期患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自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本院共置入食管内支架1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珍;厉芝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稳定临床一线护理队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稳定护理队伍、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问题已引起医院管理人员的重视.本院分析了近年来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状况,确认护理队伍不稳定现象主要在临床一线,要解决临床一线护理人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必须留住一线高年资、高品质的护士.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从2003年开始,采用有效措施留住一线中、高年资护士,稳定临床一线护理队伍,从而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方面初见成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建新;张汝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止血敏致发热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止血敏可使血小板增加,提高血小板功能和黏附力,并可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1],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以往曾有一些不良反应报道,如止血敏静脉滴注后发生休克、恶心、头痛、皮疹等[2].本院在应用该药治疗肺咯血时,发现2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将止血敏引起发热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慧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逆向静脉穿刺法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输液在化疗患者中的可应用性.方法50例化疗患者共穿刺216例次,单日用顺向穿刺法,双日用逆向穿刺法,进行自身对照.顺向穿刺100次,逆向穿刺116次,从回血例数、液体滴速、成功率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逆向穿刺法回血例数、成功率明显高于顺向穿刺法,且未发现输液肢体肿胀等情况.结论化疗患者用逆向静脉穿刺输液,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徐瑞翠;赵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