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LIFT联合FTS路径治疗高位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分析

陈智耶;金照;严煌

关键词:高位, 经括约肌型, 快速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联合快速康复外科(FTS)路径治疗高位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90例高位经括约肌型肛瘘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各30例,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采取切开挂线术,实验组1采取经LIFT,两组均采用传统康复外科路径,实验组2采取经LIFT+FTS路径.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1在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1在住院时间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在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方面较实验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实验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LIFT联合FTS路径治疗高位经括约肌型肛瘘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高.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渐进性肌肉放松与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方法 ,在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将60例TURP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术后均用25℃的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观察组术后由床位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照组为阴性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的患者明显降低了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徐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并于CT进行比较.结果 15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分为三型:(1)胆总管囊状扩张症11例;(2)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3例;(3)肝内外胆管囊状扩张症1例.结论 超声是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方法,可以了解肝内外胆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迅速做出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蔡芳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T平扫成像中甲状腺的CT值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中甲状腺的CT值和甲状腺功能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行颈椎CT平扫检查且近3个月内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患者,分别测定甲状腺的CT值、记录甲状腺功能(TSH、FT3)数值,将具有异常低TSH水平、高TSH水平受试者代表甲状腺密度的CT值与具有正常TSH水平的受试者进行比较,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甲状腺CT值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低和高TSH水平组均显示甲状腺CT值较正常TSH水平显著降低(P<0.05);甲状腺功能减低时甲状腺CT值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CT值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时甲状腺C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对于TSH水平<3.5μIU/ml的受试者,甲状腺密度CT值和TSH水平呈微弱正相关(r=0.32,P=0.00067),TSH水平≥3.5μIU/ml的患者,甲状腺密度CT值和TSH水平(r=-0.5,P=0.00084)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的CT值与甲状腺功能有显著相关性,甲状腺CT值减低可提示甲状腺功能异常.

    作者:赵瑞华;吴俊峰;黄立雪;邢海龙;石建成;朱石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疲劳体会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疲劳体会的影响.方法 3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EC→T方案化疗,对照组予常规制酸护胃、止吐、补液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加用参麦注射液,跟踪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第2、4、6次化疗前机体免疫功能及化疗后疲劳体会评分,并评估参麦注射液干预对疲乏体会的时间积累效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4、6次化疗前CD3+、CD4+比例明显升高(t=2.654,3.326),第6次化疗前CD8+比例明显下降(t=-2.351),第6次化疗前IgA明显升高(t=2.762);第4、6次化疗后躯体疲乏得分明显降低(t=-2.868,-3.453),第6次化疗后认知疲乏明显下降(t=-2.689),第4、6次化疗后总疲乏得分明显下降(t=-2.787,-3.869)(P<0.05);时间与参麦干预主效应对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及疲乏总分的影响较大,随着时间推移,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三指标下降趋势明显.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引起的不适,提升机体免疫功能,缓解患者疲劳体会,有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逸韶;陈辉兵;辛剑;王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17例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经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7例,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下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手术时间170~480min,平均(197±44.9)min;出血量80~500ml,平均(90±101.7)ml;清扫淋巴结16~39枚,平均(21±2.79)枚;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116h,平均(28±8.0)h;肛门排气时间44~120h,平均(53±5.7)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13d,平均(5.2±2.5)d;术后住院时间7~14d,平均(8.9±3.1)d,早期胃癌4例(23.5%),进展期胃癌13例(76.5%);全胃切除术5例(29.4%),远端胃切除术12例(70.6%),其中毕Ⅱ式吻合3例(17.6%),毕Ⅰ式吻合9例(52.9%),食管空肠吻合5例(29.4%),联合脏器切除3例(17.6%),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在基层医院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江淳;陈俊涛;余涛;姜武;王荣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Ⅰ期缝合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Ⅰ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术前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提示胆总管结石的156例患者,均无手术史,将其分为Ⅰ期缝合组(73例)和T管引流组(8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主要并发症是术后胆漏,经观察、引流保守治疗后均顺利出院,出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上Ⅰ期缝合组要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P<0.05).结论 对于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一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倪笑元;刘小健;何兴众;翁建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六味二仙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六味二仙汤中药汤剂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糖尿病饮食、适当的运动基础上,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二仙汤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血糖、血脂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均有所控制,观察组血糖、血脂及临床症状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六味二仙汤中药汤剂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调节血脂.

    作者:徐春娜;陈祝;王卓尔;程华焱;张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药茶对高盐饮食大鼠的降压作用

    目的 本实验自拟中药茶方,通过测量大鼠血压、心率,观察该中药茶对高盐饮食大鼠的降压作用.方法 设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蒸馏水)、模型组(高盐饮食+灌蒸馏水)和中药茶组(高盐饮食+灌中药茶),每日一次按时灌胃,持续6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压较高(P<0.05);中药茶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中药茶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各组间实验动物的体重和心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中药茶对高盐饮食大鼠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作者:孙灵钰;蒋科芳;陈巧银;沈高波;徐辉辉;印媛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针对性重症创伤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损伤严重评分(ISS)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入院24h内,检测及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急性生理学指标以及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结果 极危重组PT、APTT、D-D、 指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危重组,FIB、PLT明显低于非危重组、危重组,危重组PT、APTT、D-D明显高于非危重组,FIB、PLT明显非危重组(P<0.05).死亡组患者PT、APTT、D-D明显高于存活组,FIB、PLT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与PT、APTT、D-D呈正相关性(r=0.321,0.654,0.472,0.412,P<0.05),与FIB、PLT呈负相关性(r=-0.324,0.412,P<0.05).结论 急性重症创伤患者血清PT、APTT、FIB、D-D、PLT等凝血功能指标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一定程度能够反映出急性重症创伤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也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高继红;黄云露;周燕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CT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TSCC)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PTSCC患者的CT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单侧13例,双侧3例,2例峡部同时受累,共19个病灶.病灶大径2.1~6.5cm,平均(4.5±0.7)cm;病灶呈类圆形6个,不规则分叶状13个;边界清晰4个,边界不清15个;7个病灶甲状腺包膜完整,12个病灶甲状腺包膜不完整,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其中5个侵犯食管,3个侵犯颈前带状肌,2个侵犯喉咽.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5个,等密度4个;7个病灶呈实性,12个病灶呈囊实性,6个病灶内见钙化;CT增强病灶呈轻中度强化14个病灶,明显强化5个,其中11个病灶呈环形强化(57.9%).2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老年女性、边缘模糊、坏死明显、少见钙化、轻中度强化、环形强化的甲状腺占位灶,有助于提示PTSCC的诊断,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分期.

    作者:朱玲英;姚俊;巴蕾;董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单纯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合并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合并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无脊髓损伤合并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4例,采取单纯前路减压、撑开或撬拨复位技术治疗,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并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4例患者手术完成时间59~93min,平均(83.2±5.9)min;出血量73~209ml,平均(94.7±6.3)ml,无输血患者.临床疗效评定中:2例患者获得良,22例患者获得优,优率91.67%.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21个月,平均(11.2±4.3)个月.24例患者均无脊髓休克、脊髓受压或其他神经症状;术后出现一过性吞咽困难2例、声音嘶哑1例,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I期前路减压、撑开或撬拨技术治疗无脊髓损伤合并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可达到解除关节突交锁并I期复位效果.

    作者:徐天波;刘德国;范亮全;顾江军;郑隆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经验举隅

    感冒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中常见的一种,是指当呼吸道感染中出现的发热、鼻塞、流涕、喷嚏等急性期症状消失以后,咳嗽仍然缠绵不愈,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粘液痰,病程一般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X线胸片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又称感染后咳嗽[1].

    作者:林小青;夏永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他莫昔芬对荷瘤裸鼠乳腺癌血管生成和增殖的作用

    目的 借助荷瘤裸鼠模型探讨他莫昔芬对乳腺癌抗细胞增殖及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建立乳腺癌MCF-7细胞株荷瘤裸鼠模型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即他莫昔芬灌胃观察组和蒸馏水灌胃对照组,21d后处死荷瘤裸鼠,测量肿瘤直径、病理常规检测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指标CyclinD1、Ki67、血管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并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检测结果 进行评分及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直径大小无显著差距(P>0.05);免疫组化检测VEGF、CD34、CyclinD1、Ki67评分统计结果均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他莫昔芬对MCF-7乳腺癌细胞荷瘤裸鼠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抗血管形成的作用,但VEGF不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血管变化的理想指标.

    作者:熊倩;刘秋虹;吴清萍;石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侧支代偿血管建立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侧支代偿血管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侧支循环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脉动指数(PI)值均降低,BI评分、大脑中动脉(MCV)平均流速增加、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上述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侧支循环建立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以改善脑缺血区血供,保护神经功能,还能促进侧支代偿血管的建立以减轻脑梗死症状.

    作者:邵淋淋;陈良富;方跃屏;宋水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的老年消化不良患者94例,观察组50例,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疗程均为4周,通过症状积分、证候积分减少百分率、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减少(P<0.01),治疗后补中益气汤组症状积分小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组(P<0.05),治疗后补中益气汤组证候积分减少百分率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增高(P<0.01),补中益气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积分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组(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与马来酸曲美布汀均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补中益气汤效果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

    作者:谭涛;李桂敏;黄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FWHM图像分割法分析OCT影像中视网膜血管直径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利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视网膜血管,并用半高全宽(FWHM)图像分割法识别并测量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47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2例血糖正常者对照组分成两组,用SD-OCT检测视网膜颞上B区的血管,用IMAGEJ软件以半高全宽图像分割法识别出血管的边缘,测算出视网膜血管的腔内直径(LD)、外直径(OD),血管壁厚度(WT)、血管壁横截面面积(WCSA)、壁腔比(WLR).结果 观察组视网膜动脉的外直径(RAOD)、内直径(RALD)、WT分别为[(107.47±14.42)、(137.65±15.59)、(15.09±2.56)μm],动脉WLR为(0.28±0.06),动脉WCSA为(5836.11±1378.10)μm2,对照组RAOD、RALD、动脉WT分别为[(103.32±14.99)、(133.69±16.36)、(15.18±2.17)μm],动脉WLR为(0.29±0.05),动脉WCSA为(5685.20±1255.26)μm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AOD(P=0.165)、RALD(P=0.222)、动脉WT(P=0.842)、动脉WLR(P=0.266)、动脉WCSA(P=0.570).观察组和对照组视网膜静脉外直径(RVOD)、视网膜静脉内直径(RVLD)、静脉WT分别为[(142.74±24.93)、(166.73±26.24)、(12.21±2.07)μm]和[(133.19±18.76)、(155.24±20.70)、(11.02±2.25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静脉WCSA(5987.98±1616.32)μm2大于对照组(5052.38±1506.169)μm2(P=0.004);静脉WLR两组无明显差异(P=0.274).结论 FWHM图像分割法分析OCT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可靠的视网膜血管测量技术.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静脉外直径、视网膜静脉内直径均增宽,静脉血管壁增厚、血管壁横截面面积增大.

    作者:李义杰;李爱莲;詹海静;徐博伦;童毓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分期手术治疗伴有严重小腿挤压伤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析

    目的 探讨对于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伴有严重小腿挤压伤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5例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56~140d,25例患肢创口均愈合,创面愈合平坦,功能恢复良好,随访9~12个月.结论 分期手术治疗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采取简单、快速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在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行植皮或皮瓣移植术,III期选用微创钢板、髓内钉内固定并予以植骨处理,取得满意结果.

    作者:俞哲平;何其俊;程绍文;杨波;王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目的 评价应用可吸收微型骨锚重建屈肌腱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手外科收治的52例手外伤伴肌腱屈止点断裂的患者,均采用可吸收微型骨锚重建各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治疗.其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18~42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临床随访3~6个月,按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优43例,良7例,可2例.全部患者在术后8周患指指间关节活动自如,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使用可吸收微型骨锚钉重建各类屈肌腱止点,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快捷方便的优点.

    作者:吴生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分布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危险致病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内分泌科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25例,根据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 ,分为多重耐药菌组(MDROs组,n=69)及非多重耐药菌组(非MDROs组,n=56).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致病因素.结果125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14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77株(54.61%),包含革兰氏阳性菌36株(46.75%),革兰氏阴性菌41株(53.25%),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6.36%)、铜绿假单孢杆菌(23.38%)及大肠埃希菌(2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抗生素暴露史及并发骨髓炎是糖尿病足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神经缺血性伤口或许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高,病原菌复杂.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及无菌观念是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夏妃;龚维坤;孙英芬;赖静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58例产褥感染妇女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调查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细菌感染与产褥感染的关系,总结减少及预防产褥感染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娩发生产褥感染的15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细菌培养及衣原体检测,根据药敏给予相应的治疗,分析产妇的感染情况.结果 158例患者中62例患者(39.24%)支原体培养阳性,30例患者(18.99%)细菌培养呈阳性,12例患者(7.59%)衣原体检测呈阳性;非衣原体、支原体及细菌感染为9例(5.70%).以上四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需加强妇女阴道炎的诊治,减少病原菌,切断感染途径,减少及预防产褥感染发生.

    作者:张文渊;丁盛娣;吴佳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