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娟;徐淑清;肖巍;高建波;陈林秀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过程和规律及其发生机制的科学。传统的生理学授课侧重于教师对教材的讲授,学生通过课堂笔记被动的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比较枯燥,教师教学效果一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医学教育界的当务之急。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校生理教研室对生理学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探索性改革,现总结如下。
作者:孟巍;王邦华;余良主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ERG)监测指标。方法比较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28眼和正常30眼的常规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眼底尚未出现改变时,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已明显延迟,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已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在眼底尚未出现病变前,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及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已经出现明显异常,因此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可以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依据。
作者:邹美波;邱明忠;吕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肿瘤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肿瘤患者97例,分为发生囊肿组(56例)和未发生囊肿组(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与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性。结果56例(57.73%)患者发生淋巴囊肿。肿瘤类型、手术方式、引流部位、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术后<24h引流量等5项指标与淋巴囊肿发生率相关(P<0.05)。而引流部位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淋巴囊肿发生的独立因素。多数淋巴囊肿患者囊肿无症状,囊肿体积随时间减小。结论经皮穿刺引流及保持患者术后白蛋白浓度可以降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淋巴囊肿具有自限性,超声检查应限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而仅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才需要治疗。
作者:黄彩平;莫莉花;王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在饥饿、缺氧和能量应激状态下细胞通过膜结构降解胞质细胞器和大分子的动态过程,自噬通过清除功能异常或已受损伤的细胞器,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互补,共同调控机体的稳态[1]。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de?Duve 在上世纪50年代通过电镜观察到自噬体架构并首先提出“自噬”[2],而在酵母中发现 Atg 蛋白则把对自噬的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3]。自噬分为大自噬、小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三种[4]。大自噬,即由内质网来源的膜包绕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并降解其内容物;?小自噬指溶酶体或液泡内膜直接内陷将底物包裹并降解的过程;?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指胞质内蛋白先结合到分子伴侣后被转运到溶酶体腔中,然后被溶酶体酶消化的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大自噬,以下简称自噬。
作者:许红玲;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拜糖平)及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拜糖平组,每组各48例,分别予二甲双胍或拜糖平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共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优于拜糖平组(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无增加(P>0.05)。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或拜糖平联合甘精胰岛素均能较好控制血糖,二甲双胍组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郭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对降低无医学指征孕妇要求剖宫产(CDM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产妇509例,以产妇自愿为原则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5例与对照组254例。观察组产妇自孕28周起在整个围生期接受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前检查和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晚期选择分娩方式意向、实际分娩方式以及CDMR率。结果观察组孕37周分娩意向选择自然分娩、剖宫产和意向不定的比例分别为93.73%、4.71%和1.56%;而对照组分别为68.11%、20.87%和11.0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选择剖宫产意向的比例下降明显(P<0.01)。实际分娩结局产妇剖宫产率及CDMR率观察组为21.18%、1.57%,对照组为40.55%、9.84%,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及CDM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能使产妇更易接受自然分娩,有效降低CDMR,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玉娟;谢建英;钟少平;林玉萍;崔菊芬;葛加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包虫病(Hydatid?disease)又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疾病。肝囊性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腔粘连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2],经腹腔镜肝包虫外囊摘除术不仅继承微创手术的优点,还可减少或消除传统手术后并发症,可达根治性治疗目的,并减少术后护理工作量,明显提高护理质量[3]。本文对31例行经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剥除术围术期护理浅谈如下。
作者:田翠芸;张秀华;邵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作用。方法中晚期鼻咽癌患者38例,应用多西紫杉醇、DDP、5-Fu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后,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尼妥珠单抗针100mg自放疗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1次/周,共6~8次;放疗采用6MV X线照射,全程应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DT66-70.4Gy/30~32次,6~7周完成。观察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CR 84.2%,PR 15.8%;颈部淋巴结CR 86.8%,PR 13.2%。1、2、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3%、85.4%和80.2%、74.9%和64.2%。早期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和脱发;晚期主要是口干和颈部肌肉纤维化。结论新辅助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作者:徐正阳;任瑞平;袁祖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反复出现急性加重为特征, COPD 急性加重(AECOPD)可导致病死率的增加[1]。研究发现,通过呼吸道标本采样技术所获得的生物标志物可揭示AECOPD 的病理生理学机制[2],但这些技术多局限于研究阶段,且因缺乏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生物标志物正常参考值而一直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3]。本文综述2014年12月前有关AECOPD 呼吸道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文献,分析其与临床参数和结局的关系,旨在揭示呼吸道生物标志物潜在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中良;杨秀云;黄飞华;张永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HCPT)对宫颈癌HeLa 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GFP-LC3 shRNA转染、Hoechst染色等对经HCPT处理后的HeLa 细胞进行自噬和凋亡水平的观察。结果 western blot、荧光显微镜的结果均提示,HCPT能够诱导HeLa 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以及LC3的表达增加,从而激活细胞自噬发生;除细胞自噬外,HCPT也可以造成细胞的凋亡,且凋亡出现在自噬触发之后。结论 HCPT能够激活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自噬,进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目的。
作者:程艳香;陈干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甲状腺结节病患者89例。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68例、恶性21例,所有患者行螺旋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根据CT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分析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特点。结果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CT强化多为均匀强化,少数为完整环形强化,而恶性结节多为瘤周强化残圈及半岛样强化,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根据CT影像特征进行准确鉴别,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严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出生缺陷(BD)是指患儿在出生时的先天异常(CA),是患儿在孕前或孕期,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相互共同影响下,胚胎或发育过程中发生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1]。明确出生缺陷的病因是临床干预出生缺陷的前提条件[2]。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够对遗传因素所可能造成的缺陷进行监测,降低该因素的风险,同时,健康检查还能通过检查孕妇及胎儿的日常身体状况来干预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探讨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干预效果。
作者:厉晓萍;马健;王芳;黄敏;葛福章;杨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依巴斯汀,3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35.19%,明显高于观察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怀远;金永南;吕嫔果;林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94例,依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分析复位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生理盐水输入量以及引流量等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腰背痛评分明显小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伤椎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情况。结论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尹保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式日渐加重,骨质疏松(OP)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该病以骨微观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及骨量减少为特征,导致骨折发生率增加[1]。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对维持稳定的骨代谢、减轻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2]。奥瑞姆自理理论强调人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权利与义务,并且通过学习来达到自理需要[3],该过程中强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参与[4]。作者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107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亚洁;曹水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术后复发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6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调强放射治疗(IMRT)+HIFU组:应用IMRT联合HIFU治疗,IMRT组:应用IMRT治疗,两组均同期给予顺铂增敏,阴道残端复发者加后装放疗。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两组治疗部位血供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4,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5,P>0.05),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结论应用同期调强适形放疗、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术后复发宫颈癌安全、有效。
作者:汤继英;吴亚玲;蔡晓军;陈萍;潘东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膨胀止血海绵在急诊鼻出血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3年6月急诊鼻出血患者92例行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止血临床资料。结果92例患者经高膨胀止血海绵填塞后87例疗效满意,5例仍间断性出血,在鼻内镜下行止血治疗。结论高膨胀止血海绵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快速止血,适用于急诊鼻出血。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V71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sCD40、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患儿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再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并设立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清、CSF中sCD40、sCD40L的水平。结果重症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1),普通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重型组和重型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危重型组血清和脑脊液中sCD40、sCD40L含量显著高于重型组;重症组急性期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但恢复期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组血清与脑脊液中sCD40、sCD40L呈正相关;普通组和对照组血清与脑脊液中sCD40、sCD40L均无明显相关性;重症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均呈正相关;普通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无相关性;对照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无相关性。结论 sCD40、sCD40L可能参与EV71脑炎的发病机制,对EV71脑炎的病情严重性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海萍;陈秀丽;李光乾;周朱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年龄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比例为(4.89±1.4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34±0.84)%。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免疫耐受。
作者:李莉;楼寒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病变早期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中药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及中药组先予腹腔注射内毒素20g/kg,间隔24h,分2次注射,然后肌注甲强龙40mg/kg,连续注射3次,间隔24h。造模后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方灌胃,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在造模后第3周处死大鼠,取大鼠左侧股骨头洗净、做矢状对半分开,一半行石蜡包埋、制备组织病理HE切片,另一半行基因芯片制作、分析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骨髓腔未见扩张,营养血管充盈情况良好,血管密度轻度增加。骨小梁间基质未见萎缩、退变,关节软骨厚度、细胞成熟度、生发层次序及生长板上中药组均好于实验组,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组织。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实验组比较,ASPG, CRISPLD2和PLA2G2A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倍数变化>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三种基因ASPG, CRISPLD2和PLA2G2A表达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相关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均出现明显下调,提示信号传导分子基因ASPG,CRISPLD2和PLA2G2A是早期的SNFH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关键基因。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恢复股骨头血液粘滞性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促进骨代谢动态平衡恢复,使早期股骨头病损得以及时修复。
作者:耿艳华;王昌兴;石仕元;董黎强;谢文君;赵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