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放疗技术治疗后无进展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陈超;李华峰;谢洪玲

关键词:生活质量, 鼻咽癌, 调强放疗
摘要:目的:对不同技术放疗后无进展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调强放疗技术在改善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为其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鼻咽癌患者83例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调强组38例,根据FACT-H&N量表,制作“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功能状况得分均低,情感状况得分均高。两组比较,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附加关注及特异症状、治疗副反应及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干、交流情况、听力下降、头晕头痛、声音嘶哑、颈部活动受限、味觉减退、进食情况、龋齿、张口困难、耳鸣、记忆力下降等方面,调强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无进展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晚期放射性损伤,调强放疗技术优于常规放疗技术。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下肢植皮术后患者预防便秘中的作用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便<3次/周,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下肢植皮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术后患者体弱、疼痛、排便环境与姿势改变,饮食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极易造成患者功能性便秘。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解除此类患者的便秘尤为重要,为此作者在常规护理上,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1]。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英;郗玉芝;彭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川芎嗪针联合阿托伐他汀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川芎嗪针联合阿托伐他汀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观察。方法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单纯应用川芎嗪针为对照组;川芎嗪针联合阿托伐他汀胶囊为观察组,治疗2周。2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6MWT),并测量肺动脉压和氧分压(PaO2)。结果2组均能提高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6MWT距离、降低肺动脉高压、血氧分压,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川芎嗪针联合阿托伐他汀胶囊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6MWT显著提高,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能够提高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

    作者:费鑫法;皇甫秋强;陶鸿杰;何强;肖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讨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甲状腺结节病患者89例。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68例、恶性21例,所有患者行螺旋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根据CT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分析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特点。结果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CT强化多为均匀强化,少数为完整环形强化,而恶性结节多为瘤周强化残圈及半岛样强化,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根据CT影像特征进行准确鉴别,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严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抵抗素与老年糖尿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力衰竭(HF)发病过程中可能机制及其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0例和合并心力衰竭组30例,另选择老年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及相关代谢指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采用NT-proBNP及EF值反映心脏功能,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采用相关分析显示,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抵抗素浓度与HOMA-IR、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过高水平的血清抵抗素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和途径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从而加速心力衰竭的形成。

    作者:杨伟;李耘;马淑;刘川;马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带袢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21例,均采用解剖锁定钢板、空心钉固定及带袢纽扣钢板线缆系统重建下胫腓联合治疗,其中合并单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11例、三踝骨折6例。结果术后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下胫腓骨联合间隙、踝穴均恢复正常,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1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78~97分,平均92分,其中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2%,所有患者负重步态均正常。结论带袢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恢复下胫腓联合的正常功能,符合生理特点,减少恢复时间,可以早期功能锻炼,不需早期取出内固定,无内固定断裂等问题。

    作者:林俊宏;朱健儿;金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均术后予全胃肠外营养(TPN)等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Ala-Gln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术前、术后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B)、血浆白蛋白(Alb)及血IgA、IgM、IgG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6d、7d、8d进食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d、8d Alb、TF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4d、8d平均PAB氮平衡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d平均IgA为(3.0±0.5)g/L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4d、8d平均IgM为(1.2±0.4)g/L、(1.6±0.8)g/L,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TPN联合Ala-Gln用于胃肠道肿瘤术后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营养状态、调节免疫功能,安全有效。

    作者:施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对学习障碍儿童学习技能及心理影响

    目的:通过对学习障碍儿童注意力干预探讨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对学习障碍(LD)儿童学习技能及心理的影响。方法对57例LD儿童分别采用循序渐进并分级别增加难度的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干预,治疗3个疗程,对LD儿童训练前后视觉、听觉注意力缺损率、学习技能及心理的变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LD儿童的视觉、听觉注意缺损率训练后比训练前显著改善(P<0.001)。LD儿童学习技能量表(LAS)各项指标在训练后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LD儿童在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前后儿童心理社会功能筛查-儿科症状检查(PSC)分别有22例和15例异常,LD组儿童心理社会功能训练后较训练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能提升LD儿童的学习技能,改善心理社会功能。

    作者:曾桂香;王红;阎利;韩剑珊;张扬;姬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年龄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比例为(4.89±1.4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34±0.84)%。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免疫耐受。

    作者:李莉;楼寒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细胞代谢组学用于辐照干预肺癌细胞A549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抑制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核磁共振氢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辐照后A549细胞系和正常A549细胞系的变化。结果经分析得到乳酸、甘油、丙氨酸、葡萄糖、甘氨酸、肌酸、磷酸肌酸、 UDP-葡萄糖、ATP等9种代谢差异物。结论电离辐照主要通过抑制DNA合成和底物磷酸化生成ATP反应来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从细胞代谢组学角度为放疗的杀伤机制提供新的认识。

    作者:郑庆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关节镜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镜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中长期的疗效。方法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36例,在关节镜下多点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将炎性增厚的滑膜和尿酸盐结晶尽可能清除,彻底冲洗。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常规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结果34例获随访,时间60~72个月,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明显,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HHS)评分由术前(43±8.3)分到末次随访时提高至(90±4.6)分,疗效评定:优19例,良15例。结论以膝关节为主发病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应用关节镜技术具有重要的诊断与治疗价值,中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龙树明;吴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同意行PICCO监测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PICCO监测下输液,对照组3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每搏量变异(SVV)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h补液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PaO2/FiO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h、7d的GEDV和EVL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的ITBV和SVV比入院时、治疗后24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可以减少补液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ICU入住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符兆胤;黄克刚;陈帅;李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噬与肿瘤治疗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在饥饿、缺氧和能量应激状态下细胞通过膜结构降解胞质细胞器和大分子的动态过程,自噬通过清除功能异常或已受损伤的细胞器,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系统互补,共同调控机体的稳态[1]。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de?Duve 在上世纪50年代通过电镜观察到自噬体架构并首先提出“自噬”[2],而在酵母中发现 Atg 蛋白则把对自噬的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3]。自噬分为大自噬、小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三种[4]。大自噬,即由内质网来源的膜包绕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并降解其内容物;?小自噬指溶酶体或液泡内膜直接内陷将底物包裹并降解的过程;?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指胞质内蛋白先结合到分子伴侣后被转运到溶酶体腔中,然后被溶酶体酶消化的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大自噬,以下简称自噬。

    作者:许红玲;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脑血管变化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HNC)患者放疗后发生的脑血管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生存期的延长,这些患者更容易经历由于脑内大血管包括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但是,脑血管病变常在放疗结束后经过一段长潜伏期才会出现,大部分患者因为早期无症状,而忽视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性。而一旦发生放疗后的脑血管后遗症,则会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飞凤;吴承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胬肉收缩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瞳孔而造成视力障碍,严重者可以发生不同程度地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临床上均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损伤了三叉神经感觉支,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等眼部刺激症状[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医学护理的领域提出了舒适护理这个理念[2]。本文探讨舒适护理对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丽敏;方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Keap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73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3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eap1蛋白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Keap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1.9%,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82.2%(P<0.05);Keap1蛋白的的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和T分类无关,与患者的Gleason评分、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eap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4)结论 Keap1蛋白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

    作者:张普;孔丽敏;金雷钢;俞佳文;卢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NT-proBNP与D-Dimer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老年CAP患者162例(老年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为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体检者50例。患者入院后<24h进行临床数据收集,评估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同时检测老年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与D-Dimer浓度。分析比较CAP 患者PSI分级与血清NT-proBNP及D-Dimer水平的关系。结果老年肺炎组血清NT-proBNP、D-Dime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肺炎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D-Dimer水平随PSI分级增加而升高。不同PSI分级间NT-proBNP及D-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D-Dimer水平不仅可作为诊断老年CAP的有效指标,且对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也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作者:邱建凯;尹占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应激性高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h空腹血糖、CRP、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对梗死后急性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非糖尿病STEMI患者80例,根据入院<24h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42例(GLU≥7.0mmol/L)和无应激性高血糖组38例(GLU<7.0mmol/L),结合CRP浓度、白细胞计数、LDL-C浓度、吸烟史、高血压史、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特征,分析相关指标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年龄、性别、高血压史、L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7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糖尿病STEMI应激性高血糖组住院患者急性期发生MACE概率大,预后较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差,早期FBG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张静;付超;佘亚辉;孙峰;张永娟;董松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片100~300mg/d(低剂量组),400~800mg/d(中等剂量组)和900~1200mg/d(高剂量组)口服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和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后各周末,3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中等剂量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PANSS阴性症状分与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末,中等剂量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1);3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锥体外系反应、月经改变或泌乳方面(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3组不同剂量的氨磺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疗效,但中等剂量氨磺必利组在3组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作者:腾建民;袁天懿;周勇;吴永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降糖药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拜糖平)及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拜糖平组,每组各48例,分别予二甲双胍或拜糖平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共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优于拜糖平组(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无增加(P>0.05)。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或拜糖平联合甘精胰岛素均能较好控制血糖,二甲双胍组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郭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改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空腹胆囊壁厚度、餐后1h、2h胆囊壁增厚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空腹胆囊前后径、餐后1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但餐后2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相关性(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大、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及胆红素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而白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P<0.05);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血尿素氮(BUN)、尿肌酐(Cr)、血尿酸(UA),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但年龄、性别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关系。

    作者:莫如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