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付超;佘亚辉;孙峰;张永娟;董松武
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78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并行左右心导管、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应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蘑菇伞封堵法、弹簧栓法、Amplatzer第二代封堵器(ADO-II)封堵法],术后即刻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随访观察。结果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成功率98.9%。失败原因:大型PDA1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放置封堵器后血压下降1例。并发症:术后1h封堵器脱落1例,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溶血1例。结论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操作安全,并发症低,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替代外科治疗。
作者: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和Singh指数相关性。分析不同节段及不同性别胸腰椎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数的相关性,从而为基层医院筛选骨折高危人群提供可靠简便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非骨折的住院患者40例及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280例,均予以骨盆正位X线片评估Singh指数,并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节段及不同性别胸腰椎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骨折40例患者的骨密度值与Singh指数有显著相关性(P<0.001)。单纯胸椎和单纯腰椎骨折两者Singh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胸椎与合并胸腰椎骨折Singh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腰椎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Singh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骨折患者Singh指数平均级数为(3.03±1.005),女性骨折患者平均级数为(2.08±1.2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骨盆X线片的Singh指数在不同节段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玮琪;牟永忠;刘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5月98例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12d是否使用雷公藤多苷和强的松进行辅助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32.4±6.3)个月,记录复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中VCAM-1和HSP60水平下降。随访结束,观察组复发率11.11%,对照组复发率31.91%。结论 PAU患者TEVAR术后行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
作者:江磊;李贞福;吴玉辉;张平;高洪波;杨苏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行胆囊壶腹入路法预防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13年7月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壶腹入路法7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胆囊炎患者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壶腹入路法均顺利完成,术中胆囊壶腹、胆囊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多能顺利显露,无一例胆管损伤,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壶腹入路法,胆囊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区是关键的解剖学标志,该移行区的后三角区完全分离是重点,操作精准、完整显露是成功进行胆囊切除的保证,可有效避免术中胆管损伤。
作者:董海泉;吴金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头颈部肿瘤(HNC)患者放疗后发生的脑血管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生存期的延长,这些患者更容易经历由于脑内大血管包括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但是,脑血管病变常在放疗结束后经过一段长潜伏期才会出现,大部分患者因为早期无症状,而忽视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性。而一旦发生放疗后的脑血管后遗症,则会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飞凤;吴承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粘连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宫腔粘连患者术中效果,观察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及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35例患者宫腔恢复正常,总有效率84.62%,术后月经恢复正常35例,月经量较术前稍增加9例,较术前明显增加7例,与重度粘连患者比较,轻、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率明显增加,正常妊娠32例,总妊娠率61.54%。结论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宫腔粘连安全有效。
作者:许远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我国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死亡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21.8%,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1]。目前对于进展期食管癌唯一可以临床治愈的方法是根治性手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并发症多,为临床护理增加一定的难度。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9例,现将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罗湘玉;陈西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浙江省居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与骨密度的现状,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超声骨强度仪对浙江省3317例20~93岁居民进行桡骨远端的骨密度测量,同时收集人群特征资料;分析人群的性别、年龄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1)成年男性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42.87%、18.36%;≥50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且≥30岁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P<0.05);(2)男性、女性的SOS值分别为4026.31m/s、3955.08 m/s,≥60岁男性的SOS值高于女性,而30、40岁组男性SOS值低于女性(P<0.05);女性除20、50岁组外,其它各年龄组SO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40岁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之前,女性的骨密度高于男性,50岁及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骨密度逐渐高于女性。
作者:俞晓明;龚戬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h空腹血糖、CRP、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对梗死后急性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非糖尿病STEMI患者80例,根据入院<24h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42例(GLU≥7.0mmol/L)和无应激性高血糖组38例(GLU<7.0mmol/L),结合CRP浓度、白细胞计数、LDL-C浓度、吸烟史、高血压史、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特征,分析相关指标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年龄、性别、高血压史、L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7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糖尿病STEMI应激性高血糖组住院患者急性期发生MACE概率大,预后较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差,早期FBG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张静;付超;佘亚辉;孙峰;张永娟;董松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术后复发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6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调强放射治疗(IMRT)+HIFU组:应用IMRT联合HIFU治疗,IMRT组:应用IMRT治疗,两组均同期给予顺铂增敏,阴道残端复发者加后装放疗。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两组治疗部位血供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4,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5,P>0.05),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结论应用同期调强适形放疗、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术后复发宫颈癌安全、有效。
作者:汤继英;吴亚玲;蔡晓军;陈萍;潘东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ERG)监测指标。方法比较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28眼和正常30眼的常规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眼底尚未出现改变时,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已明显延迟,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已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在眼底尚未出现病变前,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及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已经出现明显异常,因此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波峰潜伏期、Ops波平均振幅、OP1波振幅、OP2波振幅可以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依据。
作者:邹美波;邱明忠;吕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HCPT)对宫颈癌HeLa 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GFP-LC3 shRNA转染、Hoechst染色等对经HCPT处理后的HeLa 细胞进行自噬和凋亡水平的观察。结果 western blot、荧光显微镜的结果均提示,HCPT能够诱导HeLa 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以及LC3的表达增加,从而激活细胞自噬发生;除细胞自噬外,HCPT也可以造成细胞的凋亡,且凋亡出现在自噬触发之后。结论 HCPT能够激活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自噬,进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目的。
作者:程艳香;陈干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年龄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比例为(4.89±1.4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34±0.84)%。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Treg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免疫耐受。
作者:李莉;楼寒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60岁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组28例和心尖部(RVA)起搏组24例,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测量术前与术后射血分数(LVEF);RT3D-STI测量术前与术后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 RVA组患者的LVEF术后与术前及术后RVOT组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T3D-STI测量的GLS、GCS、GRS、GAS指标RV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及与术后RVO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能够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胡文泽;杨明;韩凌;陈欣;陈萍;孙晓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术前检测Lp-PLA2水平,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9例(Lp-PLA2≥200ng/ml)和对照组81例(Lp-PLA2<200ng/ml)。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Ⅱ级预防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狭窄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78.6±68.3)vs(178.2±36.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随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再狭窄、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非致死脑卒中比例明显升高[(9.24%vs6.17%),(5.88%vs3.70%),(4.20%vs2.47%),(5.04%vs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升高提示再狭窄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增加,术前检测Lp-PLA2有预测价值。
作者:陈杰民;兰军;涂昌;刘瑞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时代各种手术方式治疗不同类型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139例,观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LC及开腹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13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128例成功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技术行个体化微创治疗。2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选择性插管不成功转LCBDE治疗,ERCP治疗者术后并发轻度急性胰腺炎7例、高淀粉酶血症12例、胆道感染3例、胆道出血1例。LCBDE治疗者并发胆漏3例、腹腔感染1例,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失败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净结石,术后并发症均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化治疗是趋势,针对不同病例的实际情况结合术者自身的技术水平,合理选择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正辉;王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清VitB12、活性VitB12和Hcy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74例妊娠中孕和226例妊娠晚孕妇女血清VitB12、活性VitB12和Hcy的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孕期妇女血清VitB12水平显著低于中孕组(P<0.001);妊娠中、晚孕期VitB12与Hcy成负相关(P<0.001),活性VitB12在晚孕期与Hcy成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期活性VitB12/VitB12比值与Hcy为正相关(r=0.247,P<0.001);在VitB12正常的孕产妇人群中,ROC曲线显示活性VitB12/VitB12比值对Hcy升高具有更灵敏的检出作用。结论活性VitB12/VitB12比值可作为Hcy升高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葛冰磊;俞善春;尹敢;王新辉;管世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抑制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核磁共振氢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辐照后A549细胞系和正常A549细胞系的变化。结果经分析得到乳酸、甘油、丙氨酸、葡萄糖、甘氨酸、肌酸、磷酸肌酸、 UDP-葡萄糖、ATP等9种代谢差异物。结论电离辐照主要通过抑制DNA合成和底物磷酸化生成ATP反应来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从细胞代谢组学角度为放疗的杀伤机制提供新的认识。
作者:郑庆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结合饮食习惯调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符合厌食症标准的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甘草锌颗粒,1~4岁,0.75g/次,2次/d;5~6岁,1.5g/次,2次/d。观察组口服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1~4岁,5ml/次,2次/d;5~6岁,5ml/次,3次/d。在此基础上再辅以饮食习惯的调整。两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观察组治愈39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27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结合饮食习惯调整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增强食欲,增加食量,改善精神,促进生长发育,临床显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顾会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当病原体侵入宿主导致全身性感染后,炎症等防御机制被激活,部分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完全清除病原微生物,不留后遗症,但部分患者因持续存在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的产生[1]。
作者:徐前程;查磊;陈尚华;刘小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