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萍;刘彦杰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94例,未实施延续护理前47例为对照组,实施延续护理后47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2个月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7.41±5.51)分、(38.43±5.73)分;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4.65±5.73)分、(35.47±5.81)分,心理状态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2.38~4.37,P<0.01);出院后2个月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分别为(40.38±1.85)、(26.42±0.84),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分别为(44.31±1.12)、(29.35±0.87),生活质量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12.30~16.64, 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劭泱;林云琴;郑锦辉;郑贞苍;杨江明;管敏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作用。方法中晚期鼻咽癌患者38例,应用多西紫杉醇、DDP、5-Fu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后,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尼妥珠单抗针100mg自放疗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1次/周,共6~8次;放疗采用6MV X线照射,全程应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DT66-70.4Gy/30~32次,6~7周完成。观察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CR 84.2%,PR 15.8%;颈部淋巴结CR 86.8%,PR 13.2%。1、2、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3%、85.4%和80.2%、74.9%和64.2%。早期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和脱发;晚期主要是口干和颈部肌肉纤维化。结论新辅助化疗后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
作者:徐正阳;任瑞平;袁祖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空腹胆囊壁厚度、餐后1h、2h胆囊壁增厚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空腹胆囊前后径、餐后1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但餐后2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相关性(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大、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及胆红素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而白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P<0.05);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血尿素氮(BUN)、尿肌酐(Cr)、血尿酸(UA),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但年龄、性别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关系。
作者:莫如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监测血清CA125水平评价当归芍药散治疗脾虚肝郁血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先兆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中药汤剂当归芍药散加减,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肌注,观察治疗前后CA125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3.3%,优于对照组70%,两组治疗后CA125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有利于改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CA125对评价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
作者:罗纳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服胃超声造影在残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胃溃疡或胃癌术后的患者23例,采用“心璋?”口服超声造影剂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贲门、残胃及吻合口的通畅、胃壁层次结构、胃蠕动、胃排空及反流情况。所有患者均与胃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残胃炎23例、吻合口反流6例、吻合口溃疡3例、复发性溃疡2例、残胃癌1例。与胃镜诊断对照,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口服胃超声造影在残胃检查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贤臣;施红;余秀华;张宏;李世岩;郭心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学习障碍儿童注意力干预探讨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对学习障碍(LD)儿童学习技能及心理的影响。方法对57例LD儿童分别采用循序渐进并分级别增加难度的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干预,治疗3个疗程,对LD儿童训练前后视觉、听觉注意力缺损率、学习技能及心理的变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LD儿童的视觉、听觉注意缺损率训练后比训练前显著改善(P<0.001)。LD儿童学习技能量表(LAS)各项指标在训练后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LD儿童在视觉、听觉注意力训练前后儿童心理社会功能筛查-儿科症状检查(PSC)分别有22例和15例异常,LD组儿童心理社会功能训练后较训练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改善视觉、听觉注意力能提升LD儿童的学习技能,改善心理社会功能。
作者:曾桂香;王红;阎利;韩剑珊;张扬;姬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不同技术放疗后无进展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调强放疗技术在改善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为其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鼻咽癌患者83例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调强组38例,根据FACT-H&N量表,制作“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功能状况得分均低,情感状况得分均高。两组比较,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附加关注及特异症状、治疗副反应及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干、交流情况、听力下降、头晕头痛、声音嘶哑、颈部活动受限、味觉减退、进食情况、龋齿、张口困难、耳鸣、记忆力下降等方面,调强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无进展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晚期放射性损伤,调强放疗技术优于常规放疗技术。
作者:陈超;李华峰;谢洪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儿童鼻腔纽扣电池鼻腔异物嵌顿临床特征并探讨不同取出异物方式的预后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46例纽扣电池鼻腔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14例在无麻醉传统前鼻镜常规方式下取出(常规组),32例在全身麻醉鼻内窥镜检查下取出(鼻内窥镜组)。取出鼻腔纽扣电池后,所有患儿均经鼻腔冲洗治疗并随访6个月。结果46例患儿鼻腔黏膜均存在腐蚀性损伤,常规组与鼻内窥镜组患儿鼻中隔穿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05),但鼻内窥镜组患儿鼻腔粘连恢复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结论鼻内窥镜探查下纽扣电池鼻腔异物取出有助于明确鼻腔黏膜损伤范围与损伤程度,同时有助于术中充分的鼻腔创面冲洗,缓解纽扣电池内容物所造成的继发性损伤,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鼻内窥镜探查下异物取出。规范的临床随访及鼻腔冲洗有助于缓解鼻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张新钢;杨一晖;许会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均术后予全胃肠外营养(TPN)等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Ala-Gln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术前、术后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B)、血浆白蛋白(Alb)及血IgA、IgM、IgG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6d、7d、8d进食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d、8d Alb、TF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4d、8d平均PAB氮平衡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d平均IgA为(3.0±0.5)g/L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4d、8d平均IgM为(1.2±0.4)g/L、(1.6±0.8)g/L,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TPN联合Ala-Gln用于胃肠道肿瘤术后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营养状态、调节免疫功能,安全有效。
作者:施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效果。方法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患者86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术后周期性腹痛发生率,术后3个月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和有生育要求者术后<6个月妊娠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5%,周期性腹痛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恢复月经者93.2%显著高于对照组7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生育要求者术后6个月妊娠率71.4%,高于对照组53.8%。结论采用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治疗成功率高,全面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旭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甲状腺结节病患者89例。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68例、恶性21例,所有患者行螺旋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根据CT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分析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特点。结果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CT强化多为均匀强化,少数为完整环形强化,而恶性结节多为瘤周强化残圈及半岛样强化,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根据CT影像特征进行准确鉴别,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严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桡动静脉内瘘术中桡动脉阻断后的压力与自体动静脉内瘘远期通畅率的关系。方法首次行自体桡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52例,于手术过程中监测其桡动脉血压以及残端动脉压力水平。手术过程中游离患者的桡动脉,将桡动脉测量血压的设备归零,然后用测压针穿刺患者的桡动脉,观察患者的桡动脉压力水平。使用血管钳暂时夹闭患者穿刺点近端的桡动脉,再观察患者的桡动脉残端的压力水平。随访5年,并观察其手术后第3年和第5年的内瘘通畅率。结果桡动脉夹闭前的血压水平为68~149mmHg,平均值为105.7mmHg。桡动脉残端的压力30~124mmHg,平均值98.5mmHg。患者的桡动脉被阻断前后的动脉压力差值>30mmHg或者阻断后桡动脉的残端的压力的绝对值<70mmHg的患者,采取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否则应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手术成功率100%。且桡动脉阻断后压力越低,内瘘第3、5年的通畅率越低。结论术中测定的桡动脉阻断后压力水平与内瘘远期通畅率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其压力水平越低,内瘘远期通畅率越低。
作者:朱迎春;冯岗;查芳芳;吴莲叶;王青;白寿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肾损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初步探讨该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MPA肾损害患者3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34例患者平均年龄56.71岁。23例患者伴有肺部受累,所有患者均有肾脏累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血肌酐高、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30例患者有肾脏穿刺资料,肾脏穿刺病理检查可见新月体形成、肾小球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大部分患者免疫荧光提示无或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仍有少数患者合并IgA、IgG沉积。所有患者均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完全或部分缓解21例,总体缓解率61.76%;另外13例进展至慢性肾衰竭。结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多见于老年患者,肾脏受累多见。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病情,然而肾损害严重者肾功能预后差。
作者:闫慧玲;王宇晖;李亚妤;倪军;俞东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肿瘤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肿瘤患者97例,分为发生囊肿组(56例)和未发生囊肿组(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与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性。结果56例(57.73%)患者发生淋巴囊肿。肿瘤类型、手术方式、引流部位、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术后<24h引流量等5项指标与淋巴囊肿发生率相关(P<0.05)。而引流部位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淋巴囊肿发生的独立因素。多数淋巴囊肿患者囊肿无症状,囊肿体积随时间减小。结论经皮穿刺引流及保持患者术后白蛋白浓度可以降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淋巴囊肿具有自限性,超声检查应限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而仅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才需要治疗。
作者:黄彩平;莫莉花;王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病变早期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中药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及中药组先予腹腔注射内毒素20g/kg,间隔24h,分2次注射,然后肌注甲强龙40mg/kg,连续注射3次,间隔24h。造模后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方灌胃,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在造模后第3周处死大鼠,取大鼠左侧股骨头洗净、做矢状对半分开,一半行石蜡包埋、制备组织病理HE切片,另一半行基因芯片制作、分析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骨髓腔未见扩张,营养血管充盈情况良好,血管密度轻度增加。骨小梁间基质未见萎缩、退变,关节软骨厚度、细胞成熟度、生发层次序及生长板上中药组均好于实验组,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组织。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实验组比较,ASPG, CRISPLD2和PLA2G2A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倍数变化>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三种基因ASPG, CRISPLD2和PLA2G2A表达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相关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均出现明显下调,提示信号传导分子基因ASPG,CRISPLD2和PLA2G2A是早期的SNFH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关键基因。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恢复股骨头血液粘滞性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促进骨代谢动态平衡恢复,使早期股骨头病损得以及时修复。
作者:耿艳华;王昌兴;石仕元;董黎强;谢文君;赵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变化的分析,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7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2、4个周期后,进行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57例患者共回收有效问卷52例。与化疗前比,化疗2个周期后功能领域(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得分较化疗前下降,化疗4个周期后得分进一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领域得分(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升高,其中恶心呕吐症状得分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条目中腹泻、食欲丧失、失眠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有焦虑情绪27例(52%),化疗2个周期后42例(81%),化疗4个周期后35例(67%),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患者部分症状改善,但总体生活质量下降,焦虑情绪加重。医护人员在对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应高度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及时给予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令晖;邓美玉;刘勇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数天)内突然下降,导致含氮和非含氮代谢物蓄积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如能早期发现,及早纠正引起 ARF 的因素,肾损伤是可以完全逆转。晚期 AKI 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肾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而发展成慢性肾脏疾病,终依赖肾脏替代疗法(RRT)。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缺乏是目前 AKI 治疗预防策略的障碍,因此,寻找新的早于Scr 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用以早期发现,早期医疗干预,是目前 AKI 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海莹;涂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氧化及氧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感染性休克治疗。观察组21例,常规治疗加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抗氧化指标及氧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h、6h及24h的抗氧化指标及氧代谢相关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氧化及氧代谢状态的影响较为积极,对患者的机体状态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起到改善感染性休克状态的目的。
作者:应伟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73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3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eap1蛋白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Keap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1.9%,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82.2%(P<0.05);Keap1蛋白的的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和T分类无关,与患者的Gleason评分、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eap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4)结论 Keap1蛋白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
作者:张普;孔丽敏;金雷钢;俞佳文;卢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头颈部肿瘤(HNC)患者放疗后发生的脑血管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生存期的延长,这些患者更容易经历由于脑内大血管包括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但是,脑血管病变常在放疗结束后经过一段长潜伏期才会出现,大部分患者因为早期无症状,而忽视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性。而一旦发生放疗后的脑血管后遗症,则会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飞凤;吴承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