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施丽敏;方小梅

关键词:舒适护理, 翼状胬肉切除术, 患者, 眼球运动障碍, 角膜, 现报道如下, 应用效果, 医学护理, 手术治疗, 手术损伤, 视力障碍, 生活水平, 三叉神经, 刺激症状, 程度, 表面生长, 球结膜, 组织, 遮蔽, 瞳孔
摘要:??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胬肉收缩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瞳孔而造成视力障碍,严重者可以发生不同程度地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临床上均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损伤了三叉神经感觉支,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等眼部刺激症状[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医学护理的领域提出了舒适护理这个理念[2]。本文探讨舒适护理对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4例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若干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594例偏头痛患者,合并出现抑郁症104例,单因素分析患病时间等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患病时间(OR:1.053,P=0.001)、遗传背景(OR:4.332, P=0.000)、头晕(OR:3.890,P=0.000)、慢性偏头痛(OR:27.282,P=0.000)为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慢性偏头痛ROC曲线下面积达0.8059。结论患病时间、遗传背景、头晕症状、慢性偏头痛对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倪健强;赵红如;王辉;段晓宇;徐敏;董万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延迟抽气对首次发作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抽气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肺复张时间和抽气次数的影响并探寻合适的抽气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112例。按发病至抽气治疗时间分为1d、2d、3d、>3d 4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肺复张时间和抽气次数。结果1d治疗组22例,2d治疗组41例,3d治疗组30例,>3d组19例。1d组、2d组、3d组和>3d组患者肺复张时间分别为(4.59±2.08)d、(3.41±1.37)d,、(2.56±1.65)d、(2.47±1.07)d,其中1d组和2d组与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气次数分别为(2.00±0.97)次、(1.68±0.81)次、(1.33±0.71)次、(1.15±0.37)次,其中>3d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发作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延迟抽气可以减短肺复张所需的时间,减少抽气的次数,而3d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延迟治疗时间点。

    作者:洪辉华;陈瑜;吕昕;周林水;王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G玻璃体切割系统硅油取出术的短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20G玻璃体切割系统硅油取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应用玻璃体切割系统行硅油取出术17例患者(17眼)的临床资料,对取油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16例患者均一次完成硅油取出,1例患者硅油取出后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次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平均硅油取出时间(12.2±3.5)min。术中无一例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术后3例出现低眼压,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均在<5d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期间无眼内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系统硅油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琳;成拾明;汤咏梅;张勇;谭业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及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腹部超声表现,并与术后结果对照。结果146例临床确诊的阑尾炎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3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4例,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68例,阑尾周围脓肿13例。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4%,88.2%,91.2%,100%,平均诊断符合率88.3%。结论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提供直接、快捷、痛苦小、安全性高的检查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有效诊断依据,且诊断率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

    作者:姚丽萍;刘彦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严防诈骗的紧急声明

    作者: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均术后予全胃肠外营养(TPN)等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Ala-Gln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术前、术后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B)、血浆白蛋白(Alb)及血IgA、IgM、IgG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6d、7d、8d进食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d、8d Alb、TF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4d、8d平均PAB氮平衡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d平均IgA为(3.0±0.5)g/L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4d、8d平均IgM为(1.2±0.4)g/L、(1.6±0.8)g/L,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TPN联合Ala-Gln用于胃肠道肿瘤术后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营养状态、调节免疫功能,安全有效。

    作者:施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类风湿关节炎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121例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男性发病率较非老年组高(P<0.05)。多首发于大关节(以膝关节多见),关节外表现主要为肺间质病变,两组患者在首发关节、肺间质病变及继发干燥综合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于非老年组,有其自身的特点:男性多发、大关节受累,肺间质病变,易合并干燥综合征等,在诊治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润薇;姜津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94例,依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分析复位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生理盐水输入量以及引流量等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腰背痛评分明显小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伤椎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情况。结论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尹保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带袢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带袢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21例,均采用解剖锁定钢板、空心钉固定及带袢纽扣钢板线缆系统重建下胫腓联合治疗,其中合并单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11例、三踝骨折6例。结果术后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下胫腓骨联合间隙、踝穴均恢复正常,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1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78~97分,平均92分,其中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2%,所有患者负重步态均正常。结论带袢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恢复下胫腓联合的正常功能,符合生理特点,减少恢复时间,可以早期功能锻炼,不需早期取出内固定,无内固定断裂等问题。

    作者:林俊宏;朱健儿;金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抵抗素与老年糖尿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力衰竭(HF)发病过程中可能机制及其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0例和合并心力衰竭组30例,另选择老年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及相关代谢指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采用NT-proBNP及EF值反映心脏功能,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采用相关分析显示,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抵抗素浓度与HOMA-IR、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老年T2D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过高水平的血清抵抗素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和途径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从而加速心力衰竭的形成。

    作者:杨伟;李耘;马淑;刘川;马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同期放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术后复发宫颈癌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术后复发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6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调强放射治疗(IMRT)+HIFU组:应用IMRT联合HIFU治疗,IMRT组:应用IMRT治疗,两组均同期给予顺铂增敏,阴道残端复发者加后装放疗。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两组治疗部位血供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4,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5,P>0.05),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结论应用同期调强适形放疗、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术后复发宫颈癌安全、有效。

    作者:汤继英;吴亚玲;蔡晓军;陈萍;潘东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Singh指数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和Singh指数相关性。分析不同节段及不同性别胸腰椎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数的相关性,从而为基层医院筛选骨折高危人群提供可靠简便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非骨折的住院患者40例及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280例,均予以骨盆正位X线片评估Singh指数,并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节段及不同性别胸腰椎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骨折40例患者的骨密度值与Singh指数有显著相关性(P<0.001)。单纯胸椎和单纯腰椎骨折两者Singh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胸椎与合并胸腰椎骨折Singh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腰椎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Singh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骨折患者Singh指数平均级数为(3.03±1.005),女性骨折患者平均级数为(2.08±1.2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骨盆X线片的Singh指数在不同节段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玮琪;牟永忠;刘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钢板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采用成人尸体股骨标本9具,制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 分型A1型骨折,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具,对照组制成股骨外侧壁损伤,观察1组行PF-LCP内固定并保留外侧壁完整,观察2组行PF-LCP内固定但制成外侧壁损伤,三组股骨标本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压缩承载试验,比较骨折断端压缩时的间隔位移情况及骨折远、近端沿粗隆间的滑动位移情况,同时观察比较三组股骨标本的大承载力。结果在压缩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断端间隔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大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骨折端的间距压缩位移显著小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P<0.01);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骨折远、近端滑动位移均小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1组小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大载荷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PF-LCP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具有较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并且保留股骨粗隆外侧壁的完整能够增强骨折端的稳定性,提高固定治疗效果。

    作者:余作取;许兵;戴寿旺;王锋;童培建;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EV71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CD40 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EV71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sCD40、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患儿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再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并设立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清、CSF中sCD40、sCD40L的水平。结果重症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1),普通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重型组和重型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危重型组血清和脑脊液中sCD40、sCD40L含量显著高于重型组;重症组急性期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但恢复期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组血清与脑脊液中sCD40、sCD40L呈正相关;普通组和对照组血清与脑脊液中sCD40、sCD40L均无明显相关性;重症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均呈正相关;普通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无相关性;对照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无相关性。结论 sCD40、sCD40L可能参与EV71脑炎的发病机制,对EV71脑炎的病情严重性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海萍;陈秀丽;李光乾;周朱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应激性高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h空腹血糖、CRP、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对梗死后急性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非糖尿病STEMI患者80例,根据入院<24h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42例(GLU≥7.0mmol/L)和无应激性高血糖组38例(GLU<7.0mmol/L),结合CRP浓度、白细胞计数、LDL-C浓度、吸烟史、高血压史、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特征,分析相关指标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年龄、性别、高血压史、L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7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糖尿病STEMI应激性高血糖组住院患者急性期发生MACE概率大,预后较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差,早期FBG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张静;付超;佘亚辉;孙峰;张永娟;董松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对降低CDMR的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对降低无医学指征孕妇要求剖宫产(CDM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产妇509例,以产妇自愿为原则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5例与对照组254例。观察组产妇自孕28周起在整个围生期接受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前检查和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晚期选择分娩方式意向、实际分娩方式以及CDMR率。结果观察组孕37周分娩意向选择自然分娩、剖宫产和意向不定的比例分别为93.73%、4.71%和1.56%;而对照组分别为68.11%、20.87%和11.0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选择剖宫产意向的比例下降明显(P<0.01)。实际分娩结局产妇剖宫产率及CDMR率观察组为21.18%、1.57%,对照组为40.55%、9.84%,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及CDM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改良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能使产妇更易接受自然分娩,有效降低CDMR,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玉娟;谢建英;钟少平;林玉萍;崔菊芬;葛加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浙江省3317例居民骨密度的现状分析

    目的:调查浙江省居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与骨密度的现状,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超声骨强度仪对浙江省3317例20~93岁居民进行桡骨远端的骨密度测量,同时收集人群特征资料;分析人群的性别、年龄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1)成年男性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42.87%、18.36%;≥50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且≥30岁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P<0.05);(2)男性、女性的SOS值分别为4026.31m/s、3955.08 m/s,≥60岁男性的SOS值高于女性,而30、40岁组男性SOS值低于女性(P<0.05);女性除20、50岁组外,其它各年龄组SO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40岁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之前,女性的骨密度高于男性,50岁及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骨密度逐渐高于女性。

    作者:俞晓明;龚戬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手术治疗的单侧成人斜疝患者2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术前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的切口感染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未减少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反而增加Ⅰ类切口抗生素的使用率。结论通过严格执行术前准备常规,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合理使用手术材料,可以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不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作者:王李云;代明盛;康新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我国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死亡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21.8%,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1]。目前对于进展期食管癌唯一可以临床治愈的方法是根治性手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并发症多,为临床护理增加一定的难度。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9例,现将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罗湘玉;陈西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粘连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宫腔粘连患者术中效果,观察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及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35例患者宫腔恢复正常,总有效率84.62%,术后月经恢复正常35例,月经量较术前稍增加9例,较术前明显增加7例,与重度粘连患者比较,轻、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率明显增加,正常妊娠32例,总妊娠率61.54%。结论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宫腔粘连安全有效。

    作者:许远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