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洁;邵雪泉;徐玲;潘中心
??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胬肉收缩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瞳孔而造成视力障碍,严重者可以发生不同程度地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临床上均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损伤了三叉神经感觉支,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等眼部刺激症状[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医学护理的领域提出了舒适护理这个理念[2]。本文探讨舒适护理对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丽敏;方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包敷脐对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所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T2DM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降糖药、运动疗法及饮食控制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药包敷脐疗法。评定两组疗效,记录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相关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TG及TC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包敷脐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消化道症状,改善胃肠功能,提高降糖效果,简便、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韩燕萍;李科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64例(84眼),随机分成观察组44眼和对照组40眼,观察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肉注射,同时联合激素治疗、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加强神经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除不应用mNGF治疗外,其他治疗同观察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治疗前后电脑视野检查情况,并观察mNGF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和65.0%,前者有效率高于后者(P<0.05),除个别患者注射部位出现局部疼痛、硬结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mNGF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雅娟;徐淑清;肖巍;高建波;陈林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4例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若干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594例偏头痛患者,合并出现抑郁症104例,单因素分析患病时间等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患病时间(OR:1.053,P=0.001)、遗传背景(OR:4.332, P=0.000)、头晕(OR:3.890,P=0.000)、慢性偏头痛(OR:27.282,P=0.000)为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慢性偏头痛ROC曲线下面积达0.8059。结论患病时间、遗传背景、头晕症状、慢性偏头痛对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倪健强;赵红如;王辉;段晓宇;徐敏;董万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DR在脊柱侧弯患者站立位全脊柱X线摄像中的优势。方法随机选取CR和DR站立位全脊柱X摄像各74例,对比分析图像质量、成像方式等。结果148例患者中,CR摄像和DR摄像正侧位图像各148幅。CR摄像中,图像评分为3分50幅(33.78%);评为“2~3分”或评为2分75幅,约占50.68%;评为“1~2分”或评为1分23幅(15.54%)。DR摄像中,图像评为3分的有107幅,约占72.3%;评为“2分-3分”或评为2分38幅(25.68%);评为“1~2分”或评为1分3幅(2.02%)。两种摄像方法获得正位及侧位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图像的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位图像平均质量评分DR比CR增加(0.53±0.38),约22.65%。侧位图像平均质量评分DR比CR增加(0.47±0.1),约21.96%。结论 DR站立位全脊柱摄像操作简单,成像速度快,自动无缝拼接,获得图像清晰、细腻,对脊柱侧弯的临床诊断、支架或手术矫形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与CR站立位全脊柱摄像比较有明显优势。
作者:栾炜;余正贤;王坤;马一鸣;朱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结合饮食习惯调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符合厌食症标准的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甘草锌颗粒,1~4岁,0.75g/次,2次/d;5~6岁,1.5g/次,2次/d。观察组口服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1~4岁,5ml/次,2次/d;5~6岁,5ml/次,3次/d。在此基础上再辅以饮食习惯的调整。两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观察组治愈39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27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结合饮食习惯调整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增强食欲,增加食量,改善精神,促进生长发育,临床显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顾会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浙江省居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与骨密度的现状,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超声骨强度仪对浙江省3317例20~93岁居民进行桡骨远端的骨密度测量,同时收集人群特征资料;分析人群的性别、年龄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1)成年男性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42.87%、18.36%;≥50岁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且≥30岁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P<0.05);(2)男性、女性的SOS值分别为4026.31m/s、3955.08 m/s,≥60岁男性的SOS值高于女性,而30、40岁组男性SOS值低于女性(P<0.05);女性除20、50岁组外,其它各年龄组SO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40岁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之前,女性的骨密度高于男性,50岁及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骨密度逐渐高于女性。
作者:俞晓明;龚戬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时代各种手术方式治疗不同类型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139例,观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LC及开腹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13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128例成功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技术行个体化微创治疗。2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选择性插管不成功转LCBDE治疗,ERCP治疗者术后并发轻度急性胰腺炎7例、高淀粉酶血症12例、胆道感染3例、胆道出血1例。LCBDE治疗者并发胆漏3例、腹腔感染1例,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失败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净结石,术后并发症均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化治疗是趋势,针对不同病例的实际情况结合术者自身的技术水平,合理选择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正辉;王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位腺癌(AIS)多层螺旋CT(MSCT)的特征性表现,旨在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56例(58个病灶)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特征性表现及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MSCT征象大体形态(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密度、空泡征)、周围改变(CT血管征、胸膜凹陷征)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与其病理有相关性。结论 AIS的大小、形态、密度、空泡征及CT血管征对MSCT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以用于初步评估病理的分化程度。
作者:张坤;张铁英;王梅;严金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复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肾积水占60.0%,贫血占33.3%,低蛋白血症占20.0%,糖尿病占33.3%,抗生素治疗<7d占26.7%,8例分离出大肠埃希菌中的6例ESBLs为阳性。结论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复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液引流不畅;抗感染治疗疗程不足;耐药菌感染的增加;营养不良;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合并糖尿病;卫生习惯不良。
作者:许永良;王娜;朱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ISR)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内皮功能因子(ET-1)、炎症因子(hs-RCP)的相关性。方法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ISR分为ISR组(n=25例)和非ISR组(n=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PN、hs-CRP、ET-1表达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O表达水平,分析APN表达水平与ET-1、NO、hs-RCP的相关性。结果 ISR组治疗后hs-RCP、E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NO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ISR组(P<0.05),非ISR组治疗后AP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ISR组治疗后(P<0.05);血清APN表达水平与hs-RCP、ET-1呈负相关性(r=-572,r=-0.468,P<0.05),与NO呈正相关性(r=0.427,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APN表达水平与内皮功能因子、炎症因子相关,可能在ISR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祥铭;王芳;彭艳;费松柏;任明霞;牛国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我国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死亡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21.8%,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1]。目前对于进展期食管癌唯一可以临床治愈的方法是根治性手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并发症多,为临床护理增加一定的难度。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9例,现将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罗湘玉;陈西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依巴斯汀,3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35.19%,明显高于观察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怀远;金永南;吕嫔果;林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78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并行左右心导管、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应用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蘑菇伞封堵法、弹簧栓法、Amplatzer第二代封堵器(ADO-II)封堵法],术后即刻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随访观察。结果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成功率98.9%。失败原因:大型PDA1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放置封堵器后血压下降1例。并发症:术后1h封堵器脱落1例,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例,溶血1例。结论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操作安全,并发症低,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替代外科治疗。
作者:余忠琴;朱辉银;李涛;肖玉;张勇;席世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发病时间<12h因AMI行PCI的患者77例,根据入院时HbA1c水平分为控制组(A组)43例(HbA1c<6.5%)和升高组(B组)34例(HbA1c≥6.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比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EF值越低。HbA1c水平与EF、EDV、EDT显著相关。(r=-0.267,P<0.05;r=0.313,P<0.01;r=-0.283,P<0.05)。结论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AMI患者心功能越差,应重视HbA1c在AMI预后中的作用,早期干预,控制血糖。
作者:尹璐;杨向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简称 TO)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气道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其在 CT 和气管镜下有特殊表现,需引起重视,本院近3年收治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沈建英;翁晓菲;沈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V71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sCD40、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患儿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再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并设立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清、CSF中sCD40、sCD40L的水平。结果重症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1),普通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重型组和重型组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危重型组血清和脑脊液中sCD40、sCD40L含量显著高于重型组;重症组急性期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但恢复期血清和CSF中sCD40、sCD40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组血清与脑脊液中sCD40、sCD40L呈正相关;普通组和对照组血清与脑脊液中sCD40、sCD40L均无明显相关性;重症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均呈正相关;普通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无相关性;对照组血清、脑脊液中sCD40与sCD40L无相关性。结论 sCD40、sCD40L可能参与EV71脑炎的发病机制,对EV71脑炎的病情严重性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海萍;陈秀丽;李光乾;周朱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同意行PICCO监测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PICCO监测下输液,对照组3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每搏量变异(SVV)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h补液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PaO2/FiO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h、7d的GEDV和EVL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的ITBV和SVV比入院时、治疗后24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可以减少补液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ICU入住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符兆胤;黄克刚;陈帅;李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h空腹血糖、CRP、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对梗死后急性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非糖尿病STEMI患者80例,根据入院<24h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42例(GLU≥7.0mmol/L)和无应激性高血糖组38例(GLU<7.0mmol/L),结合CRP浓度、白细胞计数、LDL-C浓度、吸烟史、高血压史、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特征,分析相关指标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年龄、性别、高血压史、LDL-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7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糖尿病STEMI应激性高血糖组住院患者急性期发生MACE概率大,预后较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差,早期FBG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张静;付超;佘亚辉;孙峰;张永娟;董松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