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4年确诊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7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独活寄生汤合宣痹汤加减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及二线慢作用药柳氮磺氨吡啶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副作用少,但辨证施治时必须结合小儿生理特点与病理变化.西药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作用,但长期服用对消化系统、肝肾功能均有不良反应.临床必须重视.
作者:胡艳;幺远;甄小芳;潘宇琛;何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凯西莱(硫普罗宁)片剂治疗酒精性肝病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沛;刘霞;窦文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病毒性肺炎是多种病毒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儿科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抗病毒药物也甚少,我们应用活血化瘀方剂蛭丹化瘀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杭敏;侯安存;王新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耳穴贴压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效果及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5例OSAS患者分为王不留行贴压耳穴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15例,观察治疗前后夜间呼吸、睡眠参数的变化.结果:耳穴贴压疗法能显著改善低通气指数、呼吸紊乱指数等呼吸参数及Ⅰ、Ⅱ期睡眠所占时间、比率、醒觉次数、醒觉时间等睡眠参数.结论:耳穴贴压疗法治疗OSAS具有较好疗效,且方便、经济、无副作用.
作者:王晓红;肖兰英;王保法;袁雅冬;潘文森;石玉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消渴病,首见于<内经>,散见于各篇中,在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预后及宜忌等方面均有论述.
作者:韩永刚;高思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外燥对小鼠气道组织、气管纤毛运动(CM)与呼吸道液黏多糖(RS)的影响.方法:7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18只.第7天与第14天检测病理组织学、CM和RS情况.结果:温燥组小鼠第14天气管上皮鳞状化生、气管纤毛片状缺损、肺泡瘀血、水肿等较第7天加重,约40%浆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凉燥组小鼠气道病变比温燥组略轻,约20%浆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与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小鼠第7天与第14天CM加快,第7天RS增高但第14天减缓(P<0.01);凉燥组小鼠第7天RS减少,第14天升高且CM加快(P<0.01).结论:温燥通过损伤气道纤毛-黏液毯屏障、腺体结构而致肺津生成减少与宣输失司,是燥咳的重要病机之一.凉燥组小鼠RS增加与CM加快,与凉伤肺阳而致肺津不化,凝成痰饮有关.CM与RS可为研究外燥病机提供量化指标.
作者:丁建中;张六通;邱幸凡;龚权;朱慧玲;王超;张渊;谭联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调压降脂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设计的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服用调压降脂胶囊,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E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NO水平升高(均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压降脂胶囊有较好的降压和改善症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杨少军;贾中军;周爱民;冯晓英;魏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 病例介绍尹某某,女,40岁,2005年5月17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连续发生自然流产2次,妊娠天数分别为70天及38天,为求系统诊治来我院门诊.平素小腹坠胀,带下量稍多,伴见腰酸,倦怠乏力,舌质正常、苔略厚,脉滑数.辅助检查:(1)双方染色体未见异常.(2)性激素6项未见异常.(3)盆腔彩超未见异常.(4)解脲支原体(UU)、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阳性,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弱阳性.(5)配偶正常.
作者:韩延华;刘淑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尤以H5N1亚型毒株致病性强,对人类潜在威胁大.2004年1月~2006年1月4日,在禽流感波及亚、欧、北美和非洲的同时,有142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死亡74人[1],病死率为52.1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高致病性禽流感.
作者:李春生;文宝美;伦中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是青年男女常见的皮肤疾患,常常给患者带来生活、工作的不便和心理上的影响.我们于2003年1月~2005年6月采用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补肾疏肝活血方治疗本病21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鹰;周聪和;陈国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又称缩窄性大动脉炎、无脉病,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临床可分为头臂动脉型、肾主动脉型及混合型,其中以头和臀部的动脉受累为常见,常可导致上肢的无脉症,本病好发于女性,约占65%以上,目前以我国、日本、东南亚等报道居多.颜乾麟教授近年尝试中医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兹举验案如下.
作者:孙春霞;颜乾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损害全身大中动脉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对其早期检测干预治疗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我们对32例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雅琴;钟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药复方制剂济心胶囊是我们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经验方,为阐明其治疗心力衰竭的机理,我们研究了济心胶囊对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室重塑相关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刘勤社;张金培;周洁;张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放疗导致的局部损伤,除应用激素外,临床尚无理想的防治手段及药物.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能提高放疗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放疗所致的全身性、系统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对放射性局部损伤亦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本文就中医药对放射性局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燕忠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附件包块下降速度较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速度缓慢.往往血HCG恢复正常,附件包块仍然存在.笔者于2002年8月~2005年1月对70例陈旧性包块型异位妊娠患者用两种方案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中老年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少动、僵直和位置性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我们采用眼针配合体针治疗PD8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新强;韩艳茹;韩宝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更年期妇女因卵巢萎缩,功能障碍,分泌的甾体激素急速减少,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和脂质代谢紊乱.而血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CHD)的主要原因.对更年期血脂变化方面的研究,对防止CHD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谭桂云;沈坚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常用的西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副作用较大,远期疗效较差.笔者近年来采用降尿酸合剂治疗部分高尿酸血症检出者,并与西药治疗组对照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焦中华(1937~),男,1965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疗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30余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血液病的临床研究,广收博采,融汇中西,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血液病的诊治亦有独特之处,著有<实用中医血液病学>.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面,认为热盛迫血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治疗时不但注重凉血止血,健脾益气,养血摄血;更善于谨守病机,辨病位,加减变通,并灵活应用活血止血之法.主持完成科研课题4项,多次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中医内科学>等著作.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学术继承人10余名.
作者:李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补脾方药对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EDTA-Pronase酶法消化大鼠壁细胞,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胃泌素受体,双波长荧光法测定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显著降低(P<0.05),经补脾方药治疗后有所升高;同时模型组大鼠壁细胞内静息[Ca2+]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胃泌素刺激后壁细胞内[Ca2+]i有所升高,且模型组与党参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此状态有所恢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脾虚证可能与胃泌素受体低表达相关,且壁细胞内钙离子处于低代谢状态,但对于胃泌素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进而可能导致酸分泌敏感性相对增高,胃黏膜易损性增强,而补脾方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燕舞;王汝俊;王建华;杜群;巫燕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