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联疗法治疗异位妊娠66例

凌娜;孟安琪

关键词:异位妊娠, 中西医结合, 三联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即中药汤剂口服,联合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同时治疗的方法.中药汤剂水煎100mL,日3次口服;甲氨蝶呤0.4mg/(kg·d),肌注,5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的第4天和第7天测血清β-HCG,若下降<15%则需要重复治疗;米非司酮25mg,日2次口服,连服3天,在第4天测8-HCG,若下降<15%,则停药3天后要重复疗程.结果:成功59例,失败7例,成功率为89.1%.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张静生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从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张静生教授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即心脏虚损为发病基础,同参肝胆脾肾诸脏,脉症结合,病证结合,强调明辨虚实寒热,扶正与祛邪兼顾,合理遣方用药.

    作者:詹杰;柳承希;李景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探讨大鼠眼针定位分区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彭氏眼针的作用机制,明确实验大鼠眼针定位分区方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参照人体眼针八向八线定八区的取穴方案,明确大鼠眼针定位分区.结论:明确大鼠眼针定位分区,提高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更深入的研究彭氏眼针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威;王哲;刘峻;毛亮;王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丹红注射液联用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用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5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例,常规糖尿病治疗同时治疗组予丹红联合GM-1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有效率对照组54.2% 治疗组89.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联合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临床效果.

    作者:高俊杰;胡伟;闫新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贾英杰应用理气药治疗恶性肿瘤用药经验管窥

    中药在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已日渐凸显,但如何能够将中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充分发挥疗效,仍是临床医生困惑的一个难题.气滞血瘀是肿瘤的基本病机,且理气药的应用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故将贾英杰教授应用理气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经验简单介绍如下,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作者:郝力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益肾清利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法对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慢性肾炎、隐匿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32例患者,在控制血压、调脂、防治感染等基础治疗上,采用益肾清利基本方辨证加药,尿蛋白定量>1.0g/24h者加用雷公藤多苷片,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UTP)与尿红细胞计数(URBC)等的变化.结果:(1)总有效率84.4%,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及湿热证疗效较优.(2)治疗后UTP于第4周明显下降,URBC于第8周下降,UTP>1.0g/24h的患者治疗后UTP的变化较UTP<1.0g/24h者下降更明显(P<0.01).(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后,UTP的变化与正常血压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功能代偿期患者随蛋白尿减少血肌酐(Scr)较治疗前下降,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益肾清利法对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非肾病范围蛋白尿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UTP>1.0g/24h的患者加用雷公藤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蛋白尿有助于肾功能代偿期患者肾功能的改善.

    作者:盛梅笑;张丽丽;李正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文化与中医发展——中医疾病名称解释引发的思考

    目前很多中医学疾病名称被现代医学完全解释,并进行临床应用和科普教育,这会逐步丧失中医学临床发展的文化基础,对这一现象中医界应予以关注.从科学哲学、文化心理和医患沟通角度,对中医学有效性尚在、而理念正在消失的现象进行反思,希望引起中医界的重视.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晚期胰腺癌及肝癌中药介入治疗疗效评价方法设想

    目的:探讨适合中药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及肝癌的疗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记录患者介入治疗2个周期前后的临床资料,评价有关肿瘤客观疗效评价的资料的完整程度.结果:以往的疗效评价方法不能很全面地反映中药介入治疗的疗效.结论:以生存质量为先导的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可能更适合于中药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有必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梁芳;孙珏;许建华;李朝衡;曹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壮医针挑治疗哮喘120例

    目的:研究壮医针挑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按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运用分层随机对照原则分配,分为壮医针挑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应用抗喘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壮医针挑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抗炎、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治疗.分别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哮喘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哮喘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自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有效率85%,对照组有效率71.67%,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χ2=2.406,P=0.121,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支气管哮喘采用壮医针挑疗法治疗,与应用西医抗喘药物治疗效果相同,但壮医针挑疗法在减轻毒副作用,降低医疗成本等指标上占优势.

    作者:王小平;蒋桂江;黄东挺;叶绍文;朱云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敏感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胃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以疏肝健胃解郁方化裁、对照组以多潘立酮治疗.疗程为4周;并设2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饮水负荷实验(Water-drink test,WDT)检测FD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胃敏感性.结果:FD在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大耐受阈值方面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改善FD患者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大耐受阈值(P<0.05),且中药组由于西药多潘立酮(P<0.05);同时中药组在胃阈值改善率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不同中医证型胃感知阈值、胃饱足阈值及胃大耐受阈值存在差异,以脾胃气虚组明显,相对于其它证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健胃解郁方加减可能通过改善FD患者胃敏感性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方盛泉;朱生樑;倪红梅;李黎;孙永顺;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理冲汤加减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中药理冲汤加减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于化疗第2天服用理冲汤加减方,水煎服每日1剂,至下1周期化疗开始,共20天;对照组(35例)单独使用化疗药物,化疗结束后不再用药.观察化疗药物消化道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血液流变、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液流变高、中、低切值、血浆黏度、消化道反应、生活质量、CD62P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流变中、低切值、血浆黏度、消化道反应、生活质量、CD62P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理冲汤加减方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在减轻消化道反应方面疗效显著,可使患者血栓前状态得以改善,可能对减少卵巢癌病变复发转移有意义.

    作者:裴霞;杜业勤;刘开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姜黄煎剂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大鼠热休克蛋白27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背景:已证实姜黄有广泛的抗炎与抗氧化作用,对血管内皮有保护功能.目的:观察姜黄煎剂对内皮细胞组织损伤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27(HSP2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从炎性反应的角度在分子水平探讨姜黄煎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方法:模拟PCI术,采用ELISA法检测姜黄煎干预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假手术组与健康组大鼠血清HSP27及TNF-α的水平含量.结果与结论:结果姜黄煎干预组的HSP27与TNF-α的表达均与其他各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且HSP27在3-7天时表达高于其他对照组,TNF-α的表达各时期均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高于正常组.模型组3d天后组织染色光镜观察,姜黄组相同时间点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推断:大鼠损伤后炎性因子TNF-α及HSP27的表达表明姜黄煎剂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及上调HSP27水平表达而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作者:王威;昌艳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影响CVB3病毒性心肌炎模型乳鼠心肌细胞MCP-1、Rps4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CVB3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大鼠心肌细胞small inducible cytokine A2(MCP-1/CCL2)、ribosomal protein S4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从基因水平揭示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治疗CVB3心肌炎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证实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是治疗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剂.方法:通过改良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克隆了受CVB3攻击的宿主细胞中被中药调控的基因,并通过荧光rt-PCR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益气活血中药复方能够上调CVB3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大鼠心肌细胞small inducible cytokine A2(MCP-1/CCL2)、ribosomal protein S4基因的表达.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可能通过调节small inducible cytokine A2(MCP-1/CCL2)、ribosomal protein S4基因的表达而实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目的.

    作者:刘峻;张明雪;何伟;车红花;顾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原发性头痛舌象、脉象的优尺度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头痛的舌质、舌苔、脉象的表现规律.方法:采集2009-2010年307例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3种舌质、4种舌苔、6种脉象的中医证候,进行优尺度分析.结果:偏头痛与舌质黯、苔白腻、脉弦关系密切,紧张型头痛与和脉弦缓关系密切,丛集性头痛与舌质红关系密切,而其他原发性头痛与舌苔薄黄关系密切.结论:优尺度分析是研究头痛证候学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解释结果.原发性头痛的舌象、脉象表现具有一定的共病性.

    作者:白方会;陈宝田;郭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沈英森常用药对举隅

    沈英森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擅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病.从医40余载,精研医理,德高学深.笔者在跟随沈教授门诊期间,深有所获,现就其在临床中常用药对介绍如下.

    作者:张静;孙升云;葛茂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药红花的质量分析研究

    目的:用性状、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本地区药店销售的药材红花质量进行剖析.方法:采用药典方法对不同药店红花进行性状检验、化学定性、杂质检查等方法;运用薄层鉴别,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甲酸-水-甲醇(7:2:3:0.4).结果:30家零售药店红花药材抽样检查,无添加剂胭脂红现象,掺加杂质比例为33%.结论:市售红花全部合格,消费者可放心使用.

    作者:魏清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运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研究大脑中针刺效应的展望

    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是以动脉血作为内源性示踪剂、无创性观测血流灌注情况的磁共振检查新技术.它可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进行绝对测量,弥补由于BOLD信号低所致结果可重复性差的缺陷,交叉验证当前针刺效应研究中BOLD-fMRI成像结果,使研究结论更具推广意义,为无创、实时、可视化地研究人脑中针刺效应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对ASL技术的成像原理、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现状、与BOLD-fMRI技术的比较、在针刺效应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总结.

    作者:方莉;赵凌;蒋萃;杨洁;梁繁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益气活血复方配合运动训练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MMP-1、Ⅲ型胶原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心衰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研究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心室重构的影响,探讨治疗慢性心衰的新途径.方法:利用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与减食法,模拟慢性心衰大鼠动物模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金属蛋白酶基质-1(MMP-1)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明确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减轻心室重构的机制.结果:模型组心肌组织MMP-1 mRNA是空白对照组的2.671倍,中药加运动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1213倍,中药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420倍,西药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555倍等.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能减轻心室重构,效果优于益气活血中药组、运动训练组、西药组,其机制可能为抑制MMP-1的表达,提高Ⅲ型胶原表达,进而减轻甚至逆转心室纤维化,为临床综合治疗慢性心衰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作者:马金;张艳;礼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高血压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稳心颗粒+美托洛尔,对照组46例,口服美托洛尔,共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1%,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显著减少.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更佳,且副作用轻,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李一代;刘克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传统音乐疗法治疗糖尿病抑郁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音乐疗法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的影响,为该疗法在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传统音乐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传统音乐疗法,每2天治疗1次,每次30min左右,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每2天1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传统音乐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2.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传统音乐治疗组及对照组SDS评分、HAMD评分、血清5-HT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医传统音乐疗法对糖尿病抑郁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5-HT有关.

    作者:李辉;朱天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李小娟治疗汗证验案5则

    汗证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治疗较复杂.李小娟教授对该病进行辨证,分型治之,同时兼顾不同的兼症以及用有效药对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