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妮;尤劲松;黄培新
目的:探寻采用温针灸及推拿手法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问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推拿)58例和对照组(毫针)22例,对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2.8%,两组疗效比较(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于清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提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重视化湿运脾,慢性期重视柔肝疏肝,恢复期重视活血和络的治疗思路,并对本病的疗效评价、激素的应用与撤减、专方专药的使用、心理治疗与调适等提出了见解.
作者:章亚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纯针药治疗带状疱疹与加入中医三联法(针刺、穴位点刺放血、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方法:将80例头面部患带状疱疹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和三联组).针药组口服阿昔洛韦,同时针刺治疗.三联组口服阿昔洛韦,同时采用针刺、耳尖穴点刺放血和背部穴位刺络拔罐.结果:针药组治愈和显效率65%,三联组治愈和显效率90%,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三联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药组,起效快,疗程短,并可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张群;梁雪松;郭铁柱;李铁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新鲜指(趾)端离断残损伴有骨外露,传统施行清创缝合,短缩缝合等治疗方法.由子受伤后伤处肌肉挤压碾绞不完整,污染严重,加之末端血液循环差,故感染坏死者时有发生.笔者自2001年3月-2005年10月,收治并有临床记载的3-4例48指(趾)患者,痊愈后,残端纯圆光滑无瘫痕,无残端痛,痛温觉良好.经3~6个月的随访治痊愈后的长度较原创缘增长0.3-0.6cm.
作者:冯阁辉;包桂莲;王保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锦灯笼果实中4,7-二脱氢新酸浆苦素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150mm ×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5mol/L磷酸水(39:61);检测波长为284nm;流速为1.0mL/min.结果:样品进样量在0.84~4.2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为0.4%.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良好.
作者:于婷;刘玉强;穆春旭;冯雪;赵红丹;林长旭;才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药消抗灵Ⅱ号对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后,接种解脲支原体,制备UU感染的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消抗灵Ⅱ号、阿奇霉素灌胃,用药2周后,取小鼠阴道分泌物,做UU培养,检测UU转阴率.结果:消抗灵Ⅱ号组转阴率95%,阿奇霉素组60%,二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抗灵Ⅱ号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确切有效,优于阿奇霉素.
作者:韩延华;王银凤;宋秀珍;辛雪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上消化道穿孔(UATP) 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传统以手术探查治疗为主,但随着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效果的不断改善、广谱抗生素及强效制酸药物的广泛应用,同时与中医药相结合,使消化道穿孔的治疗方案发生了显著变化.
作者:陈育忠;王海明;王百林;王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痰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20余载的临床实践中,在四大经典理论指导下,认 为脾肺两虚,血液瘀滞为其主要发病机制:脾虚则气主化源乏蝎,肺失所主而咳喘;脾虚痰聚,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 喘;痰阻、气虚、久病入络均可致瘀而使病情加重.因此,临床上,常应用党参、黄芪、当归、丹参等健脾益肺,活血化瘀之 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痰病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马丽佳;邓莉;李春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对中医中风生存质量量表进行可行性、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内在一致性、访谈员信度)、效度(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标准关联效度)、反应度(包括纵向重测与效标关联效度)考核.结果显示量表完成率为94.77%,完成时间(23.29±7.66)min,重测组内平均相关系数均大于0.90,克朗巴赫α系数均大于0.80,量表能够对治疗情况、病程、年龄等进行区分.提示量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信度、效度与反应度,较适合应用于中风病人生存质量状况的测评.
作者:李慧;梁伟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用归芍首乌左归饮加减治疗外阴营养不良64例.结果:总有效率95.31%.结论:归芍首鸟左归饮可滋补肝肾,养血润燥,灵活加减运用,对外阴营养不良具有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家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肝胆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患者采用内服自拟利胆排石汤进行治疗.结果:治愈率为18.57%,总有效率为88.57%.提示:中药内服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肝胆结石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治愈率不高.
作者:王德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周耀群主任医师行医50年医案精粹,心痛案,认为气滞血瘀是形成心痛的主要病机,结合西医诊断多为冠心病心绞痛,提出以宽胸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应用自拟宽胸化瘀汤主治,对有心气不足,肝阳上亢,心血不足兼症不同,分别结合补气养心,平肝潜阳,补血养心法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周毅;金春慧;周耀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提高骨折的愈合率,减少骨折不连接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 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后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行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 访,180例中优100例,良34例,差46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是大多数股骨颈骨折病人的 首选治疗,疗效满意,可大限度的预防骨不连接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惠有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和血明目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47%,对照组总有效率55.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
作者:刘桂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及针对COPD肺脾肾气虚、痰瘀互结型的具体组方补体化痰汤,并结合现代研究对补体化痰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作者:黄高;朱祝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醒脾健胃合荆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失健运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服用本合剂,对照组30例服用常规西药.同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儿30例作为健康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尿淀粉酶等指标,并相应与健康组比较.结果:醒脾健胃舍剂具有醒脾健胃,助运导滞之功,能有效地增进食欲,改善症状,增加体重,促进营养吸收,补充和调节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改善失调的脾胃功能.
作者:林德湘;刘艳华;石海香;于冬梅;李永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OPD稳定期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COPD稳定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了近10余年COPD稳定期的文献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的分析.结果:构成COPD稳定期的证候要素有12种,但主要以气虚、痰、血瘀、阴虚为主,其累计构成比为83.24%;作用靶点以肺、脾、肾为主.证素组合形式有4种,其中,单一证素组合多见,其构成比为52.35%;而四证素组合少,其构成比为11.52%.单一证素组合中,气虚出现的频率多;二证素组合中,气阴两虚出现的频率较多;三证素、四证素组合中,痰、瘀多与气虚(气阴两虚)以相互交织的形式出现.结论:气虚为主,兼见阴虚、痰、瘀是COPD稳定期的主要病理因素.
作者:王至婉;李建生;余学庆;王明航;李素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步长脑心通胶囊是我国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和生产的中成药,具有降低脑缺血、改善脑通透性及脑含水量升高等病理改变,本院近几年来收治150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春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辨证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0例,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辨证推拿手法.结果:150例入选患者有146例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均有所改善(P<0.01,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推拿治疗.
作者:黄锦军;庞军;粟胜勇;雷龙鸣;刘泰;黄锦文;何育风;黄永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病7天之内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18例,进行ACE基因(D/I)多态性检测,同时进行证候分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Ⅱ型痰证比例明显升高χ2=4.882,P=0.036;非DD型气虚证比例明显升高,χ2=4.750,P=0.03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等位基因与痰证、I等位基因与气虚证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贾妮;尤劲松;黄培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