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取象思维对藏象学说建构的作用

王颖晓;李其忠

关键词:取象思维, 藏象学说, 理论研究
摘要:从取象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入手,论述其在阐释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作用,以揭示取象思维是藏象学说建构的主要思维方式.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张任城应用细辛经验

    张任城主任医师善用细辛为主治疗内科杂症,对于细辛的药性、配伍、应用剂量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王磊;和晓春;李桂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面瘫的护理体会

    自 1999年10月-2005年8月,本院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2~68岁;病程1~150天.患者均单侧发病,左侧32例,右侧18例.以秋末冬初发病者居多.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排除脑血栓.

    作者:米琼霞;庞月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药方剂缓解育龄女性子宫切除后更年期症状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缓解育龄女性子宫切除后更年期症状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选取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例9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在西医抗炎、止血、补液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术后只行西医抗炎、止血、补液治疗.结果:2组术后2个月,对其进行更年期临床症状测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缓解育龄女性子宫切除后更年期症状的效果有可行性且效果颇佳.

    作者:王艳秋;王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穴位温度与电阻相关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动物穴区体袁温度的高低与电阻的关系,探讨经穴部位高温和低电阻形成的机理.方法:用红外热像图方法和体表电阻测量法对20例家兔左、右内关穴、右心腧穴区和各穴旁开1cm的温度和电阻进行检测.结果:右内关穴区温度为(36.41±0.64)℃,电阻为(11.35±2.43)kΩ,内关旁开为(35.19±0.72)℃,电阻为(17.05±4.94)kΩ.左内关穴区温度为(36.48±0.54)℃,电阻为(11.64±2.48)kΩ,穴位旁开温度为(35.33±0.74)℃,电阻为(17.09±5.74)kΩ.右心腧穴区温度为(36.21±0.40)℃,电阻为(17.66±3.30)kΩ,心腧旁开温度为(35.41±0.36)℃,电阻为(22.53±5.45)kΩ.各穴区与穴位旁开的温度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穴与非穴的电阻值也有显著差异.结论:穴区有高温和低电阻特性,而体表温度和电阻值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

    作者:王淑友;张栋;朱元根;马惠敏;叶燕燕;李顺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木鳖子素的分离与纯化

    目的:分离纯化到单一组分的木鳖子素.方法:木鳖子脱脂粉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提取液用硫酸铵沉淀,沉淀用水溶解后先上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凝胶柱然后上SephacrylTMS-200 High Flow凝胶柱.结果:纯化到单一组分的木鳖子素,分子量为29000.结论:该方法快速、稳定.

    作者:王秀琴;李檀;白宗利;贾天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卵巢囊肿30例

    1临床资料30例均是在妇女病普查时发现,以B超结果作为主要诊断标准.囊肿大小为3~6 cm,多数有液性暗区或无回声区,包膜完整,囊壁薄、光滑、透声良好、可诊断为单纯性卵巢囊肿,妇科检查附件区可触及囊性包块,活动良好,表面光滑.

    作者:温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水红花子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用口服剂量40倍的水红花子20g/(kg·d)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观察水红花子20g/(kg·d)对BCG/LPS致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水红花子20g/(kg·d)肝脏病理损伤明显,血清ALT、AST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SOD值明显下降(P<0.05),MDA明显升高(P<0.05).结论:人用口服剂量40倍的水红花子20g/(kg·d)可提高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损伤程度,具有肝毒性.其肝损伤的作用环节可能与诱导肝脏自由基的生成,降低自由基清除酶的功能,破坏自由基代谢的动态平衡有关.

    作者:杜宇琼;赵晖;高连印;黄静娟;刘树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有效方法.方法:提高肩周炎的诊断率,要和几种病症相鉴别;针刺方法的改进,以及刺络拔罐与灸法的运用;配合推拿疗法与良好的家庭训练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方法.结论:诊断明确,针刺、灸法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才能显著,持久.

    作者:陈勤;赵新;赵勇;彭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6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急性肠梗阻病人全部采用加味大承气汤配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成功55例,占总人数的87.30%;8例终通过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占总人数的12.70%.结论: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可以有效地缩短本病的病理过程,降低肠绞窄的发生率,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红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早肾颗粒与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106例临床观察

    观察早肾颗粒与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106例,用中药早肾颗粒(本院制剂)与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60例,用科素亚和胰激肽原酶治疗.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有关指标.结果:治疗组蛋白尿、血糖、血脂、血压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詹锐文;黄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疏肝法对肝郁证月经病血清作用的探讨

    为了探讨肝郁证月经病的病理机制,在胥京生老师的指导下,笔者系统观察了疏肝中药治疗52例肝郁证月经病患者血清PRL、E2、P、E2/P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作者:解月波;胥京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窍邪阻脑窍通窍及用药规律的思考

    探讨中医治疗脑病的方法,提出邪阻脑窍,脑窍泛指耳鼻目口等七窍,介绍用药规律,举验案数则.

    作者:张觉人;李悦;邹亮;杨庆堂;丁念;曾祥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五苓散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分为五苓散加味治疗组30例,B族维生素治疗对照组20例,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简小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健康体检人群中齿痕舌的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齿痕舌人群的舌象特征及其舌象与症状的关系,尝试将中医舌诊运用于健康体检.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体检人群中的382例齿痕舌及其对照组进行观察.使用舌象分析仪拍摄数字舌图、采用Lab色彩模型分析舌质颜色,结合症状调查表观察齿痕舌人群的舌象特征和症状特点.结果:齿痕舌组的年龄分布集中在30~50岁;与对照组相比淡白舌的出现率较高;易出现的症状有:感冒时间长、怕冷、记忆力差、食欲差、站立时头晕、腰酸等虚证表现.结论:将中医舌诊客观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在健康体检中,可以有效的诊断出以齿痕舌和虚弱表现为特征的亚健康人群,给予积极的中医养生指导和治疗.

    作者:陈松鹤;梁嵘;王召平;张永涛;樊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临床证候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其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获得每一个患者所属的中医证候分型,比较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470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中医证候类型构成中不同证候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27.45%)、心脾两虚(22.34%)、痰火扰心(14.47%)、大肠结热(12.98%)、痰毒阻络(10.85%)、肾阳虚(7.02%)、肾阴虚(4.47%)、痰毒蒙闭(0.43%).从虚实来看,61.28%的患者以虚证为主(第一、二、四、五证型),38.72%以实证为主.不同年龄组的中医证型构成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型的性别分布:男女患者均以脾胃虚寒的比例高,其次为心脾两虚,低为痰毒蒙闭,男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诊断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本组患者中,铅吸收主要存在5个中医证型,其显现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脾胃虚寒(50%)、心脾两虚(18.55%)、大肠结热(16.94%)、肾阳虚(8.06%)、痰火扰心(6.45%);轻度中毒则依次为心脾两虚(24.16%)、脾胃虚寒(24.16%)、大肠结热(20.13%)、痰火扰心(20.13%)、肾阳虚(6.71%)、肾阴虚(6.7%);中度中毒依次为痰毒阻络(26.15%)、心脾两虚(23.59%)、脾胃虚寒(15.9%)、痰火扰心(15.38%)、肾阴虚(7.18%)、肾阳虚(6.67%)、大肠结热(5.13%);中毒仅出现属痰毒蒙闭型的铅脑病2例,暂未收集到铅麻痹病例.结论:本结果初步揭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辨证驱铅提供依据.

    作者:刘兴烈;刘旭生;刘敏雯;江朝强;黄荣华;黄笑芝;周赫;蔡业峰;林良才;林秋兰;杨志前;吴伟鸿;高渝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消痔片中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对消痔片中丹皮酚的含量,建立一种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结论:牡丹皮提取方法选择甲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选择超声提取时间30min为宜.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调经止血汤治疗带环出血42例

    目的:观察调经止血汤治疗带环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带环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治疗组42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调经止血汤口服,1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为8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IUD后常引起月经失调,如经期延长、月经先期、月经先后不定期、崩漏、月经过多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远期疗效好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调经止血汤治疗带环出血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好,使用安全.

    作者:赵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益母草胶囊中盐酸水苏碱含量

    益母草胶囊是由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制剂,用于调经及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原不全等.益母草中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水苏碱,测定盐酸水苏碱的含量能够反映和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本实验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为控制益母草胶囊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段瑞;胡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青龙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病理形态及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病理形态和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揭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小青龙汤治疗组、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息斯敏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光镜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后鼻黏膜病理形态和测定血浆组胺含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可见鼻黏膜水肿、充血,重度炎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坏死.各治疗组炎症程度均有改善,以小青龙加味组效果好.模型组血浆组胺含量明显升高,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血浆组胺含量明显降低.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优于小青龙汤治疗组.结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作用途径之一是通过降低组胺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作者:王树鹏;李亚秋;郭晓东;张丽艳;朱辉;关庆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三黄洗剂治疗小儿皮肤念珠菌病40例

    目的:观察三黄洗剂治疗小儿皮肤念珠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78例皮肤念珠菌病患儿,分2组.治疗组采用三黄洗剂外洗,对照组采用特比萘芬乳膏外用,2组均每日2次,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90.00%,真菌清除率97.50%,对照组临床痊愈率89.47%,真菌清除率94.74%.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三黄洗剂治疗小儿皮肤念珠菌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殷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