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含量分析的临床意义

郑瑞明;吴小明;兰天丽

关键词:食管癌, 癌患者, 血浆, 二聚体, 血清, 鳞状细胞癌, 相关性, 抗原, 含量分析, 纤维蛋白单体, 恶性肿瘤, 生物学特征, 结直肠癌, 降解产物, 功能亢进, 高凝状态, 发生发展, 因子Ⅶ, 卵巢癌, 后水解
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临床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由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的因子Ⅶ交联后水解而成,可以提示机体处于纤溶功能亢进和高凝状态,在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均有较高的表达.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移位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在不同移位下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的稳定性差异.方法 将12具尸体骨盆随机取3具做压力测试为正常组,然后制成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模型,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在移位0mm、4mm(低度移位组)、8mm、12mm(高度移位组)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压力下测量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垂直和水平移位.结果 在不同移位下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行前后环内固定,低度移位组骶髂关节垂直稳定性显著高于高度移位组.结论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尽量取得解剖复位固定,确保骶髂关节移位<4mm,以提高骨盆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利于功能康复.

    作者:金建华;郭晓山;万曲桥;王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双固定在浮肩损伤中的应用

    肩胛骨骨折比较少见,文献报告为0.2%~1%[1].多由高能直接暴力所致,其中,肩胛颈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者被称为浮肩损伤(floating shoulder injuriy,FSI),可导致肩关节功能紊乱[2].

    作者:高志朝;郑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0%.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此类骨折有上升趋势.大多数肱骨干骨折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或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获得治愈,但易造成骨折的移位、骨不连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王慧;程鹏;朱珉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膀胱颈会阴牵引复位术治疗后尿道断裂

    男性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是泌尿外科棘手的难题,阳痿、尿道狭窄的并发症>40%.作者自1998年11月至2006年7月沿用蔡氏牵引复位术[1]治疗男性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1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用来解除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已有50余年的历史.

    作者:张亚忠;倪信乐;陈秀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皮肤消毒液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青霉素族药物为目前使用多的抗生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多种因素尤其是皮肤消毒液可影响青霉索皮试结果,增加假阳性率.

    作者:胡亚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青年人前臂弯曲骨折(附18例病例报告)

    前臂骨折临床常见,占全身骨折的5%.其中弯曲弓形骨折较特殊,常见于儿童,已成年的患者罕见,作者自1994至2006年间收治青年人前臂弯曲弓形骨折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永铭;周根华;陆雪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麦绿素对小鼠耐缺氧作用实验研究

    麦绿素系经先进工艺从大麦嫩叶中提取出的绿色粉末,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叶绿素等成分.目前国内外兴起对麦绿素开发研究,相继报道了麦绿素具有抗疲劳、抗氧化[1]等功能.

    作者:徐海鹰;郭伟娣;江月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温州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随着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中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Hp菌株已较为普遍.本研究通过对临床胃镜活检标本进行Hp分离培养,并进行部分抗菌药物敏感性鉴定,旨在为本地区抗Hp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王尧杰;王雷;杜季梅;王宪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观察

    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措施,防止外周和中枢神经的敏感化,达到减少或消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1].

    作者:程艳;吴超;张林;胡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消旋卡多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30例疗效观察

    轮状病毒性肠炎在小儿腹泻病中发病率高,若治疗不当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本科自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消旋卡多曲口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3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郑盛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关系

    颈椎后路手术是直接去除脊髓后方压迫,增加脊髓血供,使脊髓向后方避让,减轻脊髓前方的压迫,从而获得治疗效果.回顾本院自1985至2006年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以及单开门并棘突重建术[1]等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16例.

    作者:占蓓蕾;叶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是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1].

    作者:郑青芳;王英;倪增良;何建群;何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轻度铅中毒对儿童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环境中对儿童威胁大的是铅,铅污染对儿童智能、体格和心理方面的发育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近年来了解和控制铅污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

    作者:陈克;陈均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肾内多普勒血流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病人不同病程、血糖水平肾内血流参数的价值.方法 E saotMegnsGpx超声仪检测90例2型糖尿病病人及正常对照组90例的肾内收缩期Vs、舒张期Vd和肾内各分支动脉的阻力指数RI的血流参数.结果 对照组(Ⅰ组)与1-5年组(Ⅱ组)、6~10年组(Ⅲ组)、≥11年组(Ⅳ组)Vs、Vd、RI流速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肾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测定提示诊断和预测早期肾损害的简便易行、可靠的方法 .

    作者:俞来云;邢玲玲;王伟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的临床分析

    女性不孕因素中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其中排卵障碍占25%[1].临床上常用尿促性素(HMG)肌注促排卵,排卵率较高,但其可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影响机体内环境,从而减低受孕率.

    作者:楼玲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

    目的 对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自2001年5月始,在关节镜下行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11例16膝,术后早期配合使用CPM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1周,2~6周行患肢不负重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2~4年,平均3年.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良好,疼痛症状基本消失.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综合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优1O膝、良4膝,优良率87.5%.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

    作者:钟建明;王丹;杨文龙;袁永健;闵继康;徐旭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iNOS和HIF1α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 从酶蛋白水平研究骨肉瘤组织缺氧代谢过程中iNOS、HIF1α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肿瘤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筛选不含硬骨组织,未经脱钙处理的骨肉瘤标本59例,依据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并行术后随访.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NOS、HIF1α表达,应用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肉瘤中iN-OS、HIF1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44%、38.98%,对照组中分别为9.9%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HIF1α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年龄有关(P<0.01),iNOS则无关(P>0.05).HIF1α和iNOS的表达均与骨肉瘤组织学类型有关,iNOS、HIF1α在髓内高分化型和骨旁型骨肉瘤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和0,分别低于其余各组总和阳性率91.30%和41.30%,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0.05).HIF1α与iNOS表达正相关,两者共阳率38.98%,共阴率13.56%.iNOS阳性与阴性组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10%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iNOS与HIF1α在骨肉瘤组织中均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协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作者:耿艳华;王昌兴;陈培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温州地区哮喘儿童过敏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过敏反应性疾病,过敏原是哮喘的主要致病因素,对于临床确诊的哮喘儿童,了解其是否存在过敏因素及其敏感程度,对于采取预防过敏原诱发哮喘的措施、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作者:罗芳;邱晓梅;王玥;李孟荣;李昌崇;李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26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推测与感染有关.部分患儿可侵犯冠状动脉(冠脉),形成冠脉瘤(CAA),导致冠脉狭窄、血栓,甚至心肌梗死[1].

    作者:姜志强;郎妍;谭稼荣;郁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