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波;吴旭东;明文义;方智松;孙斌;戴海东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持续性房颤患者93例,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胺碘酮0.2g,1次/d;观察组在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50mg,1次/d,2周后无低血压,第3周加量100mg,1次/d.观察复律后第2天及6、12个月后测定左心房功能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 随访1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房颤复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左房内径观察组治疗1年后有显著缩小(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作者:戈睿佗;王曼虹;虞旭东;武志东;黄剑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创口持续引流可消除腔隙,预防血肿及血清肿形成,从而形成创口表面的紧密闭合和创口内固定,以预防感染及促进愈合[1].膝关节镜术后易并发关节积液,因关节腔要求绝对无菌,普通的引流装置较少用于关节镜术后,一般不常规引流,常需术后关节腔穿刺抽液.
作者:刘爱波;吴旭东;明文义;方智松;孙斌;戴海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MRCP及ERCP资料完整经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101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01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MRCP总符合率92.1%,ERCP总符合率98%,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MRCP作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ERCP可同时进行经内镜下治疗,MRCP不能完全取代ERCP,两者结合互补,可进一步提高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孙松;张道春;陆文彬;汪军锋;李忠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动脉瘤样骨囊肿少见,主要发生在长管状骨、脊柱和骨盆,其它部位较罕见,文献上多为个例报道[1~3].作者自1998年9月至2005年12月搜集动脉瘤样骨囊肿71例,其中少见部位13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利荣;杨光钊;张德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nm23-H1和癌胚抗原(CEA)的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44v6、nm23-H1和CEA在76例大肠癌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和恶性程度的增加相关;nm23-H1蛋白低表达与远处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相关;CEA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增加相关.联合测定CD44v6、nm23-H1、CEA蛋白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大肠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nm23-H1低表达和CEA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综合分析3个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的转移状况.
作者:杨振宇;崔焌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本院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收住2型糖尿病(T2DM)患者929例,男448例,女481例;其中伴尿路感染100例.作者对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情况及治疗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梅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而抗菌药物的滥用已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已成为抗菌药物的使用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和销售量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为了解本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是否存在不合理状况,加强对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监督,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莫菊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脾破裂是腹部外伤中常见的脏器损伤.本院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4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温作增;蔡元训;卢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散发性大肠癌(SCRAC)易感性与谷胱甘肽转硫酶(GST)P1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108例大肠癌患者和120例健康人群的GSTP1基因型,采用X2检验,分析比较GSTP1基因型频率在SCRAC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GSTP1基因VaL/VaL基因型频率在SCRAC组中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3.5%vs30.8%, P=0.002, OR=0.430,95%CI:0.250~0.739);根据临床特征对SCRAC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VaL/VaL基因型与SCRAC病变部位无关(P>0.05),但在Dukes C期和低分化SCRAC患者中分布频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CSTP1基因型与中国汉族人群SCRAC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蓝德云;蔡长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氟比洛芬酯商品名凯纷,是利用脂微球即药物靶向技术生产的一种可以静脉注射具有靶向镇痛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国外作为术后的单次镇痛和癌痛的治疗[1],而国内临床应用并不普遍.
作者:宋美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当腹腔脏器破裂发生大量内出血需急诊手术时,行自体血回输,有非常重要的抢救价值.在妇科的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外科的肝脾肾破裂及腹腔大血管破裂内出血的急诊手术中,也常自血回输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自血回输不仅缓解了血源缺乏,而且提高了回输血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萍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Billroth Ⅰ式和Billroth Ⅱ式术后、胆汁反流与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残胃组患者101例,其中Billroth Ⅰ式58例,Billroth Ⅱ式43例,同期未手术患者4501例作为对照组.残胃组内又分别根据HP、胆汁反流与否、反流程度分层比较.以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及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结果 残胃组HP感染率(21.79%)显著低于对照组(41.16%),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 Ⅰ式组HP感染率为21.43%、Billroth Ⅱ式组HP感染率为22.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illroth Ⅰ式组胆汁反流性率57.14%与Billroth Ⅱ式组的88.89%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残胃胆汁反流阳性患者HP感染率为35.44%、胆汁反流阴性患者HP感染率为45.4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胃组患者不同程度胆汁反流的HP感染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胆汁反流的HP现患比均<1.0.结论 残胃HP感染率低于未手术者,胆汁反流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但与HP感染严重程度无线性关系.
作者:章才干;郑华君;陈晓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敌草快,属吡啶类除草剂.本地区百草枯中毒较少见,近年来仅1例百草枯中毒经HP+HD抢救后症状减轻,作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张娅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生率约占妊娠总数的2%.但病死率约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9%~10%.在过去的20年里,异位妊娠发生率在美国增加了6倍,在英国增加了4倍[1].但治疗异位妊娠的各种方法和再次妊娠结局存在着差异.
作者:应光红;徐建华;蒋维洪;陈士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介入栓塞作为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一种抢救治疗手段,止血疗效确切,特别适合镜下止血困难及病情危重患者.本院自2001年8月至2007年4月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症腹腔动脉栓塞止血治疗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亮;马霁波;许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较为少见,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见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右下腹疼痛Id于2007年8月17日人院,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发热(体温高达39.2℃)、无寒战,感恶心、呕吐,呕出胃内容物;无腹胀、腹泻,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尿频、尿急、尿痛.既往病史无殊.
作者:朱千东;张启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仍较常见,且来势凶猛,医护人员掌握良好的技术是取得抢救成功的关键.循证护理的运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作者自2002年5月至2007年8月应用循证护理的原则和方法对9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救护,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徐群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是眼科急诊[1],临床治疗应在短的时间内降低眼压,开放前房角,挽救视功能.但部分患者经综合药物降眼压治疗后仍无法控制眼压.作者自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对部分患者施行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Nd:YAG激光虹膜切开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伍海建;张龄洁;辛勤辉;管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肛周脓肿伴坏死性筋膜炎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软组织感染,主要侵犯皮下软组织筋膜层,使皮肤及皮下筋膜组织发生进行性化脓性坏死,经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全身中毒症状.由于坏死性筋膜炎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应及早诊治.作者对本院2004年8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7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东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嘌呤饮食的增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与其相关的痛风、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明显增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血尿酸水平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生化指标,它的轻度升高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而近年来已发现高尿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已引起临床的密切关注.
作者:张英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