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吸附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钱琳艳;胡雪烈;屈百鸣;车贤达;俞坚武;邵红

关键词:血栓, 吸附装置,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远端保护装置, 再灌注治疗, 血管栓塞, 吸附系统, 致残率, 血管内, 致死, 应用, 健康, 患者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要重手段之一,但是,相关血管内的大量血栓及由此引起的远端血管栓塞严重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1,2],作者自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期间应用带远端保护装置的血栓吸附系统对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地进行血栓吸附及冠脉介入治疗.报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LC术中经胆囊管胆管造影50例报告

    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共行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胆管造影(intraoperative laparascopic cholangiography IOLC)50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晓军;梁金荣;郑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抗肿瘤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8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含量,1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恶性肿瘤组FIB含量(5.05±1.12)g/L较健康体检组(2.91±0.87g/L)显著升高(P<0.01).临床Ⅲ、Ⅳ期患者FIB含量(5.13±1.48g/L)显著高于Ⅰ、Ⅱ期(4.62±1.26g/L)的患者(P<0.05).治疗后有效的患者FIB含量(2.92±1.33g/L)较治疗前(4.85±1.36g/L)显著下降(P<0.01).无效者治疗前FIB含量(5.41±1.05g/L)与治疗后(4.85±1.26g/L,)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血浆FIB含量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玉斌;刘晓棠;陈文俊;傅益谋;孙红雨;张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栓吸附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要重手段之一,但是,相关血管内的大量血栓及由此引起的远端血管栓塞严重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1,2],作者自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期间应用带远端保护装置的血栓吸附系统对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地进行血栓吸附及冠脉介入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钱琳艳;胡雪烈;屈百鸣;车贤达;俞坚武;邵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

    三磷酸腺苷(ATP)静脉注射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药物.为合理使用ATP,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心脏电生理作用,探讨静脉注射ATP终止PSVT的佳有效剂量及安全性,特制定本研究.

    作者:胡建伟;诸葛慧香;林加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严重创伤后急性胆囊炎的诊治探讨

    创伤后急性胆囊炎临床报道较少,早期诊断困难,并发症严重,病死率高.作者于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经治创伤后急性胆囊炎11例,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作一探讨.

    作者:吕永峰;冯兴华;叶永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新鲜羊膜覆盖术治疗早期重度眼表烧伤临床观察

    眼表烧伤是常见的眼前段外伤之一,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对于轻度烧伤较有效,但对于重度眼表烧伤,大部分患者晚期常因角膜混浊、溃疡穿孔、角膜新生血管化、假性胬肉长入及睑球粘连而致盲[1].

    作者:黄慧慧;孙继杰;赵晖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颅内病毒感染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变化

    众所周知,急性颅内化脓性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并且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时,血白细胞常减低.

    作者:陈国钱;杨学志;张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报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不多见,作者在临床经历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农民,因反复左上腹胞胀感5年、咽痛咳痰10余天于2005年12月1月入院.

    作者:花京剩;张荣才;罗万余;申屠晴雨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口服硝苯吡啶引起尿量明显增多患者的护理

    硝苯吡啶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可引起周围血管张力下降,致血压下降,冠脉供血增加,并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需氧量;它在体内作用快,吸收率达90%,15min起效,20min作用达到高峰.

    作者:杨可;何茉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替代疗法联合化疗治疗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类由免疫系统紊乱所致的疾病,病死率极高.作者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临床诊断为HPS的10例患儿治疗经过,对替代疗法联合化疗的方案加以探讨.

    作者:陈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肺动脉及其分支被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uh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MSCTPA)不但对诊断中心性肺动脉栓塞十分有效,对周围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也很高,报道如下.

    作者:王和平;张铁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导痰汤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导痰汤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以导痰汤低、中、高剂量分别进行干预,然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计算肝指数,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症活动度,并查血清学指标AL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C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 与空白模型组相比,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及TG、TCH、LDL-C也有显著降低(P<0.01-P<0.05),但HCL-C无明显变化(P>0.05),能够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P<0.05),降低MDA含量(P<0.05),血清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1),且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各治疗组大鼠肝脏炎症活动度也显著改善(P<0.05),但量效关系不明显.结论 导痰汤有明显防治NASH作用,其机制在于减轻脂类在肝脏的积聚,缓解氧化应激,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等作用有关.

    作者:应豪;陈汉诚;李凌;周文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老年人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特点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rnannii,Ab)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出现了大量的多重耐药甚至全耐药菌株.作者回顾本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间感染A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老年人感染Ab的临床流行特点、耐药谱的变化情况.

    作者:冯红军;王邦松;周铁丽;李庆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28例临床分析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是肝癌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癌主要死因之一,占肝癌患者病死率9%~10%[1].但如能及时诊断,急诊处理合理,则预后可能有明显改善.作者对1996至2006年收治的28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严培军;王荣泉;俞南松;黄志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作者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本院急诊手术治疗的23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小君;陈再丰;魏晓捷;潘红松;许信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阿维菌素口服中毒2例报道

    阿维菌素(商品名:阿维虫清)是一种农用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属昆虫神经毒剂.人口服后引起中毒症状,临床报道少见,作者诊治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飞;徐莹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分区性(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应用

    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对3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分区性(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不行全颈清扫,根据原发病变设计手术方案,仅清扫区域淋巴结,在清扫淋巴结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伤,能更有效保留患者的外观及功能.

    作者:袁旦平;毛大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机械通气治疗骨盆骨折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

    骨盆骨折是骨外伤常见的危重征,病情凶险,并发损伤多,病死率高.常因合并大出血休克,后腹膜巨大血肿导致腹内压增高而引起限制性通气困难,又常因继发肺部感染等原因而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生,使病死率明显升高.

    作者:吴军;汤蓉;王辉;潘哲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弥可保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突发性耳聋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目前关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现今尚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案.本科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间采用大剂量的弥可保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兰;王翰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微型钢板螺钉治疗跖趾骨骨折

    跖、趾骨骨折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7%[1].治疗方法较多,其中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因固定可靠,临床上已有应用.本院自2003年3月起收治19例,报道如下.

    作者:钱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