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

王玉斌;刘晓棠;陈文俊;傅益谋;孙红雨;张武

关键词:恶性肿瘤, 血浆纤维蛋白原, 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抗肿瘤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8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含量,1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恶性肿瘤组FIB含量(5.05±1.12)g/L较健康体检组(2.91±0.87g/L)显著升高(P<0.01).临床Ⅲ、Ⅳ期患者FIB含量(5.13±1.48g/L)显著高于Ⅰ、Ⅱ期(4.62±1.26g/L)的患者(P<0.05).治疗后有效的患者FIB含量(2.92±1.33g/L)较治疗前(4.85±1.36g/L)显著下降(P<0.01).无效者治疗前FIB含量(5.41±1.05g/L)与治疗后(4.85±1.26g/L,)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血浆FIB含量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与吗啡术后镇痛对乳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手术的创伤和术后疼痛可导致全身应激反应,过度的应激反应则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1].及时、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能适宜地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制.本研究探讨舒芬太尼、吗啡术后镇痛对乳癌患者围术期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籍以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减轻由此而致的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施忠华;陈慧;葛矞雯;王秋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患者的麻醉管理

    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是严重的新生儿期消化道畸形,发病率约为1/3000[1].作者自1995至2006年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患者13例,现将麻醉管理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严海雅;叶松;余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微型钢板螺钉治疗跖趾骨骨折

    跖、趾骨骨折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7%[1].治疗方法较多,其中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因固定可靠,临床上已有应用.本院自2003年3月起收治19例,报道如下.

    作者:钱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隧道式对口橡筋引流治疗马蹄型肛瘘的临床观察

    马蹄型肛瘘由一侧到对侧成半环形,因形似马蹄铁而得名.其病程周期长,手术治疗方法复杂多变,临床较难诊治.作者自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分别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术和隧道式对口橡筋引流术治疗马蹄型肛瘘,对照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鸣钧;尤志富;范玉宝;陈永伟;陈达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桡动脉径路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可行性分析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患者2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经股动脉径路PCI进行比较,旨在探讨经桡动脉径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成功率、可行性与安全性.

    作者:陈爱民;赖长春;荆全民;韩雅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多脏器切除术18例报告

    本院妇科2004年12月至2006年9月共完成腹腔镜各类手术410例,其中腹腔镜下多脏器切除术1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祥林;肖丹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5例CT分析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由于该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无特异性,痰培养的阳性率低于10%[1],血清学检查又不够可靠,因而以往确诊常依赖于有创的肺活检.

    作者:朱景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指标探讨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常由于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等诱因而发生肾功能损害,如何对早期肾功能损害作出诊断,从而早期治疗,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

    作者:滕鸿;李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探讨

    近年来,静息心率(RHR)与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发病及其病死率的关系备受人们的关注.作者对12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Holter进行静息心率(RHR)、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心律失常的监测,观察RHR与TIB、心律失常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RHR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方小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胸水中TB-Ab TB-DN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老年人,近年的发病率更有显著上升趋势[1].由于该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用细菌学方法检测敏感性不高,胸膜活检又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所以给初诊患者的确诊带来了一定难度[2].

    作者:江明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治分析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误诊,病死率极高,可达60%~80%[1].本院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诊治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建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口服硝苯吡啶引起尿量明显增多患者的护理

    硝苯吡啶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可引起周围血管张力下降,致血压下降,冠脉供血增加,并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需氧量;它在体内作用快,吸收率达90%,15min起效,20min作用达到高峰.

    作者:杨可;何茉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17例复发性翼状胬肉行新鲜羊膜移植术效果观察

    作者自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对17例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加新鲜羊膜移植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17眼),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40~85岁;均为复发性,胬肉均已侵及瞳孔;术后随访2~4年.

    作者:雷土根;周小玲;章剑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弥可保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突发性耳聋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目前关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现今尚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案.本科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间采用大剂量的弥可保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兰;王翰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尿崩症2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属常见病,其对人畜毒性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的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严重患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者:张卓一;黄小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脑室内出血1例报道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疾病,可以累及关节、肾脏、浆膜表面和血管壁,主要发生于青年女性,也可见于儿童.血管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变之一,大约有50%[1]以上的SLE患者出现血管炎的表现,血管病变多累及小血管,而中等大小和大血管受累者较为少见.

    作者:张昕;黄李法;宋欣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瘦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内瘦素(leptin)水平与其它内分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二甲双胍和口服避孕药(OC)联合应用对PCOS患者体内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检测64例PCOS患者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比值、睾酮(T)、空腹血糖(FIG)、空腹胰岛素(HNS)、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Ch)以及服用二甲双胍和OC前后leptin浓度.结果 BMI≥25kg/m2组和WHR≥0.80组leplin浓度显著大于BMI<25kg/m2和WHR<0.80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服用二甲双胍和OC后leptin浓度显著低于服药前(18.79±5.24)vs(14.11±4.58,P<0.05);leptin浓度与FINS、TG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9、0.563,P<0.01);与BMI、WHR亦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739、0.565,P<0.01).结论 leptin可能与PCOS发病有关,二甲双胍和OC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PCOS血清中leptin水平.

    作者:赵波;邵明君;陈黎;何云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难治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栓塞治疗21例临床分析

    难治性消化道出血是指诊断困难,常因病情危急、出血原因不明、部位难以确定、内科止血效果差、无法承受再次手术或手术难度大,疗效较差的一类疾病[1].

    作者:周金柱;田华;楼存诚;高燕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皮质醇和血糖的影响

    手术和麻醉操作皆可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本研究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赵妙惠;廖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近年呈上升趋势,作者自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和蛋白非酶性糖基化,具有抑制蛋白非酶性糖基化作用的葛根素治疗早期DN50例,发现葛根素减少蛋白尿,改善血流变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作者:蒋忠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