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国际心血管疾病研讨会会议综述

沈卫峰

关键词:上海, 心血管疾病, 诊断与治疗, 天性心脏病, 学术内容, 心脏病学, 心律失常, 瑞金医院, 马来西亚, 交流, 澳大利亚, 新加坡, 新技术, 新方法, 冠心病, 瓣膜病, 专家, 中国, 演讲, 现场
摘要:上海国际心血管疾病研讨会于11月15日-16日在上海瑞金医院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27位心脏病学专家登台发表了演讲,就冠心病、心律失常、失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的当今诊断与治疗,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概念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本次会议所交流的学术内容广泛而深入,具有全球性,并体现出现场互动的特点.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球麻痹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对38例因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Pseudo BP)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2例患者既往无脑梗死病史,其中5例以肺部感染为首发症状入院.38例患者中27例为完全性假性球麻痹,11例为不完全性假性球麻痹;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等;脑梗死部位多见于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内囊以及脑桥等处.结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并Pseudo BP时易发生吸入性肺炎,预后较差.

    作者:张存海;吴玉泉;卢小军;吴升;郑伟;解放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上海国际心血管疾病研讨会会议综述

    上海国际心血管疾病研讨会于11月15日-16日在上海瑞金医院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27位心脏病学专家登台发表了演讲,就冠心病、心律失常、失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的当今诊断与治疗,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概念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本次会议所交流的学术内容广泛而深入,具有全球性,并体现出现场互动的特点.

    作者:沈卫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主动脉窦瘤破裂18例外科治疗

    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1%~3.56%[1],可单独存在或与其它心脏畸形并存;当主动脉窦瘤破裂形成主动脉-心脏瘘后,其产生的大量左向右分流使心脏血流量增加,如不及时手术修补,将迅速产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我院自1989年1月~2001年12月共手术修补主动脉窦瘤破裂18例,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的1.94%,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佩卿;张骏;张俭;李旭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深切怀念一代名医吴英恺院士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比较分析

    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脂质代谢紊乱.载脂蛋白(Apo)作为血浆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对调节血脂代谢起重要作用.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关系十分密切,降低血脂水平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通过测定高脂血症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的各项脂质及载脂蛋白成分,按不同年龄段进行的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其华;叶雄伟;于小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7例报告

    大面积小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但如抢救成活,相对生存质量较好,关键为渡过脑水肿高峰期,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防止脑疝形成.本文旨在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中的作用.

    作者:魏莉;应荣斌;顾大东;何宇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力平之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胰岛素敏感性和内皮素的影响

    高血压病人常常合并有血脂和血糖代谢紊乱.其中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抵抗在上述代谢紊乱中起关键作用.在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的发生和发展中,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代谢紊乱起共同作用.贝特类降脂药物中,力平之为常用.

    作者:孙东升;章芸;黄惠玲;周永列;皇甫梅生;张学军;张继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管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价值初探

    急性脑血管病可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糖尿病伴脑血管病也引起血糖增高.两种类型的血糖增高的对应治疗措施和预后却有很大不同.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血糖增高属应激性或糖尿病性,我们于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35例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速避凝合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速避凝为低分子肝素的商品名,是一种抗凝剂,血塞通为中药制剂.我们于2001年2月至2003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3例随机分成速避凝组、血塞通组和两药合用组以观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出凝血的变化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越;何宇平;顾大东;魏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及伴脑腔隙性梗死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三项指标评价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及伴脑腔隙性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情况.方法 (1)30名正常人及143例高血压病人(内含10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按脑磁共振显像(MRI)结果分成三组:正常人组、有脑腔隙性病变[L(+)]组、无腔隙性病变[L(-)]组.(2)比较计算胰岛素敏感性的三种方法:1(FGP×Fins),OGTT及InRT的曲线下面积(AUC)比值:AUCOGTT/AUCInRT及用Cederholm函数公式计算的Ins敏感指数:Cederholm-ISI.(3)分析胰岛素抵抗是否为脑部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1/(FPG×FIns)、AUCOGTT/AUCInRT及Cederholm-ISI,三种方法计算Ins敏感性指数,三种方法之间两两相关(r=0.306,r=0.534,r=0.547,P<0.01).(2)Cederholm-ISI在高血压病脑腔隙性有、无梗塞二组中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1)比较计算胰岛素敏感性的三种方法发现用Cederholm-ISI方法比1/(FPG×FIns)及AUCOGTT/AUCInRT更敏感.(2)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脑部小血管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郭冀珍;龚艳春;陶波;孙首悦;冯颖青;林伯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卡托普利对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作用及卡托普利的抗氧化和对NOS活性的直接上调作用.方法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NOS及在体外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卡托普利后血小板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加oxLDL后,NOS值均明显下降(P<0.01),梗死组下降更明显;(2)两组血小板加卡托普利后,其NOS值均明显升高(P<0.01),梗死组升高更明显;(3)两组血小板同时加卡托普利、oxLDL后,NOS值均明显升高(P<0.01),同样梗死组升高更明显.结论 oxLDL能抑制血小板NOS活性,而卡托普利不仅有抗氧化作用,还能直接上调血小板NOS活性的作用,此现象在脑梗死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卡托普利在脑梗死的防治中可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庄;何建方;许贻白;诸金水;王亚仙;张冰;戴利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目的研究脑缺血时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不同脑缺血时间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约20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为正常对照组,一组为脑缺血2min组,一组为脑缺血6min组和脑缺血12min.实验后取大鼠脑组织匀浆并用Western Blot法测HSP70的表达.结果脑缺血组脑组织HSP70的表达明显增高,其中脑缺血6min和12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缺血12min与6min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P70在脑缺血时的脑组织存在高表达,脑缺血时间越长,HSP70的表达越高.

    作者:范德义;谢俊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快速血浆B型钠尿肽测定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

    目的探讨床边快速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浓度检测对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和适诊断分界点.方法前瞻性对急性呼吸困难急诊入院的131名患者行床边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两名心脏专家在不知其结果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独立作出病因诊断.一致性诊断作为确定诊断.结果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54人,血浆BNP浓度为880.78±402.86pg/ml,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62人,血浆BNP浓度为192.86±174.01pg/ml,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血浆BNP浓度诊断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接受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适诊断分界点为370pg/ml,诊断准确率为86.2%.结论床边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有助于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作者:余洪松;施广飞;裴力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近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概况

    我国自50年代以来对人群高血压进行过三次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南方.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明确提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十年前明显增高.

    作者:刘忠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尿酸值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有报告,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子之外,高尿酸(UA)亦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1].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观察指标,作者对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和新疆墨玉县人民医院(作者在该院工作3年),2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血尿酸检测均值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忠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从2001年3月~2003年3月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死,现将疗效报告于下.

    作者:王爱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钙、镁含量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5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和2周时血清钙、镁含量,并选取63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研究,对脑梗死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其划分为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三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各组血清钙、镁含量均降低(P<0.01),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组之间血清钙、镁含量亦有明显差异,治疗2周后患者组血清钙、镁含量比原先有较大回升(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仍降低(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含量降低,其降低程度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关,随着病情好转,血清钙、镁含量趋于回升.

    作者:应忠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动态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效果

    偶测血压(即诊所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依据,也是临床医生调整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但高血压患者虽然经过积极的降压治疗,心血管病发生率仅下降19%[1],有学者指出其可能原因之一是降压不足,偶测血压(诊所血压)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24h的血压控制情况,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2].本文对100例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

    作者:洪乐凤;杨英霞;洪晓英;傅国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QT离散度(QTd)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步性,在近年来成为预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密切相关,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我们采用心电图测定QTd,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QT离散度影响,以了解其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军;林斌;章耀;季晓君;林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4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本文就2000年9月~2003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483例中合并脑梗死54例分析如下.

    作者:应文华;任跃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