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科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DPN28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旭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特点是整个肠道刺激的生理过程反常,而无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异常、粘液便、水样便等.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痛泻要方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41例,并与西药洛派丁胺治疗比较,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属继发性肾病范畴,发挥中医优势治疗糖尿病肾病成为中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着重讨论气血并治在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的作用.
作者:仇朝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小儿咳喘为临床常见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由于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理法方药自有其异于成人的规律性.
作者:林拥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现将近两年采用补肾滋阴止血法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张作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结节性痒疹是持久难愈的一种顽固性皮肤病,在国内外均属难治范畴,病程长,瘙痒剧烈,且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根据结节性痒疹的病因及中药的药理作用,自拟痒疹汤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平;朱玉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1997年以来,笔者用自拟化瘀止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5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均为门诊病例,经妇检、尿妊娠试验及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停经≤49天的健康妇女,无药流禁忌症,年龄18~42岁,平均26.5岁,均采用服米非司酮2天,米索前列醇1天的方法,服药后5小时以内肉眼观察到绒毛球或完整孕囊排出并有子宫出血量多的表现,或药流后1周尚有阴遭流血.
作者:周远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陈实功乃明代著名外科医家,其杰作《外科正宗》曾以列症祥,论治精著称.笔者习读此书,奥妙无穷,受益非浅.现择疮疡与脾胃之说予以浅述,以资对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张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1999年~2003年期间应用针刺治疗中风假性延髓麻痹45例,并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组作随机对照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郭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分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型,是由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暴饮暴食、高脂食品、饮酒、胆道疾患等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作者:雷益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10年来对133例外伤性截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解除脊髓及神经根压迫并行相应的仙固定,稳定脊髓,术后静滴能量合剂、依美思、弥可保、神经增长因子等的同时,应用中药、按摩、点穴、针灸及功能练习等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邢宏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将2003年的44例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男14例,女8例,年龄17~63岁,平均24.7岁,病程2~30天;对照组男16例,女6例,年龄18~68岁,平均29.5岁,病程2~28天,入院时两组高体温均达40℃以上.
作者:胡良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自1994年以来,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辨证加用活血、行气及利水的中药,共治疗38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德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从1998年至2003年研制的消炎溶石汤治疗胆石症、胆囊炎200例,疗效满意,并设对照组7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养年;佘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在1998年4月~2002年3月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癌性胸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育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一组包括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形状异常而又缺乏生化学和形态学可资解释的症候群.笔者采用四逆散加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汤剂多是以水为溶媒的煎剂,中药所含成分大多数能溶于水,口服后药力直达病所,可以说是药专力宏.但汤剂若质量保证不了,临床疗效也难以发挥,影响汤剂质量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要想保证汤剂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于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小儿惊惕证属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多无显效办法,笔者采用手法推拿治疗的方法,容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且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耿永波;田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笔者用针刺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郭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为特征的病证.消渴症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阴虚,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所致.施护一般要从饮食、情志、口腔、皮肤、生活起居、尿量、体重、合并症等八方面入手,还应辨证施护.
作者:李艳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