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杜宁
病例:林某,女,56岁,1998年5月28日初诊.自述半年前开始腰痛致腿活动不利.曾用抗风湿药、理疗神灯1个月均无效,近2周病情日益加重,右足负地,痛不可忍.步履艰难,支撑拐仗,故来就诊.证见:痛苦病容、面色不华、舌质淡、苔白滑、足不负重、肌肉不削、脉沉迟弱,血压20/12KPa,心肺正常,腰3~5节拍片,报告骨质疏松症.治则:从肾论治、益肾填精、调补阴阳、舒筋活络.方药:熟地20g,山芋肉15g,茯苓15g,巴戟15g,桂枝10g,杜仲20g,龟板25g,狗脊25g,白参15g,鸡血藤30g,当归15g,大芄15g,申姜30g,牛夕20g,川芎15g,黄芪25g,龙骨30g,牡蛎30g,共30剂.合用维生素D3 30万u.每周1次,共11周肌注.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口服联合应用,效果更佳.1个月内扔了拐仗.户外晒太阳,逐渐活动.继服六味丸、龙牡壮骨冲剂.VD3 60万u半个月一次肌注,2个月治疗,活动逐渐复原,半年后X线片上显示好转随访2年未见复发.
作者:张雪莲;王德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传统按上、中、下三消辨证,沿用至今.三消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涸热淫而已.但病久甚至于一部分初病患者三多症状并不明显,因此,三消辨证并不能适用于本病发展之全过程.笔者广泛吸取前人经验,以补肾法为主,并自拟益肾汤对8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胜;程曙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肾功能损害而导致代谢产物潴留,电解质、水及能量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可出现消化、呼吸、神经、循环、血液、免疫等多系统症状,并发症多、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死亡事高、预后较差.近几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06例,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侯庆梅;徐志安;宋长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遗尿是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婴幼儿时期,由于脏腑未充,不能自控,随着年龄增大可不治自愈.小儿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幼意,若经常尿床,则为病态.笔者总结出遗尿Ⅰ和遗尿Ⅱ号方外敷脐部治疗小儿遗尿,不仅患儿易于接受,且临床疗效较好,兹介绍如下.
作者:张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上消化道疾病之一.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笔者根据临床主要症状和特点,结合病因及纤维胃镜检查,治疗本病35例,获得一定疗效.现初步总结如下.
作者:刘万森;刘兆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单兆伟教授行医数十载,师从张泽生、徐景藩老中医,得其真传,且广采众家之长,长期致力于脾胃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对慢性胃炎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对慢性胃炎的证治经验试论于下,以飨同道.
作者:商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自拟止眩汤治疗眩晕症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四虫丸加减,治疗面神经炎45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45例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11至19岁28例,20至40岁17例,病程短者1.5天,长者2天,伴血压高者3例.
作者:甘应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产后缺乳的患者增多,笔者在临床以化痰法为主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治疗方法基础方以二陈汤加减,药用半夏9g,陈皮15g,生姜6g,甘草6g,漏芦15g,蛇蜕9g,竹茹9g,郁金12g,杏仁6g,路路通15g,牡蛎15g;加减法:产后恶露不尽者加当归,益母草;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党参,当归;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者加丹皮,柴胡,薄荷;脾虚湿胜者加苍术,藿香,白术;腹胀,便秘者加大黄,桃仁,蜂蜜.
作者:刘芳;张天禹;李新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药物的相互作用总兼有利与弊两方面.有的中西药合用可相互制约,降低毒副作用,取长补短,增加疗效.有的不合理配伍,不仅造成药物浪费,而且可能加重毒副作用,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等严重后果.因此只有熟悉中西药药理知识后,方能做到择利避害,故结合临床作一浅析,供同道参考.
作者:师丰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口腔粘膜疾病患者多有脾阴虚的表现,用补脾阴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报告如下.
作者:何绪屏;郑建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从1997年~2000年12月期间采用黄芪注射液合降糖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伴微量蛋白尿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玲;任文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管性头痛是由头颅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笔者应用通络止痛汤加减治疗本病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生脉注射液源于传统中医处方生脉散,其主要适应症有心肺疾患、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高血压、流行性出血热、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
作者:郭祥芬;宋长美;王恩芳;侯庆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研究显示逆转胰岛素抵抗对于糖尿病的血糖调节具有重要意义,随之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中医药重视人体整体的调节,特别是中药复方主要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来逆转身体的病理状态,符合已公认的需通过降糖、降脂、纠正代谢紊乱等综合因素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指导原则,因此就目前治疗现状来看中医药在治疗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本研究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了开郁清胃颗粒对肝胃郁热型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仝小林;柳红芳;朴信映;周水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为和解少阳之主方.本人在医疗实践中,偶以此方化裁治疗水肿病人,取得一定疗效,现归纳如下.
作者:马尔雅;刘艳玲;李国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性关节炎(OA)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其发病机理不详.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概述如下.
作者:梁成名;钟秋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运用补气活血法治疗肝硬化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大70岁,小26岁,治疗时间平均71.8天,全部病人均经肝功能检查及B型超声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
作者:黄洪沛;黄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治内伤脾胃之著名方剂.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其温中而不伤阴,甘补而不呆滞的特性,使之被广泛应用.笔者于临床中,如遇病机符合气虚(不独脾气虚)之疾病,常以其加减应用,现举验案4则.
作者:黄其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是一种常见的内科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尤其是女性,本症属中医血证范围,属肌衄,发斑范畴.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以黄芪三七汤为主治疗该病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绍龙;张潋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