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高血糖样肽-1与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魏亚芬;卢冲;刘丽

关键词: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D的发病率增加了4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不仅带给了患者痛苦,同时也带给了社会及家庭很大的负担,目前已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第四大杀手”.A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学习障碍、记忆力衰退、人格异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其病理学典型特征为神经细胞外老年斑(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神经细胞的大量减少[1-2].AD并非是正常的衰老过程,而是由多种发病因素共同导致的病理过程,目前主要有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毒性在内的诸多假说[3].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将本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26例脑卒中患者按病情是否进展分为实验组(58例)与对照组(168例);应用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测D-二聚体、空腹血糖、颈动脉斑块等相关指标.结果 2组颈动脉斑块(x2=20.345,P<0.001)具有明显差异;且2组的入院时收缩压(t=6.389,P<0.001)和SSS评分(t=11.800,P<0.001)也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入院后血压降低(x2=43.560,P<0.001)也有明显差异.2组的D-二聚体(t=14.698,P<0.001)、空腹血糖(t=7.043,P<0.001)、同型半胱氨酸(t=25.902,P<0.001)等因素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二聚体(x2=22.918,P<0.001)、空腹血糖(x2=32.062,P<0.001)、颈动脉斑块(x2=16.792,P<0.001)、入院后血压下降(x2=38.270,P<0.001)、糖尿病史(x2 =4.798,P=0.028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糖尿病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入院后其血压显著降低,且应用实验室检测静脉血中D-二聚体以及空腹血糖含量增加,或应用影像学检查颈动脉斑块时极大可能会恶化或使病情进行性加重;即这五个因素就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欣;关兰芳;马赟英;尹少华;李淑英;康聚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脑血管疾病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颈动脉狭窄被临床医师所发现和积极干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65岁人群中男性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达75%、女性达62 %,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分别为7%和5%[1].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可达20%~30%[2].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认知功能减退密切相关[3-5].

    作者:吴迎春;王哲;王俊梅;冯丽娜;马梅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缺血与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缺少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无蛋白质编码功能,其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1],在总非编码RNA(ncRNA)中占有很大的比例.lncRNA的失调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目前的lncRNA研究覆盖了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脑缺血危害极大,病死率较高,多数幸存的患者会留下终身残疾.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上升,脑缺血发病率也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ln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血管相关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本研究针对lncRNA在脑缺血中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袁影;尤艳利;靳兰洁;周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高血糖样肽-1与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D的发病率增加了4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不仅带给了患者痛苦,同时也带给了社会及家庭很大的负担,目前已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第四大杀手”.A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学习障碍、记忆力衰退、人格异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其病理学典型特征为神经细胞外老年斑(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神经细胞的大量减少[1-2].AD并非是正常的衰老过程,而是由多种发病因素共同导致的病理过程,目前主要有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毒性在内的诸多假说[3].

    作者:魏亚芬;卢冲;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1例报道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与NMDA受体有关的新型自身免疫性边缘叶脑炎,对治疗反应良好.该病多以精神症状首发,血与脑脊液可检测出抗NMDA受体抗体,临床上易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桥本氏脑病、急性脱髓鞘等疾病混淆.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抗NMDA受体脑炎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鸽;高军;律青;杨海瑶;马婧;何志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发挥双相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是以脑循环血流量减少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及人类健康,临床上较为常见,如不及时救助,其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时脑内各种炎症免疫细胞被激活,各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被释放,介导神经系统的二次损伤及修复过程,其中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时的炎症级联反应及防止神经元降解和坏死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婷;易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收集并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住院治疗的首次脑卒中患者9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单纯脑卒中各45例],同时收集抑郁症、健康对照各30例,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水平.结果 无论PSD组还是抑郁症组T细胞亚群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SD组更为低下,与抑郁症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PSD组还是抑郁症组IgG、IgA、IgM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下降,组内比较PSD组较抑郁症组更为低下(P<0.05),单纯脑卒中组和健康对照组IgG、IgA、IgM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但单纯脑卒中组IG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下(P<0.05);PSD组与抑郁症组补体C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PSD组较抑郁症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而4组补体C4水平均处于正常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人群机体免疫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可随病情持续进展,需加强动态监测,对于免疫力明显低下人群,可早期干预,阻止病情持续进展.

    作者:顾玉玲;盛卫东;俞冲;王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并脑干梗死3例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并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并脑干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颅多普勒(TCD)、CT动脉造影(CTA)及MRI观察其后循环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1)3例患者椎-基底动脉高度、位置偏移度及宽直径的测量值均符合VBD的诊断标准;(2)TCD检查显示3例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降低;(3)头颈CTA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的扩张、延长及迂曲,形成“S”形或“C”形;(4)头MRI显示急性脑梗死病变在延髓或中脑部位;(5)3例患者经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VBD合并脑干梗死可能存在椎-基底动脉形态和结构的变异及后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VBD常并发脑干梗死,对脑干梗死的治疗应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魏佳军;董慧敏;曾非;刘志超;曾庆杏;毛善平;张兆辉;毛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应用降钙素原动态检测指标指导脑出血发热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价值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动态检测指标指导脑出血发热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价值.方法 入选2013年5月~2015年4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脑出血伴发热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患者需根据PCT动态值确定抗菌药的使用,对照组不参考PCT值,根据临床情况给予抗菌药治疗;记录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PCT水平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菌群、抗菌药物使用、住院及转归情况.结果 抗感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1、3、5、7、30 d的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18.23±2.01) μg/L、(14.34±1.87) μg/L、(7.24±1.12)μg/L、(3.43±0.34) μg/L、(0.87±0.04) μg/L比(25.04±2.3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67%(68/120)比86.67%(104/120)],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9.32±1.23)d比(13.38±1.31)d],使用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2 573.21±142.15)元比(4 632.15±264.7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9.89±1.54)d比(11.38±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90.0%(108/120)比86.67%(104/120)](P>0.05).结论 应用PCT动态监测指标指导脑出血发热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能减少抗菌药物的费用,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抗菌药的过度使用,缓解了抗菌药带来的耐药压力.

    作者:谢广超;李琼;蔡静月;蔡杰;梁宇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狼疮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狼疮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狼疮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配对原则分层抽取53例同期住院治疗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而无脑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差异,并进一步推断狼疮性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神经系统症状中为常见的分别是头痛38例(71.7%);脑血管病24例(45.3%);癫痫12例(22.6%);狼疮性脑病组中血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减低、尿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抗核抗体(ANA)阳性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尿蛋白阳性与狼疮脑病有关(P<0.05).结论 头痛是狼疮性脑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血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是SLE患者发生狼疮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尿蛋白阳性可能与狼疮脑病有关.

    作者:董晓宇;佡剑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水平与中老年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的变化情况及其与主要危险因素、伴随症状、狭窄程度、狭窄部位和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06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0例无颈动脉狭窄的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其他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清检测患者血清MMP-10水平.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MMP-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按照危险因素分组后发现吸烟组血清MMP-10水平高于非吸烟组(p<0.05);糖尿病组MMP-10水平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病例组患者分组后发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MMP-10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5);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MMP-10水平显著高于单侧组(p<0.01);不稳定性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清MMP-10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且血清MMP-10水平随着狭窄程度升高而增加(p<0.01).结论 中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MMP-10水平高于对照组,吸烟和糖尿病可增加血清MMP-10水平;对于合并脑缺血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不稳定性斑块及重度狭窄中老年患者MMP-10血清水平升高.

    作者:王娟娟;贾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巴胺失调综合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显著性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及其他非运动症状.对于中晚期或伴有智能障碍的PD患者,可首选给予复方左旋多巴替代治疗(Dopaminergic replacement therapy,DRT)[1].DRT可以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使其处于良好的情绪及运动状态,并有一种欣快感.

    作者:闫磊;刘卫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占脑卒中患者的20%~60%[1],其显著延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疾病复发率和病死率[1-3],因而提高临床医生对PSD的认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P300是大脑在外界刺激后300ms左右出现的正相波,可以反映大脑的注意及记忆等认知功能[4],以往研究发现P300潜伏期可作为痴呆患者的诊断指标.近些年人们发现P300与PSD密切相关,可用于PSD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估.本研究对P300与PSD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秦鹏涛;沈翠茹;苏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诊断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的患者67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丹红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常规治疗,丹红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连续治疗14d,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血hs-CRP、TNF-α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第14d、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降低,2组患者第7、14d血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丹红组较对照组变化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远期生活质量更高,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机体血hs-CRP、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曹峰;梅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成人贫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贫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例成人贫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贫血特点、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脑MRI特点.结果 成人贫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占同期所有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05例)的比例为8.78%.其中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60.56±12.50)岁(35~87岁),平均血红蛋白浓度(74.06±14.95)g/L(52~102 g/L);轻度贫血3例(16.66%),中度贫血12例(66.67%),重度贫血3例(16.66%);平均血小板计数(311.33±101.48)×109/L(136~455×109/L);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4例(77.78%)(9例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平均血小板计数(375±73.78)×109/L(251~455×109/L).无脑卒中危险因素者6例(33.33%),脑卒中危险因素1~2项者7例(38.89%),3项以上危险因素者5例(27.78%);5例有意识障碍(27.78%);12例病灶累及前循环(66.67%),14例累及分水岭区(77.78%),10例累及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55.56%);13例为多发性脑梗死(72.22%),15例为小梗死(83.33%).18例患者均行扩容治疗,4例输注红细胞;临床治愈及好转者12例(66.67%).结论 成人贫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为中度贫血,缺铁性贫血占多数,多伴有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多缺乏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病变多位于脑前循环分布区,分水岭区多见,病灶以多发性小梗死灶为主,且多累及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治疗应以扩容及纠正贫血为主.

    作者:张忠胜;余炳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胼胝体切开术治疗具有跌倒发作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伴有跌倒发作(drop attack)的药物难治性癫痫不但治疗困难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一些早期发病的癫痫性脑病例如Lennox-Gastaut (LG)综合征以及继发性全面性痫性发作均可导致跌倒发作,可能表现为突然的张力丧失(失张力发作)或者是全身张力的显著升高(强直样癫痫或者是全面强直-阵挛的初阶段).这些类型的癫痫发作可能导致患者突然跌倒,从而导致外伤并严重限制日常活动.罹患此类癫痫的患者常常因为频繁的癫痫发作对大脑功能造成损伤或是多种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等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探究此类可引起跌倒发作的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当抗癫痫药物使用剂量以及种类已经达到大时癫痫发作仍然控制欠佳,并且在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均没有明确的局灶性病灶,可以考虑应用胼胝体切开术缓解癫痫的发作频率及程度.本研究综合胼胝体切开术相关文献以探究胼胝体切开术对于治疗具有跌倒发作的癫痫效果.

    作者:李尚霖;王薇薇;吴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iR-93、miR-191、 miR-499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iR-93、miR-191、miR-499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检测本院2010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96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以及招募的49例健康者中miR-93、miR-191、miR-49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脑损伤的损伤程度、临床疗效以及诊断价值的关系.结果 miR-93、miR-191、miR-499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血清中miR-93、miR-191、miR-499水平都显著性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重度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miRNAs水平高;治疗后临床疗效好的患者血清中miR-93,miR-191,miR-499水平显著低于临床疗效差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93,miR-191,miR-499三种miRNAs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52 0(95%CI,0.906 5~0.997 4;P<0.001),0.874 6(95%CI,0.793 3~0.955 8;P<0.001),0.780 7(95%CI,0.671 9~0.889 5;P<0.001).结论 miR-93,miR-191,miR-499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高表达,可以作为创作性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和损伤程度指标以及诊断靶标.

    作者:周小龙;宋建荣;吕新文;张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额顶叶皮层梗死致单肢瘫痪的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60岁,以“右上肢麻木2个月、进行性肌无力7 d”为主诉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体麻木、近7d来症状加重,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触觉消失,痛温觉存在,于本院行肌电图检查示右尺神经出现率降低.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本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史.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醒,言语正常.双瞳孔等大正圆,D≈3.0 mm,光反应灵敏.双眼向各方向运动充分,无眼震.双侧额纹以及鼻唇沟对称,软腭及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伸舌居中.颈强阴性.左侧肌力Ⅴ级,右上肢近端肌力0级,远端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正常.

    作者:李晓曦;刘文静;姜文娟;沈雪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短期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内科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均为非溶栓患者),同时把本院神经内科急性入院的眩晕症、血管性紧张性头痛等就诊的非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对入组患者进行常规、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同时对入组脑梗死患者的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根据NIHSS水平进行分组:轻度、中度和重度;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患者及NIHSS不同评分组的RDW值的差异,评价RDW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对入组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脑梗死发生后3个月随访,评定患者的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情况,对mRS评分进行分组,即预后良好组(mRS≤2)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的RDW值,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的RDW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RDW的中位值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35 P=0.001);预后不良组的RDW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RDW、NIHSS及2型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显示RDW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预测的佳界值为14.2%(敏感度,72.8%;特异性,68.6%;准确性,71.2%).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RDW对评估患者的严重性及短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葛永春;赵合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KH67示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至损伤脊髓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SCI后体外移植PKH67标记的BMSCs迁移至脊髓损伤处并进行增值和分化的动员情况.方法 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培养出SD大鼠第3代BMSCs,用绿色荧光染料PKH67标记;采用钳夹法制备脊髓损伤(SCI)模型,分为实验组(n=15)、对照组(n=16)、假手术组(n=16);SCI术后对脊髓损伤组织进行HE染色,实验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后尾静脉移植含有1×107个BMSCs的0.5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7、14、21 d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做BBB分;术后21 d后取脊髓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MSCs的迁移,增值和分化情况.结果(1)镜下可见损伤脊髓形成的空洞、坏死及炎性细胞的增多;(2)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术后21 d实验组脊髓损伤部位可见移植的BM-SCs,部分BMSCs呈GFAP和Nestin阳性表达;假手术组无PKH67标记的BMSCs;实验组GFAP和Nestin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较假手术组增加不明显(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BBB评分均有增加,但实验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KH67示踪的BMSCs可迁移至损伤脊髓部位,进行增值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促进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马娇;张雪梅;孙杨;俞冰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