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傅敏仪;陈国平;徐建慧;康红健
婴幼儿喉囊肿多为先天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常导致婴幼儿发生喉喘鸣、呼吸吞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此类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大部分囊壁[2],虽然手术短小,但术后呼吸功能恢复较慢,常合并有手术部位水肿、创面渗出、气道狭窄等呼吸道梗阻表现,早期拔管难度大,常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过渡.本研究通过观察经鼻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婴幼儿喉囊肿术后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山;吴映辉;刘欣;冯春;何琼;钱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颏下皮瓣修复不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术后近环周缺损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不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根治术,术中同期行颏下瓣修复下咽黏膜缺损.结果: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吞咽功能恢复良好,其中2例术后出现咽瘘.随访6~42个月,3例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无下咽局部复发者.7例随访3年以上,存活3例.结论:修复不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术后近环周缺损,颏下瓣具有位置邻近、安全、简便、成功率高等优点,是适宜的下咽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叶飞;傅敏仪;陈国平;徐建慧;康红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中重度OSAHS患者手术前后海马及脑皮质代谢产物BDNF、H2S和S-100β的血清水平,并分析其与早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44例中重度OSAHS患者,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9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25例).对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行UPPP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5例患者中21例(治疗组)得到随访,失访4例;同期随机选取19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各组均检测血清BDNF、H2S和S-100β水平,并分析其与睡眠紊乱、缺氧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PSG监测结果显示,OSAHS患者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AHI、Ⅰ+Ⅱ期、LA/HT和SLT 90%升高,Ⅲ+Ⅳ期、REM期、MSaO2和LSaO2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Ⅲ+Ⅳ期、REM期和LSaO2降低.②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DNF和H2S升高,S-100β减低;MoCA总分、注意、记忆/延迟回忆评分降低.③生化指标与PSG相关性:血清BNDF和H2S与AHI负相关,与Ⅲ+Ⅳ期、REM期、MSaO2和LSaO2正相关;S-100β与AHI正相关,与Ⅲ+Ⅳ期、REM期、MSaO2和LSaO2负相关.④生化指标与MoCA评分相关性:血清BNDF、H2S与MoCA总分、注意、记忆/延迟回忆均正相关;S-100β与MoCA总分、注意、记忆/延迟回忆均负相关.⑤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MoCA总评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直线回归方程式为:YM.CA=40.131+0.22 XBDNF+0.012 XH2S-0.647Xs-100β(R2 =0.461).结论:OSAHS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和夜间低氧血症会导致以注意力和回忆力为主的认知功能障碍.外周血BDNF、H2S和S-100β等可间接反映OSAHS患者海马和脑皮质代谢紊乱程度,可作为评估OSAHS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较敏感指标.
作者:汪斌如;徐先荣;梁耕田;张莹莹;刘莉;张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慢性鼻-鼻窦炎是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颇为常见,其症状不一,内镜及CT检查各有特点.因此,该疾病主客观的评估指标不尽相同.我科于2011-03-2013-10收治126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根据病情评估,采用阶梯方式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凯;孙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胸乳晕径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采用不广泛分离胸部皮瓣的改良胸乳晕径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另1例术中中转为锁骨下小切口腔镜辅助手术;大结节直径为(2.05±1.06)cm,手术时间为(88.61±27.87)min,出血量为(31.23±16.14)ml,术后引流时间为(3.54±0.88)d,总引流量为(139.09±95.93)ml;术后病理标本中检测到甲状旁腺9例,未见术后低钙抽搐;术后声音改变者6例;除1例中转手术,余患者美容效果满意.随访0~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改良式胸乳晕径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操作便利,可避免胸部皮瓣的广泛分离,美容效果满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
作者:陈健;郑红梅;江亮;邓万凯;李奇志;刘细国;樊大庆;何家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术后复发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5例甲状腺术后复发结节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超声引导下MWA治疗,术前均行穿刺活检,经穿刺口将微波消融针穿刺在结节的中心部位开启消融,应用能量为25~35 W,其中心温度可达70~95℃.结果:患者均成功行MWA,术中部分患者有轻微不适,但无明显并发症发生.5例出现暂时性声嘶,均在术后1~3周恢复;2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3~5 d恢复正常.术后3、6个月超声复查,全部患者甲状腺结节血流消失,结节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血清FT4、TSH结果无明显改变.结论: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甲状腺术后复发甲状腺结节疗效好,且微创优势明显.
作者:刘玉辉;王文玲;王毅;安鲁彪;史冠军;冯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搜索文献对声带内自体脂肪注射(VFAFI)治疗单侧声带麻痹(UVCP)进行系统描述和Meta分析,分析其是否为治疗UVCP有效治疗方式之一.方法:使用相关关键词在PubMed、医知网、维普医学、万方数据、中国医院知识书仓(CHKD)、中国知网(CNKI)等电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提取的数据包括作者、出版时同、诊断、自体脂肪注射治疗.治疗结果用3个标准来衡量:空气动力学以及频闪喉镜结果、患者自我感觉声 ‘音的改变、主客观声学参数.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来分析.结果:5篇文章被纳入研究,共包括404例患者.所有研究都显示患者接受治疗后,各种参数测量结果都有明显提高或降低.电子喉镜与频闪喉镜结果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8,95% CI (0.90,1.29)].患者术后整体自我感觉较好,术后炎症反应轻微,1个月内可消失.标准化噪声能量、频率微扰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振幅微扰、长发声时间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FAFI的损伤性很小,其不良反应可自限.接受治疗的患者主观与客观的声学测量值均有明显提高或降低.进一步的具有更长随访期更大样本的对照研究将会增加VFAFI效力的可信度.
作者:许庆庆;翟所强;王荣光;杨仕明;黄冬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分析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会厌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经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的128例会厌囊肿、会厌乳头状瘤、会厌根淋巴组织增生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会厌囊肿和会厌乳头状瘤有效率100%,会厌根淋巴组织增生有效率96.36%.术后会厌表面及舌根创面均形成假膜,假膜脱落时间为术后1周左右,术后疼痛轻微.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呼吸困难、继发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配合鼻内镜是治疗会厌良性病变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大伟;张庆丰;丁美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变应性鼻炎(AR)伴变应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屋尘螨过敏的AR伴变应性哮喘患者68例,随机分为SIT组和对症治疗(ST)组,每组34例.SIT组在ST治疗基础上加用3年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ST组仅采用对症药物治疗.观察及评价疗效指标包括:鼻炎症状评分、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肺功能及出现新的致敏原的比例.结果:治疗3年后,SIT组的症状及药物评分、肺功能、Eos、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T组患者治疗后slgE有所下降,与S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T组8.8%的患者出现新的致敏原,ST组52.9%的患者出现新的致敏原.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R伴变应性哮喘患者行SIT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宋薇薇;谢华;柴若楠;林小平;宋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木黄酮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诱导凋亡及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木黄酮抑制细胞系Hep-2增殖的IC50值;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木黄酮对喉癌细胞所引起的周期分布变化与凋亡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木黄酮干预人喉癌细胞Hep-2前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木黄酮抑制Hep-2细胞增殖的IC50值为23.64 μg/ml;采用浓度为12 μg/ml和24 μg/ml的木黄酮分别作用于喉癌细胞24 h的凋亡率为22.4%±1.65%和30.64%±2.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浓度为12 μg/ml和24 μg/ml的木黄酮分别作用于喉癌细胞48 h的凋亡率为30.55%±0.72%和48.69%±1.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浓度的木黄酮作用于喉癌细胞24、48 h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黄酮能够明显抑制人喉癌细胞Hep-2细胞增殖,并引起Hep-2细胞的凋亡,凋亡率随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增高.
作者:席盼盼;张淑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颈深部感染是指颌面头颈部深处的各种感染,包括牙、咽、扁桃体、涎腺、食管、呼吸道等处的炎症,或由异物引起,感染常向颌面颈深部深浅筋膜之间扩展形成脓肿或较广泛蜂窝组织炎,如扁桃体周围间隙,颌面、颌下各间隙,咽后隙,咽旁隙,颈前肌肉深浅间隙,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气管周围间隙及上纵隔等感染均属此类.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于2006-06-2014-11收治62例重症颌面颈深部感染患者,经手术切开脓肿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学忠;何晓光;明澄;周扬;鲍学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袁东杰;卢振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古庆家;李静娴;樊建刚;李德炳;赵李冰;何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姜晓丹;李慎玲;张孝田;黄天桥;粱大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李燕巍;谦广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常规的气管切开术耗时较长,不能迅速建立畅通的气道,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SaO2的迅速下降和严重缺氧而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对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为了缩短床旁操作的手术时间,Ciaglia等(1985)发明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常用的PDT方法有4种:初的Ciaglia法(逐步扩张法),改良的Ciaglia Blue Rhino法(单步扩张法),导丝扩张钳技术(guide wire dilating forceps)和Fantoni法(经喉气切法,translaryngeal tracheostomy).2001年德国鲁西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PDT技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1].我院自2007年以来已应用此法实施322例PDT技术,现将方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杨春妮;王国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喉癌侵犯下咽部环后段的MRI表现,并为临床早期发现喉癌侵犯环后段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喉癌侵犯环后段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观察正常结构和层次的破坏情况以及肿瘤侵犯范围,找出喉癌侵犯环后段共同的表现.结果:喉癌侵犯环后段所在区域前壁的黏膜层、黏膜下脂肪层及肌层者为18例,侵犯后壁的黏膜层、黏膜下脂肪层及肌层者为14例,可以见到软组织肿块者15例,下咽腔消失者16例.既侵犯前壁全层又侵犯后壁全层,并伴有软组织肿块以及下咽腔消失者14例.结论:喉癌侵犯环后段时多伴有黏膜层、黏膜下脂肪层和肌层的破坏及信号的异常,并可见到软组织肿块,熟悉喉癌侵犯环后段的MRI表现,对于早期发现喉癌侵犯环后段尤为重要.
作者:黄勇华;黄平波;王勇;侯庆宇;陈志章;李燕;张忻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何珊;陈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小鼠耳蜗毛细胞内吞相关蛋白MyosinⅥ和Disabled-2 (Dab2)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分别选取出生后2周、5周、9周及16月龄的昆明小鼠各10只,采用免疫荧光标记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MyosinⅥ及Dab2蛋白的表达定位,通过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测定并比较不同年龄组小鼠耳蜗2种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yosinⅥ及Dab2蛋白在内外毛细胞均有表达,支持细胞未见表达,且内毛细胞2种蛋白均存在局部高表达的亚细胞区域.比较不同年龄组MyosinⅥ荧光染色图像后发现,2周龄和16月龄小鼠荧光强度均低于5周龄和9周龄小鼠.比较不同年龄组小鼠2种蛋白mRNA表达后发现,2周龄小鼠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9周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周龄及16月龄组小鼠分别与9周龄小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控网格蛋白介导内吞过程的MyosinⅥ及Dab2蛋白表达于内外毛细胞,内毛细胞顶区表皮板及附近胞质可能是这一过程的主要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MyosinⅥ及Dab2蛋白的表达可能会发生改变,网格蛋白介导内吞过程效率可能因此相继发生变化,内毛细胞功能损伤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陈知己;顾翔;蔡婷;宋锐;周小清;袁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马启奎;石业华;王雅宁;韩飞;王启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