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邦
目的:比较短疗程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口服甲泼尼龙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人选50例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雾化吸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雾化吸入组接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2 ml经鼻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口服甲泼尼龙24 mg,1次/d;疗程均为1周.在治疗前后评价鼻塞、流涕、嗅觉、头(面)痛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内镜Kennedy评分和晨起血清糖皮质激素测定,并对手术时间和术野评分进行评估.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对照组4例脱落.雾化吸入组的4个鼻部症状评分均明显减少,其中以鼻塞的改善为明显(用药前为8.25±0.53,用药后为4.97±0.97,P<0.01).内镜下息肉评分亦有明显减少(用药前为4.64±0.63,用药后为3.40±0.76,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症状评分与内镜下息肉评分有显著下降,手术时间和术野评分亦低于雾化吸入组.雾化吸人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雾化吸入组的晨起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在治疗后略有降低[用药前后分别为(17.18±2.83)、(16.24±2.93)μg/dl,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正常值为5~25 μg/dl);对照组的晨起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在治疗后显著降低[用药前、后分别为(18.19±2.81)、(2.26±0.70)μg/dl,P<0.01],呈现明显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效应.结论:短疗程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吸入治疗鼻息肉,可迅速改善鼻部症状、减小息肉体积,且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影响,较口服激素更安全,可作为鼻息肉术前的治疗选择之一.
作者:娄鸿飞;王成硕;张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综合疗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即合理健康饮食、适度锻炼、心理疏导治疗、合理手术及换药、用药等.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病情完全控制26例(81.3%),部分控制6例(18.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在目前慢性鼻-鼻窦炎的病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还没有研制出新的有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对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内因和外因同时治疗,采取合理健康饮食、适度锻炼、心理疏导、合理手术及换药、用药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良波;谭君武;龚成;曹雪秋;廖勇;彭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取手术加术后适形调强放疗,3例术后加化疗及生物治疗;化疗采用CDBT方案,生物治疗给予INF-α及IL-2.其中2例采取术前1个周期化疗.结果:6例均获随访,生存时间为15~9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62.7个月.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6)、83%(5/6)和67%(4/6).手术加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的3例患者(包括术前行化疗的2例)全部生存至今.结论:有手术指证的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宜采用手术加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于术前已活检而近期又无法手术的患者,术前先行1个周期的化疗及生物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益.
作者:马荣昌;李勇强;李建哲;李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湛孝东;唐小牛;王少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改善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低氧微环境对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和HIF-1α-RNAi-Hep-2细胞为实验对象,MTT法检测顺铂在常氧、低氧及再氧合条件下对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不同给氧条件下顺铂对Hep-2细胞和HIF-1 α-RNAi-Hep-2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低氧可导致顺铂对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弱.HIF-1α基因敲除后,顺铂对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但仍受到低氧的部分影响.低氧可导致Hep-2细胞凋亡率降低,对化疗的抵抗作用增强.当细胞恢复常氧培养后再给予顺铂干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HIF-1α-RNAi-Hep-2细胞在低氧条件下对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亦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对顺铂的敏感性高于Hep-2细胞,当细胞恢复常氧培养一定时间后,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结论:改善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低氧微环境联合阻断HIF-1α旁侧激活通路可使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作者:徐鸥;李晓明;王静妙;王嘉;申宇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递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鼻窦炎、鼻息肉、结膜炎和支气管哮喘[1]等疾病密切相关.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庆、成都、乌鲁木齐以及南宁自报AR的患病率分别为32.30%、34.3%、37.9%及33.3%[2].
作者:洪苏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环境因素、微生物感染、变态反应及局部解剖变异等多因素导致的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长期慢性炎症常累及黏膜下层骨质,导致鼻腔鼻窦骨质炎性改变,表现为骨质的增生、吸收和新骨形成等病理学变化[1].近年来CRS患者鼻窦骨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CRS中骨炎的发生率在33.83%~53.89%[2].骨炎改变常与CR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影响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术后术腔的迁延不愈,严重影响CRS患者的生活质量[3-4].本文浅谈CRS伴发骨炎的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表现、分级与可能机制等.
作者:邹华;田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Mabs)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中文CBM和外文PUBMED、EMBASE以及CENTRAL.分析指标为总体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情况(PFS)和总体生存情况(OS).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指标为3~4级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反应、咽下困难、黏膜炎以及恶心(呕吐)等.评价结果使用相对危险度(RR)或风险比(HR)及其相应95%CI表示.结果:终纳入研究对象包含10篇RCT试验的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单克隆抗体不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ORR和PFS,对OS有改善[ORR 1.21,95% CI(0.97~1.49);PFS 0.87,95% CI(0.75~1.01);OS 0.82,95% CI (0.71~0.95)].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中,3~4级皮肤反应与单克隆抗体治疗有密切关系[RR 1.87,95% CI(1.11~3.16)],其他如咽下困难RR 0.95,95% CI (0.75~1.19)],黏膜炎[RR1.03,95%CI (0.67~1.57)]以及恶心(呕吐)[RR 1.15,95%oo CI (0.71~1.86)]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GFR单克隆抗体延长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OS,具有一定治疗效果.3~4级皮肤反应是与EGFR-Mabs治疗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宋琦;李晓明;李彬;邸斌;肖淑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杨越;周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张大为;高海海;陈仁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影响成年人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SNRMS)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14-12期间收治的23例成年(年龄>18岁)SNRM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23例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死亡14例,存活9例.全组病例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7.1%和35.0%.组间1年和2年生存率分析显示,TNM分期中2、3期分别为100.0%、66.7%和83.3%、10.5% (P<0.05);综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分别为86.7%、50.o%和50.8%、0(P<0.05).21例初诊非远处转移组,1年和2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8.1%和7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接受放疗、化疗和肿瘤直径<5 cm是SNRMS的预后良好因素;而淋巴结转移、肿瘤累及脑膜和眶内是SNRMS的预后不良因素.14例死亡患者中,1例死于局部侵犯脑膜脑组织,1例死于局部区域复发伴远处转移,12例死于远处转移.结论:成年SNRMS就诊时多晚期,预后差,远处转移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控制远处转移率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白云龙;陈晓红;阎玉彦;张树荣;周维国;房居高;黄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D44在鼻咽癌侧群细胞(SP细胞)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鼻咽癌CNE-2细胞进行分选以获得出CD44-SP细胞及CD44+ SP细胞,通过细胞迁移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分析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实验,统计分析CNE-2、CNE-2 SP、CNE-2 NSP、CNE-2 CD44+SP、CNE-2 CD44-SP各细胞之间的生物学差异.结果:鼻咽癌CNE-2细胞中可以提取到2.3%的SP细胞,其中36.5%为CD44+SP细胞.CD44+ SP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迁移能力、平板克隆形成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细胞(P<0.01),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也显著高于其他细胞(P<0.01).结论:SP细胞在鼻咽癌细胞中所占的数量少,但在细胞的增殖方面具有较强活跃性,其具有肿瘤细胞“种子”特性.由于CD44+SP细胞在鼻咽癌增殖生长以及化疗耐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提示CD44可作为鼻咽癌SP细胞表面的标志物之一.
作者:熊姗姗;邱前辉;詹建东;苏小妹;许咪咪;罗小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胡宏海;施启丰;陈继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杜光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microRNA-205(miRNA-205)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7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miRNA-205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PTEN蛋白表达;将miRNA-205 inhibitors及miRNA-205 mimics转染至Hep-2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并通过CCK-8法测定Hep-2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miRNA-205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1),PTEN蛋白在喉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表达明显降低(P<0.01);转染miRNA-205 inhibitor的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细胞内PTEN蛋白表达亦明显升高(P<0.01),转染miRNA-205 mimics的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细胞内PTEN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l).结论:miRNA-205可能通过调节PTEN的表达促进喉癌细胞Hep-2的增殖.
作者:李笑天;李巍;姜学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甲状腺全切术(TT)和甲状腺部分切术(PT)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严格制定纳入排除标准,采用机检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系统全面检索CNKI、万方和PubMed、central、CBM等数据库比较甲状腺全切术和甲状腺部分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13年12月31日.结果:按照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到相关文献4 630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共20篇,均为回顾性研究.喉返神经损伤率TT组、PT组分别为5.9%、2.0%[OR=0.39,95%CI (0.17~0.90),P<0.05];甲状旁腺损伤率TT组、PT组分别为4.9%、0.8%[OR=0.23,95%CI (0.08~0.68),P<0.01];10年生存率TT组、PT组分别为95.2%~100.0%、96.8%~99.2%[OR=0.03,95%CI(0~0.34)];未分期、未分组TT组、PT组术后复发率为4.7%、12.6%[OR=3.21,95%CI (1.57~6.57),P<0.01];I期TT组、PT组术后复发率为4.9%、7.8%[OR=3.82,95%CI (1.07~13.66),P<0.05];Ⅱ期患者TT组、PT组术后复发率为0.5%、15.9%[OR=17.23,95%CI(4.03~73.73),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外科治疗术后均可取得较好的生存率,但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率低.因此,甲状腺部分切除应该是相对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较好选择;相对晚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以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
作者:孟晓敏;温树信;王斌全;冯彦;杨丽娟;孔令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对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进行修正性手术.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治愈34例(75.6%),有效8例(17.8%),无效3例(6.6%).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与术前用药、术后鼻腔粘连、鼻中隔偏曲与中、下鼻甲的处理、术后鼻腔定期随访及合理用药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精湛的手术技巧和定期规律的随访换药,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古庆家;李静娴;樊建刚;李德炳;赵李冰;何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黎木兰;李杰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治疗除了药物控制,还包括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SIT是对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变应原脱敏,除了传统的皮下注射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还包括近年来开展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immunotherapy,SLIT).随着2008年AR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方案修订本推荐了在AR中开展SLIT[1],该疗法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推广开来.
作者:葛荣明;余少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阻力及肺功能特点,探讨鼻阻力对CRSwNP患者鼻腔通气功能的评价作用,以及鼻内镜手术对CRSwNP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50例CRSwNP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全身麻醉下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进行鼻内镜手术,手术范围根据术前CT显示病变范围及鼻内镜检查所见确定,围手术期行鼻内糖皮质激素、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鼻腔冲洗等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鼻阻力、肺通气功能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值及峰值呼气流速(PEF).结果:CRSwNP患者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及鼻阻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其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及鼻阻力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PEF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CRSwNP患者行以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其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及鼻阻力检测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鼻内镜手术后CRSwNP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及PEF较术前均显著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阻力可以客观及可靠地反映CRSw-NP患者鼻塞程度及其鼻内镜手术后鼻功能的恢复情况,且检测方法简便易行.鼻内镜手术可有效改善CRSw-NP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可为防治CRS相关下呼吸道疾病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作者:廖华;沈莹;王鹏举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