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昱;邓志宏;石力;王健;赵大庆;宋勇莉
气管切开过程中如出现插入气管套管不通,往往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快速分析套管不通的原因,及时做出相应对策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对我院2007-02-2012-02行气管切开术的1852例患者中曾出现套管不通的1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寻找插管不通的原因提供思路.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852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中,13例在气管切开过程中首次出现插管不通,男9例,女4例;年龄32~71岁,平均61岁.其中脑出血、颅脑外伤患者3例,ICU患者9例,喉梗阻患者1例,气管切开前已经口插管患者8例.
作者:彭晓林;杜建群;张迪;林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耳道乳头状瘤手术切除后缺损上皮用游离皮瓣修复的指征.方法:选取120例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手术加植皮组,按蒂的大小分为蒂占周长<1/3者57例,1/3≤蒂占周长<2/3者63例.单纯手术组在显微镜下用电刀切除外耳道乳头状瘤,外耳道填塞油纱条1周后取出;手术加植皮组在手术的基础上搔刮创面后,取耳后皮片,缝合2~4针,外耳道填塞油纱条2周后取出.结果:蒂占周长<1/3者采用2种方法治疗后在外耳道上皮化时间、肿瘤复发、外耳道狭窄、外耳道自洁功能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蒂占周长<2/3者采用2种方法治疗后肿瘤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皮治疗后外耳道上皮化时间明显缩短(P<0.05).单纯手术治疗后6例出现外耳道狭窄、8例出现外耳道自洁功能不良,与手术加植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如蒂占周长1/3~2/3需手术加植皮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波;王家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掌握咽旁间隙解剖,分析咽旁间隙肿瘤病理类型、术前评估、手术径路选择及术后处理.方法:对我科2002-03-2011-01期间43例经手术治疗的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术前行增强CT和MRI检查,2009年后的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三维重建.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行颈侧径路术者38例,颈侧腮腺入路者3例,经颈侧径路行下颌骨裂开术者2例,其中1例同时行气管切开术.全部患者术腔留置负压引流,无用药禁忌者给予糖皮质激素.结果:一次性肿瘤完整切除者42例.1例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后3年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咽旁间隙位置深在,解剖复杂.该区域肿瘤发病率低,且以良性者居多.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案,颈侧入路为常用.CT和MRI检查是有效的术前检查增强CT三维重建可以提供更为直观的空间构象.
作者:赵昱;邓志宏;石力;王健;赵大庆;宋勇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1000 Hz、226 Hz探测音声导纳在3岁龄内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患儿中的测试结果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321耳)正常婴幼儿与122例(171耳)中耳炎婴幼儿,做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及共振频率测试,运用SPSS11.0软件对峰导纳、斜率及共振频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按年龄分组计算均值、标准差、中位数、5%分位数、95%分位数及95%置信区间,并检验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在1000 Hz探测音峰导纳,226 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差别的统计学意义;并分别计算以1000 Hz探测音峰导纳,226 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作为诊断标准时,出现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并做x2检验.结果:1000 Hz峰导纳的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2时,0~12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07%、1.84%;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3时,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26%、5.26%,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52%、0.00%;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的226 Hz探测音声导纳斜率组间比较,其中0~12个月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26 Hz探测音斜率作为诊断标准时,中耳炎婴幼儿在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44.57%、31.58%,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6.67%、6.67%.结论:①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在诊断0~36个月婴幼儿中耳炎时,准确性优于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建议3岁龄前的婴幼儿应采用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来评估中耳功能;②0~12个月龄内婴儿将正峰≥0.2 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13~36个月龄内幼儿将正峰≥0.3 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
作者:许军;陈淑飞;郑周数;邵小飞;苏仁杰;沈安民;史波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南通地区感音神经性聋人群的病因学特点,明确该地区耳聋人群的常见致病基因,探讨遗传因素在耳聋致病因素中的比例.方法:对南通地区3所聋哑学校150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学生进行GJB2、GJB3、SLC26 A4、mtDNA12SrRNA和tRNASer(UCN)序列分析,并对携带SLC26A4突变的个体进行颞骨CT检查.结合耳聋病史、家族史、氨基糖甙类药物应用史以及基因筛查结果分析耳聋学生的病因.结果:29例(19.33%)耳聋学生的病因是GJB2突变;通过SLC26A4序列分析结合内耳影像学检查,19例(12.67%)耳聋学生明确为前庭水管扩大;4例(2.67%)耳聋学生的病因是与药物性聋相关的线粒体基因1555A>G发生突变.另有27例(18%)耳聋学生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结论:通过较为详细的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发现遗传性聋在聋人群体中占有较大比例,揭示了耳聋基因诊断在明确耳聋病因方面的优势和意义.
作者:王强;尤易文;张启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借助颞骨HRCT探讨单双侧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外耳、乳突、鼓室及听小骨的畸形程度,以利于术前分析及进行术式的选择.方法:选取诊断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患者29例35耳(研究组),以研究组中单侧耳畸形患者对侧健耳23例(23耳)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行颞骨HRCT扫描,其中19例(19耳)行手术探查,分析患者外中耳及颞骨发育情况,统计学检验耳廓畸形与外耳道发育之间的关系,检验乳突气化程度与鼓室发育的关系;HRCT上行鼓室测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合手术及HRCT表现,对听小骨常见锤砧骨畸形进行分类.结果:HRCT测量鼓岬至闭锁板的短距离,对照组为(0.59±0.13)cm,单侧畸形组为(0.45±0.19)cm,双侧畸形组为(0.32±0.12)cm,单双侧畸形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手术及HRCT检查,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中听小骨正常1耳(2.86%),镫骨足板固定5耳(14.29%),无听骨3耳(8.57%),锤砧骨畸形26耳(74.29%).锤骨与砧骨畸形常合并存在,畸形类型以锤骨退化、锤砧关节融合多见.结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耳廓畸形程度与外耳道畸形程度相关;乳突气化不良者鼓室发育亦差.HRCT上单侧畸形组鼓岬至闭锁板的短距离较对照组缩短0.15 cm,双侧畸形组较对照组缩短0.25 cm.本研究组听小骨畸形以锤砧骨畸形为主,其中以锤骨退化、锤砧关节融合多见.
作者:徐秀娟;蒋中秋;马华安;严道南;陈小宁;许耀东;郑亿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连接的方法观察右侧突发性聋患者听觉皮层与脑的正相关的功能连接.方法:选取12例右侧突发性聋患者进行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用功能连接的方法观察右侧突发性聋患者左右大脑听觉皮层与脑区不同的正相关功能连接脑图,同时匹配正常听力组比较其差异.结果:当右侧突发性聋患者的有效数据分别以双侧AⅠ区为种子点时,正激活的脑网络主要包含双侧颞横回、颞上回、岛叶、扣带回及辅助运动区,正激活的脑网络类似于正常人,但两者之间有差别.结论:右侧耳聋以AⅠ区为种子点的听觉系统的功能连接仍主要局限于听觉系统之内,但是局部听觉皮层可发生功能重组.
作者:朱新;黄志纯;刘斌;杨明;季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以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为主要临床表现,且会导致心、脑、肺血管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多脏器损伤,甚至猝死.OSAHS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的分析报道较为多见,但有关不同睡眠体位OSAHS患者PSG监测的分析报道极少.本研究在无差异的情况下,分析了49例患有OSAHS肥胖患者PSG报告中的AHI,以期了解不同睡眠体位改变时OS-AHS肥胖患者AHI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或愈后判断提供参考.
作者:林晓昕;孙树岩;张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分析听力图正常耳鸣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点检测可能存在的隐匿性听力损失,探讨耳鸣的起源.方法:对2010-2012年因单纯性耳呜就诊于我院的40例患者与1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纯音听阈、ABR听阈、Ⅰ波及Ⅴ波波幅的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耳鸣患者纯音听阈及ABR阈值与正常对照者无明显差异,但耳鸣患者ABR Ⅰ波波幅下降,Ⅴ波波幅则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听力图正常的耳鸣患者在初级听神经水平存在隐匿性听力损失,脑干水平的稳态维持机制可能是产生耳鸣的基础.
作者:熊浩;陈玲;杨海弟;李湘辉;邱泽恒;黄夏茵;郑亿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普通话可接受噪声级(M-ANL)材料进行复测信度评估,分析正常人的ANL与对噪声耐受的关系.方法:选取听力言语正常的21~28岁青年受试者30例,对其进行M-ANL测试,再分别于1周及2周后,以同样的测试条件进行第2次复测.每位受试者于第1次测试前填写1份对噪声耐受问卷.使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次ANL值分别为(8.1±2.9)dB S/N、(7.4±2.2)dB S/N、(7.6±2.5)dB S/N,两两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P=0.079、0.147、0.588,r=0.722、0.746、0.849.ANL与问卷中7个问题得分均r<0.3.结论:M-ANL测试具有较好的复测信度;个体对噪声的耐受与ANL无关,其并不能正确地自我判断实际对噪声的接受能力.
作者:吴丹;张华;陈建勇;王硕;陈静;吴燕君;李玉玲;任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文言语测听材料历经60年的曲折发展,近1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1],建立起成人普通话言语(单音节字、扬扬格词、安静及噪声下短句)测听的完整体系[2],基本能满足日常临床言语测听的需求.但在全国推广中文言语测听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一线听力师对言语测听的基本概念、操作手法[3-4]和临床意义,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因此有必要介绍有关成人言语测听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与评估价值.有关儿童言语测听的部分,由于不同年龄不同听障程度听障儿童的言语、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所涉及的言语测听方式、手法差异很大,所关注的又是优化声学条件下的言语识别能力而不太在意测试时的言语声强,笔者将另行撰文介绍.
作者:郗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人类的前庭末梢感受器可以对强大的声音刺激产生反应,经过特定的反射通路引起躯体浅表骨骼肌收缩,这种电反应过程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电极在保持一定张力的骨骼肌表面记录下来,称为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对VEMP的研究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者们发现,气导声刺激可以在头皮及颈部引出一短潜伏期电位,当时推测这一电位可能来源于肌肉,且与肌紧张度有一定关系.但这一电位的来源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且当时学者们大多认为这一电位缺乏特异性,并无真正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对VEMP的研究处于搁置状态.
作者:胡娟;张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其稳定表达的喉癌细胞系.方法:根据标准葡萄球菌菌株ATCC13565中SEA基因序列,人工合成其编码区序列,然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 EGFP,构建pSEA-IRES-EGFP重组质粒,再将重组质粒转染至喉癌Hep-2细胞,G418筛选获得抗性单克隆,用RT-PCR和ELISA法鉴定SEA在喉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合成的SEA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EGFP后,测序证实克隆的SEA序列与GenBank中标准葡萄球菌菌株ATCC13565的编码区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染喉癌Hep-2细胞后,经筛选2周获得抗性单克隆,挑选单克隆,RT-PCR扩增获得特异的基因片段.经ELISA分析,发现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EA蛋白的含量达Pg级水平.结论:成功构建了超抗原SEA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喉癌Hep-2细胞后,SEA基因能够在细胞表达并持续分泌SEA蛋白.
作者:吉晓滨;吕景礼;刘启才;谢景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法较多,其治疗复发率较高[1].近年来,平阳霉素治疗一些良性疾病如血管瘤等,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我们自2007-06-2012-06对收治的89例复发性耳廓假性囊肿患者进行囊内注射平阳霉素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89例复发性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其中男74例,女15例;年龄18~72岁,平均41岁;均为单耳发病;病变部位三角窝43例,舟状窝22例,耳甲腔13例,耳轮2例,三角窝与舟状窝同时受累4例,三角窝与耳甲腔同时受累5例;左耳47例,右耳42例;具体表现为耳廓肿胀、积液,少数患者局部微痛.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8例).
作者:郭志鹏;狄雪云;闫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导致复杂中耳异物的原因及临床诊治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例中耳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耳异物患者中,外伤引起4例,医源性导致1例.异物存留引起耳漏、听力下降等症状,异物的长期存留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取出异物,术中发现异物位于中鼓室3例,位于上鼓室和咽鼓管鼓口1例,位于颞骨鳞部和上鼓室外侧气房1例.结论:中耳异物容易漏诊、误诊,应进行细致的专科检查,怀疑中耳异物的患者常规行颞骨HRCT检查,确诊有中耳异物,可经手术取出.
作者:吴军;王志宏;韩维举;吕萍;戴朴;邹艺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