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康;何伟;刘又香;陈墩寿;张茂林
近年来,随着对肝纤维化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尤其是对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的研究,针对胶原及其他细胞外基质代谢的不同环节,确立了多种抗肝纤维化途径.
作者:娄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型糖尿病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本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它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糖尿病早期即存在微血管病变,出现眼、肾脏、神经等组织器官的微血管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活性变化,同时观察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章少华;傅仁杰;万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肝纤维化(AF)及酒精性肝硬变(AC).
作者:矫承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5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氧化苦参碱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Ⅳ.C、LN).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HA、PCⅢ、Ⅳ.C、LN分别为92.43±23.18ng/ml、109.55±34.77ug/L、59.13±21.23ug/L、89.54±24.06ng/m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殷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脑由颅骨裹盖,位处高巅,为人身脏腑之极顶,故脑的位置决定了其病机及证治有其特殊的特点.
作者:张思超;王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HBV感染机体后,机体免疫强度的高低,可能成为决定急性自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标志.成人、儿童、幼儿感染HBV后分别有5%、30%、95%的患者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是我国独特的治疗方法,大的优势是中医的辨证结合西医的辨病,以现代科学理论阐明中医药治疗乙肝的机理,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精心设计治疗方案.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多限于简单的药物联合应用,尚未发挥出潜在的优势.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免疫耐受机理的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田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近年有关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在治疗贫血、治疗白细胞减少、抗溃疡、抗肝损伤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田生望;肖乾秀;季业伟;张光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综述了反流性食管炎的有关研究状况.反流性食管炎是一个较多发的疾病,是由于机体保护性和损害性因素失衡的结果.其临床症状表现各异,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诊断不难,但隐性GERD诊断不易,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24h食管内PH监测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目前该病的诊断多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证实有胃食管反流的存在,另一方面是证实有食管炎.内科治疗的原则是:(1)减少胃食管反流;(2)减低反流物的酸度;(3)增强泵食管的作用;(4)保护食管粘膜.药物治疗多采用制酸药、动力药和粘膜保护剂等,如奥美拉唑红霉素、思密达等.
作者:郑国静;齐达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五脏相关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在长期临证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学说.目的:探讨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学说临床基础.方法:随机抽样调研1200例住院病案资料,分析中医诊断病名证型与脏腑相关联系、西医诊断与中医脏腑证候相关联系、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相关联系、诊疗计划中医治法相关联系、诊疗经过与转归相关联系.结果:中医病名证型涉及二至四个脏腑所占的比例为1108例92.33%;西医诊断涉及中医两个脏腑以上所占比例为1191例99.25%;临床综合使用两种以上辨证方法782例占65.17%;诊疗计划中医治法两项以上的病案为1109例占92.42%;转归第一诊断治愈、好转1104例92%.结论:五脏相关是中医五行学说与脏腑学说结合、解释疾病相关联系现象并用以指导临证诊疗的理论学说.
作者:刘小斌;刘友章;王清海;刘泽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文献.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主要分为瘀血说、气阴两虚说、阴虚寒凝说及痰瘀痹阻说,其中血瘀是本病的要点和主要病机.治疗上主要从活血通络、补益肝肾、益气养阴、化瘀祛痰四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及采用针灸、中药外洗等外治疗法.而活血化瘀均贯穿治疗始终.展望:在今后临床研究中应制定严格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该病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应进一步加强.
作者:谢湘春;李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于女性生殖内分泌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进垂体前叶分泌的两种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它们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索,雌、孕激素除了作用于子宫及乳腺等组织外,还对下丘脑、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分泌、释放具有正,负反馈性调节作用.本文就1984年以来针刺对女性生殖轴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果;许晓英;杨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蜂胶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受到了医药卫生和食品界的关注,在畜牧兽医、植物保护、水产品加工和日用化妆品等领域均有应用.蜂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一种新型、天然的保健品.对蜂胶的化学组成、生物药理效应、临床各科应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不断丰富发展蜂医学,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潘娅;郑德俊;周莉玲;李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唐·王焘(公元670~775年)郿(今陕西眉县)人,出身世家,是唐朝宰相王王圭的孙子.<新唐书>附见王珪传.幼多疾病,长好医术,数从高游,遂穷医术.历任徐州司马、给事中、邺郡刺史.曾在弘文馆(国家图书馆)供职20余年,博览群书,采集诸家医方,于752年著成<外台秘要>一书.全书共100卷,分1104门,载方六千九百馀首,其中包括针灸百馀首,是继<千金>之后又一部集唐以前方书之巨著.
作者:严善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尿酸钠盐沉积在关节滑膜或软骨,导致滑膜及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现代医学多从抑制尿酸生成,增加尿酸排泄,抗炎止痛等方面治疗.
作者:郭峰;钱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起源的,以t(9;22)染色体易位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作者:周海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强直性脊柱炎(AS)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病.虽然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但如何从根本上治愈本病还亟待研究.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较之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关键在于正确的辨证.因此我们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揭示本病的辨治规律,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学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苓、人参、半夏、甘草、大枣、生姜7味药组成,是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剂.由于该方配伍严谨,组合巧妙,应用广泛,近年来,备受重视.将小柴胡汤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结果作了报道.
作者:张丰华;黄秀深;牛朝阳;张培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暑温气分阶段及秋燥初、中、末三期治疗大法之具体内容,历版<温病学>教材及参考书均未予阐释.历版<温病学>教材及参考书对暑温气分阶段及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具体内容多不予阐释,或略作解释,但亦失之于偏颇.今笔者据历代医家论述作一剖析,以纠其偏.
作者:月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是一种小的DNA重复序列.其生物学功能是维持细胞复制能力和保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真正的遗传信息得到完整复制.端粒酶是一种能不断的延长染色体末端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中医药能够调控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变化.衰老会出现脾虚或肾虚的症状,补益脾肾的方药能够延缓衰老.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调控端粒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来延缓衰老.
作者:陈雷;李德新;王彩霞;崔家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5例,采用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对照组予克罗米芬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痊愈23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帆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