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肿瘤医院通过建立和完善主诊医师责任制管理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病人选医生之后的量化管理,推动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有效地落实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作者:艾励生;李军;吴宝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综合医院各类专科的迅速发展,给二级专科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困难。我院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大横向联合、提高医院知名度、加强临床科室合作、消除盲目竞争等几个方面人手,加强了医院的管理,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明显提高,开拓出一条生存、发展之路。
作者:白延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应用SDZLY-3型生物电场治疗仪,采用斜行、平行布针或食管电极针对75例恶性肿瘤病人施行电化学治疗。总有效率达72%。
作者:方向阳;刘叶华;余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就深化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进行探讨,使医院盘活存量、提高财力物力运作能力,集中精力抓业务建设。
作者:曹章伟;吴显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几年,我院围绕学科建设积极稳妥调配科主任队伍,建立了合理的新老交替制度,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大胆启用中青年科技骨干和高水平专业人才,规范培养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基本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科主任队伍,从人才上保证医院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艾励生;张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计算机管理病案首页的质量与病案书写质量相关。本文在肯定了计算机管理病案首页的优势的同时,也指出了影响这一工作进展的因素:一是医师的责任心及对ICD-9不熟悉,二是质量监控力度不强,三是科室间协调与沟通不够。进一步论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领导重视、职能部门把关、强化质控力度,增进科室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员工素质。
作者:甘艳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沈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为适应国家对卫生行业的改革政策,整合优势,分析劣势,提出在医疗质量、就医环境、高新设备、人才队伍诸方面发展战略。展开一系列具体操作,开设特需门诊,推进临床亚专业,强化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建立中心实验室,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在5年左右,建设成为就医环境优美、仪器设备一流,诊治水平领先的面向新世纪的国家级肿瘤专科医院。
作者:唐平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免疫持久性,为基因疫苗的推广应用及高危新生儿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985年~1986年HBsAg(+)产妇93例及所生的新生儿94例,按0、1、6免疫程序接种美国Merck基因疫苗(5μg/剂);分别于免疫接种后6个月、12个月及12周岁后采血用放射免疫法(RIA)作HBsAg及抗-HBs检测。[结果]新生儿接种基因疫苗12年后,母亲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者(单阳性)的HBsAg阳性率为4.17%,显著低于母亲HBsAg及HBeAg均阳性者(双阳性)的23.40%(P<0.05)。两组对象12周岁时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1.66%与74.00%。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未显示出能提高基因疫苗接种者的HBsAg阻断率及抗-HBs血清阳转率(P>0.05)。[结论]Merck基因疫苗的短期和远期免疫效果可以肯定,其对于乙肝高危产妇所生儿童的有效保护率至少可以持续12年。联合使用HBIG并不增加基因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基因疫苗可以取代乙肝血源疫苗,并将在乙肝免疫预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陆建华;朱源荣;倪正平;黄飞;陈建国;孙宗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维甲类化合物N-(4-羧基苯)镍维甲酰胺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作用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剂量反应曲线、台盼蓝排斥法、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等观察N-(4-羧基苯)镍维甲酰胺对HL-60细胞的作用,应用TRAP-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N-(4-羧基苯)镍维甲酰胺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同时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并使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结论]N-(4-羧基苯)镍维甲酰胺作用于HL-60细胞后可使HL-60细胞发生凋亡,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对端粒酶活性的作用比同等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强。这对进一步研究并开发其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作者:杨生永;吴志豪;李文惠;杨林西;韩耀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作为卫生事业单位的研究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求得自我发展与生存的措施。
作者:麦羡霞;李志强;田园;畅小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将94例恶性胸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8例,单用恩格菲治疗;Ⅱ组46例,采用恩格菲联合阿霉素治疗。结果示恩格菲联用化学药物能有效控制患者恶性胸腹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长弓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