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的外源性因素

刘长庚;凌天牖;黄生高

关键词:口腔正畸, 牙齿移动, 药物, 细胞因子, 物理方法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加快正畸牙齿移动作了许多研究.作者从激素和西药类(前列腺素、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骨钙素)、中药类(丹参、灯盏花、夜来香油)、细胞因子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物理方法类(激光、磁场、超声波和超短波)对目前已证明能加快正畸牙移动的外源性因素进行综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多发骨折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治疗上颌骨多发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上颌骨多发性骨折病例,采用口内手术入路,以上颌骨骨折部位为基点,沿前庭沟唇侧0.5 cm设计切口线,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复位并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6个月~1年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8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咬合关系良好,骨折断端复位准确.结论:口内入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上颌骨多发性骨折,是一种值得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国勇;邵乐南;何伟;陈卫民;刘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ProTaper手用镍钛锉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ProTaper手用镍钛锉预备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280例根管治疗病例随机分为PT组(镍钛根管锉组)140例,300个根管,采用ProTaper手用镍钛锉和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KH组140例,296个根管,采用ISO标准型不锈钢K型锉和H型锉根管针,按标准法预备根管,评估预备后疼痛情况、根充效果及根充后反应.结果:PT组根管适填率(91.87%)与KH组(88.51%)无显著性差异(p>0.05);PT组根管预备后疼痛率(4.29%)明显低于KH组(11.43%)(p<0.05);PT组根充术后疼痛率(2.14%)明显低与KH组(8.57%)(p<0.05).结论:ProTaper手用镍钛锉技术在根管治疗术中及术后反应少.

    作者:陈志群;陈作良;陈宏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右上颌磨牙区多生牙1例报告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右侧上颌后牙区多生牙疼痛就诊.检查发现右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约有2 mm间隙,在间隙的颊侧有一牙冠呈锥形多生牙,咬(牙合)面低于(牙合)平面约1 mm,X光片显示单根牙,右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邻面龋坏.

    作者:刘淑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全冠修复牙根管内遗留棉捻2例

    经根管治疗后的牙,常规作全冠修复.由于医生的疏忽或不同医疗单位之间及口腔内科与修复科的衔接出现差错,常发生在根管治疗没完成情况下即进行全冠修复.我科遇到2例桥体修复病例,基牙内遗留棉捻,报告如下:

    作者:冷琳;黄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二十二)——拔除磨牙矫治偏(牙合)

    目的:分析偏(牙合)的成因,探讨拔除磨牙矫治偏(牙合)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设计拔除磨牙矫治的6例骨性偏(牙合)病例,男2例,女4例,年龄15~24岁,口腔检查存在明显的颜面不对称,功能性偏(牙合)的特征不明显.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时间12~25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后均建立磨牙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颜面不对称改善明显.结论:拔除磨牙对偏(牙合)的矫治效果良好.

    作者:刘进;韩剑丽;郭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根尖诱导成形术中应用MTA的疗效观察

    年轻恒牙由于根尖未形成完全,根管治疗去除牙髓后影响根尖孔形成,易造成术后逆行感染,终导致治疗失败.以前常用Ca(OH)2糊剂对其根尖部诱导成形,但该方法就诊次数多,操作复杂,且疗程长.作者临床用MTA(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对开放的根尖部进行根尖填塞成形,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许小壮;周凤梅;杨超;谢宏新;吴征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MTA应用于牙齿直接盖髓术远期疗效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深龋露髓的患牙应用MTA行直接盖髓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9~30岁患者的180颗深龋去腐露髓和意外露髓的患牙,随机分为MTA组和氢氧化钙组,分别用MTA和氢氧化钙行直接盖髓术.3年后进行临床评价,观察MTA直接盖髓术后临床症状、牙髓活力、牙本质桥形成及露髓孔关闭情况.结果:应用MTA行直接盖髓术的患牙3年后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露髓孔关闭,牙髓保持活力,牙髓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TA直接盖髓术是一种有前途的活髓保存方法.

    作者:赵俊颖;史俊南;金爱琼;张磊;郑苍尚;张少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三种充填材料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221例分析

    目的:观察三种充填材料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54个磨牙大面积缺损的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后置根管桩与自攻螺纹钉行支架固位,分别用登士柏TPH复合树脂、银汞合金、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1年后复查.结果:1年后复查,TPH修复成功率97.82%,银汞合金修复成功率74.69%,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成功率68.85%.结论:TPH树脂联合根管桩钉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银汞合金与玻璃离子水门汀.

    作者:易建国;杨溢;姚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树脂粘结剂用于间接盖髓的短期评价

    目的:评价3种树脂粘结剂直接应用于健康犬牙深层牙本质的短期牙髓反应.方法:局麻下在48个健康犬牙的颊面颈部预备深Ⅴ类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使用氢氧化钙(Dycal组)间接盖髓,其他组使用三种树脂粘结剂:U-Bond(UB组)、Adper Prompt(AP组)和Prime & Bond NT(PB组)间接盖髓,所有窝洞使用复合树脂Z100充填.分别于术后7 d和30 d拔牙,常规组织病理切片,HE、Mallory三色法和Gram快速细菌染色,镜下评价牙髓反应.结果:术后7 d,大部分牙齿均出现轻度到中度的牙髓炎症反应,随着剩余牙本质厚度(remaining dentin thickness,RDT)减少炎症反应程度增大.术后30 d,大部分样本牙髓组织结构正常,PB组炎症细胞反应和修复性牙本质多于UB、AP和Dycal组,后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深洞近髓时,避免使用全酸蚀粘结剂PB间接盖髓,自酸蚀粘结剂UB和AP则较为安全.

    作者:谢超;何惠明;韩颖;王忠义;赵信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有限元法分析犬下颌不全截骨牵张时特定标志点应力状况

    目的:利用犬不完全截骨牵张成骨有限元模型计算牵张过程中下颌骨特定点受力状况.方法: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完全截骨(截骨处剩1 mm舌侧皮质骨),观察下颌骨特定标志点所受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结果:犬下颌不全截骨牵张时,在牵张侧下颌角、喙突受到较大应力,第五臼齿、髁状突前斜面前缘中点和髁状突后斜面后缘中点Von Mises应力分别为:0.3726 MPa、0.2408 MPa、0.1051 MPa,并且前两点所受大主应力为压应力、后缘中点为拉应力,在非牵张侧应力为0.结论:犬下颌骨不全截骨牵张成骨时,牵张侧受到不同程度应力影响,在非牵张侧不受应力影响.

    作者:李岩峰;范丽娜;胡敏;张建强;黄寒梅;聂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异种骨移植物Bio-oss胶原和Bio-gide膜对牙周骨下袋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异种骨移植物Bio-oss胶原和Bio-gide膜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例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17例25个牙位在翻瓣术时植入Bio-Oss胶原和Bio-gide膜为GTR组.13例25个牙位作翻瓣术为OFD组,术后3,6,12个月回访,通过检查探诊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退缩和牙松动度,X线检查比较两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GTR组术前PD、CAL和BI分别为7.33 mm、8.50 mm和2.87,术后6月分别为3.56 mm、4.88 mm和1.13;术后12月分别为3.71 mm、4.76 mm、1.25 OFD组术前PD、CAL和BI分别为7.05 mm、8.35 mm和2.40,术后6月分别为5.12 mm、7.05 mm和1.68,术后12月分别为5.50mm、7.10 mm、1.70;术后6月和12月GTR组和OFD组的PD、CAL和BI均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后GTR组的各指标比OFD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的CAL、PD有非常显著性差异,BI有显著性差异,GTR组术后松动度明显降低.GTR组术后骨缺损明显改善,OFD组未见明显新骨形成.结论:Bio-oss胶原和Bio-gide膜能明显修复牙周袋,减轻牙周附着丧失和修复骨下袋,促进牙周新附着和新骨形成.

    作者:陈铁楼;刘国勤;赵海军;陈骏;张庆福;张新海;季秋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自制充水水囊在面中部复合骨折复位中的应用

    我科自1995年起共收治伴有上颌窦前壁骨折的面中部复合骨折病例16例,采用自制充水水囊填塞上颌窦腔,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易鸿;鄢潮海;毛治芳;陈支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头皮冠状切口颧骨颧弓骨折复位术43例报告

    口腔颌面部骨折复位方法很多,通常多选择局部切口手术入路,虽然切口小,但视野小,常影响手术的实施及面容的损害,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入路视野充分,配合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不影响面容美观,且有利于骨折愈合.2000~2006年我科收治颧骨颧弓骨折病人43例,均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实施骨折复位术,报告如下:

    作者:邹廷前;代兵;黄玉华;刘风雷;曾涛;李成峰;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100例上颌窦底壁至牙槽嵴顶距离的测量分析

    目的:观测上颌窦底壁的形态及其至各牙槽嵴顶的间距,为临床种植手术的进路、深度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100个成人上颌骨,对其上颌窦底壁的形态及其至各牙槽嵴项的间距进行观察与测量,根据吴氏《人类骨学测量方法》规定的年龄估计及性别标准加以分析.结果:经性别鉴定200个上颌骨标本中男性108个,女性92个.上颌窦底壁均值长:男36.31 mm,女34.28 mm;上颌窦底壁至第二前磨牙牙槽嵴顶距离:男15.36±3.81 mm;女12.23±2.50 mm;至第一磨牙牙槽嵴顶距离:男12.95±2.79 mm;女12.02±2.55 mm;至第二磨牙牙槽嵴顶距离:男13.07±3.56 mm,女12.67±2.10 mm;至第三磨牙牙槽嵴顶距离:男14.52±4.34 mm,女11.20±2.56 mm;上颌窦底壁呈弧形72例,类三角形28例.结论:男、女性别上颌窦底壁至牙槽嵴顶距离其左右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上颌窦底壁的长度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大于女性(P<0.01).提示进行上颌骨手术时应注意上颌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作者:祝家文;姚湘霞;祝深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硬化剂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PYM)单独使用或联合鱼肝油酸钠(SM)和地塞米松(DX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YM组50例瘤腔内单独注射PYM;联合用药组50例,用DXM 5 mg/ml加2%利多卡因4 ml瘤内注射,尔后再据年龄、瘤体大小,局部情况注射0.5~2.0 ml SM.均5~7 d注射1次,3~5次为一个疗程.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经6~48个月随访.PYM组有效率84.0%,联合用药组有效率96.0%.明显高于PYM组(P<0.05).PYM组有5例(10.0%)出现发热,联合用药组无发热病例(P<0.05).结论:PYM、DXM、SM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具有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PYM单独瘤内注射治疗.

    作者:李向东;卢忠林;宋燕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改进Trizol法提取白色念珠菌总RNA初探

    目的:比较Trizol法、改进Trizol法和超声粉碎法提取白色念珠菌总RNA产量、纯度和完整性的差异.方法:对生长至静止期的白色念珠菌标准株ATCC10231分别采用Trizol法、改进Trizol法和超声粉碎法提取总R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其A260,A280的值,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总RNA的产量、纯度和完整性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提取白色念珠菌总RNA产量分别为1.904 μg、7.208 μg和5.000 μg,A260/A280比值分别为1.896、1.415和1.612.电泳结果显示改进Trizol法提取的总RNA呈现28 s rRNA,18 s rRNA和5 s rRNA三条清晰的条带,而Trizol法和超声粉碎法提取的总RNA均有降解.结论:改进Trizol法提取的白色念珠菌总RNA产量及纯度均高于Trizol法和超声粉碎法,且完整性更好.该法优于Trizol法和超声粉碎法.

    作者:潘(王争);魏昕;刘卫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贴附式植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AnHAC)在皮质骨表面贴附式植骨的成骨速度及吸收速度.方法:54只新西兰大白兔根据植入颅骨表面的植入物不同分为: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组、AnHAC组、羟基磷灰石(HA)组.材料植入后4、8、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及组织学观察、测量新骨长入高度及材料吸收率.结果:AnHAC组材料的吸收率及新骨长入的高度大,nHAC组次之,HA组小.结论:AnHAC材料在新骨形成及生物降解方面均较nHAC及HA明显增强,且在皮质骨表面可保持植入材料的高度,有望应用于牙槽骨加高及加宽的治疗.

    作者:陈鹏;刘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沉痛悼念我刊常务副主编周复兴逝世

    著名口腔医学专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创始人之一、常务副主编,原武汉市第五医院口腔科主任周复兴,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8月12日19时23分与世长辞,享年82岁.

    作者:《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增龄因素对鼠正畸牙牙周组织骨保护素及其配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幼年鼠和成年鼠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OPG)及其配体(OPGL)表达的不同比值,探讨增龄因素对正畸骨改建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于牙齿移动1 d、3 d、5 d、7 d、10 d、14d及14 d后去除正畸力1周后取材,免疫组化检测牙周组织OPG和OPGL的表达.结果:①.牙齿移动3 d时,幼年鼠压力侧OPGL的表达明显增强;而成年鼠此时OPGL的表达没有幼年鼠明显.②.牙齿移动5 d和7 d时,幼年鼠和成年鼠OPGL的表达均成强阳性,破骨细胞多.③.牙齿移动10 d、14 d时,幼年鼠和成年鼠OPGL的表达逐渐减弱.④.14 d时去除正畸力至21 d时发现幼年鼠和成年鼠OPGL均已成弱阳性表达,幼年鼠可见部分成骨细胞.结论:在正畸力的作用下,OPGL与OPG的表达比值与年龄关系密切,增龄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内OPGL/OPG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成年正畸特点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程继光;范蓬;唐丽丽;周健;王元银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SY-28、SY-20和MDX4-4210硅橡胶吸水率和溶解率的对比测定

    目的:对比SY-28、SY-20和MDX4-4210硅橡胶的吸水率和溶解率.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测定SY-28、SY-20和MDX4-4210硅橡胶的吸水率、溶解率,对其物理性能加以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Y-28硅橡胶第8周的吸水率为3.112%,与MDX4-4210硅橡胶(3.012%)相似;SY-28硅橡胶第8周的溶解率为0.4401%,高于MDX4-4210硅橡胶(0.3179%).SY-20硅橡胶第8周的吸水率和溶解率分别为3.501%,0.4756%,均高于MDX4-4210硅橡胶的吸水率和溶解率.结论:SY-28、SY-20硅橡胶能够满足赝复材料的临床要求,但仍需对材料及配方进行修改与完善,降低其吸水率和溶解率.

    作者:苏玉兴;赵铱民;邹石泉;邵龙泉;苏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