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芳;彭解英;韩为农;刘蜀凡
目的:目的:观察0.1%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单纯性牙龈炎48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双盲法分别给予0.1%西吡氯铵含漱液(实验组)或爱诺天健含漱液(对照组)。(主要成分亦为0.1%西吡萌铵)。每天5次,晨起、睡前、饭后各一次,每次含15 ml,持续漱口60 s,漱口后1 h内禁饮食,7 d为一疗程。就诊当天(1 d)、4 d、8 d按照Quigley-Hein 指数(Turesky改良)测定菌斑指数。第1天行左侧半口上下颌牙齿洁治,第8天行右侧半口上下颌牙齿洁治。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布无组间差异(P>0.05),基线检查菌斑指数无组间差异(P>0.05);中期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基线值(P<0.05),菌斑指数差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终点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中期检查值(P<0.05),菌斑指数差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期和终点检查左半口菌斑指数测量值与右半口测量值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0.1%西吡氯铵含漱液可预防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的形成。
作者:吴军正;周威;万玲;黄明霞;杨宏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端粒、端粒酶和c-myc的结构及其与口腔白斑和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关系,并对端粒酶和c-myc 的相关关系作了初步研究。
作者:石晶;石爱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合成肽RGDS(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对脑转移舌癌细胞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RGDS对Tb细胞粘附Matrigel及Fibronectin能力的影响;鸡胚心肌侵袭实验进行RGDS抑制Tb细胞侵袭方面的研究;观察药物对Tb细胞裸鼠肺转移模型中抗肿瘤转移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RGDS抑制了Tb细胞对Matrigel及Fibronectin的粘附;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对活体组织块的侵袭、浸润;裸鼠实验中可显著抑制Tb细胞肺转移裸鼠的肺转移结节数.结论:RGDS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侵袭、转移活性.
作者:顾玲;杨连甲;董绍忠;刘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CDIC种植系统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3~1995年间28例34个种植牙的临床应用及修复效果。结果:CDIC种植体经7~9年观察,成功率85%。结论:CDIC种植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临床效果好等特点。但是要取得好的临床效果,除医生的娴熟操作外,患者的积极配合,也是很重要的。
作者:陈仙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性,72岁,因上前牙区肿物渐大伴疼痛1月余就诊。检查见:上唇系带两侧各突起一菜花样红色肿物,表面附着黄白色分泌物,肿物约1.7 cm×1.2 cm×0.7 cm大小,边界清楚,质软,触之出血,略有压痛。
作者:刘涛;郭朝忠;刘玉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口腔黏膜病,好发于中年人,儿童发病少见。我科收治6例儿童患者,平均年龄9.8岁,男4例,女2例,发病部位在下唇、颊部和舌腹,2例为非糜烂型,4例为糜烂型,采用宁康口内胶(NT)和/或康宁克通-A(KT)局部治疗,1例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结果表明,皮质激素局部治疗对儿童OLP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殷操;陈华;王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体外培养的人粘液表皮样癌Mc3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不同浓度、时间的E2处理Mc3细胞,采用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测定、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E2对人粘液表皮样癌Mc3细胞系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克隆形成率、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PCNA、Bcl-2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E2浓度为10-9、10-8、10-7mol/L时,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6.0 h、27.9 h、28.8 h、25.7 h;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3.7%、18.1%、17.6%、20.8%;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8%、74%、98%; 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2%、77%、93%.流式细胞术检查结果显示10-7mol/L 的E2处理12、18、24h后,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1.3%、7.0%、46.7%.结论:一定浓度的雌激素具有促进细胞G1/S期转换,增加S期细胞数量,加速DNA合成,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作者:李晓霞;吴军正;刘斌;温德升;董纪军;李焰;李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持续性静压力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已建立的细胞体外加力装置,给MC3T3-E1细胞施加2 atm的持续性静压力,应用细胞计数,生化分析和放射免疫等方法,观察受力后不同时间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骨钙素表达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加力组细胞增殖速度减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72.96 h和63.36 h;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但加力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持续性静压力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加力组骨钙素分泌的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定大小的持续性静压力在抑制MC3T3-E1细胞生长的同时促进其分化成熟.
作者:侯晋;段小红;吴军正;汪卫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多发于皮肤,生长缓慢,很少发生区域淋巴转移的低度恶性肿瘤[1],发生在口腔黏膜的基底细胞癌罕见报道。我院收治1例口底黏膜基底细胞癌病例,肿瘤生长迅速且伴有颌下、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转移,报道如下:
作者:张雷;唐瞻贵;苏彤;黄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利用试验家兔口腔黏膜蛋白注射方法,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为研究人类RAU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从试验家兔提取的口腔黏膜蛋白及沉淀物,分别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将上述抗原注入家兔脊柱二侧皮内,2周注射一次,观察家兔口腔溃疡的发病情况及愈合情况。检测试验家兔血清中抗口腔黏膜抗体并做溃疡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口腔黏膜蛋白作为抗原的实验家兔都发生了RAU,血清中抗口腔黏膜抗体阳性。以口腔黏膜蛋白作为抗原组与以沉淀物作为抗原组引发实验家兔RAU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利用兔口腔黏膜蛋白作为抗原,可引起实验家兔发生RAU,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检查均与人类RAU相似,表明此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人类RAU的模型。也提示了人类RAU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作者:陶学金;李明;逄爱慧;马净植;陈卫民;朱声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诱导分化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α-干扰素(α-IFN)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作用效能,寻找治疗腺样囊性癌的新途径.方法:应用ATRA和α-IFN,分别以单用、两两联用对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株作用, 用MTT法、软琼脂集落形成、BrdU掺入法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①两药联用时较两药分别单用时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抑制率升高, 平板克隆形成率下降, DNA合成受抑制.②癌细胞恶性表型逐渐消失, 成熟细胞特征逐渐增多.③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现象明显, 可见大量凋亡小体.结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作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α-干扰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威;徐旭光;吕智勇;唐晓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就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如何有效减少失血量及合理输液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为小儿手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14岁腭裂修补术患儿32例,术中不输血,仅输注5%葡萄糖液、平衡盐液、血浆代用品,分别观察手术开始10、20、30 min和术后30 min的Bp、HR、SPO2及Hb、Hct变化并与术前基础值作比较;收集并统计术中失血量,比较使用或不使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的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围手术期SBp、DBp、H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SPO2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Hb、Hct值有下降,但术后Hct值均大于30%。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比不用高频电刀者的失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合理的输液组合可替代输血,能保证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既节约血源,又避免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及电凝止血,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止血方法。
作者:杨建平;刘贻庆;黄跃;陈伟华;李学山;彭宝琴;张青;刘美绸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冠状切口进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经冠状切口进路作开放整复加自钻螺钉微型钛板坚强固定手术。结果:冠状切口术野清楚;骨折复位快、对位精确;切口隐蔽,无明显疤痕;微型钛板内固定,自钻螺钉使用,提高了手术精度;疗效优良率达93.3%。结论:冠状切口径路同时配合自钻螺钉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适宜于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
作者:周洪;丁加根;缪英芝;曾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发生于颏部的猫抓病实属罕见,我科2002.5.收治1例颏部猫抓性淋巴结炎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仙芝;周杰;荣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急性根尖周炎治疗前后根管渗出液中IL-1β、PGE2浓度的变化。方法:①标准纸尖法用于测量根管渗出液体积;②ELISA法和RIA法分别用于检测根管渗出液中IL-1β、PGE2浓度。结果;①急性根尖周炎治疗过程中渗出液IL-1β、PGE2浓度、渗出液体积均显著减少(p<0.0001);②初诊组根尖阴影面积大的根管渗出液中IL-1β、PGE2浓度明显高于阴影小者(P<0.0001)。结论:IL-1β、PGE2主要与根尖周炎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及骨破坏有关。
作者:于金华;俞未一;刘卫红;孙卫斌;朱庆萍;朱玲;蒋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牙合)接触形式对前牙桩冠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运用三维有限元法构建解剖标准前牙桩冠修复体模型,并模拟不同(牙合)接触形式进行加载以分析剩余牙本质应力。结果:(牙合)接触形式变化时前牙桩冠牙本质相应呈现不同应力分布状态。结论:前牙桩冠设计制作应该充分考虑(牙合)接触形式,优化牙体制备和桩的设计使修复体应力分布更为合理。
作者:苏兴宇;白乐康;朱晓姝;张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上颌中切牙阻生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64例上颌中切牙阻生病例,从临床角度对阻生牙进行诊断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矫治,并对矫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采取适宜有效的治疗办法,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中切牙萌出到位率达到88%,牙周膜愈合成功率达96%,活髓牙成功率达90%,牙龈形态良好者达75%。结论:根据临床分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阻生中切牙成功的关键。
作者:马春敏;段银钟;李德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金属烤瓷冠修复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47例65个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结果:修复后出现的问题包括慢性牙龈炎、急性牙髓炎、咬合痛、食物嵌塞、牙松动、瓷崩、牙龈变色和美观效果差。瓷崩是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常见的问题。结论:为了减少金属烤瓷冠修复的并发症应严格遵循设计原则和制作要求。
作者:谭珍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对人牙髓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IL-1β介导MMP-1、COX-2 对炎症的基质降解、炎性疼痛产生机制的影响.方法:重组人IL-1β刺激牙髓细胞18 h,提取牙髓细胞总RNA,反转录为cDNA, 半定量PCR检测基质MMP-1、COX-2的mRNA的表达.结果:外源性的重组人IL-1β明显地刺激牙髓细胞MMP-1、COX-2的mRNA的表达,并呈一定浓度依赖性.结论:IL-1β使得牙髓细胞MMP-1、COX-2的mRNA的表达量增多,表明牙髓炎症时IL-1β分泌异常增多,会引发基质金属蛋白酶-1、环氧化酶-2(COX-2)表达异常的增多,参与并加剧炎性基质降解、炎性疼痛产生.
作者:陆群;周学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畸开辟间隙法与种植义齿结合治疗个别牙缺失和牙列稀疏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正畸开辟间隙法结合种植义齿修复对20例牙缺失或先天牙列稀疏的病例进行矫治。结果:20例经治疗后均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个别牙缺失和牙列稀疏病例,利用正畸开辟间隙法结合种植义齿修复能实现大限度的美观、功能及稳定。
作者:梅玉新;段银钟;王海雪;吴高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