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合并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像学与病理对照

宋文艳;李宏军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像学资料.5例患者全部行CT扫描,4例行胸部数字化摄影,2例穿刺活检,1例尸检,2例经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后明显好转,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影像学表现:肺门肿块3例(左侧1例,右侧2例),肺不张2例,肺间质性改变3例,斑片状阴影3例,淋巴结肿大2例.病理结果:HE染色见典型核内包涵体伴炎症反应.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具有一定特征,但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或活检穿刺病理组织分析确诊.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DWI在肝癌中的应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是目前唯一无创反映活体组织扩散的检查方法,在神经系统DWI作为MRI功能成像新技术,是唯一能在活体检测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能在宏观成像中反映活体组织中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

    作者:倪明立;王成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婴儿颌面部血管瘤五例

    病例资料 病例1,女,5个月,出生后即发现鼻部有一直径约0.5cm红色肿物,表面皮肤菲薄,触之患儿哭闹,肿物逐渐增大,覆盖鼻部约2/3面积,外院给予激素治疗(强的松)2个月,之后逐步停药,肿物表面有部分坏死脱落,但仍继续增大,入院时几乎将鼻部全部覆盖,影响患儿呼吸.

    作者:朱浪涛;许开元;王彬;胡国栋;高芳琴;范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第二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RSNA2009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概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陈唯唯;舒红格;戴慧;张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女,10岁,颈肩部不适一年余,活动受限2个月.查体颈椎外观无异常.CT示颈椎管内外长条状软组织肿块影,呈等密度,肿块与脊髓分界不清;肿块周围C3椎体骨质破坏;C3椎体左侧椎间孔骨质破坏、增大.MRI见颈髓增粗,颈椎管内偏左侧见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的软组织肿块,蛛网膜下腔消失;周围颈椎椎体骨质破坏.

    作者:辛小燕;朱斌;周正扬;樊祥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第四部分 乳腺影像学

    RSNA2009在乳腺方面的论文比去年的显著增加,且主要侧重于乳腺MRI技术,对计算机辅助成像,DM、DBT及乳腺的介入治疗也有论述,另外今年还增加了对乳腺影像诊断的物理成像新设备及新技术的探讨.

    作者:陆玮;韩瑞;李嫣;林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病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中脑室外神经细胞瘤3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3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位于左顶叶1例,左额顶叶1例,鞍区1例.均表现为巨大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增强后病变均见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表现为四脑室内实性分叶状肿块,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2例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表现为小儿丘脑和基底节区囊实性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形或丝条形强化.结论:尽管本研究显示的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的影像学表现并非特异,但认识这些新增肿瘤及肿瘤亚型对于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

    作者:杨桂芬;张龙江;卢光明;朱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灰质体积的不同,探讨VBM方法在AD、M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10例AD患者(AD组)、9例MCI患者(MCI组)、1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检查系列包括头常规轴面T2WI、T1WI、轴面FLAIR、矢状面T1WI,全脑3D-SPGR.应用VBM方法处理数据,把脑组织分割成灰质、白质和脑脊液,后应用两样本t检验两两比较灰质体积改变.结果:AD组与正常对照组脑灰质体积比较:AD组大脑皮层灰质体积弥漫减少,激活区域几乎分布整个大脑半球,以两侧内侧颞叶(海马、梨状皮层、内嗅皮层)为著.右侧海马减少的体素总数为2358个,左侧海马减少的体素总数为2967个,前后扣带回体素明显减少;MC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I组灰质减少的区域依然较多,但与AD和对照组相比,激活区域明显减少.其中明显的是内侧颞叶内嗅皮层、海马旁回区域,右侧体素减少总数为1368,左侧1135;MCI组和AD组的比较:MCI组较AD组灰质减少的区域更多,内侧颞叶和海马区域基本没有激活区域,较明显的激活区域位于双侧额顶颞叶、扣带回.双侧尾状核头部和左侧丘脑亦有较明显激活,而豆状核没有明显激活.结论:内侧颞叶和海马体积减小是评价AD和MCI敏感的区域,VBM可以有效评价灰质体积的改变.

    作者:胡凌;左萍萍;有慧;冯逢;金征宇;王振常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第一部分 RSNA2009概况

    全球放射学界的盛会--第95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RSNA2009)于2009年11月29日~12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麦考密克展览中心(McCormick Place Convention Center)举行.受到去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年世界经济气候具有不确定性,但据RSNA的统计数据,今年与会代表人数与前几年基本持平,预计有57000~60000名放射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超过700家参展商参加本次年会,来共同见证本年度放射学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的放射学产品和服务.

    作者:杨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肾上腺囊肿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女,40岁.轻度腰背酸痛2个月.体检无明显异常,无高血压,相关的肾上腺功能检验结果均正常.

    作者:黄科峰;张婷;席涛;周怡;陶飞;韩俊玲;薛宝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T和改良Alvarado评分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性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CT和改良Alvarado评分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素对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经CT检查并有改良Alvarado评分记录的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从所有患者总体考虑CT检查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改良Alvarado评分,敏感度相对较低,但特异度相对较高.患者年龄和性别因素对CT诊断的影响很小,对改良Alvarado评分影响较大(老年妇女曲线下面积小).结论: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高于改良Alvarado评分,对可疑急性阑尾炎需结合CT检查,尤其老年女性患者.

    作者:胡蓓西;王健;马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H1N1肺部感染临床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

    甲型流感病毒(A-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由8段890~2341个核酸组成的单链RNA套膜病毒.现在只有H1N1和H3N2的亚型病毒在人类之间传播(图1).病毒复制传播的条件:进入人类身体内并进行复制、使人类生病、能容易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A-H1N1复制仅限于呼吸系统上皮细胞.当有病毒进入细胞,它会导致复杂的细胞病变,使柱状上皮细胞停止细胞本身的蛋白质合成,细胞缺少了本身必须的细胞蛋白而导致细胞的死亡.

    作者:李宏军;李宁;金荣华;吴昊;梁连春;李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支气管囊肿误诊为肺隔离症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体检时发现左下肺近脊柱旁类圆形软组织块影而就诊.查体:患者神智清晰,语言清楚,四肢肌力及生理反射均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72 次/ 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作者:徐雷;曹廷志;徐双喜;刘坤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RI 3D-VIBE序列全肝灌注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3D-VIBE)序列对人全肝灌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 T1WI、T2WI轴面及true-FISP冠状面扫描后,采用经改良的3D-VIBE序列行全肝灌注扫描,然后在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及门静脉区分别选择兴趣区(ROI),测量其在注射Gd-DTPA后不同灌注时间及延迟期的信号强度值,后绘制时间-浓度曲线.结果:每个志愿者分别得到4条关于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及门静脉的时间-浓度曲线.Gd-DTPA在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动态浓度范围分别为0~0.6mmol/l、0~0.6mmol/l、0~1.7mmol/l和0~1.0mmol/l.肝左、右叶及门静脉时间-浓度曲线较柔和,缓慢达峰并缓慢下降;腹主动脉时间-浓度曲线有2个峰值,且达峰时间快.结论:应用改良的3D-VIBE序列行全肝灌注的技术切实可行,能从中获得时间-浓度曲线,使肝血流灌注参数量化,对评估肝血流灌注异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元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隐蔽的颞颌关节炎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按病程经过和累及关节不同,可分不同亚型.颞颌关节炎症常见于此类关节炎,发病率为87%,而其中一半没有症状.颞颌关节由下颌骨的髁状突,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关节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软骨.它使关节囊分为上下两个腔.

    作者:Tzaribachev V;Sch(a)fer J;Ernemann U;Horger M;张伶;胡道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47岁.因胸闷、气短、咳嗽伴左侧肩背部痛4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7.4℃,脉搏11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20/85mmHg.气管无偏移,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左侧第3前肋骨部叩诊为实音,听诊示呼吸音减弱.心率110次/分,节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蔡庆虎;邱乾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成人大骨节病一例

    患者,男,47岁,辽宁人,移居十堰30年,曾于幼年时确诊为大骨节病于辽宁某医院治疗.本次因外伤就诊.查体:双手指增粗,以近侧指间关节为甚,部分指间关节伸直障碍,双踝关节膨大,双下肢肌肉萎缩,双手及双踝关节可闻及摩擦音且轻度活动障碍,余未见异常.

    作者: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CT导引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2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11例,腺鳞癌4例,鳞癌7例,肿瘤直径约3.5~8.0cm,全部经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根据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CT导引下使用粒子针行肿瘤组织间125I种植,粒子活度0.8mCi,6例辅以化疗,2例补充放疗,CT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2例中,125I粒子种植后6个月CT评价,布源满意率86.36%(19/22),3例完全缓解(13.63%,3/22);14例部分缓解(63.64%,14/22),5例无变化(22.73%,5/22),总有效率77.27%(17/22).随访6~3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14/22)、31.8%(7/22)、13.6%(3/22),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创伤小.

    作者:段成洲;蒋明;范斌;郝海芳;张玉兴;王功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MSCT血管成像及临床应用(附8例报道)

    目的:探讨MSCT对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MSCT血管成像及其重组影像资料.结果:VR、MPR重组图像均清晰显示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外动脉以及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主要分支的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血管边缘无阶梯状改变;8例患者中有5例表现为壁内血肿,3例为无回腔性沟通.结论:MS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显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邹建华;郑巧;付传明;刘超;陈义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预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预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直径的价值.方法:使用VIVID 7超声仪分别在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及剑突下两心房切面测量ASD直径,房间隔总长度及残余房间隔各硬缘长度.预选封堵器直径为测得的大ASD直径加4mm.在X线透视和TTE 监测下行ASD封堵术.结果:14例ASD手术当日TTE测量缺损大径为17~31mm,术中所用封堵器直径为22~40mm,二者间相关性良好(r=0.91).除两例术中试用不同型号封堵器外,其余均以TTE测得的大ASD直径加4mm选用封堵器型号,一次成功.结论:TTE能准确预测ASD封堵器型号,从而大大节省手术操作时间.

    作者:潘敏;王双双;吴淳;陈芸;何学智;孙燕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从病灶形态学及时间-信号曲线、早期强化率等方面进行诊断.结果:6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12例T1WI等信号,48例低信号;15例T2WI等信号,45例高信号;57例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30例呈边缘环状强化,15例呈分支状强化,9例呈均匀强化,6例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Ⅰ型6例,Ⅱ型33例,Ⅲ型21例.54例早期增强率>80%,6例<80%但>60%.结论:依据MR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早期增强率可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出准确的诊断.

    作者:范晓彧;杨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