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松
前列腺疾病,特别是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前列腺具有不同病种好发于其特定区域的特点,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一项常见而又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故熟悉前列腺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表现是准确诊治前列腺疾病及评价疗效的关键.现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朱晓华;刘树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锁关节的形态特点,用改良式张力带法设计胸锁关节复位后内固定术式,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例男性成尸标本上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胸锁关节胸骨及锁骨关节面的前后径、左右径,并模拟手术设计,确定穿针点,测量了钢针与经穿针点的矢状轴之间的夹角.结果:胸锁关节胸骨关节面前后径、左右径分别为16.7±1.3mm,23.3±2.4mm,锁骨关节面前后径、左右径分别为22.3±2.1mm,23.7±2.6mm;两根钢针与经穿针点的矢状轴之间的夹角分别为69.7±9.8°,75.7±8.2°.结论:胸锁关节的形态特点决定以前脱位多见,且复位后不易保持稳定;张力带钢丝法是保持胸锁关节稳定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配军;姚忠军;唐杰;郭国荣;李文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低位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探查的急性低位肠梗阻病例中25例结肠癌性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晚期结肠癌因腹腔广泛转移无法根治仅行结肠造口外,余24例行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治疗2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即便为术中确诊的结肠癌性急性肠梗阻,也应该争取手术,只要适应证掌握恰当,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黄宏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足部远端组织缺损一次性修复比较棘手.我科自1999年以来应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1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刘杰锋;龙忠恒;李鸿翔;李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力性失语的病因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5年1月~2002年4月收治的10例动力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10例中有7例原发病为脑血管病,1例为脑囊虫病,1例为轻型病毒性脑炎,1例为脑供血不足;②经治疗10例中有9例于7d内完全恢复说话能力,另1例反复失语5d后转为构音不良.结论:动力性失语是各种脑病的症状之一,其预后较好.
作者:梁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急性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淋菌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38例中30例获临床诊断,8例误诊为急腹症.②30例确诊病例中28例保守治疗,1例因合并宫外孕、1例因盆腔脓肿以及8例误诊为阑尾炎者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①可疑的急性淋菌性盆腔炎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在宫颈柱状上皮处取标本,行宫颈分泌物涂片找淋菌及行PCR检测,可减少漏诊和误诊.②急性淋菌行盆腔炎以内科治疗为宜,采用抗生素联合用药,避免产生淋菌的耐药菌珠.
作者:陈新萍;梁绮霞;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眼眶(orbit)对称地位于颜面鼻根部颅中线的两侧,是容纳视器及视器血管、神经等组织的类似四边锥形骨腔,其周围毗邻关系复杂,眶内容物与眶周毗邻结构的疾病可相互影响,并且眼眶外伤和畸形的整复又是临床的难点[1-2].高分辨率CT(HRCT)能较好地显示眼眶的细微骨性结构和毗邻关系,三维重建的影像测量与标本的直接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3],本文重点就其扫描和测量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汪卫中;张凤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脑室内出血(TIVH)43例,报告如下.
作者:史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38岁,农民,住院号:324107.病人48d前曾因停经70d后阴道流血并流出血性块状物就医,当地医生诊为早孕、不全流产,并予以刮宫治疗;术中刮出蜕膜样组织约30g,出血不多,未见胎盘膜等组织;术后诊为完全流产,流产后阴道无流血.但白带增多,清涕样.
作者:周维鹏;熊丽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患者8例,术后随访6月~15月.结果:本组8例植骨块均骨性融合,神经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恢复,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能在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的前提下保证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植骨块的骨性融合及病灶愈合.
作者:叶永平;张朝春;程拥军;符臣学;徐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解剖一具男尸,发现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4大分支:依次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见图1).
作者:徐浩;郭峰;孟镔;张波;刘加夫;朱永利;徐鹏;夏云龙;吕方;王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颈肩痛是人类常见的疾病之一,干扰着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颈椎、颈椎旁软组织病变,造成颈神经根及其分支受压产生的一系列颈肩背疼痛、不适、甚至头晕目眩等症状的总称.
作者:陈德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酶分步消化法从乳兔周围神经中分离培养雪旺细胞,以及纯化获得高纯度的雪旺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出生1周内乳兔的坐骨神经,先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出一部分细胞,移出后,再予胶原酶消化分离其余的细胞,计算上两步消化后的活细胞的百分率,另外采用:(1)无任何处理;(2)单纯双30min差速贴壁;(3)Ara-c;(4)Geniticin纯化法,以及后3种方法联合应用进行纯化,计算雪旺细胞的纯度.结果:采用分步消化法所得到的活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6.5%以上和95%以上,无任何处理的雪旺细胞纯度为85%,单纯双30min差速贴壁纯度为90%,Ara-c纯化的纯度为91%,Geniticin纯化的纯度为95%,(2)、(3)、(4)方法的联合应用纯化的纯度为98%.结论:双酶消化法和联合应用双30min差速贴壁、Ara-c、Geniticin纯化是获取高纯度雪旺细胞的理想方法.
作者:宁仁德;周建生;肖玉周;刘振华;潘功平;赵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与解剖学的关系.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26例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有8例典型病例,18例为不典型病例.后者表现为复杂多变的临床特点.所有病例都伴有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及偏身感觉减退(100%),眩晕伴恶心呕吐及眼底动脉硬化18例(69.2%),水平型眼球震颤16例(61.5%).结论:Wallenberg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由于PICA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致.不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与PICA的变异、梗死的部位、范围大小有关.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为其它疾病,应给予高度重视.头颅MRI对提高综合征的诊断率优于头颅CT.
作者:吴国林;路屹;屈洪党;钱伟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胎膜于产程正式开始前破裂称为胎膜早破(PROM),胎膜早破对母、儿均有影响[1].本文主要讨论其与难产、产程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陈红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4筛窦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筛窦位于筛骨的两翼,居鼻腔外侧壁上部与眼眶之间、蝶窦之前及前颅底之下.呈蜂窝状气房结构.
作者:廖建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子宫动脉栓塞灌注是目前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在临床上亦正在开展.我院从2002~2003年治疗了两例病人,通过积极的医护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红;宗文华;钟为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鼓索神经进行解剖测量,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测量鼓索神经骨管长度、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夹角及鼓索神经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观察鼓索神经与外耳道后壁及锤、砧骨之间关系.测量结果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鼓索神经骨管长度为9.10±2.28mm,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为10.28±2.10mm,鼓索神经汇人处距茎乳孔距离为4.97±1.14mm,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为2.2l±0.76mm,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夹角为27.30±5.97°,鼓索神经与面神经为水平段夹角为3.73±1.66°,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大致与锤骨短突在同一水平,约82.5%(33侧)的标本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有一小骨性突起.结论:鼓索神经鼓室段与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锤骨短突以及外耳道后壁骨性突起可以作为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的标志,在鼓室内,鼓索神经行于锤骨颈和砧骨长脚之间.在术中可以此为标志寻找鼓索神经.开放面神经隐窝时可以先暴露砧骨短突,然后以砧骨短突上缘和锤骨颈为标志可大致判断开放范围,防止鼓索神经损伤.
作者:朱杭军;廖建春;王海青;范静平;林顺涨;郎军添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常规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31例,151个椎体骨折,共198个骨折部位,其中83例合并椎管狭窄,73例合并脊髓损伤.结论:在脊柱胸腰段骨折影像学检查中,常规X线平片能同时检出多段椎骨骨折,并对脊柱稳定性有初步预测;CT扫描能清晰显示骨折细节,准确判断骨折类型和椎管狭窄程度;MRI检查对脊髓损伤显示佳.三种检查方法互补性强.
作者:吴连光;冯志博;李福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提高睾丸扭转诊断及治疗水平的临床措施.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14例睾丸扭转;13例手术治疗,1例手法复位;结合文献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中13例行急诊睾丸探查术,1例行手法复位;8例行睾丸切除术,6例保留睾丸,睾丸切除率达57.1%;随访3~12月,复位睾丸及对侧睾丸形态和功能正常.结论:对于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及早期开放手术是提高睾丸保留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鹏程;徐鸿儒;项举乐;王睿;詹翔;葛庆生;沈军;桑士仿;李光远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