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铎;王学礼;孙红;焦玉刚
足踝部和小腿是常见的损伤部位,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外露,因局部软组织少,使得伤后修复困难.过去常需要用比较复杂和牺牲主要血管的游离皮瓣、岛状皮瓣或病人极难适应的交腿皮瓣修复.
作者:郭炜;李荣文;李庆涛;邓昌;苏涛;王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腰椎骶椎相关结构的解剖特点,为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9具中国成人腰骶椎骨标本进行形态学测量及分析.结果:L3至L5椎板峡部宽分别为14.27±1.62mm、16.67±2.34mm和20.56±2.21mm,下关节突外侧缘至后正中矢状面距离分别为16.72±2.31mm、19.88±2.82mm和24.17±2.79mm.L3~L4、L4~L5和L5~S1 45°斜径分别为39.74±3.28mm、39.35±3.11mm和36.36±2.76mm,30°斜径分别为36.24±2.88mm、35.64±2.87mm和32.54±2.24mm.结论:解剖测量表明30°斜径适合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置入,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比后路双枚椎间融合器可保留较多的关节突关节和椎板,减少术后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作者:王静成;陶玉平;吴洪海;冯新民;虞堂云;蒋百川;顾德毅;王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分析172例胸腔镜手术的麻醉过程,全组均采用快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结果:全组麻醉效果满意,发生5例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无手术及围麻醉期死亡病例.结论: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关键是双腔管插管位置准确,加强呼吸管理,避免低氧血症.
作者:黄庭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描记规范而全面的实验动物心电图,对研究心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用药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猪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其心脏可用于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但通过体表描记全面的心肌梗塞心电图很困难.
作者:李中建;王又红;柏丽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可有效终止早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少数孕妇出现不全流产、继续妊娠或大出血等副反应.为观察米非司酮配合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疗效,我们对300例自愿药物流产对象在服药前后均行超声监测,以观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娟;朱庆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部穿透性损伤的诊疗水平.方法:对59例腹部穿透性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行单纯清创缝合术17例,其中4例中转剖腹手术;即时行剖腹探查术42例,其中单纯性腹壁穿透伤5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37例.结果:全组治愈57例,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8例发生伤口感染,1例并发胰漏.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是提高腹部穿透性损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积极抗休克和及时剖腹探查是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在严密观察下,合理选择病人行单纯清创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子岩;王振杰;郑士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制一各新型的天然骨移植替代材料,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NaOH消蚀法制作家兔骨细胞外基质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对支架行生物相容性实验,将支架埋植于兔背部肌肉内,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6周取出行组织学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埋植前、后化学元素组成的改变.结果:(1)SEM观察,以NaOH消蚀处理后,骨组织中的细胞成分被彻底清除掉,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纤维及骨盐则维持原有形态及三维立体网状结构.(2)光镜下观察,支架周围有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轻度淋巴浸润;支架结构随埋植时间渐稀疏、紊乱.(3)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埋植后钙原子含量低于埋植前水平(p<0.001).结论:NaOH消蚀骨支架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其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为成骨细胞发挥功能提供了有利空间,有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载体;骨盐的存在使其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适宜修复较大节段的骨缺损;组织相容性好,在体内可降解吸收.
作者:陈铎;王学礼;孙红;焦玉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宋某,女,18岁,因汽车碾压右足踝部导致踝部严重损伤伴皮肤缺损3小时入院.查体:右踝关节严重畸形,不完全离断,足内侧有-纵向皮肤缺损区,内踝后上方有一3cm× 7cm斜形伤口,小腿远端外侧皮肤挫伤,胫骨下端外露,弹性固定于足背上方.X线检查提示:右踝关节完全性后脱位,内踝骨折,腓骨下段及第一楔骨骨折.
作者:周风金;胡万华;钟桂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诊断、手外科的应用以及掌指关节假体的设计提供解剖学资料和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186人(男90人,女96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摄片,分别测量各掌骨、近节指骨的长度及髓腔长度、窄处宽度及窄处与相应掌骨或指骨轴长中点的距离,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Ⅱ~Ⅴ掌骨髓腔狭窄段在骨干中点近侧约3mm~8mm处.掌骨髓腔长度大约为掌骨长的3/5,近节指骨髓腔长度大约为近节指骨长的4/5.掌骨髓腔长与掌骨长比值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近节指骨髓腔长与近节指骨长比值中,除拇指外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对手矫形外科选择适合的掌指关节假体和选择骨折内固定物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庆;刘丰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前臂骨间背侧皮瓣解剖及临床研究已有十几年历史,迄今其解剖变异的文献报道有两方面:①骨间前血管的腕背吻合支缺如[1];②骨间背侧血管中1/3以下发育不全[1~2].作者近期处理了1例骨间背侧血管走行于肌肉内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潘朝晖;蒋萍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肠梗阻[1].
作者:纪忠;王振杰;方先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断增加.80岁以上患者常常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骨折后全身疾病往往加重,这在过去常常列为手术禁忌症.
作者:范少地;钟桂午;闫自强;申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上阑尾变异并不少见,但腹膜外位特长阑尾很少见到.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为积累国人阑尾畸形变异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高琦;贾云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胆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为达到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在切除肝外胆管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肝门部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肝叶切除.
作者:邹卫龙;许戈良;荚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严重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早期处理不当,或患者因病情影响无法早期获得确切有效处理,或发生感染,可导致胫骨长段缺损、死骨形成,同时伴有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瘢痕及窦道形成.我们自1997年以来,采用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骼骨皮瓣修复此类损伤共1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忠义;陈海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早老性痴呆(AD)模型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对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成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切割右侧海马伞后分别用EGb(预防组及治疗组)和蒸馏水(对照组)灌胃连续6周.其中预防组在手术前先用EGb灌胃2周.各组在术后次日及灌胃6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脑切片经Nissl、NOS组织化学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中NOS和ChAT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并对ChAT阳性神经元作图像分析.数据分别用方差分析、SNK检验及x2检验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行为学检测证实,EGb用药组AD模式鼠的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其中预防组效果又较治疗组为好;形态学检测证实,EGb用药组AD模式鼠损伤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中NOS、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及ChAT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和周径等均优于对照组,预防组结果又优于治疗组.结论:EGb对AD模型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保护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而实现的,其中预防效果比治疗效果更优.
作者:蒋冬;金国华;王鹤鸣;秦建兵;张崖化;丁炯;徐慧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佳入路.方法: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12例,其中鼻咽部肿瘤2例,口咽喉咽部肿瘤5例,咽旁间隙肿瘤5例.对其中的3例恶性肿瘤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对咽部缺损明显的3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结果:12例病变均获得彻底切除,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功能受损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下颌骨切开外旋人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能充分显露深在肿瘤,具有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便于修复缺损、后遗畸形轻微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咽及咽旁间隙特殊病变如血管瘤的切除.
作者:韩跃峰;张琨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经造影和手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3例,肝外门静脉阻塞9例,临床表现除具有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似表现外,尚具有年龄轻,肝功能化验正常等特点.治疗采用门静脉隔膜切除1例,自体血管搭桥1例,肠腔分流3例,脾切除、脾肾分流7例.结果:1例死亡,11例治愈,随访6月~70个月,再次出血1例.结论: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与其他类型的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表现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分流手术可作为基本手术.
作者:程学俭;李晓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如未得到适当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造成死亡.
作者:周为民;李晓强;吴允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86年Liotta等人提出了癌细胞向细胞外基质侵袭的三步理论,即粘附、降解和运动[1],明确肯定了蛋白水解酶在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具有较强的细胞外基质成分降解作用.本实验对55例胃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探讨MMP-2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及腹膜转移的关系.
作者:冯众一;毕铁男;陈鹏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