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子宫内膜癌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

卢珍;李燕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分段诊刮术, B型超声
摘要:目的:评估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子宫肌层受侵在处理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10例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段诊刮标本和术后子宫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B超检查子宫肌层受侵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分段诊刮210例中162例临床诊断宫颈受侵,术后病理证实其中的124例受侵.临床诊断符合率76.54%,假阳性率23.46%.B超显示肌层受侵48例,术后病理证实46例,符合率95.83%.结论:分段诊刮有局限性.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予以纠正.B超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受侵,准确率高,经济、实用.术前制定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案,特别是拟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时,应将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结合起来考虑更为合理.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后巨大畸胎瘤1例

    畸胎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但发生于腹膜后者较为少见,我院曾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金理正;刘志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肠导管在术后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肠梗阻[1].

    作者:纪忠;王振杰;方先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胎兔周围神经低温保存温度值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胚胎兔周围神经低温冷藏后的改变.方法:以10%DMSO(二甲基亚砜)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保存步骤,选择4种不同的冷冻维持温度(-20℃、-40℃、-60℃、-80℃),对孕龄26d~28d的胎兔坐骨神经进行冷冻,维持30min后,放入液氮中保存一周.复温后行四唑盐还原试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探讨冷冻维持温度对胎兔周围神经的影响.结果:-40℃维持温度冷冻后液氮保存的胎兔周围神经代谢活性和超微结构得到良好维持.结论:两步冷冻法可以较好地保存胎兔周围神经的生物活性,为胎周围神经的冷冻保存和移植奠定了基础.

    作者:肖玉周;周新社;周建生;胡汝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蒂足背推移皮瓣修复足内侧皮肤缺损1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宋某,女,18岁,因汽车碾压右足踝部导致踝部严重损伤伴皮肤缺损3小时入院.查体:右踝关节严重畸形,不完全离断,足内侧有-纵向皮肤缺损区,内踝后上方有一3cm× 7cm斜形伤口,小腿远端外侧皮肤挫伤,胫骨下端外露,弹性固定于足背上方.X线检查提示:右踝关节完全性后脱位,内踝骨折,腓骨下段及第一楔骨骨折.

    作者:周风金;胡万华;钟桂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输卵管显微整复术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的显微解剖和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行显微整复术,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①4具育龄期新鲜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输卵管各部位长度,并观测其动脉来源及静脉回流.②对1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输卵管显微整复手术,保留输卵管功能.结果:①输卵管全长8cm~13cm,其子宫部长约1cm、峡部长约2cm~3cm、壶腹部长约5cm~8cm、漏斗部长约1cm.其动脉来源于子宫动脉的输卵管支、峡支和卵巢动脉的输卵管支;静脉与动脉伴行,内侧份汇入子宫阴道丛,外侧份汇入卵巢静脉丛.②所有病例均按其病变部位原解剖形态和长度进行整形、修补.术后行输卵管通液试验,通液成功率100%.结论:输卵管血供丰富,显微手术整复准确、成功率高,但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水平.

    作者:刘桂淑;欧海燕;陈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扁桃体癌术后10年又发生喉癌1例

    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59岁.10年前因双侧扁桃体淋巴上皮癌行手术摘除扁桃体并清扫咽淋巴环,术后放疗3次.近5年来感咽部干涩、吞咽不适,饮水及对症治疗无效.近1月,上述症状加重,咳嗽时痰中偶带血丝.

    作者:邹昌旭;张琰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目的:探讨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佳入路.方法: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12例,其中鼻咽部肿瘤2例,口咽喉咽部肿瘤5例,咽旁间隙肿瘤5例.对其中的3例恶性肿瘤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对咽部缺损明显的3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结果:12例病变均获得彻底切除,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功能受损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下颌骨切开外旋人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能充分显露深在肿瘤,具有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便于修复缺损、后遗畸形轻微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咽及咽旁间隙特殊病变如血管瘤的切除.

    作者:韩跃峰;张琨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断增加.80岁以上患者常常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骨折后全身疾病往往加重,这在过去常常列为手术禁忌症.

    作者:范少地;钟桂午;闫自强;申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游离髂骨皮瓣修复外伤性胫骨长段缺损伴胫前皮肤缺损

    严重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早期处理不当,或患者因病情影响无法早期获得确切有效处理,或发生感染,可导致胫骨长段缺损、死骨形成,同时伴有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瘢痕及窦道形成.我们自1997年以来,采用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骼骨皮瓣修复此类损伤共1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忠义;陈海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NaOH消蚀法制备骨细胞外基质材料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制一各新型的天然骨移植替代材料,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NaOH消蚀法制作家兔骨细胞外基质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对支架行生物相容性实验,将支架埋植于兔背部肌肉内,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6周取出行组织学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埋植前、后化学元素组成的改变.结果:(1)SEM观察,以NaOH消蚀处理后,骨组织中的细胞成分被彻底清除掉,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纤维及骨盐则维持原有形态及三维立体网状结构.(2)光镜下观察,支架周围有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轻度淋巴浸润;支架结构随埋植时间渐稀疏、紊乱.(3)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埋植后钙原子含量低于埋植前水平(p<0.001).结论:NaOH消蚀骨支架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其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为成骨细胞发挥功能提供了有利空间,有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载体;骨盐的存在使其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适宜修复较大节段的骨缺损;组织相容性好,在体内可降解吸收.

    作者:陈铎;王学礼;孙红;焦玉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腰椎骶椎相关结构的测量与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下腰椎骶椎相关结构的解剖特点,为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9具中国成人腰骶椎骨标本进行形态学测量及分析.结果:L3至L5椎板峡部宽分别为14.27±1.62mm、16.67±2.34mm和20.56±2.21mm,下关节突外侧缘至后正中矢状面距离分别为16.72±2.31mm、19.88±2.82mm和24.17±2.79mm.L3~L4、L4~L5和L5~S1 45°斜径分别为39.74±3.28mm、39.35±3.11mm和36.36±2.76mm,30°斜径分别为36.24±2.88mm、35.64±2.87mm和32.54±2.24mm.结论:解剖测量表明30°斜径适合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置入,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比后路双枚椎间融合器可保留较多的关节突关节和椎板,减少术后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作者:王静成;陶玉平;吴洪海;冯新民;虞堂云;蒋百川;顾德毅;王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1986年Liotta等人提出了癌细胞向细胞外基质侵袭的三步理论,即粘附、降解和运动[1],明确肯定了蛋白水解酶在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具有较强的细胞外基质成分降解作用.本实验对55例胃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探讨MMP-2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及腹膜转移的关系.

    作者:冯众一;毕铁男;陈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闭合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闭合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对67例闭合性肝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18例,其中2例中转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49例.死亡4例,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肝功能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22例次.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抗休克和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对降低闭合性肝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

    作者:王子岩;王振杰;郑士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描记实验动物急性心肌梗塞的新方法

    描记规范而全面的实验动物心电图,对研究心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用药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猪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其心脏可用于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但通过体表描记全面的心肌梗塞心电图很困难.

    作者:李中建;王又红;柏丽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前臂骨间背侧血管变异1例

    前臂骨间背侧皮瓣解剖及临床研究已有十几年历史,迄今其解剖变异的文献报道有两方面:①骨间前血管的腕背吻合支缺如[1];②骨间背侧血管中1/3以下发育不全[1~2].作者近期处理了1例骨间背侧血管走行于肌肉内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潘朝晖;蒋萍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60例肠梗阻超声检查资料分析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病因多,病情复杂,临床工作中有时很难判断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有无肠管绞窄,这对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对1998年2月~200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肠梗阻病人的B超资料进行总结,并探讨超声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张延平;唐健;张金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阴道B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对绝经后妇女以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而就诊者,以往常以诊断性刮宫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我们对该类患者行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学改变、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临床诊断性刮宫术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总结如下.

    作者:王娟;谌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术前子宫内膜癌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

    目的:评估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子宫肌层受侵在处理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10例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段诊刮标本和术后子宫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B超检查子宫肌层受侵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分段诊刮210例中162例临床诊断宫颈受侵,术后病理证实其中的124例受侵.临床诊断符合率76.54%,假阳性率23.46%.B超显示肌层受侵48例,术后病理证实46例,符合率95.83%.结论:分段诊刮有局限性.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予以纠正.B超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受侵,准确率高,经济、实用.术前制定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案,特别是拟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时,应将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结合起来考虑更为合理.

    作者:卢珍;李燕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经造影和手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3例,肝外门静脉阻塞9例,临床表现除具有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似表现外,尚具有年龄轻,肝功能化验正常等特点.治疗采用门静脉隔膜切除1例,自体血管搭桥1例,肠腔分流3例,脾切除、脾肾分流7例.结果:1例死亡,11例治愈,随访6月~70个月,再次出血1例.结论: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与其他类型的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表现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分流手术可作为基本手术.

    作者:程学俭;李晓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独眼合并无脑畸形1例

    在国外文献中,独眼(Cyclopia)合并无脑(Anencephalia)畸形少有记载,仅MacGregor在<婴儿和小儿病理学>一书中描述过[1].国内虽已见到过两例独眼畸形的报道[2-3],但独眼合并无脑畸形尚未发现.作者曾观察到此种罕见畸形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为龙;杨永富;傅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