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误诊为骨髓炎1例

白大峰;孙雪洁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误诊率, 神经系统肿瘤, 肿瘤生长, 早期诊断, 临床表现, 发病部位, 胚胎性, 转移, 交感
摘要:神经母细胞瘤是胚胎性交感神经系统肿瘤,多发于5岁以下小儿.因其具有发病部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化、肿瘤生长迅速、早期转移等特点,使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极高.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

    目的:探讨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佳入路.方法: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12例,其中鼻咽部肿瘤2例,口咽喉咽部肿瘤5例,咽旁间隙肿瘤5例.对其中的3例恶性肿瘤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对咽部缺损明显的3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结果:12例病变均获得彻底切除,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功能受损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下颌骨切开外旋人路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能充分显露深在肿瘤,具有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便于修复缺损、后遗畸形轻微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咽及咽旁间隙特殊病变如血管瘤的切除.

    作者:韩跃峰;张琨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桥本氏病57例临床分析

    桥本氏病(Hashimoto's disease),又称桥本氏甲状腺炎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检测指标,故极易误诊或漏诊.

    作者:黄学明;贾忠;应荣超;雷志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蒂足背推移皮瓣修复足内侧皮肤缺损1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宋某,女,18岁,因汽车碾压右足踝部导致踝部严重损伤伴皮肤缺损3小时入院.查体:右踝关节严重畸形,不完全离断,足内侧有-纵向皮肤缺损区,内踝后上方有一3cm× 7cm斜形伤口,小腿远端外侧皮肤挫伤,胫骨下端外露,弹性固定于足背上方.X线检查提示:右踝关节完全性后脱位,内踝骨折,腓骨下段及第一楔骨骨折.

    作者:周风金;胡万华;钟桂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B超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疗效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可有效终止早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少数孕妇出现不全流产、继续妊娠或大出血等副反应.为观察米非司酮配合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疗效,我们对300例自愿药物流产对象在服药前后均行超声监测,以观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娟;朱庆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阴道B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对绝经后妇女以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而就诊者,以往常以诊断性刮宫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我们对该类患者行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学改变、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临床诊断性刮宫术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总结如下.

    作者:王娟;谌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足骨血管孔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足骨血管孔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观测跗骨、跖骨和趾骨血管孔的数目及部位.结果:①跗骨中的第二楔骨血管孔少,平均为6.23±2.31个,滋养孔2.46±1.04个;跟骨血管孔多,平均为38.8±5.12个,滋养孔8.55±3.10个.②跖骨中段滋养孔,1孔者多占85.23%.③跖骨近、中、远节均有血管孔,其中滋养孔数目不恒定,趾骨中段滋养孔出现率为42.0%.结论:足骨均有血管孔,多数分布在足骨底面、内侧面和背侧面.

    作者:单云官;魏焕萍;王鹏;单娜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误诊为骨髓炎1例

    神经母细胞瘤是胚胎性交感神经系统肿瘤,多发于5岁以下小儿.因其具有发病部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化、肿瘤生长迅速、早期转移等特点,使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极高.

    作者:白大峰;孙雪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泪道探通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泪道阻塞

    泪道阻塞是一种常见的泪器病,主要由于炎症、外伤、先天畸形等因素的影响使泪道某一部位阻塞.

    作者:陈晓萍;左国平;姚进;韩群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前臂骨间背侧血管变异1例

    前臂骨间背侧皮瓣解剖及临床研究已有十几年历史,迄今其解剖变异的文献报道有两方面:①骨间前血管的腕背吻合支缺如[1];②骨间背侧血管中1/3以下发育不全[1~2].作者近期处理了1例骨间背侧血管走行于肌肉内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潘朝晖;蒋萍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经造影和手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3例,肝外门静脉阻塞9例,临床表现除具有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似表现外,尚具有年龄轻,肝功能化验正常等特点.治疗采用门静脉隔膜切除1例,自体血管搭桥1例,肠腔分流3例,脾切除、脾肾分流7例.结果:1例死亡,11例治愈,随访6月~70个月,再次出血1例.结论: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与其他类型的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表现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分流手术可作为基本手术.

    作者:程学俭;李晓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肋与第1肋骨融合并斜角肌止点变异1例

    颈肋导致胸腔出口综合征较为常见,但颈肋与第1肋骨融合(叉状颈肋)却少见报道,叉状颈肋合并斜角肌止点变异更为少见.作者曾诊治1例,臂丛被变异的颈肋及前斜角肌分为两部分.报告如下.

    作者:范少地;钟桂午;闫自强;于杰;张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肠导管在术后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肠梗阻[1].

    作者:纪忠;王振杰;方先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60例肠梗阻超声检查资料分析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病因多,病情复杂,临床工作中有时很难判断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有无肠管绞窄,这对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对1998年2月~200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肠梗阻病人的B超资料进行总结,并探讨超声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张延平;唐健;张金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骶骨置入螺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经椎弓根置入螺钉内固定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骨折、腰椎体转移肿瘤、椎体滑脱、外伤等造成的脊柱不稳.目前已设计出各种内固定器,试图在骶骨上获得坚强固定.

    作者:王鹏;张金波;单云官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足踝部和小腿是常见的损伤部位,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外露,因局部软组织少,使得伤后修复困难.过去常需要用比较复杂和牺牲主要血管的游离皮瓣、岛状皮瓣或病人极难适应的交腿皮瓣修复.

    作者:郭炜;李荣文;李庆涛;邓昌;苏涛;王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如未得到适当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造成死亡.

    作者:周为民;李晓强;吴允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术前子宫内膜癌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

    目的:评估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子宫肌层受侵在处理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10例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段诊刮标本和术后子宫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B超检查子宫肌层受侵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分段诊刮210例中162例临床诊断宫颈受侵,术后病理证实其中的124例受侵.临床诊断符合率76.54%,假阳性率23.46%.B超显示肌层受侵48例,术后病理证实46例,符合率95.83%.结论:分段诊刮有局限性.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予以纠正.B超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受侵,准确率高,经济、实用.术前制定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案,特别是拟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时,应将分段诊刮和B超诊断结合起来考虑更为合理.

    作者:卢珍;李燕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腹部穿透性损伤(附59例报道)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部穿透性损伤的诊疗水平.方法:对59例腹部穿透性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行单纯清创缝合术17例,其中4例中转剖腹手术;即时行剖腹探查术42例,其中单纯性腹壁穿透伤5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37例.结果:全组治愈57例,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8例发生伤口感染,1例并发胰漏.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是提高腹部穿透性损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积极抗休克和及时剖腹探查是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在严密观察下,合理选择病人行单纯清创缝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子岩;王振杰;郑士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闭合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闭合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对67例闭合性肝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18例,其中2例中转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49例.死亡4例,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肝功能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22例次.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抗休克和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对降低闭合性肝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

    作者:王子岩;王振杰;郑士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从临床解剖学角度探讨高位胆管癌肝门上手术入路

    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胆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为达到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在切除肝外胆管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肝门部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肝叶切除.

    作者:邹卫龙;许戈良;荚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