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芪珍胶囊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

胡逸琦;王定良

关键词:尖锐湿疣, 芪珍胶囊, 临床研究
摘要:自2001年12月至2002年6月本站性病门诊治疗尖锐湿疣386例,其中复治111例,复治率为29%,现就此111例复治病例及复治结果报告如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论宋金元时期基础理论发展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宋金元时期由于对解剖学、经典著作、病因病机学、辨证论治理论、本草及方剂学的深入研究,诊断方法、药物炮制及制药化学的进步,创立了许多新的学说与观点,使中医基础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作者:李成文;倪世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安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安冲剂是笔者等人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制的自备中成药.用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备的113例患者进行分析,兹简述如下.

    作者:李坤;孙聿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渗出膜

    目的:比较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渗出膜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渗出膜形成的 31例 (37眼 )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治疗采用局部加用激素和扩瞳的方法,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汤剂知柏地黄丸加味.结果:平均膜吸收时间西医组为 7 3天,中西医结合组为 5 6天,两组对比 p<0 05,说明两组疗效有差别.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渗出膜的疗效优于西医.

    作者:孙洁;陈国孝;金仁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支原体感染与不育症临床研究现状

    收集整理了近 10年来有关支原体感染导致不育症的 40余篇国内外资料.就支原体感染与不育症关系的现代研究、支原体感染导致不育症的可能机制、支原体感染性不育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了述评,提出了支原体感染的研究方向.

    作者:郑佑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含量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在 24小时内进行 3次电针刺激,依照 Bederson分级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运动功能的差异,应用干湿法测定脑水含量的改变.结果:发现电针后大鼠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脑水含量明显减轻.结论:电针对脑缺血的治疗意义.

    作者:陈华德;李新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格特征与中医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胃病各证型与艾森克 (EPQ)人格特征各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各证型病人的人格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中医胃病各证型与艾森克人格各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胃病各证型的患者,其 N值普遍高于对照组,尤以肝胃气滞型有显著性差异 (P<0 01).结论:中医胃病与人格特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伴有高度的情绪不稳定性.

    作者:苏中昊;章权;苏云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放血疗法抢救输液反应高热52例

    自2000年5月~2002年6月,我们采用放血疗法抢救输液反应高热52例,效果显著,现报告于下.

    作者:朱可勤;何桂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吕凤祥治痹经验

    吉凤祥副主任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临床、科研、教学近四十年,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治疗重在实效,尤对顽固性痹证,有独特疗法.擅长辨证,精于遗方用药时注重养血、祛风,调理阴阳.笔者曾有幸随师学习1年,兹将学习所得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严樟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4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观察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病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骤恶化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院对42例病例采用辨证分型中医综合方案为主的方法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红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分娩、流产、手术及月经后,由于机体抵抗力减弱,致病菌乘虚侵入内生殖器,引起盆腔器官局部充血、水肿、粘连,甚至化脓而成脓肿包块.患者常出现月经不调、痛经、腰痛、尿频、尿急、低热或高热,甚至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依娜;王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种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不同疗效.方法:将 120例膝 OA患者分为三组, A组为中药熏蒸组, B组为肌力训练组, C组为综合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膝进行评价,按膝关节疼痛程度、日常动作能力进行评分.结果:三组治疗后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P<0 05), C组疼痛程度、日常动作能力得分增幅显著高于 A、 B组.结论: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熏蒸组和肌力训练组.

    作者:霍文;徐福;姚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把握唯象发展中医

    中医学从本质上讲属于唯象科学的范畴,研究中医,发展中医,可以借鉴现代信息论,如唯象科学的某些理论,求得自我完善与发展.就把握中医学唯象的整体性、辨证性、直观性、本质性和科学性等有关特性或方面,完善与发展中医学术展开讨论.

    作者:蔡辉;王艳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参皂甙对腹腔感染大鼠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索人参皂甙对炎症反应中的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 40只 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 4组,每组 10只:灌水对照组、灌药对照组、灌水手术组和灌药手术组.灌水、灌药 7d,对照组取血,手术组造成腹腔感染模型,造模 48h取血, 96h再次取血并处死大鼠,解剖腹腔,观察腹腔病变.结果:手术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均降低,但用人参皂甙组较未用组降低幅度要小,且此作用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人参皂甙能阻止血清白蛋白的降低.

    作者:杜卫东;叶再元;徐旭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风湿骨痛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为观察风湿骨痛胶囊的临床疗效, 4家医院共收集 135例属寒湿阻络兼血瘀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用风湿骨痛胶囊治疗 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显效 5例 (3 70% ),有效 95例 (70 37% ),无效 35例 (25 93% ), 总有效率达 74 07%.用药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提示:风湿骨痛胶囊是治疗寒湿阻络兼血瘀型 RA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陈湘君;茅建春;顾军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清热化滞颗粒对小鼠血浆及小肠组织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清热化滞颗粒对胃泌素 (GAS)、生长抑素 (SS)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积滞模型小鼠自然恢复组、灌喂清热化滞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泌素、生长抑素的水平.结果:模型建成后,小鼠血浆及小肠组织中 CAS含量降低, SS的含量增加;灌喂清热化滞颗粒后 GAS增加, SS降低,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机理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胃肠蠕动有关.

    作者:赵霞;任现志;李江全;汪受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从一突发事件谈急诊中的护患关系处理

    护患关系,特别是夜间急诊中的护患关系处理是医院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护理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一突发事件做如下讨论.

    作者:胡曲;王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七厘散穴位敷贴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用中成药七厘散,敷贴在人体神阙穴、并加艾条灸,治疗临床分型为 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对痛经、月经不调、肛门坠胀痛、性交痛等症状改善明显,对盆腔触痛性结节、卵巢囊肿疗效相对较差.

    作者:汪慧敏;王幸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实践和休会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宜在饮食营养和及时纠治加重 CRF的可逆因素基础上,重视早期应用益肾消中药,以治其根本.益肾重在调理肾的阴阳气血,消癓宜消补兼施、痰瘀同治.笔者研制的益肾消组方--复方积雪草 (积雪草、桃仁、制大黄、黄芪、当归等 ),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具有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有利于延缓 CRF的进程.

    作者:王永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轻身消脂汤合力平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

    本人自2001年6月至2002年4月采用自拟轻身消脂汤合力平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45例,并随机设单纯常规力平脂胶囊治疗3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取得较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作者:曾云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申请硕士学位英语统考阅读能力分析与应试技巧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始于1994年.为了客观地测试同等学力人员的英语水平,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重新修订了考试大纲,并将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大纲规定的听、读、写、译等各种能力之中位于首位.本文结合1999年本院首办同等学力研究生班以来的英语教学经验及同等学力在职人员学习英语的特点,着重分析英语统考中阅读能力的要求,旨在帮助参考者提高阅读能力,掌握应试技巧,顺利通过英语统考.

    作者:董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