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巫天贤

关键词:布地奈德, 雾化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期, 雾化吸入治疗, 现报道如下, 糖皮质激素, 气管扩张剂, 哮喘治疗, 气道炎症, 临床效果, 分析指标, 动脉血气, 抗感染, 肺功能, 对照组, 容量, 疗效, 患者, 呼气
摘要: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在哮喘治疗中已取得明显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时气道炎症有类似哮喘的改变,本文为观察布地奈德氧驱雾化治疗AECOPD的临床效果,将4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全部病例均给抗感染、气管扩张剂等治疗,观察组另给布地奈德氧驱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前及治疗72h后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O2、PCO2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AO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分析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损伤之一,其中大约15%为锁骨远端骨折,尤其是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此类锁骨骨折非手术治疗效果很差,必须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我院急诊外科应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3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98例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应用异丙酚镇静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异丙酚在老年人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 398例60周岁以上老年人胃镜检查应用异丙酚镇静(镇静组),观察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反应和检查后的感受;同时应用心电监护仪全程监测血压、心率、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观察597例常规行胃镜检查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镇静组检查中及检查后收缩压均值分别为(118.27±6.15)、(121.58±8.33)mmHg,舒张压均值分别为(66.51±7.96)、(68.10±7.21)mmHg,比检查前的收缩压均值(136.19±7.96)mmHg、舒张压均值(71.45±6.35)mmH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心率均值为(69.28±6.54)次/min,比检查前心率均值(74.25±8.13)次/min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心率平均为(73.57±6.55)次/min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中及检查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心率增快,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检查前、中、后Sp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组在检查中的不适反应及感受如躁动、恶心、呕吐、呛咳、不愿再次检查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检查前、中、后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有需临床处理的心律失常及ST段压低等心肌缺血性改变,检查中房性早搏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人胃镜检查中使用异丙酚镇静安全有效,病人依从性好.

    作者:汤世伟;丁进;徐齐源;王俏;胡壮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低位直肠癌手术吻合口漏预防的现状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直肠癌好发于腹膜返折水平以下的直肠,占全部直肠癌的3/4左右.随着TME手术的成熟和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甚至超低位保肛手术成为可能.肿瘤位置在腹膜返折以下称之为低位直肠癌,而吻合口的位置越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就越高.目前临床上用来保护吻合口、预防吻合口漏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保护性造口、吻合器的应用、盲肠置管造口术、网膜成形术、盆腔灌洗、管腔内旁路技术等,本文将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王丹阳;滕理送;林建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医院新员工岗前教育的实施和体会

    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我们每年要从省内、外的高等院校招收大量的新毕业生,对他们实施岗前教育,是使新员工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新岗位、新环境的重要环节之一[1].岗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新员工了解和适应组织,接受组织文化,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并在今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逐步将医院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绩效.我院自1994年开院以来,每年都对新员工进行全院性的岗前教育,至今共举办了11次,参加人员共约1050人次,在此期间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戴立萍;郭杏雅;陈梅兰;徐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564例尿液干化学检测全阴性标本镜检分析

    目的 分析本实验室AX-4280全自动尿分析仪(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的全阴性结果的尿液标本,为评价尿液干化学法全自动尿分析仪在临床尿液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门诊尿液常规检测中的1564例全阴性标本进行尿沉渣检查,结果分成肾内科及泌尿科门诊组(A组,n=204)和非肾内科及泌尿科门诊组(B组,n=1360)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阴性结果中白细胞假阴性(真阳性)的标本占4.54%,红细胞假阴性(真阳性)的标本占3.58%.其中肾内科、泌尿科204例病人中白细胞占6.86%、红细胞占6.37%.A组内男性白细胞假阴性率为3.63%,与女性细胞假阴性率为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A组红细胞假阴性率与B组红细胞假阴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P<0.05).结论 在使用干化学法尿液全自动分析仪做尿常规出现全阴性结果时,为了不漏诊,不误诊,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全部进行尿沉渣分析仪或显微镜检查.

    作者:杨旭峰;许凯声;张振良;黄洪;陈勤;薛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1,6-diphosphate,FDP)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将3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FDP 250~300mg·kg.-1·d-1,做心肌酶谱测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32/35(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25/33(75.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源性FDP有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患儿,并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裴文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儿童腹痛

    1 病史患者,女,13岁,自述有上腹部疼痛伴呕吐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为绞痛,呈阵发性.腹痛常在呕吐后慢慢缓解,同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常常伴1~2次腹泻样大便.腹痛发作2~3d后,病人可正常饮食.这样的症状常常发生在晚上,一般4周左右发作一次,但与月经周期无关.二次发病间隔期,女孩胃口正常,无其他症状,无咯血,无血脓便,无发热.除急性发作期,大便正常,生长和体重正常.每次症状出现时,病人被送至急诊室,经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

    作者:《全科医学临床与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移植肾临界改变干预的长期观察

    目的 观察移植肾活检病理呈临界改变的肾功能异常患者的预后,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移植肾病理诊断为临界改变的50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根据其肾穿刺时血清肌酐水平分为肾功能异常组(n=29,A组)和肾功能正常组(n=21,B组),并以移植肾病理无特殊改变者作为正常对照(n=13,C组).比较临床预后及病理组织中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改变.结果 A组术后3月肌酐为(131.16±21.37)μmol/L,明显高于B组和C组(P分别<0.001和0.03),但3组在术后6月和1年的肌酐水平相近.A组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间质浸润和间质纤维增生在A组多见(均P<0.05),在B组中IgM的沉积较多见(P<0.05).在A和B组中均未发现C4c和C1q的免疫荧光染色,IgG,IgA的免疫荧光染色和补体C3d、C4d在小管旁毛细血管的沉积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4d阳性组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较C4d阴性组高( P<0.05).结论 移植肾临界改变患者存在长期预后较正常改变者差的趋势,对临床上肾功能异常及病理中C4d阳性的临界改变患者应加强免疫治疗.

    作者:吕蓉;潘群英;王慧萍;何强;陈江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2例儿童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病因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儿童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出血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儿治愈,死亡3例.至少8例出现后遗症.结论 预防及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但预防同样关键.

    作者:魏利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常见原因和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欧美国家普及使用.我国一些医院也逐渐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虽然静脉留置针具有诸多优点,但使用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如静脉炎、堵管等.堵管的发生率为7.6%~71%不等[1],常见的堵管原因有:封管液配置不当、封管不利、保护不良等.下面将原因与护理对策一并分析如下,供护理同行们参考.

    作者:陈励顺;沈晓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肺栓塞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7例临床分析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一种极易被误诊或漏诊的临床急诊,在我国,其误诊率极高.由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均非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现对我院近五年来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薛忠献;高乾琴;陈恩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与生育有关的心理问题

    由于我国多年来在医学模式转变上的落后状态,导致大家对心理健康与保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产生许多错误的看法与偏见.另一方面,由于医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与认识,常常贻误病情,甚至不自觉地给病人带来医源性的心理打击.因此,这是当前保健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努力加强和提高.

    作者:张彤杰;鲍德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在哮喘治疗中已取得明显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时气道炎症有类似哮喘的改变,本文为观察布地奈德氧驱雾化治疗AECOPD的临床效果,将4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全部病例均给抗感染、气管扩张剂等治疗,观察组另给布地奈德氧驱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前及治疗72h后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O2、PCO2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巫天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腔内三维超声在诊断输尿管下段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腔内三维超声成像检查在输尿管下段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输尿管下段病变患者先进行腔内二维超声检查,并进行腔内三维超声重建,对两者图像进行描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腔内三维超声成像后,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病变与输尿管管壁的关系、病变与输尿管管腔,病变与膀胱输尿管开口、病变与输尿管开口旁的膀胱壁的空间关系,腔内三维超声病变检出率为88.10%,二维超声检出率为74.13%,三维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P<0.01).结论 实际应用中发现腔内三维成像可以提供较二维图像更丰富的信息,能够更有效地发现二维超声无法检出的病变.

    作者:石俊华;许亮;雷志锴;马晨霞;包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声对女性婴儿腹股沟疝伴子宫或卵巢嵌顿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女婴腹股沟疝伴子宫或卵巢嵌顿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8例经手术证实的女婴腹股沟疝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象特征.结果 超声确诊的38例病例中,20例伴有子宫或卵巢嵌顿,超声表现为典型的子宫、卵巢声像图,且嵌顿的子宫或卵巢外形大于不伴有子宫或卵巢嵌顿者.结论 女婴腹股沟疝患者,尤其是60d以下的小婴儿,超声检查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镭;杨秀珍;蒋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后胃液pH与胃肠功能障碍关系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常见的急症,窒息缺氧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胃肠道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器官,胃肠功能障碍的出现常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因此早发现、早处理是防止病情发展、减少死亡的关键.我们对46例窒息新生儿胃液pH值进行动态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建华;李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发性尖锐湿疣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水平检测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探讨其在痰病发生中的作用.同时检测复发的尖锐湿疣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以了解这两个细胞因子在痰病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73例尖锐湿疣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对该73例中29例复发的尖锐湿疣患者和44例未复发的患者进行以上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 患者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复发组患者的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组(均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低下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林爱华;金纳;朱可建;程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贝叶斯法在临床PBL教学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鼓励自主探究.然而医学是一个逐渐习得的过程,医学生在缺乏临床经验和未建立成熟临床思维的背景下,可能对临床的症状、体征以及文献中的数据产生误读,从而影响对问题的判断,使PBL教学方式达不到应起的作用.我们在PBL教学过程中引进决策学的重要数理模型--贝叶斯法,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己的临床决策能力.

    作者:邵宇权;王谨;胡兴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电双频指数在指导丙泊酚控制气管拔管反应中的应用

    全麻患者手术结束后,随着麻醉药物的消失,意识恢复,再加吸痰、气管导管刺激等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发生心血管并发症.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BIS)是公认的评价镇静程度的脑部监测指标.本研究拟将BIS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观察小剂量丙泊酚对控制全麻拔管期间不良反应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秀兰;赵助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庭环境对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与其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240例经住院治疗获临床痊愈或显著进步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家庭环境量表(FES)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其出院后1年内家庭环境和复发情况.结果 240例患者出院后1年内复发112例(46.67%),患者复发率乡村高于城镇(P<0.05);与出院时PANSS评分、家庭人口呈正相关性(均P<0.01),与住院天数、家庭人均收入呈负相关(P<0.05与P<0.01);FES评分: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复发组显著低于稳定组,情感表达和矛盾性复发组显著高于稳定组(均P<0.01),其它因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环境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密切相关,进行家庭干预,改善家庭环境,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作者:秦天星;郭细先;曾德志;华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