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动人口产妇围生期保健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

金新丽

关键词:流动人口, 孕产妇, 围生期保健, 知识调查, 围生保健, 重要性认识, 资源缺乏, 育龄妇女, 文化程度, 健康知识, 服务利用, 城市, 流动性, 不稳定, 限制, 卫生, 社会, 妊娠, 经济, 分娩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部分为育龄妇女,在暂住地妊娠、分娩.由于孕产妇奉身文化程度的限制,对围生保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流动性很大,因此对当地的卫生资源缺乏了解,对城市中围生保健服务利用不足,造成孕产妇围生期健康知识的缺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中重型颅脑损伤引发躁动的观察及护理

    躁动不安是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常见的临床表现.颅脑损伤后引起的烦躁过程是神经与运动系统异常兴奋的一种暂时状态,往往与脑细胞功能下降,代谢紊乱诱发的缺血、缺氧状态有密切联系.引起躁动不安的因素很多,常见原因主要包括:脑挫裂伤,尤其是额叶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和脑肿胀所致的颅高压状态~([1]).

    作者:徐晓琴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院作为一个医疗服务单位,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就是其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患者对病区护理质量客观、公正的评价,它能真实反映患者对护理工作一系列服务的体验~([1]).

    作者:程蕾;游川;余惠兰;青晓;易全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40%~([1]),控制好血压可以提高透析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透析医生和护士必须给予重视,对透析中低血压及时采取防治与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文燕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优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退药程序的效果研究

    患者的用药计划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当天接收、分批次.隔天配置再送至病房~([1]).由于电脑系统是隔日计帐,且药师提前1 d撰备药品,医生若要修改医嘱、调整用药计划,就会有退药问题出现,频繁的退药将会过多地耗用工作时间、增加差错的发生,影响到PIVAS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2]),影响到患者的安全用药.针对退药差错引发的用药差错事故等风险,我院PIVAS进行了领药、退药处方相抵的实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米文杰;杨敏;杨海苓;李林;刘新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69例在入院或术后24 h内插管鼻饲进食,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65例在术后24 h后插管鼻饲进食.比较2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 EEN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DEN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胃肠内营养,可以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林琼;杨毅华;黄水英;张伟珍;丘友谊;林御贤;江新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1]).就日前的医疗技术来说,慢性肾衰是一种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并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应激反应,对病情的反复发作有影响.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对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改善护士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200名护士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对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比较教育前后2组护士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前2组护士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后1个月,2组护士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护士生活质量.

    作者:杨瑞珍;梁霞;唐良春;邱锡坚;周月琼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提高儿科静脉穿刺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258例首次接受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9例,2组输液均由专人操作,干预组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操作,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穿刺时依从性及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干预组静脉穿刺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干预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家属和患儿对静脉穿刺的合作性,配合护士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林丽君;蔡玲芳;陈秀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产妇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产后出血是发展中国家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科出血占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49.9%,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的87.8%0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必然会对产妇造成一系列危害,产后出血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做好怀孕妇女的围生期保健系统管理工作,及早干预,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作者:刘韶秀;张桂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进展

    肝性脑病是我科的常见病之一,综合性的抢救和护理措施不及时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预防或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而要做到早期发现,护理工作人员,特别是护士长更应该全面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以便及时做出准确判断.本文将肝性脑病护理措施进展情况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桂玲;郑蕾蕾;李艳;孙怡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自制脑棉台在脑科手术中的应用

    进行脑科手术时,常会使用大量的脑棉,而脑棉一般放在洗手护士右手指上传递给手术医生.在进行深部脑科手术时,因手术需要而将脑棉修剪成不同的形状.此时洗手护士的双手既要传递脑棉,同时还需修剪脑棉,造成手术中的忙乱.

    作者:秦晓云;任彦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脑卒中目前在我国是首位致残和次位致死的疾病.出血性脑卒中虽然仅占脑卒中发病率的20%,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却远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约80%的存活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后遗症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1~3]).

    作者:吴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随着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措施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患者生存的数量(生存时间、生存率等),更应着重于提高其生存质量,增进人类身心健康.目前,全世界仍有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依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1~3次/周血液透析,给患者及家庭造成较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尤其是患者,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情绪及社会角色的改变.

    作者:马月华;李洋;陈丽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术前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腰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腰间盘突出又名腰椎间盘突出,腰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

    作者:叶建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呈逐渐增多的趋势~([1]).糖尿病作为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高4~10倍,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更高.我院2009年4~8月对收治的38例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羊香芬;李嫦珍;汤佩妲;刘淑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人文关怀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是要求护士将其所学到的知识内化后,给予患者真诚的关心与关注~([1]).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对收治的48例骨科患者进行术后护理,主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强化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增强自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术后的治疗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改善临床教学现状,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从而保证护生能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方法 分析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缺乏完善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制,师资力量薄弱,临床护理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结论 通过分析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保证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为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后备人才做足了准备工作.

    作者:陈翠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APN连续性排班对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对象素质及需求的改变,护理工作的范畴及内涵发生着质和量的变化,而我国现阶段的整体护理工作存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不合理、护士责任不到位、整体护理流于形式等问题,很难满足现代医学需求~([1]).

    作者:林兴凤;王春美;王晓云;孙俊华;张华岩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

    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对276例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需转运的危重患者276例,男170例,女106例,平均年龄(43.2±10.3)岁.其中内科:上消化道出血、脑血管意外、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冠心病心肌梗死116例;外科:颅脑损伤、骨折、失血性休克、多发伤等共145例;儿科:高热惊厥15例.有气管插管65例.均须通过转运完成诊断性检查或到专科住院治疗.

    作者:汪君燕;俞明娜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护士礼仪的培训与临床实践

    目的 探讨在职护士护理礼仪的培训方法与临床实践过程.方法 由专业老师集中授课,以点带面对护士进行规范化礼仪培训,制订护理礼仪流程标准,应用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并进行监督、考核.结果 通过护理礼仪动作的培训及礼仪流程的临床实施,护士们在工作中行为规范,服务周全,形成我院独特的护士群体形象,患者反映良好.结论 护理礼仪的反复培训强化和护理礼仪流程的临床应用,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形象.

    作者:余爱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