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儿童烟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刘树华

关键词:颞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动脉吻合, 术治疗, 儿童烟雾病, 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狭窄或闭塞, 缺血性卒中, 慢性进行性, 大脑前动脉, 血管形成, 颈内动脉, 为儿童, 软脑膜, MMD, ICA, CAC
摘要: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ICA)远端、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CAC)近端狭窄或闭塞伴脑底部和软脑膜烟雾状、细小血管形成,并已成为儿童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原因之一 [1].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1例复发性垂体肉瘤患者的护理

    软骨肉瘤多由软骨瘤恶变而来,有研究 [1]报道,888例原发恶性骨肿瘤中只有7例发生于颅内.软骨肉瘤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盆和肋骨,发生在颅内少见.软骨肉瘤从起源上多来自原始中胚叶间质细胞,偶尔可发于畸形性骨炎、颅骨纤维结构不良或软骨瘤恶变.

    作者:王燕燕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肝癌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加强对肝癌患者急诊介入治理的护理办法.方法 140例施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肝癌患者在原有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规范的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护理,并积极地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和出院指导.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调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精心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石敬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1例氨磷汀致低血压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氨磷汀为正常细胞保护剂,主要用于各种癌症放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在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鼻咽癌、消化道肿瘤等多种癌症患者进行化疗前应用,可明显减轻化疗药物所产生的肾脏、骨髓、心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毒性,而不降低化疗药物的疗效.

    作者:陈雪峰;盛路芳;张美英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ICU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明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对ICU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分别接受EN和PN支持治疗,对2种支持治疗的疗效、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EN和PN组患者支持后等级疗效没有差异;但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细胞免疫水平2组支持后的差异明显;且EN组的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较PN组少.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的支持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作者:周建红;李群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改进式桡动脉压迫带在动脉取血后压迫止血中的应用

    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穿刺后压迫止血问题仍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应用传统的人工按压方法,不仅耗费人力,而且按压力度大小不等,导致取血穿刺点时常出现淤斑、渗血及血肿,按压效果又差,患者舒适度下降.

    作者:宋静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医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的测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创造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发展的环境,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巩固专业思想,强化评判性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改善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李慧;唐四元;孙玫;杨如美;张开利;王井霞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肠型白塞病的诊治及护理现状

    白塞病(Bellcer's disease,BD)是以复发性口、外生殖器溃疡和虹膜炎为主的侵犯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脏器,消化道损害占8.2%~26.6%,白塞病累及消化道并出现溃疡者称为肠型白塞病(intestinal Belaeet's disease,IBD) [1].肠型白塞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病例较罕见,为此笔者检索、分析、总结了肠型白塞病的研究及护理现状,希望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对IBD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莉;倪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眼动脱敏再加工对地震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MDR能有效改善PTSD和抑郁的症状,能提高患者适应性的应对方式,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高静;张先庚;林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行外耳再造术患者的护理

    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小耳、无耳畸形、烧伤、咬伤、车祸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外耳畸形,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容貌[1],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行外耳再造术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秦丽娟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自制血液透析器手工复用检测装置的应用

    复用血液透析器具有降低首次使用综合征、提高生物相容性及降低血液透析成本、减少医用垃圾、利于环保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液透析器复用技术分机器复用法和手工复用法,目前在很多透析单位仍然以手工复用法为主.

    作者:朱高峰;马春玲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电子体温计在儿科应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对体温测量的一致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共测量616例次患儿,其中早产儿218例次,足月儿102例次,监护室患儿296例次.用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腋温,同时用肛表测量患儿直肠温度.结果 在同样的测量部位,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的测量数值无显著差异,直肠温和腋温的差值在0.67~0.93℃.新生儿的腋温和直肠温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安全、可行,数据可靠,新生儿可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

    作者:张玉侠;顾莺;丁红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热球与子宫内膜电切手术配合的比较分析

    热球(uBT)与子宫内膜电切(代RE)的目的是一致的,其原理都是通过热效应使内膜凝固、烧灼、剥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目的.在全部育龄妇女中,19%患者月经过多 [1],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激素,以及反复吸宫,对治疗无效和贫血严重的只能做子宫切除,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且破坏了盆底正常结构.

    作者:刘颖;刘风茹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压舌板、开口器及舌钳的管理

    压舌板、开口器、舌钳是医院急救车内必备的抢救器械,为了较好地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器械裸露存放问题,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使其在无菌的状态下存放,我们将上述器械进行了管理改进,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付英;马颖;贾海兰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护士自愿呈报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是提高护士对2级以下不良事件的识别与呈报意识.深入无责呈报观念,营造安全文化,简化上报程序,均有助于提高护士不良事件的自愿呈报率.

    作者:王玲;杨莘;张睿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血液透析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显著延长,但营养不良问题日趋突出,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欧美6个透析中心的联合评价[1]显示:33%透析患者存在轻至中度营养不良,8%为重度营养不良,我国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57.14%~85.00%.

    作者:刘春华;张力;张慧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积极感受的研究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老年痴呆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第4位死因[1].我国由于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绝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接受家庭照顾[1].对于照顾者的消极感受大多数人都非常容易理解,与此不同的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照顾行为同时也可以产生积极的感受[2].到目前为止,对于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的积极感受,以及这些积极感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却鲜有研究.

    作者:张睿;李峥;王玲;杨莘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体位护理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其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负担.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患者肌力和活动自控能力恢复的程度.

    作者:王淑文;陈水平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烟卷纱布和弹力绷带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常的方法是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有一定的优越性 [1].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经桡动脉途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35例患者,采用烟卷纱布压迫止血和弹力绷带包扎桡动脉穿刺点,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徐惠萍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较常见的血管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其形成的三大因素,包括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管壁损伤 [1].好发于下肢,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症状.

    作者:王佐荣 刊期: 2009年第25期

  • 2种采血方法对标本溶血影响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2种真空静脉采血方法对标本溶血的影响.方法 将采集静脉血标本的1254例体检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7例.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针头与储血管橡皮塞表面呈90°插入.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针头与储血管橡皮塞表面呈45°斜方向插入,旋转针头,使针尖斜面紧贴储血管内壁.观察2组标本溶血情况.结果 对照组标本溶血19例占3.03%;观察组标本溶血5例占的0.80%.观察组标本溶血比对照组标本溶血明显减少.结论 观察组可以显著减少标本溶血.

    作者:唐启清 刊期: 2009年第25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