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娟;方桂珍;胡祝红
目的:比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行单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20mL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20mL和15mL。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4%罗哌卡因。记录颈浅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5分钟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神经阻滞完善率及麻醉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 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明显高于A组( 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区域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作者:周正阳;武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 ) D ]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择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体检健康的1天~15岁儿童757例。按不同年龄分成≤1岁、>1~2岁、>2~3岁、>3~4岁、>4~6岁共5组。按不同季节分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共4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中25(OH)D水平,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并比较不同组间25(OH)D水平。结果757例1天~15岁健康儿童血清25(OH) D水平为(36.61±11.20) ng/mL ,其中,男性为(36.14±11.07) ng/mL ,女性为(37.26±11.36) ng/mL ,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OH ) 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1.965, P<0.01),健康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清25(OH ) D水平逐渐下降;不同季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96, P<0.01)。健康儿童血清25(OH ) D水平在冬季时水平低,秋季时水平高。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OH ) D水平不同,临床在诊断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时,应根据年龄和季节来判断结果。
作者:熊翠莲;陈益明;王忠平;褚雪莲;冉启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并发湿疹予地塞米松联合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与尤卓尔软膏局部涂抹后无菌纱布覆盖的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3例PICC并发湿疹的患者按照发生湿疹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期发生的31例为对照组,使用尤卓尔软膏涂抹局部后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导管;后期发生的32例为观察组,先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局部涂抹,待干后予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固定导管。结果两组处理方法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对PICC安全留置要求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治疗湿疹及固定导管优于尤卓尔软膏局部涂抹后纱布覆盖固定。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即可以促进湿疹后皮肤破损的愈合,减少感染机率,有效固定导管,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茹晚霞;邵水芬;徐亚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三酰甘油和脂联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正常组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喂以基础饲料,另两组喂以高脂饲料。1个月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及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组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同样的方法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注射0.9%氯化钠。12小时后收集标本,检测淀粉酶、三酰甘油、脂联素,取胰腺组织HE染色,参照Grewal法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胰腺组织坏死程度较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严重,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脂联素水平与三酰甘油存在负相关( r=-0.844)。结论高脂血症能加重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伴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三酰甘油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两者存在相关性。
作者:杨培秀;陆其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蛋白质组学是指对机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的研究。目前用于蛋白质研究的支撑手段主要有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等。肺癌是当前全球癌症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对正常肺和肺癌的组织或血清或细胞的蛋白质组研究,可以直接比较两者之间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为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等提供指导。
作者:王攀;李招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或合并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诊治、相关处理和预后。方法对10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外侧结构的修补以及保守治疗。结果1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0个月,平均(9±1)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7例,可1例,差2例。结论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或合并后外侧结构损伤,根据损伤的不同分型采取不同外科处理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与满意度。
作者:陈刚;阮建伟;陈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两种备皮方法对骨科手术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6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剃毛备皮,观察组采用脱毛剂备皮,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与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脱毛剂备皮法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切口的感染率,改善切口愈合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备皮方法。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 )和谷氨酸脱氢酶(GDH )水平的变化及对肝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初治肺结核患者226例,检测抗结核药物统一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相关血清学指标、GST和GDH水平。分析GST和GDH水平与肝损伤分级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结果肝损伤发生率32.3%(73/226)。治疗前两组GST和GD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肝损伤组GST和GDH水平显著高于非肝损伤组(均 P<0.05),且随着肝损伤程度的加重,GST和GDH水平均升高(均 P<0.01)。GST变量的曲线下面积为0.89,GDH变量的曲线下面积为0.93,具有较高的诊断肝损伤临床价值。结论 GST和GDH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中显著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该类肝损伤的临床价值。
作者:那淑媛;朱银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骨盆边缘撕脱骨折是软骨板的撕脱伤,以瘦长纤细身材的青少年多见。此类骨折中以髂前上棘部位的骨折常见。本文通过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青少年髂前上棘骨骺撕脱骨折患者骨折的起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诊治过程等,为临床在此类病例的确诊和辅助检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周世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E26转录因子-1(Et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检测用于预测淋巴瘤侵袭性以及评估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150例淋巴瘤病患者取其淋巴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83例和非侵袭组67例,另选择20例良性增生性的淋巴结炎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S-P方法对Ets-1和MMP-9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Ets-1和MMP-9在不同临床和病理特征中的表达。结果(1)Ets-1和MMP-9在淋巴瘤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2) MMP-9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组织学类型没有显著关系;而MMP-9在侵袭性淋巴瘤组织中的阳性率(80.7%)显著高于非侵袭性淋巴瘤组织(38.8%)( P<0.01);在Ⅲ期和Ⅳ期患者中的阳性率(72.0%)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52.0%)( P<0.05);Ets-1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以及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关系;Ets-1在女性中的阳性表达率(71.7%)显著高于男性(36.1%)( P<0.01),在侵袭性淋巴瘤组织中(62.7%)显著高于非侵袭性淋巴瘤组织(31.3%)( P<0.01);在Ⅲ期和Ⅳ期患者中的阳性率(82.7%)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41.3%)( P<0.05);(3) Ets-1和MMP-9两者弱相关( r=0.319)。结论 Ets-1和MMP-9在淋巴瘤的侵袭性判断以及预后评估方面是比较可靠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牟虹;范京京;陈美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芍药苷在兔椎间盘内紊乱(IDD )发生过程中对FasL介导的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96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0.5)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其中3组行纤维环穿刺造模。造模后各组分别采用芍药苷高[120mg/(kg·d)]、低[30mg/(kg·d)]剂量及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分笼常规饲养。分别在术后3、6、10周将各组大白兔处死取材,每组8只,离断腰椎,分离椎间盘。免疫组化法检测FasL、IL-1β及TNF-α的表达并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6、10周时,各造模组的FasL及IL-1β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0.01)。芍药苷高、低剂量组的FasL及IL-1β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均 P<0.05),而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6、10周时,各造模组的TNF-α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0.01)。3周时,高、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10周时,低、高剂量组的TNF-α阳性细胞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 P<0.05),而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芍药苷可以抑制FasL表达,进而抑制IL-6及TNF-α等炎性因子的分泌,终起到抑制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史立君;吴春雷;王靖;滕红林;李驰;朱旻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肺活检病理确诊为COP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治疗和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COP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干咳、呼吸困难、肺部爆裂音,胸部CT以双肺多发斑片影和实变影较多见。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减退为主,病理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COP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活检。肺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作者:陈巧瑛;曹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壁硬纤维瘤临床特点及CT表现,旨在提高CT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腹壁硬纤维瘤13例,分析其临床特点、CT表现与病理表现。结果本组13例腹壁硬纤维瘤共14个病灶,女11例,男2例,年龄20~58岁,平均(30.5±5.3)岁,9例有手术史。其中2例男性伴发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均以无痛性缓慢生长腹壁肿块为首发症状。肿瘤大小2.5cm ×3.0cm~8cm ×9cm ,10个呈梭形,4个呈类圆形,均与腹直肌或腹外斜肌长轴平行;11个病灶边界清楚,3个边界不清,2个病灶累及腹膜。增强扫描除1例无强化外,其余均为渐进性强化或延迟强化,均未出现出血、坏死及钙化。结论腹壁硬纤维瘤好发于有剖宫产史的生育期妇女及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的男性患者,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患者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等临床资料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尹森琴;刘永强;张国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 )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住的9例SMAS患儿,均经钡餐造影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或手术证实,对其临床症状、体征、检查、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小儿SMA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B超诊断正确率达88.9%;9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并经3~5年随访,7例内科治疗有效,2例终采用手术治疗。结论小儿SMAS容易误诊,腹部B超可以作为疑似病例初筛的重要检查方法,治疗上首选保守治疗,对于经长期内科保守治疗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者应予手术治疗。
作者:赵小乐;何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恢复期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5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治愈并停药3个月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者共5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利巴韦林喷雾治疗,伴高热者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症处理;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5天,于激素治疗结束后第7、20天2次监测血压、血小板计数、血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第7天时均未发现血小板减少复发者,第20天治疗组复发2例(7.7%);对照组复发8例(32%)。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第7天、20天两次监测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治疗组第7天监测发现1例轻度肝功能损害,第20天监测肝功能已恢复正常。结论短期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在恢复期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血小板减少的复发。
作者:裘小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5例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患儿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例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5例患儿均出现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其中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治愈3例。结论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服药后的2~4小时是救治的关键。护理的重点是做好急救护理、治疗后的观察护理、心理护理和用药安全指导。
作者:赵嫣红;娄洁婵;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肠镜检查前治疗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莫沙必利5mg ,对照组仅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效果。结果对照组36例纳入终统计,其中肠道清洁效果优10例,良15例,中8例,差3例。治疗组35例纳入终统计,其中优18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两组肠道清洁数及清洁为优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莫沙必利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应用清洁肠道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且推荐常规剂量5mg即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何志刚;江建华;冯永航;马敏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连续给药1年后观察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改变、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并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温喜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急性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呈散发流行,主要经消化道途径传播,较少引起肝外其它系统的病变,尤其是引起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本文报道1例急性戊型肝炎并发溶血性贫血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吴春明;黄强;陈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 MSA )是一组原因不明、累及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及自主神经系统等多部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头颅MRI上可出现壳核、脑桥、小脑中脚和小脑萎缩,第四脑室及脑桥小脑池扩大等改变,尤其以T2WI上的脑桥“十字征”为相对特异性表现。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例MSA患者为例,结合文献复习来提高对本病MRI改变的认识,以期帮助早期临床诊断。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传琛;邵慧军;陈红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