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肿瘤的护理

秦德芳;陈文直;熊书梅;王晓梅;王智彪;白晋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骨肿瘤, 护理, High Intensity Ultrasound, 工程研究所, 肿瘤病灶, 肿瘤病人, 治疗肿瘤, 正常组织, 应用前景, 医学超声, 无创治疗, 经验总结, 新技术, 非手术, 样机, 深部, 局部, 截肢, 定位
摘要: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近年来兴起的局部高温治疗肿瘤新技术.它具有非手术、定位破坏深部肿瘤病灶和较少影响周围正常组织的特点,为肿瘤的无创治疗开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用本校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研制HIFU样机,从1997年12月~1998年12月对9例拒绝截肢的骨肿瘤病人施行HIFU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及护理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包括急性坏死性和/或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由于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易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死率高达20%~30%[1],故治疗相当棘手.临床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探索,使本病的治疗在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护理上也发生很大的变化.现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邓洁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戊二醛对胃镜消毒效果的观察

    胃镜是诊疗上消化道疾病的常用仪器之一.由于它在病人中使用频繁,交叉感染的威胁大,故胃镜的消毒很重要.戊二醛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内窥镜消毒的药物.为此,我们对其消毒效果进行了系统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细春;赵玉玲;蔡碧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2000年相聚在桂林--本刊首届特约通讯员工作会议纪要

    抱着对<实用护理杂志>的热爱、关心和支持,带着众多护士姐妹的嘱托、期望和建议,<实用护理杂志>的50多名特约通讯员于2000年9月21日与<实用护理杂志>社的编辑们相聚在桂林,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与她们朝夕相处了16个年头的<实用护理杂志>的发展、前途及命运.

    作者:曲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质量检控点库的建立与应用

    分析常规护理质量检控表的弊端后,采取突出检查目的、量化检查指标、提炼检控点、组合检查项目的方法.利用微机建立临床护理质量检控点库,抽点形成检控表,并组织实施检查.由于检查内容、检查方式、评价效果适应临床实际,在实际运作中取得初步成效.检查的力度和有效性加大,提高了检查效果,进一步完善了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赖晓帆;吴兰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护理

    1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一次性自体血液回输器对术后切口引流液进行回输.结果:平均引流量约200~1 300 ml,术后平均回输血量约530 ml,无1例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均未输同种异体血.讨论:此方法具有节约血资源;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感染其他疾病的危险;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冯岚;裴万萍;蒋富贵;瞿东滨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员的能力培养

    1 案例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1.1 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员.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教学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比较容易.案例式教学正是以其真实可靠性、高度概括性、清晰的感知性见长,所以,案例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员.

    作者:张晨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4 307例门诊病人咨询问题分析

    为提高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对4 307例门诊病人咨询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病人咨询的问题以医疗就诊多,其次为询问地点位置、协助填写门诊病历首页、护理治疗、护送帮助等.究其原因,采取措施,并认为对咨询工作需具备四大要素:护士的观察力、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及硬件配套.另外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一切为病人着想,在门诊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氛围,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作者:张辛;武新红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眼科特殊体位头部固定枕的研制及应用

    眼后部和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病人行玻璃体充填气体手术后,要求病人采取俯卧位和面部朝下的坐位,使裂孔处于高处,以利于气体上浮顶压封闭视网膜裂孔,保持此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临床上病人常规采取俯卧位时头部垫一枕头,此方法存在着较多弊端.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头部固定枕,经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绍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精神分裂症近期结局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

    目的:分析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系列标准化评定工具,对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1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2 a的随访评估,对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2 a随访时结局良好者达59.9%,影响其近期结局的主要因素为:随访期服药治疗情况、社会支持、思维贫乏、注意障碍、病前职业功能水平、意志缺乏.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较好,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人为干预,并提出了干预对策.

    作者:卢世臣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整体护理对儿童室间隔缺损手术疗效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择1996年12月~1999年12月间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儿童室间隔缺损(VSD)患儿11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2组,即功能制护理组(对照组)和整体护理组(观察组).2组资料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区和成分构成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朱美玉;陈如红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颈内静脉置管致液体漏入壁层胸膜外1例教训

    1 病历介绍患者,男,52岁,因左肺鳞癌Ⅳ期1年余,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1个月,于2000年2月28日再次入院,检查提示食道中段受压狭窄,纵隔淋巴结,第8胸椎,第7、8肋骨转移,给放射治疗加DDP增敏及支持对症治疗.3月13日,因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经患者同意后,请麻醉科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及置管过程顺利,但硅胶管送至所需长度时回血不畅,退管途中又见回血通畅,术者再次将管送至所需长度后固定,输液进行15 min时,患者自感胸部隐痛不适,当班医护即将复方氯化钠液改换为10%力能液缓慢滴注观察后,不适症状缓解,全日共输液1 500 ml,次日开通输液前,护士抽吸回血时见大量乳糜状液体回出,紧急送检见大量脂肪球及红、白血球,X胸片造影未见大血管及腔静脉显影,右肺组织模糊,肋隔角无变钝,听诊右肺呼吸音较左肺减弱,经麻醉科、胸外科会诊考虑为静脉导管已穿透血管壁,但未穿破胸膜,致使输入液体渗漏至壁层胸膜外潜在腔隙内.

    作者:马正丽;王海英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军队医院合同护士的使用及管理对策

    1 存在的问题合同护士是军队医院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很多大医院合同护士已占医院护士总数的40%以上,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有进取心,能够努力工作,热情为军地伤病员服务.但在其使用与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来源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缺乏统一标准,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等,根据这些问题,各单位也都采取相应对策.

    作者:隋永红;曾莹;易冬梅;李凤芝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中美护理工作比较和借鉴

    笔者有幸于1999年6月~9月赴美国进行短期学习考察,期间在Wisconsin儿童医院学习6周,之后去Boston儿童医院、Shriners儿童烧伤医院、Massachusetts总院、The Mount Sinai医疗中心、Montefiore Albert Einstain医疗中心及Stanford大学附属Ludile Packard儿童医院等作了实地护理考察,使我们比较了解了美国护理的现状.通过对中美护理在行政、临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相互比较,我们体会到美国护理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作者:楼建华;沈南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电化学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观察与护理

    电化学疗法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1].我院1992年4月~1996年5月采用电化学治疗中晚期肝癌49例,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现将其作用原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扈新爱;张玉杰;刘东英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护理人员对ICU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

    对268名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进行ICU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了解ICU知识在不同学历背景、不同毕业年限及从事不同专科的护理人员中的掌握情况,旨在探讨普及ICU知识的佳方法及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培养ICU专科护士,以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危重病护理意识和ICU的护理水平,推动危重病护理学的发展.

    作者:阎丽娥;谢红;张莉;马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护士长的管理艺术

    1 行为艺术:(1)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私奉献.(2)护士长必须是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模范.(3)护士长应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4)护士长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精湛的业务技能.(5)护士长应协调能力强,群众威信高,适应能力强,对事关大局的决策,能够谨慎从事.

    作者:孙爱芹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外固定支架临床应用的术后护理

    1 临床资料本组共213例,按骨折部位分:小腿部位167例,大腿部位34例,上臂9例,前臂1例,锁骨1例,掌骨1例.其中年龄大的79岁,小的6岁,平均年龄32.5岁.经手术切开复位194例,闭合复位19例,结果:愈合208例,骨不连5例,出现钉道感染23例,钉道感染波及骨折端致断端感染性吸收3例.

    作者:蔡一红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介绍一种自制简易输液瓶套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手术室的输液瓶套随着手术病人出入科室,很难固定使用,经常会遇到紧缺或大小不配套的情况.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的输液瓶套解决了这个小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永;覃志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高危、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护理体会

    高危、高龄髋关节骨关节病及股骨颈骨折患者,既往因治疗上的困难,常引起患髋疼痛,且因长期卧床引致诸多并发症.目前,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1].我院骨科1995年~1998年治疗21例,术后患髋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现将我们的主要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德华;骆贤萍;刘琴;康一凡;徐卫东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的临床护理

    冲击疗法即在短时间内给以超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常规量激素治疗效果欠佳或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能够达到明显的治疗作用.但是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影响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引起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对于预防和减少严重副作用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现就我科1994~1999年进行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文惠;吕根法;李爱国 刊期: 2000年第1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