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屈勇;林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症状较重、反复发作的病人,手术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手段.从1989年10月至2006年10月,笔者共施行了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3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三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药处方是载有药品名称、数量、用法、用量等内容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中医治病用药讲究组方配伍,处方书写尤需严谨规范.中药使用历史悠久、品种广杂,使得药名和剂量的使用存在较大的灵活性,以致处方中药物名称使用不规范现象常有发生.笔者经大量调查,发现许多基层中医院存在处方中药物名称不规范的情况.现就临床处方中常见的药物名称辨析如下(见表1):
作者:陈仁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的一种病证.我国发生率在10%-15%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生人群的18%-23%,且随年龄的增长,便秘的发生率和程度也随之增加.便秘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与结肠癌、老年性痴呆及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关,因此积极、正确、规范、合理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良胜;廖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黄连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黄连素预处理组和辛伐他汀预处理组,给药组连续腹腔注射7天,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1h后剪开结扎线,用止血钳夹闭胸腔,再灌注2h,测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大压力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 max).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黄连素预处理组、辛伐他汀预处理组均能显著增加LVSP(P<0.01),显著减少LVEDP(P<0.01),显著增加±dp/dt max的绝对值(P<0.01).黄连素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LVSP和+dp/dt max明显增加(P<0.05).结论 黄连素预处理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
作者:张宏考;方明;张永军;齐晶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高校社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区,具有人口相对集中、居民文化程度较高、居住条件相对较好、经济收入较高等优势.但同时又具有脑力劳动者居多、工作压力较大、老龄化明显、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因病就医及护理等出现困难等特点.因此,提高高校社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尤其是改善老龄人群的保健条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者: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痛风性关节炎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痛风性关节炎常表现为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处红肿热痛,甚至活动障碍和关节畸形,迁延难愈,令人苦不堪言.
作者:丁庆余;宋恩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教育界把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称之为反拨效应.英国应用语言学家把这个概念引入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相应的教学产生的影响.
作者:刘雄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研究绞股蓝抗诱变作用及剂量效应.方法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试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绞股蓝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的抗诱变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绞股蓝低、中、高剂量组对2,7-AF诱发的TA98回变菌落数增加效应均表现出抑制作用,高剂量组作用十分显著(P<0.01),抑制率达到58.0%;对NaN3诱发的TA100回变菌落增加效应,绞股蓝中、高剂量组也具有抗诱变作用,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1),抑制率为47.2%.绞股蓝中、高剂量组能抑制由MMC诱发,淋巴细胞SCE率的增高(P<0.05);绞股蓝三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由MMC诱发人淋巴细胞MN率的增高,中、高剂量组效果十分明显(P<0.01).绞股蓝三个剂量组均能降低由MMC诱发的CHO染色体畸变率,各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且中、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1),高剂量组抑制率达到49.15%.结论 绞股蓝在遗传毒理学的体外测试系统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诱变性.
作者:倪娅;徐云丹;赵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大鼠是现代医学科研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实验动物,如何抽取大鼠血样成为科学研究中一项基本、也是重要的技术和方法.目前已有的采血方法,如剪尾采血、眼眶后采血、舌下静脉采血、阴茎背静脉采血等,往往因其操作问题导致溶血、采血量不够或不能重复采血而影响实验进程和结果.
作者:周利;万文俊;刘灵光;李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贞银口含片的佳水提工艺. 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水提工艺中质量控制指标甘草酸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等优选分析煎煮工艺中的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结果 比较分析出了水提法的各优化因素.结论 该研究可为贞银口含片的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熊维利;朱立彬;熊富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理、心理负荷明显增加,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健康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培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接受新世纪高科技挑战的人才,已成为摆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晓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地蜂子的抗炎和免疫作用. 方法抗炎实验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等常规抗炎模型;免疫实验采用对小鼠体内碳粒廓清功能影响等的方法.结果 地蜂子提取物可明显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廊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重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增强吞噬功能.结论 地蜂子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王世华;陈国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水飞朱砂的佳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朱砂HgS的含量和可溶性汞盐的含量为指标,筛选朱砂水飞的佳炮制工艺参数.结果 佳炮制条件为加10倍量的水,研磨30min,研磨6次.结论 优选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刘艳菊;王萍;夏艺;熊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白花前胡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凋亡相关基因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组用药后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脑组织切片P53蛋白表达.结果 复方白花前胡能减少模型大鼠P53蛋白的表达(P<0.01,P<0.05),减轻或消除脑缺血级联反应中的炎症反应.结论 复方白花前胡具有抗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作者:周小莉;董梦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在医学实践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并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求真精神、批判精神是其核心内涵.人文精神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
作者:董祥;胡小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脑缺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濒临死亡的神经元和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然而,对于大多数脑缺血患者而言,神经元死亡在所难免.
作者:张红星;张晓艳;周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祛瘀合剂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瘀证模型组、生化汤颗粒组(中药对照组)和祛瘀合剂高、中、低剂量组,采用肾上腺素(Adr)皮下注射及冷冻刺激诱发大鼠血瘀证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样品的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等指标.结果 造模后大鼠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升高(P<0.05);祛瘀合剂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祛瘀合剂能明显改善血瘀证血液流变性,消除血液浓、粘、凝的状态.
作者:周玲;朱微微;罗云;吴永红;张丽君;胡继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降脂灵合剂对有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非诺贝特)和降脂灵合剂高、低剂量组.给予造模和相应药物治疗后,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肪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肪脂蛋白(LDL-C)和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大鼠灌高脂乳剂14天后,模型组TG、TC、HDL-C和MDA均较正常组升高,HDL-C、GSH-PX活性均降低;降脂灵高、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可升高血清HDL-C含量,降低TG、TC和LDL-C含量,增强血浆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 :降脂灵合剂对高脂血症的大鼠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作者:刘昌;昌兰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恶性浆细胞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以浆细胞恶性增生,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并伴有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以及广泛骨病变和骨质疏松为特征的肿瘤.临床以广泛的骨骼破坏、骨痛、高钙血症、高黏滞血症、肾功能损害及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1].
作者:黄智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一篇文章初稿写成后如何进行修改,才能使它逐步完善?笔者已在<从写作实践谈论文的修改>[1]一文中就标题的锤炼、内容的充实和词语的斟酌三个方面作了介绍.现就前言、布局和结语的修改再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作者:舒鸿飞;徐云祥;张书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