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毓麟汤对肾虚性生殖功能障碍大鼠生殖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黄琼霞;曹继刚;舒劲松

关键词:生殖功能障碍, 补肾毓麟汤, 生殖激素
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毓麟汤对模型大鼠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雷公藤多苷片造成雌、雄性生殖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观察补肾毓麟汤和克罗米芬对雌、雄性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的含量的影响.结果 雌性模型大鼠血清FSH、LH、E2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T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补肾毓麟汤、克罗米芬均能降低血清T含量.雄性模型大鼠血清FSH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H、E2含量高于正常(P<0.05,P<0.01),T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补肾毓麟汤能降低血清LH、E2含量,升高血清T含量;克罗米芬能降低血清LH含量,但对E2、T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雌、雄性模型大鼠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有不同程度改变,补肾毓麟汤能调整紊乱的生殖激素水平,疗效优于克罗米芬.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应用电针刺激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 γ)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模型组外,其他两组在造模12周后分别进行针灸和西药治疗;16周时将所有大鼠断头处死,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PPARγ mRNA表达情况.结果 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 mRNA的表达均较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均P<0.01);模型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肝组织PPARγγmRNA的表达减弱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电针可以起到激活PPARγ的作用.

    作者:程井军;吴其恺;彭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环境是实践教学的载体,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又是评估本科教学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指标之一,在各项指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

    作者:黄丽;涂莉;李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医教材改革与临床——《中医证治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启迪

    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循环互动,教材起着桥梁作用.教材版本的更迭,是对一个时期临床(包括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总结与提高.因此探讨中医教材的改革,对深入研究和进一步阐述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徐木林;王秋琴;黄修涛;龚梅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气管插管病人同时检出MRSA和ESBLs菌1例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为近年来医院报道逐渐增多的院内感染菌.患者多有复杂的基础疾患,以及插管、长期卧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均极易诱导MRSA和ESBLs菌的产生.

    作者:王丽钧;高春芳;张利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芪黄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芪黄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血症模型组、芪黄汤小、中、大剂量组及多烯康组.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 经芪黄汤小、中、大剂量治疗的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和LDL-C均非常显著降低(P<0.01).结论 芪黄汤可有效地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和LDL-C的含量.

    作者:徐安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芩桔咳痰净合剂抗炎、免疫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芩桔咳痰净合剂的抗炎、免疫作用.方法 采用了小鼠耳廓肿胀度试验、小鼠棉球肉芽肿试验、环磷酰胺(CY)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试验和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试验.结果 芩桔咳痰净合剂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显著增加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中溶血素的生成以及提高小鼠对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感受力.结论 芩桔咳痰净合剂具有抗炎作用,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罗新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的研究

    目的 研究D101、AB-8、SP825、HP20、D4020、SP70六种大孔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吸附性能.方法 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对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D-101树脂比上柱量为44.48mg/g,比吸附量为25.79mg/g,比洗脱量为23.51mg/g.结论 D-101树脂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效果较好.

    作者:施峰;王光忠;刘焱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制作

    目的 制作存活时间长且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大鼠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模型.方法 夹闭双侧的颈总动脉5min后,复灌1h,连续3次,末次再灌注1h后永久性结扎双侧的颈总动脉.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作VD模型动物存活率高,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行为学异常.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结扎方法制作大鼠VD模型成功.

    作者:田先翔;梅琼彬;杨伟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强高校管理病历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病历是病人接受医务入员病情询问、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诊疗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甚至可以说是医疗活动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医院宝贵、有特色、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财富.

    作者:容瑜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姜黄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脂质体口服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游离姜黄素溶液进行比较,评价姜黄素脂质体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大鼠灌胃给药,摘眼球取血,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87药代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当姜黄素的给药量1次接近300mg/kg时,其药代动力学过程为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结论 姜黄素脂质体口服液比姜黄素混悬液入血速度明显加快,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并且消除减慢,血液中浓度高,在组织中分布广.

    作者:许汉林;孙芸;邵继征;熊利容;张念;黄成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搏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搏心通胶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搏心通胶囊,每次10粒,每日3次;对照组30例口服速效救心丸每次10粒,每日3次.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搏心通组总有效率为89.65%,速效救心丸组为96.4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搏心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疗效明显,能明显升高NO、SOD,明显降低MDA,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王进益;张介眉;雷健;柯于鹤;狄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凯西莱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0例

    2004年3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联合制定了丙型肝炎防治新标准.但是在临床上有些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因抗HCV治疗药物的绝对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或因经济原因不能采取抗病毒治疗.

    作者:许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益肺固本颗粒对急性支气管炎模型鼠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观察益肺固本颗粒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采用止咳、祛痰、平喘、抗炎、免疫、体外抑菌等实验方法,研究该药对鼠的作用.结果 益肺固本颗粒能延长小鼠咳嗽、哮喘的潜伏期,并有化痰、抗炎、体外抑菌,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性病变的作用以及促进体液免疫和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结论 益肺固本颗粒具有止咳化痰平喘、扶正固本和祛邪的功能.

    作者:孙江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病理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经皮冠脉腔内成型术(PTCA)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等介入方法的应用,其临床症状和预后有明显改善,但术后在狭窄率仍高达25%~35%[1].

    作者:邱少波;王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禁食对小鼠杏仁核HA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鼠杏仁核中的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HAP1(huntingtin associated protein 1,HAP1)的分布及是否与饥饿有关.方法 采用半定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禁食过程小鼠杏仁核HAP1表达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禁食对杏仁核HAP1表达的影响.结果 连续禁食1日、2日、3日、4日的小鼠杏仁核的HAP1含量与正常进食的小鼠相比,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其HAP1 阳性细胞的表达随禁食时间的延长显著增高.结论 HAP1与饥饿有关,并有可能参与了食欲的调节.

    作者:许瑞娜;汪薇曦;张亦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PC)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和黄为特征的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易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等.

    作者:吴献群;骆黎静;李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转变观念着眼素质优化中医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教育部在强调要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原有《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修订,大幅度调整和精减了医学类专业.

    作者:黄必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优选细辛醚组合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筛选石菖蒲有效成分α-细辛醚、β-细辛醚、丁香酚保护PC12细胞免受β-淀粉样蛋白毒性损伤作用的优化组合及其剂量.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为指标,筛选3种成分联合作用的优化比例,并探讨此组合的优化剂量.结果 优化组合为:α-细辛醚为0μM、β-细辛醚为10μM、丁香酚为3μM,较β-细辛醚、丁香酚单独发挥作用的所需浓度低(仅为各自单个成分剂量的1/5、1/20,但已能发挥显著作用).结论 石菖蒲有效成分的适当配比,能更有效地保护PC12细胞免受β淀粉样蛋白毒性损伤.

    作者:江湧;方永奇;魏刚;何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试议小夹板固定与动静结合的科学理念

    小夹板局部固定是使用与肢体外形相适应的特制夹板来固定骨折部位的治疗方法.骨折经整复后治疗效果优劣与固定方法密切相关,动静结合则是骨折治疗的重要原则.笔者就小夹板固定与动静结合的科学理念,谈几点体会.

    作者:李瑛;邹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变化的观察

    因子宫良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切除子宫者并不少见,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是否受影响,这是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子宫切除术前、术后性激素测定,以期探讨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的变化.

    作者:安利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