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蓓;胡丽华
目的 探讨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 1 型(11β-HSD1)在 C57BL/6J 小鼠胰腺组织和胰岛β细胞系 NIT-1 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以11β HSD1 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为阳性参照,RT-PCR 法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胰腺组织中 11βHSD1 mRNA 和蛋白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 NIT-1 细胞中 11β-HSD1 的分布与表达,RT-PCR 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 NIT-1 细胞中 11β-HSD1 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 ①在正常 C57BL/6J 小鼠胰腺组织中有 11β-HSD1 mRNA 和蛋白表达,其表达量均低于肝脏组织(均P<0.01).②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示 NIT-1 细胞胞质见棕黄色染色阳性颗粒,同时 NIT-1 细胞中有11β-HSD1 mRNA 和蛋白表达.结论 小鼠胰腺组织和胰岛β细胞系 NIT-1 中有11β-HSD1 基因表达,为研究糖皮质激素代谢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它潜在的生理功能,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
作者:林梅;张木勋;张建华;帅红霞;余毅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CNA、Glut-1表达与18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84 例 NSCLC 患者术前行全身 PET/CT 检查,记录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e)、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 分期、分化程度等指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肿瘤组织进行 PCNA 及 Glut-1 染色,分析 SUVave 值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 TNM 分期情况:T1N0M0 32例,T2N0M0 28例,T2N1M0 4例,T1N2M0 4例,T2N2M0 16例.腺癌 52 例,鳞癌 32 例.分化程度高或中分化者 56 例,低分化者 28 例.肿瘤大直径Dmax,为1.3~5.5 cm,平均(3.3±1.4)cm.SUVave值3.6~13.2,平均(7.8±3.0).SUVave与DmaxTNM 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Glut-1染色平均(4.4±1.3)分,PCNA 染色平均(3.8±1.6)分.Glut-1 表达与 SUVave 值及 PCNA 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s=0.78,P<0.01;rs=0.75,P<0.01).SUVave值与 PCNA 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s=0.64,P<0.01).结论 FDG 进入肺癌细胞与 Glut-1 受体有关,而 PCNA 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涛;潘铁成;李军;郑智;魏翔;胡敏;刘立刚;汪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胸苷磷酸化酶(T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探讨 TP 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48 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 8 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 TP 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①随肿瘤分期、分级的增加,TP 的表达和 MVD 值显著增加(均P<0.05);② MVD 值增加同 TP 高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 TP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过度表达,并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血管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包世新;杨为民;叶章群;廖义翔;梁铸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正常鼻黏膜及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以备后续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之用.方法 取2006年~2007年行鼻窦内窥镜下摘除的鼻息肉及行鼻中隔手术切除的正常下鼻甲各 5 例.标本放入4℃无菌的 PBS(配有双抗)溶液中,在超净台中反复冲洗、浸泡,剪成米粒大后转入培养瓶中,用0.1%胶原酶Ⅳ消化过夜.次日取出,轻轻吹打,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 DMEM/F12(1:1)培养液,置 37℃饱和湿度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采用ABC 贴壁法去除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成纤维细胞和红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增殖及生长状况、有无污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结果 鼻黏膜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可见 4 种细胞: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无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基底细胞.透射电镜下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膜表面纤毛较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数减少,纤毛倒伏,胞质内有空泡形成.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上皮细胞占 90.1%.结论 此方法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纯度高,是一种较好的获得原代鼻黏膜上皮细胞的方法.
作者:夏忠芳;孔维佳;乐建新;王彦君;吴丽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脏损伤是常见的胸部创伤之一,现就我院2005年8月~2007 年 10 月收治的 15 例心脏刀刺伤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贺平波;钟灿锋;张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lactobacillus casei cell wall extract,LCWE)诱导小鼠产生冠状动脉炎的超抗原机制.方法 4周龄 Balb/c 小鼠 126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63只)和对照组(63只),分别于腹腔注射0.5 ml LC-WE 或等体积 PBS 溶液(对照组),注射前及注射后3 h、6 h、12 h、1 d、3 d、5 d、10 d、28 d分批处死,制备脾单个核细胞悬液,并留取心脏病理标本.检测各组注射前及注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脾单个核细胞 TCR Vβ2、4、6mAb 的表达,以及脾单个核细胞悬液CD4+T 细胞 CD69 的阳性率.结果 ①病理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小鼠冠状动脉炎损害发生率为 92.10%,对照组为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实验组小鼠在注射 LCWE 后 3 h,脾单个核细胞表达 TCR V/32、4、6 的 CD4+T 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增加,3 d 达高峰,其后逐渐消退,注射 LCWE 后3 h、6 h、12 h、1 d、3 d、5 d、10 d 与注射前比较及与 PBS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③实验组小鼠脾单个核细胞 CD4+T 细胞 CD69 的阳性率,在 LCWE 注射后 3 h开始升高(19.32%),12 h达高峰(38.80%),以后明显下降,1 d为9.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国产 LCWE 具有超抗原活性特征.可刺激表达 TCR VβT 细胞的增殖和引起淋巴细胞早期活化.LCWE 单次腹腔注射诱导 Balb/c 小鼠产生的冠状动脉炎病理损害是通过超抗原机制实现的.
作者:覃丽君;范毅敏;牛美真;王宏伟;胡秀芬;康闽;杨杨;王丹丹;隗远祥;李秀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透析治疗、降压药物治疗对慢性肾衰竭(CRF)终末期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收集 CRF 终末期高血压患者 40 例,分为透析组(22例)和非透析治疗组(18例)进行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①透析组 5 例患者经充分透析后血压降至目标值(130/80 mmHg),其余 17 例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治疗后仍有 2 例血压难以降至目标值,此时加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后降至目标值以下.②非透析组均服用CCB,12 例患者血压难以降至目标值.加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后 6 例降至目标值以下.结论 充分透析可有效降压,在此基础上合理联用 ACEI、CCB及-β受体阻滞剂,同时纠正钙磷比例失调,控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增强降压效果.
作者:陈向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表皮葡萄球菌 ica 操纵子与细菌间多糖粘附索(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n,PIA)及生物膜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icaA 基因,刚果红琼脂平皿检测 PIA,微量板半定量法检测细菌生物膜表型;统计学分析 icaA 基因与 PIA 及生物膜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9 株临床分离菌株中,32.7%(16/49)能形成生物膜,67.3%(33/49)无生物膜形成.icaA 基因阳性菌株中 80%(8/10)有生物膜形成,ica 操纵子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0.01);PIA 阳性菌株中63.6%(14/22)有生物膜形成,PIA 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0.01).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 ica 操纵子的存在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IA 的合成是生物膜形成的关键环节.
作者:邢铭友;刘莉娜;宋世会;龚凤云;朱旭慧;黄加权;宋建新;齐俊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缺血脑区和远隔脑区氨基酸动态变化的差异.方法 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微透析技术取样,高效毛细管电泳一激光诱发荧光法检测,分别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缺血脑区(纹状体)和远隔脑区(海马)细胞外 3 种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纹状体细胞外谷氨酸、甘氨酸及γ-氨基丁酸 3 种氨基酸含量在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 20 min 时即显著升高.再灌注后有所下降,在缺血 60 min 及再灌注 60 min 一直维持在显著高于基线值的水平;海马细胞外 3 种氨基酸含量缺血 20~40min 明显升高,以后有所回降,再灌注 20~40 min 又上升,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分别出现一次高峰;假手术组动物纹状体和海马细胞外 3 种氨基酸含量在相应各时间点与基线值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 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不仅导致缺血脑区的损伤,在远隔脑区也引起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作者:杜一星;徐沙贝;谢敏杰;王义辉;喻志源;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骨肉瘤 U2OS 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姜黄素应用于骨肉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骨肉瘤 U2OS 细胞,应用 MTT 法检测细胞活性,用 Bliss 法计算 IC50 值,通过流式细胞术和 Hoechst 33258 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 Caspase-3、8、9活性.结果 2.5、5.0、10.0、20.0、40.0、80.0μmol/L的姜黄素明显抑制骨肉瘤 U2OS 细胞生长并呈剂量依赖关系,48 h的 IC50 值为 21.63 μmol/L;20μmol/L 姜黄素作用 12、24、48 h 诱导 U2OS 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5%、23.1%和46.2%,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形态变化;姜黄素处理 U2OS 细胞 48 h后 Caspase-3、8、9的活性明显增强.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激活 Caspase 级联活化而抑制骨肉瘤 U2OS 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范全;原向伟;马俊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热休克蛋白 70(HSPT0)和核因子-kB(NF-kB)的影响,探讨 PTX 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直接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内毒素血症模型.18 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 3 组:假手术组、内毒素组、PTX 组.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心肌胞质蛋白内 HSP70、抑制蛋白-kB(I-kB)和核蛋白内 NF-kB 的表达,同时观察心肌病理形态.结果 内毒素组心肌组织内 HSP70 和NF-kB 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而 I-kB 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予 PTX 干预后,心肌组织 HSP70 蛋白水平进一步增高.而 NF-kB 蛋白水平却明显下降,与内毒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TX 可以通过增加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组织内 HSP70 蛋白表达和降低 NF-kB 活性,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祝伟;陈华文;吕青;万磊;钟强;郑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不同转移潜能的骨肉瘤 MG63 细胞亚株裸鼠肺转移模型,为探讨骨肉瘤发生发展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MTT 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人骨肉瘤 MG63 细胞亚株 M8、M6 细胞增殖情况,将生长良好的细胞制成 2×107/ml 细胞悬液注射裸鼠尾静脉,第 4 周起处死裸鼠,肉眼及镜下观察肺部转移灶形成情况,肺组织经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相关指标 Cyclin E1 和 Bcl-2 的表达.结果 高转移潜能细胞 M8 组细胞增殖能力强于 M6 组.尾静脉注射瘤细胞后,M8 组 20 只裸鼠除 2 只死亡外,有 17 只发生肺转移;低转移潜能 M6 组 20 只裸鼠仅 1 只发生肺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M8 组裸鼠肺组织Cyclin E1和Bcl-2表达呈阳性,而 M6 组未见阳性细胞表达.结论 采用尾静脉注射入骨肉瘤细胞亚株 M8、M6 可成功建立高、低转移潜能的骨肉瘤裸鼠肺转移模型,为深入研究骨肉瘤侵袭和转移机制及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平台.
作者:祝文涛;袁林;郭风劲;许涛;陈安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注射吸毒人群规模估计的方法,为我国制订注射吸毒人群干预计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清洁针具交换点,采用捕获-再捕获的方法对某省某地注射吸毒人员规模进行估计,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估计该省其它地区注射吸毒人群的规模.结果 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计算得到某省某地注射吸毒人群为 798 人,95%可信区间为(748人,848人),应用层次分析法外推,得到该省部分地区注射吸毒人群共有11 100人.结论 运用捕获-再捕获法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估计,方法经济易行,结果较为可靠.对估计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外推,适合发展中国家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规模估计.
作者:徐娟;孔鹏;王群林;潘伟;彭佳林;方鹏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 5(MCM5) 在银屑病、鲍温病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与上述疾病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相对比,以寻找一种新的反映皮肤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 法检测 MCM5 蛋白和 PCNA蛋白在 16 例寻常性银屑病、16 例鲍温病、38 例鳞状细胞癌和 12 例正常人皮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并计算其标记指数.结果 ①银屑病组、鲍温病组和鳞状细胞癌组中 MCM5 蛋白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各研究组中,MCM5 和 PCNA 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特点相似.结论 MCM5 蛋白是检测皮肤组织中细胞增殖活性的良好标志物.
作者:黄琨;林能兴;吴艳;陈宏翔;李家文;涂亚庭;刘厚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依那西普对切口疼痛模型大鼠疼痛程度、痛阈和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 SD 大鼠 60 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和依那西普组(E组),按术后-I(术前1 h)、4、8、16和 24 h 随机分配大鼠,每组每时间点 6 只.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对大鼠左足底实施手术刺激;C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E组大鼠鞘内注射可溶性 TNF-α受体依那西普 100 μg(10 μ1).用 Dynamic Plantar Aesthesiometer 和 Plantar test 7375 分别测定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用RT-PCR方法测定腰脊髓 TNF-α mRNA的表达,用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脊髓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术后两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CPS)均升高(P<0.01),E组术后各时间点 CPS 低于 C 组(P<0.05或<0.01).②术后两组大鼠机械性痛阈(HWMT)和热痛阈(HWTL)明显下降(P<0.01),术后各时间点 E组大鼠 HWMT、HWTL 均明显高于 C 组(P<0.05或P<0.01).③术后两组大鼠脊髓 TNF-α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术后各时间点 E 组大鼠脊髓 TNF-α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 C 组(P<0.05或P<0.01).结论 大鼠脊髓 TNF-α参与了手术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可溶性 TNF-α受体依那西普可抑制大鼠切口痛和脊髓 TNF-αmRNA 及蛋白表达.
作者:周子超;姚尚龙;章沿峰;游志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成体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从成年 SD 大鼠骨骼肌组织中培养出肌源性干细胞,采用 bFGF、EGF 诱导出神经球样细胞团,并检测 nestin 表达.再在贴壁培养条件下,用 RA、BDGF 诱导分化,并检测 NSE、GFAP 的表达.结果 MDSCs 能被诱导出神经球样细胞团,并表达 nestin.这些细胞进一步诱导,部分细胞表现出神经元样或胶质细胞样形态,并表达 NSE 或 GFAP.结论 MDSCs 能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有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作者:李进;洪光祥;康皓;陈振兵;陈燕花;李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具有控释性能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中β-磷酸三钙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β-磷酸三钙浸提液(原液及2、4、8、16倍稀释液),于接种后 72 h 通过 MTT 法显色,在酶标仪 49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相对增殖率(RGR),对β-酸三钙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 各组的 RGR 值均≥80%,各浓度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L-929细胞增殖与β-磷酸三钙浸提液的浓度无明显相关,不同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 具有控释性能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中β-磷酸三钙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无明显的细胞毒性.
作者:张智星;毛靖;冯祥礼;肖建中;邱进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致病因素.方法 将 60 只 SD 雌性大鼠随机分成 A、B、C 3 组.A组采用(108~109 CFU/100μl)DH5α大肠埃希菌溶液.每隔 2 d 灌注雌性 SD 大鼠膀胱以诱导产生腺性膀胱炎;B组以人泌尿结石粉末生理盐水混悬液每隔 2 d 灌注膀胱;C 组行下尿路梗阻术,B 组和 C 组饮水中加入抗生素饲养.45 d 后收集膀胱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A 组膀胱标本的腺性膀胱炎发生率显著高于 B 组及 C 组(均P<0.01);B 组与 C 组腺性膀胱炎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大肠埃希菌的慢性感染是导致腺性膀胱炎的主要病因.
作者:易憬;熊飞;苏良平;胡卫锋;陈登;章慧平;杨兵;张盛龙;张宝珍;刘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型纳米荧光材料量子点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在确定基因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以CdSe 为核心的量子点与 ApoEε4基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反应合成探针.对 ApoEε4-PT7-PL 质粒和正常人标本进行 Southern blot检测,并与地高辛标记方法作相应比较.结果 量子点与地高辛标记显影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量子点在 Southern blot 检测成像中表现出优良特性,可望替代传统标记物.
作者:杨华静;徐鹏;王坚苗;夏星;张苏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纤维蛋白诱导的体外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高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后培养,培养液中加入1.0 mg/ml纤维蛋白和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通过 RT-PCR 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中 MMP9 转录水平,应用明胶酶谱法(gelatin zy-mography)定量检测培养液中的 MMP9 水平.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0、1、5、10、25和50μmol/L)的白藜芦醇 24 h后,25μmol/L和50μtmol/L 白藜芦醇组的培养液中 MMP9 水平显著降低(P<0.01);RT-PCR 结果显示,25μmol/L 和 50/μmol/L 白藜芦醇组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的 MMP9 显著下调(P0.01).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导致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 MMP9 的表达,在神经系统炎性病变中发挥抑制性保护作用.
作者:薛峥;董黎娟;张苏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