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龙;邢泽刚
为选择更好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辅助治疗药物,我们对72例资料完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春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手段之一,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而血液透析室感染并发症也随之而来.笔者认为血透室的感染重在预防,只要提高认识,措施得当,血透室院内感染率是可以降低的.现从以下方面简述血透室院内感染的预防.
作者:刘建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巨微解剖,为眶上锁孔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10例成人尸头颅骨标本的鞍区骨性结构进行研究和测量,对5例成人尸头使用手术显微镜探讨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并应用此入路对12例鞍区病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通过使用不同角度的显微镜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可达WILLIS环和鞍区.结论 解剖数据对于选择手术器械有参考价值,眶上锁孔显微结构的确认有助于鞍区肿瘤切除,并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黎慧珍;戴冀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高分化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大部分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1997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高分化甲状腺癌患者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季东;赵光磊;朱臣昆;刘国庆;田茂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应激性溃疡(SU)是指病人在应激状态下(外伤、烧伤、大手术、颅脑部疾病、严重感染等)发生的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包括多发性糜烂和溃疡,少数可能发生穿孔.
作者:孙燕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蒺藜总皂苷对AlCl3致AD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AlCl<,3>灌胃制作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蒺藜总皂苷明显缩短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 蒺藜总皂苷能有效改善因AlCl<,3>所致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关.
作者:王璟;甘云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科对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加压钢板拉力螺钉固定,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彦武;郑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阿片类镇痛药,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对瑞芬太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氯胺酮两种复合麻醉方法及单纯氯胺酮复合麻醉在两岁以下婴幼儿下腹部手术的应用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郃;谭金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与牛磺酸二者合用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黄芪、牛磺酸单用以及二者合用对小鼠ECGⅡ导联异常ST段、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心肌含水量(MWC)、心肌指数(MI)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联合用药组与黄芪组、牛黄酸组比较,可显著改善ISO诱发小鼠ECGⅡ导联异常的ST段,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抑制MWC及MI的升高,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升高血清中SOD活性.结论 黄芪和牛黄酸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两药联合应用作用增强,对心肌缺血的保护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任平;杜敏;闵清;吴基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19岁,因呕血半小时急入院.患者于半小时前呕血20ml,为鲜红色血液,内含血块.急送医院,途中又呕血1次,量约20ml.无便血.既往无特殊病史,无烟酒嗜好.
作者:李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4年3月至2009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7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牙体硬组织切片机对牙根连续横断切片观测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出现率.方法 收集离体下颌第二磨牙386颗,自髓室底处开始向根尖方向每隔0.5mm横切牙根,在放大镜下观察根管形态.结果 386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163颗,占42.23%.结论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存在率较高,且根管形态变化不定,临床医生在行根管治疗过程中应高度注意.
作者:刘明亮;方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品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取出品状体前囊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2和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30例)和无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0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MMP-2和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无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 MMP-2和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中均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青春;李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手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当发生后囊膜破裂后进行妥善处理,避免盲目操作,并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是手术医生随时需要面对的问题.现将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所遇到的17例后囊膜破裂并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莉;骆向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白内障晶体脱位常见于过熟期白内障及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对晶体有一定的压力,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悬韧带断裂,造成更大范围的晶体脱位,给手术带来很大的难度.
作者:陈青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脏指数、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抑制剂(MMP-1/TIMP-1)、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将2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7)及模型组(n=14),模型组以经典的二肾一夹方法建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组,每组7只.治疗组予厄贝沙坦(50mg/k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给药8周后,麻醉处死动物,称取心脏(HW)和左心室(含室间隔LVW)重量,计算HW/BW为心脏指数(mg/g),LVW/BW为左心室指数(mg/g).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间质中MMP-1/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血压、HW/BW、LVW/BW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厄贝沙坦治疗组的血压、HW/BW、LW/BW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多,MMP-1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1表达增多.结论 厄贝沙坦可以增加MMP-1和减少TIMP-1的表达,抑制Ⅰ、Ⅲ型胶原的生成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
作者:李勇;熊世熙;周慧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应用LEEP刀对108例各类宫颈疾患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近期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珊红;孔淑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的表达和活性与2型糖尿病(T2DM)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0、4、8和12周末取大鼠主动脉.免疫组化和RT-PCR分别检测MMP-9、MMP-2蛋白和mRNA表达;含明胶的SDS PAGE电泳检测MMP-9、MMP-2的活性;病理图像分析主动脉相对病变面积.结果 T2DM组主动脉病变逐渐加重,各时间点主动脉壁MMP-9表达及活性随病程延长而增加,且MMP-2、MMP-9的表达与斑块面积占主动脉内膜总面积的百分比成正相关(r=0.801,P<0.05).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形成过程中伴有MMP-9、MMP-2表达和活性的变化,MMP-9、MMP-2在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莉;郑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近些年来对传统电休克治疗进行改良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现将我科完成且资料完整的68例精神病患者566次MECT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桂芝;顾桂英;饶俊华;刘先凌;涂亚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上常见多发病.我们就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满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