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勤博采,寒湿专著——读《寒湿论治》

许勇镇

关键词:寒湿论治, 阮诗玮, 书评
摘要:主要从“羽翼温病,发人所思”“旁征博引,溯源经典”“三焦正邪,立法详备”等几方面探讨《寒湿论治》一书的特点及立意.阮诗玮教授凭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著《寒湿论治》,意在补伤寒、温病之不足,使人不至于寒湿湿热不认,伤寒寒湿混淆一说,而令医者能更清晰地认识和准确辨治寒湿病证.书中示人圆机活法,载入卓有成效之方药,深入学习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和辨治水平.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彩曼;卢丽萍;林志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福州地区脑卒中患者证素分布及组合特点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脑卒中患者证侯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为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2-2015年期间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设计四诊信息量表对证素信息进行收集,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主要病位要素为肝、肾、经络、心,病性要素主要为痰、湿、热、阴虚、气虚、血虚.证素的组合情况多为两证素组合和三证素组合,在两证素组合中以痰+湿、阴虚+热为多见;在三证素组合中以痰+湿+热、痰+湿+阴虚的组合为多见.其他的证素组合类型相对较少,其中痰、湿、热、肾、肝等证素多见.结论:福州地区脑卒中患者的证素与其他地区略有差异,以痰、湿、热多见,病位以肝、肾为主,主要与福州地区常年湿热有关.

    作者:周文姬;夏锐;郑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30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VAS与JOY评分评价患者疼痛与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与JO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与JOY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塞来昔布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静;邓菲;张允;段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从《傅青主女科》看名医学术思想

    从傅青主的临床医案举例出发,学习傅青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常用药的运用及特点,包括提出了经脉对妇人病的影响和具体病案,八纲辨证的独特见解和依据,风药举例荆芥的应用、适应证和作用等.联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同时,对照现代医家对傅青主的思想探讨和研究,对比其中的异同和相通之处,更好地理解傅青主的用方技巧和治法依据.

    作者:郑雪霞;佃泽钿;侯雪芹;佃丽萍;李婷;卓桂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灵芝性味归经初探

    灵芝作为中药中重要的一味补益药,受到古代和现代医家的关注,其补益效果也受到广泛的好评,但灵芝归经脏腑定位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其性味的记载也比较模糊.根据古今文献中对灵芝的研究资料,对灵芝的性味归经进行简要归纳并予以分析.

    作者:彭杨芷;苏悦;税杰;江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生物陶瓷烫熨治疗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生物陶瓷烫熨对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陶瓷烫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陶瓷烫熨有利于促进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的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池闽川;叶汝超;黄泽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苗药野草香中黄酮类成分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对苗药野草香中提取分离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DPPH和ABTS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9.25±0.48、11.42±0.54、11.23±0.18、14.87±1.07、39.48±1.16和4.69±0.21、4.13±0.03、3.44±0.09、8.52±0.27、23.58±0.15).结论:综合两种测定方法结果,化合物(2)和(5)的抗氧化能力好.

    作者:向平;陈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配合针灸加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面瘫

    目的:研究中药配合针灸加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面瘫作用的效果.方法:选择74例急性期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加刺络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加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鎏;杨文全;邱美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消渴丸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渴丸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9.0%)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与对照组(B组,30例),两组患者在控制饮食与运动的的基础上,于3餐前30min,A组患者予口服消渴丸,B组患者给予格列本脲,两组患者同时每晚固定时间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BMI指数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无低血糖发生.结论:消渴丸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有效降低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对病人体重影响小,有安全、方便、依从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晶;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24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7.5%、17.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7.5%、4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文芳;刘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骨质增生的中医治疗经验总结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增生的发病率大大增加.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疗效,且方法简单、药价低廉、操作方便、有着极大优势.就临床应用自拟骨质增生汤随证化裁、辨证施治的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向太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64例经门诊确诊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治疗组)和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7.6%,对照组优良率为87.5%,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手法复位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单纯使用手法复位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蔡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美洲土圞儿研究现状对罗汉参研究的启示

    罗汉参及美洲土圞儿均来自豆科植物土圞儿属.罗汉参因其经济、社会效益,2015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罗汉参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较粗浅.回顾美洲土圞儿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罗汉参的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作者:陈伟;张照英;田险峰;袁福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挑络疗法中的“颈圈”应用体会

    颈圈包括颈百劳、肩中俞、肩外俞、肩井、臑俞、大椎,可构成一个圈,主治颈部的疾患,左右各一,分别在颈部脊柱的两旁,简称为“颈圈”.在颈圈的指导下,运用挑络疗法治疗络脉不通所致的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络脉痹阻所致的颈部僵痛有明显效果.

    作者:李灵灵;陈守强;李得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活血止痛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方合中医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草乌甲素片、患膝牵引、中药熏洗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活血止痛方、患膝牵引、中药熏洗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NRS(Numerical Rating Scale,疼痛数字评分法)和Lequesne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R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NR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equesne指数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Lequesne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活血止痛方治疗KOA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康乐;郭艳幸;郭珈宜;李峰;张云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析中药药性之刚柔

    纵览前贤医著,对中药刚柔各有阐述,然刚柔药性始终未成体系.将中药刚柔理论加以发掘整理,对药性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乃球;吕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张炜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小儿急性发热经验

    介绍张炜教授以滋阴清热法(自拟青玉汤)治疗小儿急性发热的临床经验.张炜教授认为小儿急性发热属于阴虚型,不应解表发汗,当滋阴清热,并指出滋阴清热法不限于长期发热,由此提出小儿急性发热阴虚型的特点及与其他类型发热的诊断鉴别要点.

    作者:张涛;张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新鲜中药功效研究及临床应用体会

    介绍几种新鲜中药的功效特点及临床应用概况,旨在提高医药工作者对鲜药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为进一步推广鲜药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肖遵香;程华尧;齐国田;张海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表面活性剂及高分子物质对葛根素溶解特性的影响

    目的:测定葛根素的饱和溶解度,并探讨不同表面活性剂及高分子材料对其溶解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泊洛沙姆188(F68)、高分子材料聚维酮K30(PVP K30)、甲基纤维素(MC)、系列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K-100M、K15M、K4M、E15、E5、E3),配成系列浓度的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葛根素在以上溶液中的大溶解度.结果:考察物质的质量浓度在0.2~1.5mg·mL-1范围内,葛根素的大饱和溶解度分别为:4.04mg·mL-1 [ρ(SDS)=0.2mg·mL-1],5.32mg·mL-1[ρ(PVPK30)=0.2mg· mL-1],4.91mg· mL-1[ρ(F68)=0.5mg· mL-1],5.73mg· mL-1[ρ(HPMCE3)=0.2mg· mL-1],4.51mg· mL-1[ρ(MC)=1.0mg· mL-1],4.94mg· mL-1[ρ(HPMC E5)=0.5mg·mL-1],4.72mg·mL-1[ρ(HPMC E15)=1.5 mg· mL-1],4.87mg·mL-1[ρ(HPMC E4M)=1.5mg·mL-1],4.46mg·mL-1[ρ(HPMC E15M)=1.5mg· mL-1],4.27mg·mL-1 [ρ(HPMC E100M)=1.5mg·mL-1].结论:葛根素为水中溶解度较低的药物,在葛根素溶液中加入0.2mg·mL-1的HPMC E3或0.2mg·mL-1PVP K30可能通过抑制葛根素结晶,使其增溶效果更好.

    作者:郭波红;许丹翘;孙树铭;刘晓红;龙兰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药对食管癌患者体重指数改善及生存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中医药治疗对体重指数(BMI)的改善及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205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分为非超重组(BMI<25kg/m2)、超重组(BMI≥25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BMI值变化情况对预后的影响,对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并对BMI因素与预后的影响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205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44.7%,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非超重组(91例)3年生存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超重组(114例)3年生存率为51.5%,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与食管癌预后相关因素分别为年龄、BMI、肿瘤大小、切缘、TNM分期及并发症.Cox分析表明BMI、TNM分期及并发症是对生存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非超重组中术后6个月的平均BMI比术前高,服用中药后可以提高非超重组BMI值(P<0.05),且超重组生存率高于非超重组.结论:中医药能提高食管癌患者BMI指数,有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并且可作为治疗食管癌疗效评价的重要预后因素.

    作者:彭馨乐;谌松霖;田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