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王海云

关键词: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高危因素
摘要:目的 探寻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653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为8.23%;足月胎儿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重儿比较,以及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及新生儿窒息的有与无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低体质量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以及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低体质量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以及有肠外营养、机械通气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对正畸釉质粘接剂 抗菌性与粘接拉伸强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对正畸釉质粘接剂抗菌性与粘接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36颗去除牙周组织的完整无龋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6组.分别将1%、2%、3%、4%和5%浓度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TiO2)加入到正畸釉质粘接剂中,另设空白对照组,测定6组研究对象的粘接拉伸强度及抗菌性.结果6组间:拉伸强度差异不显著(F=1.032,P=0.173);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927,P=0.029);乳酸生产量差异具有显著性(F=9.637,P=0.001);加入TiO2的5组菌落计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F=6.073,P=0.041).结论 2%载银纳米TiO2对正畸釉质粘接剂具有明显的抗菌性,而对粘接拉伸强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婷婷;孟存芳;赵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联用稳心颗粒治疗 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心功能变化(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用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永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r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接受PFNA(PFNA组,31例)和DHS(DHS组,31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9~18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较DHS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较DHS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佳,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活动度优.

    作者:崔金雷;宋文超;周志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寻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653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为8.23%;足月胎儿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重儿比较,以及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及新生儿窒息的有与无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低体质量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以及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低体质量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以及有肠外营养、机械通气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海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胡桃夹食管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

    胡桃夹食管( nutcracker esophagus ,NE)是一种以食管动力异常-症状性高动力性食管蠕动(高波幅食管蠕动收缩并伴有收缩时限的延长)为主要特点的疾患,为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 早在1977年Brand和他的同事首次报告了在一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有41%的病人伴有高波幅食管蠕动收缩, 1979 年Benjamin等再次确认了这些临床观察并和Castell 为描述这种疾病而建议将其命名为NE.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50岁以后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作者:李英男;吴本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 合并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83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基线临床检测指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肝性脑病影响因素.结果 83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肝性脑病患者278例(33.5%),其中男244例(29.4%),女34例(4.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比值、胆固醇浓度、血钠浓度、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浓度、白细胞绝对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血小板计数在合并肝性脑病和未合并肝性脑病的两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浓度、HBV-DNA水平、白细胞绝对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对肝性脑病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结论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大、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比值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甲胎蛋白浓度降低、HBV-DNA水平高、白细胞绝对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

    作者:刘宝荣;周锐;杨世达;甘巧蓉;黄水文;潘晨;林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教育改革实践情况的调查分析

    近年来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加受到重视,医学本科生的创新实践对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武汉大学医学部通过多种方案实行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实践,包括促进课程改革、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营造良好科研学术氛围和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本文通过调查本科生对科研创新改革实践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旨在探析目前医学本科教育中科研教育创新改革实践的具体情况,根据教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作者:周芙玲;刘盼;吴羽旻;陈志桥;雷红;叶燕青;何莉;王晓芹;许岚;罗宁;谭御心;谢炜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绕行急诊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入院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绕行急诊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建立胸痛中心之前收治的217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胸痛中心建立后通过绕行急诊救治的161例STEMI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入院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结果观察组D-to-B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系统对STEMI患者可以明显缩短D-to-B时间,尽早实施心肌再灌注.

    作者:潘三改;李开涛;田云朋;刘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曲美他嗪联用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用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2016年4月前入院的42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培哚普利治疗;将2016年4月后入院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培哚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V和CO、LVESV和LVEF及LVEDV等超声心电图测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培哚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

    作者:池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食管疾病内镜下治疗

    消化内镜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尤其开展微创治疗后,许多新技术诸如内镜切除、止血和扩张狭窄,以及通过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使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患者大量减少. 本文将近年国内外消化内镜介入治疗食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笔谈,希望能对内镜治疗的开展有所帮助.

    作者:李蜀豫;颜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电子支气管镜在肺不张临床诊治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肺不张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1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4例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诊断治疗.在胸部CT辅助下,对支气管进行探查,分析患者的肺不张位置以及导致肺不张的主要病因,并对检查、治疗方法及诊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显示54例肺不张患者中右侧肺不张29例(53.70%),左侧肺不张的25例(46.30%).肺不张病因为炎性狭窄10例(18.52%)、肺结核15例(27.78%)、支气管软化11例(20.37%)、肿瘤18例(33.33%).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其中痊愈30例(55.56%),好转22例(40.74%),无效2例(3.7%),总有效率为96.30%.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可用于肺不张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黄楚;廖武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国产Classic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国产Classic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腹腔充气时(T3)、及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气腹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的变化;手术结束后套囊血迹、咽喉痛、声嘶、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2和T4比较,喉罩组MAP及HR明显低于插管组(P<0.05);两组气腹后即刻及气腹后30 min PPEAK均升高,分别与同组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气腹后30 min 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套囊血迹、声嘶及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高于插管组(P<0.05).结论 相对于气管插管而言,国产Classic喉罩可安全用于手术时间3h以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正压通气.

    作者:冯超男;高玉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目的 验证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加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血肿增加组44例,血肿未增加组76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LMR与血肿体积增加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肿增加组入院时GCS评分和LMR明显低于血肿未增加组,而入院时血压、入院时初始血肿体积以及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明显高于血肿增加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初始血肿体积(OR=1.06,95%CI为1.03~1.10)、LMR(OR=0.68,95%CI为0.50~0.93)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加有相关性.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外周LMR水平是血肿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施申启;汪玲;李承明;钱运春;詹砚;刘帅;李昌洪;刘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染色体核型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复发性流产提供参考.方法 在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中随机选取60对夫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培养淋巴细胞,分析染色体核型,并对染色体异常分布情况进行观察,探讨染色体异常与流产的相关性.结果 发现38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1.67%,其中多态变异占异常染色体的比例高,为55.26%,检出率17.51%,与其他染色体异常率相比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异常核型中,女26例(68.42%),男12例(31.58%),女性多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多态变异中发生率高为46,XY,Yqh+.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因素,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与其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孙世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和食管黏膜组织损伤,患者可出现食管症状(如典型的烧心和反流)和食管外症状(如咽部异物感、咳嗽、声嘶、哮喘、非心源性胸痛、咽喉炎).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将GERD分为3类:糜烂性食管炎(EE),也称反流性食管炎(RE),即胃和十二指肠的反流物导致食管粘膜的损伤;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NERD) ,即存在反流相关不适症状,但并无食管粘膜破损;Barrett食管( BE) ,即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其中临床上以NERD多见,约占60%. 但在全球并不一致,其中北美为18.1%~27.8%、欧洲为8.8%~25.9%、东亚为2.5%~7.8%、中亚8.7%~33.1%、南美约23.0%[1] ,我国GERD发病率约为3 .1%[ 2 ]. GER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BMI、吸烟、饮酒、精神因素等[ 3 ].

    作者:田力;杨振誉;王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n=24)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n=192).记录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5年、心功能Ⅳ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体外循环时间>150 min、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病程、心功能分级、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及 健康行为建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疾病认识及健康行为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9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及治疗行为的认知.结果 与干预前比,干预后患者的疾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对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以及胰岛素注射情况的认知率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司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28例和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2例,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阴道顶端脱垂、直肠、膀胱膨出等盆底功能障碍等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安全性高、创伤小,其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均会影响到患者的盆底功能,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郑淑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湖北省某三甲医院2016年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目的 监测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为感控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6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复方新诺明活性较好,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利福平活性较好.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没有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菌株.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喹诺酮类、呋喃妥因的耐药率都明显高于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没有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株.A、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50%左右,但B群对喹诺酮类敏感性比较好.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然具有高度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阿米卡星具有高度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出现泛耐药菌株.结论 多重耐药菌的增加,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作者:刘佳霖;张梦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对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心功能及BNP的影响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对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心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行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9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及BNP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浓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的同时辅以磷酸肌酸钠治疗,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与BNP浓度.

    作者:甘亚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