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B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学

杨霞;任宏宇;邹开芳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基因, 屏障失调, 免疫失调, 微生物感染
摘要:IBD源于遗传变异,出现粘膜内免疫调节细胞缺陷、屏障功能失调,以及对肠道内细菌、特异的抗原等敏感性的改变.依据对IBD发病机制的认识进展,产生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剂、多肽、疫苗.其疗效显著,可避免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防止疾病的发展和减少手术机会.近发现几个与溃疡性结肠炎(UC)有关的基因位点,包括:NOD2变异体和IBD5 -相关组织转运基因(OCTN).这些基因已被证实有功能变异,对宿主体内的菌群失调起重要作用.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脑积水的诊治

    脑积水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意识、神经功能及预后有明显影响.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正确处理,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脑积水6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11~67(39.7)岁.其中交通事故伤44例,高处坠落伤7例,跌伤6例,钝器击伤6例.1.2临床表现22例急性脑积水:血肿清除术后持续昏迷或意识障碍加重;41例慢性脑积水:意识好转后再度恶化,骨窗压力增加或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痴呆,尿失禁.

    作者:黄勇;江普查;马超;易光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后路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后路微创经皮Sexte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Sexte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0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椎体复位情况、术后腰背痛,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皆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平均出血量130 ml、所有病例椎体复位满意,塌陷基本恢复正常,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出现螺钉松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微创经皮Sexte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爱明;李青;蔡林;袁元杏;梁道臣;梅治;赵成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炎症性肠病的非侵入性诊断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基本、重要的诊断方法是内镜诊断.随着近几十年来内镜的发展,IBD的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从侵入性的内镜检查方面看,上消化道的胃十二指肠镜及下消化道的回结肠镜是消化道基本检查手段,但大部分小肠段长期以来是内镜所不到之处.随着气囊小肠镜及推进式小肠镜的问世,全消化道的内镜直视观察得以实现.普通电子内镜直视下观察及镜下活检对大多较典型的IBD能作出诊断.相继问世的超声内镜、放大染色内镜、NBI、共聚焦显微内镜及细胞内镜更是大大提高了IBD的诊断水平.尽管内镜发展日新月异,就目前而言它对IBD诊断的局限性依然明显:一方面侵入性内镜检查患者痛苦、难以接受反复检查,有时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有时医生不能成功完成检查,另一方面内镜检查不能发现全肠壁及肠外腹腔改变(超声内镜除外)或对所见肠粘膜改变不能定性.因此,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在IBD的诊断、病情追踪、疗效判断方面均有重要地位.

    作者:吴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全麻术后病人眼部并发症原因分析

    对于大多数手术室护士来说,重视的是如何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而对病人眼睛的护理却常常被忽视.由于眼部护理不当,常常导致病人出现角膜和结膜的损伤.因此,认真分析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全麻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007年6月~ 2007年12月,对300例全麻术后病人随机进行回访,发现68例有不同程度眼部并发症.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大79岁,小6岁;手术时间2~7h;普外科18例,胸外8例,脑外20例,骨外16例,五官科6例.术后2~7d回访,其中轻度角膜擦伤9例,结膜水肿5例,不同程度眼睛干涩、异物感54例.

    作者:向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等)进展成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与必经阶段,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以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特别是Ⅰ型胶原为其主要特征,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内胶原合成主要的细胞来源[1].HSC的激活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相继提出的一些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思路与手段都要归功于HSC激活与凋亡分子机制的逐渐阐明.研究表明,抑制HSC激活或促进其凋亡可逆转肝纤维化[2],因此,抑制HSC激活和选择性诱导HSC凋亡的药物将成为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他治疗手段如骨髓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也得到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丛萌;平洁;敖英;汪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炎症性肠病相关性大肠癌的发病机制与监测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病因不明,临床经过反复,迁延数年至数十年,治愈十分困难,有很高的癌变风险,且癌变的分子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对IBD患者的随访监测,有利于及早发现癌性病变,及时治疗.本文对IBD相关性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监测管理进行综述.

    作者: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Devine法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

    目的 评价Devine法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采用Devine法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45例(其中重度17例,中度28例).结果 45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尿道等损伤.术后随访3~9个月,阴茎外观满意.结论 Devine术治疗隐匿阴茎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隐匿阴茎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长园;魏孝钰;陈小华;陈锋;汪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在CT增强扫描中,使用高压注射器,准确地控制造影剂的注射总量、速度和时间,可以准确地获得被增强脏器多期扫描图像,提高CT诊断准确率.我院2008年9月~2009年8月对185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作CT增强扫找,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使用方法、具体操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5例患者中,男性105例,女性80例,年龄15~78岁.检查部位:腹部89例,胸部58例,头部18例,盆腔11例,颈部9例.

    作者:袁南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黄芪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测定黄芪提取液在不同浓度下对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黄芪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颗粒的影响.结果 黄芪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4d和8d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88.914μ g/ml和85.209 μg/ml(P> 0.05),对HBeAg 4 d和8d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1.018和1.342(P>0.05),对HBsAg 4 d和8d的治疗指数分别为0.065和0.089(P >0.05).结论 黄芪提取物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的作用为低效有毒,黄芪提取物对HBsAg抗原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胡芬;杨泽天;石铭俊;杨占秋;熊海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肠易激综合征与炎症性肠病肠黏膜病理生理学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具有一些相同的临床症状.有证据表明,IBS与IBD可能具有共有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包括持续存在的黏膜免疫激活、黏膜通透性的改变、肠道菌群与黏膜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肠道动力改变和严重而持久的生活应激对疾病症状的影响等,目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1].

    作者:刘新光;刘建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的免疫性研究

    目的 研究异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免疫原性,同时探讨异体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大耳白兔胫骨结节及股骨转子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获取BM-SCs并培养、扩增.24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只,造成双侧12 mm桡骨缺损,A组缺损区移植吸附异体BMSCs的明胶海绵,B组缺损区移植吸附自体BMSCs的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2、4、8周抽取外周静脉血,样本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阳性率及CD+ 4/CD+8比值;于术后第2、4、8、10周拍摄X线片动态观察新生骨痂生长及骨组织愈合情况,于术后第2、4、8、10周取材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第2、4、8周A组、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阳性率和CD+4/CD+8比值三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A组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A组与B组新骨形成方式及骨愈合时间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免疫性低,可作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作者:谢江涛;陈廖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顺铂20 mg/m2.21 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卓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汨道支架植入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鼻泪道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对慢性泪囊炎19例(19眼),单纯鼻泪道阻塞20例(24眼)行鼻泪道支架植入手术,经逆行扩张鼻泪道后植入特制的鼻泪道支架.结果 43眼中41眼成功植入鼻泪道支架,成功率95.2%.39眼治愈,2眼好转,2眼无效.结论 鼻泪道支架手术治疗鼻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具有时间短、出血少、手术安全、疗效可靠的效果.

    作者:费秋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宫颈妊娠2例

    宫颈妊娠指受精卵种植在宫颈管内,组织学内口水平以下,并在该处生长发育,是一种罕见而又常常危及生命的异位妊娠[1].1病例资料患者1:女,21岁,月经干净后3d要求上环,B超发现宫颈妊娠入院.该患者为剖宫产后半年,并患有精神病,长期口服“氯氮平”.B超报告:子宫明显增大,呈长条状,宫体左下方见2.5 cm×1.8cm妊囊,其内可见1.7 cm胚芽,并可见原始心血管搏动.提示:宫颈妊娠存活.妇检: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增大、充血水肿,着色明显,质软;宫体前位饱满质软.诊断:宫颈妊娠.完善术前准备后B超监测下行宫腔探查术.扩宫即有大量淤血流出,予以快速吸宫,出血量约400ml,给予催产素50单位静滴,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肌注麦角新碱,并按摩子宫.患者阴道流血减少,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半月后复查B超,子宫正常.

    作者:王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3 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3 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00例,发生并发症14例,胆管损伤1例,胆瘘3例,腹腔出血8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精细,适时中转开腹,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俊;许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成人炎症性肠病的规范化诊断-全球实践指南解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在全球范围内,IBD的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西欧及北美国家发病率较高,二战后逐渐上升,目前进入平台期.而以往发病率较低的国家,如东欧、亚洲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另外,UC和CD的比例在东西方之间也存在差异.在发达国家首先是UC发病率上升,而后CD发病率上升,过去的20年里CD发病率甚至超过了UC;而发展中国家始终是UC发病率高于CD,UC/CD的比例甚至高达8-10:1(印度).我国目前还未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缺乏准确的发病率、患病率等数据.但回顾性研究显示临床病例逐年增多,提示在我国IBD发病也处于上升阶段.

    作者:李瑾;夏冰;邓长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核因子- kB和白细胞介素-13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核因子- kBp65(nuclear factor kB p65,NF - kB p65)、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分布,以及与UC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化SP法和ELISA法检测活动期UC(46例)及正常对照(28例)组织中NF - kB p65和IL - 13的表达情况.结果 UC组结肠粘膜NF - kB p65的表达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 - 1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UC病情程度越重,NF - KBp65表达的阳性率越高,而IL - 13表达越低,NF - kB p65和IL - 13表达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768,P<0.01).结论 NF- kB p65的表达与IL - 13呈负相关,均参与了UC的发生和发展.NF - kB p65、IL - 13反映了疾病的炎症程度,并且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定的指标.IL - 13的表达可能由NF - kB p65调控.

    作者:苗新普;韦红;黄咏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组疾病.食管症状包括典型反流综合征(烧心、反流和反流胸痛综合征);食管外症状包括咽部异物感、咳嗽、声嘶、咽喉炎等.依据内镜下食管粘膜的改变分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 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及Barrett食管.其中NERD约占40%~60%[1].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GER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2].因GERD临床症状的多样性和间歇性,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仅为70%左右.近年来,新的诊断方法如24h多道腔内阻抗- pH联合监测;Bravo胶囊式pH监测(48 ~72 h)逐步应用于临床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DIS)亦可能成为GERD的一种新的临床诊断途径.现就近年来GERD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军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的各种影响因素,阐明其相关性.方法 66例AM1患者分为死亡组(16例)与非死亡组(50例),针对临床上常见的与AMI死亡相关的22项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心力衰竭、糖尿病、血清心肌酶峰值、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等7项因素在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心力衰竭、糖尿病、血清心肌酶峰值、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等是AMI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马建林;董小莉;林劲;刘时武;方小丽;周菲;陈关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门诊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心理护理在门诊外科手术治疗中的积极促进作用.方法 100例门诊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可使实验组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心理护理是医学护理的重要内容,能有效地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熊秀娥;彭英;徐宝霞;张东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