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观察

王剑文;皮安平;黄柏辉;辛志强

关键词:颈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前路减压融合
摘要:目的 比较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7例颈椎病手术的病例,其中19例行人工颈椎盘置换术(置换组),38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组).结果 置换组术后颈部生理活动度得到保持,JOA评分由9.6±3.5升至14.3±4.6(2年)、16.1±3.2(5年),Odom评定满意率100%;融合组术后颈部活动度由(48.6±6.1)°降至(36.6±3.5)°(单节段融合)和48.4°±4.1°降至27.3±5.3°(双节段融合),Odom评定满意率97.3%.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疗效满意,前者不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显著减少由融合导致的多种并发症.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颈电圈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子宫颈电圈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3月采用LEEP治疗的16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令狐秀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

    由于老年人肝脏本身的重量、血流量、肝药酶活性等均随增龄降低,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浓度、转化和代谢;且老年人常有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减少、药物蛋白结合减少、体内水分减少而脂肪相对增加,再加上老年人常身患多种慢性病,以致长期应用多种药物治疗,从而使老年人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升高.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工作中业已受到重视.

    作者:熊枝繁;丁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异丙酚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行人工流产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芬太尼1 μg/kg复合异丙酚2 mg/kg静脉推注,对照组单纯采用异丙酚2 mg/kg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1.25±0.32) min vs(1.87 +0.41 )min],意识恢复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6.23±1.64) min vs(7.23±1.73)min] (P<0.05);异丙酚用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2.25±0.26) mg/kg vs(3.33±0.21)mg/kg] (P <0.05).结论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较好,优于单纯应用异丙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古彩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TNF-α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瘦素、TNF-α在疾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NAFLD组(33例)轻中重度患者及对照组30例的血清瘦素、TNF -α、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以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NAFLD患者的瘦素、TNF -α、BMI、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分别为(11.07±3.40) μg/L、(62.46±19.64) μg/L、27.33±2.98、( 14.19±2.65) mU/L、3.4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Ⅲ、Ⅳ-C、LN、HA在中、重度NAFLD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HA为显著(P<0.01);中、重度NAFLD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瘦素、TNF -α与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

    作者:张姮;黄晓东;吴杰;范彦;徐丹;黄曼玲;袁静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在慢性心房颤动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在慢性心房颤动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90例(观察组)及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衰超声指数评分,并将该评分与心功能分级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心衰超声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的升高,心衰超声指数逐渐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衰超声指数与心功能分级及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可判断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一个新指标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罗志雄;钟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59例

    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约占全身骨折的3.58%,占髋部骨折的54%[1].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老年人因骨质量下降导致的股骨颈骨折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很多,效果不一[2].2007年1月~2009年7月我院创伤骨科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早期治疗59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叶靖;陈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目标教学法在胃肠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展望

    作为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护理带教对培养护理实习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其理论知识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所谓目标教学法,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体,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经实际应用证明,它十分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2].我科连续2年采取目标教学法,根据护生的临床实习大纲,实施目标带教,取得良好效果,带教质量得到极大提升.现将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焦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A型15例,B型7例,C型34例.骨折复位后采用股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对手术时间、术后骨折X线、骨折愈合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SS评分系统.随访时间8 ~18(平均1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60~150(平均85)min;术中出血300~700(平均400)ml;术后3d引流量100~300(平均150)ml.术后X线评价,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85分以上39例,70~84分10例,60~69分7例,优良率87.5%.结论 股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能有效固定股骨远端各型骨折,减少骨折不愈合与畸形愈合,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魏坦军;蔡贤华;刘曦明;汪国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ASCUS处理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阴道镜检查对意义不明确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妇科宫颈病变专业门诊就诊的、按照伯塞斯达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TBS)诊断标准诊断为ASCUS的186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其中158人因阴道镜异常图像行宫颈活检检查.结果 病理报告为宫颈炎95例,CIN Ⅰ级50例,CINⅡ级6例,CINⅢ级5例,富颈癌2例.结论 对ASCUS患者立即行阴道镜检查可及早发现宫颈CIN,及早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作者:李旺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人吸入性肺炎

    1 老年人划分标准联合国在1956年曾将65岁作为老年人的划分标准,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在对发展中国家人口进行研究时,也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起始年龄.1980年,联合国把老年人下限定义为60岁.在我国,中华医学会20世纪80年代确定的老年人标准为60岁以上.因此,在文献中老年的定义有两个,即60岁或65岁以上.

    作者:王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C - MSC)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LS 30例,给予UC - MSC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每次静脉滴注约3×107个细胞,鞘内注射约7×107个细胞,1次为1个疗程.采用ALSFRS评分量表及APPEL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对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ALSFRS评分)与治疗后改善程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ALSFRS评分升高(P<0.05),APPEL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1周相比ALSFRS评分升高(P<0.05),APPEL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ALSFRS评分升高(P>0.05),APPEL评分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病程、性别与症状改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前神经损伤程度与改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US - MSC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治疗ALS,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病情进展,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胡晴;曹梦莹;高畅;朱文成;葛林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衰老与老年病关系的再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们的衰老速度加快,老年病的发病增多,衰老与老年病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在老年医学领域里,衰老与老年病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衰老是机体随增龄出现的生理性退行性改变,而老年病则主要是机体退行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乃至全球对衰老和老年病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衰老和老年病的关系研究较少.早先我们曾对衰老与老年病的关系进行过探讨,但认识还不够深入.我们认为,衰老和老年病既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抗衰老和老年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汴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ypocellular acute leukemia,HAL)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5%~7%[1].HAL可见于AML中的各亚型,但以Mo、M4和M5为多.它通常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转化而来,或曾接受化疗或放疗.低增生ALL极少见.

    作者:张克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桩核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桩核系统与螺纹根管桩核系统在治疗后牙残根残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4例患者104颗后牙残根残冠,50颗采用纤维桩核系统修复,54颗采用螺纹根管桩核系统修复.随访3年后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纤维桩核系统修复成功率为96.0%,螺纹根管桩核系统修复成功率为79.6%,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纤维桩核系统修复后牙残根残冠,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风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带血管蒂跖骨瓣移位治疗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

    跖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Freiberg病,多见于第二跖骨,好发于青少年,以女性患者居多,约占75%.本病确切病因仍不清楚,但目前多倾向于外伤因素.由于第二跖骨长于其它跖骨,而且第二跖骨近端又被三块楔骨所包绕,活动度小,负重时该跖骨头因承受过度压力可引起骨质压缩、髓内压上升,血供遭受损害,终导致骨坏死.女性因经常穿高跟鞋,加重第二跖骨头受压,所以本病在女性发生率高.

    作者:陈振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筛查量表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差异性,同时揭示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50岁以上患者,以美国Mayo神经病学研究中心提出的MCI诊断标准为评定标准诊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41例,对照组(NC)34例,进行MoCA、MMSE测试.结果 MoCA量表得分与MMSE量表得分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654(P <0.001),MoCA以26分为分界值,检测MCI的敏感性为100%,明显优于MMSE(以27分为界值)的56.10%.MoCA量表的分项得分上,两组在除数字广度、复述与动物叙述流畅性3个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连线测试、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等4项P<0.01,复制立方体、画钟、命名、听觉辨别、计算等5项P<0.05;在MMSE量表的分项得分上,两组在时间定向、计算等2项P<0.01,即刻记忆、延迟回忆等2项P<0.05,余项目两组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MoCA量表更为敏感.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文化程度对MoCA和MMSE得分均有显著影响.结论 MoCA可识别MMSE得分在正常范围内的MCI,MoCA用于筛查MCI时优于MMSE.

    作者:李兰芳;肖劲松;章军建;张洪;刘丽;李飞;钟子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7例颈椎病手术的病例,其中19例行人工颈椎盘置换术(置换组),38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组).结果 置换组术后颈部生理活动度得到保持,JOA评分由9.6±3.5升至14.3±4.6(2年)、16.1±3.2(5年),Odom评定满意率100%;融合组术后颈部活动度由(48.6±6.1)°降至(36.6±3.5)°(单节段融合)和48.4°±4.1°降至27.3±5.3°(双节段融合),Odom评定满意率97.3%.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疗效满意,前者不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显著减少由融合导致的多种并发症.

    作者:王剑文;皮安平;黄柏辉;辛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51例炎性肠梗阻诊治分析

    炎性肠梗阻(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其在临床上与粘连性肠梗阻不易区分,容易误诊.我科2003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炎性肠梗阻病人51例,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王满贞;吴亚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血液透析是糖尿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据美国1994年统计,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占透析患者的35.8%,血液透析1年病死率11% ~30%[1],较非糖尿病透析患者的病死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7年以来37例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情况.

    作者:伍艳玲;张毅;甘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32例肺结核CT诊断分析

    近年来随着耐药性及免疫缺陷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肺结核是为常见的结核病,其诊断除依靠特有的临床表现及痰检外,影像学检查也成为较常用的检查.我院2010年2月~12月利用影像学检查诊断32例肺结核,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惠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